奇书网 > 大唐遗少文集 > 天才出自何人手/盖碗茶之2

天才出自何人手/盖碗茶之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大唐遗少文集最新章节!

    器形庄重的茶盖碗、茶艺简便盖碗茶,很受世人喜爱。茶盖碗与盖碗茶起源自什么时代?‘三件头’的盖碗号称‘三才’,其天才碗盖、人才茶碗、地才盏托,想必原本不是一夜之间就凑成一家的。它们分别是何时何地?出自何人之手?如何凑到一块的?古人是如何发明了‘盖碗茶’的?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其茶具之历史也同样悠久。

    古代中国人起居,先后有‘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两种方式。

    汉代及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古代的女子为家主及客人奉茶或酒食,是要将器皿等物放在案上(就是一种较大的带足的木制矮脚托盘),并要‘举案齐眉’的送到席地而坐的男人面前。(在韩剧中可以看到现代韩国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或称马扎、绳床”亦称交床(宋代有带靠背的‘交椅’),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可用于临时放置物品,日本茶道至今仍有此用具,陆羽在茶经中说‘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胡床传入后逐渐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俱(桌椅板凳等等)。卧具床、榻、箱、柜等等也渐渐变高。中原汉人开逐步从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

    隋唐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垂足而坐,高型家俱迅速发展到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俱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俱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到了宋代,高形家俱普及到民间的普通百姓之家。

    唐代的‘茶道大行’(可参阅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封演’大约是与陆羽同时代的人)。在富贵人家,人们可以在桌前,坐在靠背椅、月牙凳上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的喝茶了。(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中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

    唐人饮茶,大约是不必再有举案齐眉、席地而坐之事了。若是家主一人饮茶,女子大约是可以直接端一杯茶放于桌上。

    最初,饮茶所用的茶碗、茶盏、茶盅、茶杯,没有配套的盏托与杯盖。

    后世流行的‘盖碗茶’的‘三件头’组合,完整出现的年代尚无法详细考证。

    唐代‘李匡乂’撰写的考据辨证笔记资暇录记载:“始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宁之女以茶盅无衬,病其烫指,取子(小托盘)承之。既啜而盅倾,乃以腊环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状焉。”

    根据李匡乂的考证,盏托在唐代既已出现,崔宁之女所为‘以腊环子之央’之事,是乃不必以指触盅,而仅持托既可饮茶。(其实,茶盅倾覆的原因是与茶盅的造型有关,盅,没有把的小杯子,腹深而足小,头重而脚轻,故比觞爵碗盏易于倾覆。)

    尽管,后世茶人多从李匡乂之说。现代考古则证明茶盏托子的历史更早。现代考古材料证实盏托的出现早于唐代,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的‘青瓷耳杯托盘’。浙江是青瓷的故乡,大约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已在上虞小仙坛一带生产。‘耳杯’本系酒具之一,又称为‘羽觞’,因椭圆形杯体两侧装饰有两横耳,后人称之为耳杯。(在茶风初开的时代,酒具与茶具大概是通用的。盏托的出现应该被看做是茶具与酒具的分化,因为,酒可稍温然无需热饮,故不必衬托;而茶需烹煮及热饮,故需利用托盘防烫手。)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东汉既有单耳杯的青瓷托盘,亦有双耳杯的托盘,有的出土耳杯中还带有小勺,可做勺茶之用。从汉以后,记载饮茶的史料渐多,特别是在西南一带的四川,当时文人雅士留下不少描写饮茶的文字记载。到了两晋南北朝,茶饮流布更广,茶已在上层贵族之间流行。作为典型茶具的盏托这时已大量出现,以考古发掘实物为例:湖南长沙沙子塘东晋墓里就出土了青瓷盏托;1975年江西省吉安县考古发掘了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93年)纪年墓,其中也有青瓷盏托,这些纪年墓出土的青瓷盏托更好地说明了中国人饮茶习俗的悠久历史及在当时的盛行。

    从出土文物与传世古董来看,置茶盏的托盘多呈圆形,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即托口。瓷盏托在东晋时已较多见,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唐代盏托口一般较矮,有的口沿圈曲作荷叶状,颇为精美。宋辽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电视剧水浒传中,李师师为宋江、燕青点茶时,那茶盏就是置于高高的盏托之上的),托口较高,中间呈空心盏状。明代盏托的托口微鼓,亦有船形盏托,称‘茶舟’、‘茶船’。早期的盏托普遍重装饰性、造型复杂且体量普遍较大;明清以来的盏托更重实用性,器形简约而釉色及图纹美丽,并且分化为多器公用的大式的茶船(工夫茶专用)与一器独用的小式的盏托(盖碗茶专用)。

    相传,自从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开始对茶盏托子进行改进之后,世人竞相效仿。后世茶盏托子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而盏托上面的茶碗、茶盏、茶盅、茶杯。

    后代茶人给茶杯配上盖子以后,‘三件头’的茶盖碗就正式诞生了。用‘三件头’的盖碗盛茶奉茶,既保温又方便还不烫手,其一出现便迅速的流行开来。明代‘撮泡之法’的‘叶茶点盏’技术的成熟让‘盖碗茶’从大雅之堂流向了民间。

    后来,官窑巧匠们规制成一种造型优美的茶碗组合件,最终成为一种独领风骚的五百年的茶具。盖碗茶以其器形庄重、茶艺简便,很为明清宫廷、贵族及官宦人家的喜爱,并在流传至民间后逐渐形成一种为能为各种人群喜爱的‘盖碗茶法’。

    自由、简便的‘盖碗茶法’形成的具体年代虽然难以考证,但是喝盖碗茶的礼仪与规矩讲究却有本可查。

    近代革命党人朱德裳(1874~1936)所著的三十年闻见录记载:一个新上任的县令于炎夏之时前去拜谒巡抚大人,按礼节不能带扇子。这位县太爷却手执折扇进了巡抚衙门,并且在仆役上茶后仍然挥扇不止。巡抚见他如此无礼,就借请他脱帽宽衣之机把茶杯端了起来。左右侍者见状,立即高呼‘送客’。县令一听,慌忙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抓着衣服,狼狈地退了出去。

    在清代,官场饮茶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客人有事说事,说完告辞。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若是客人口渴欲饮,刚端起茶杯时,旁边的衙役就喊:“送客”客人得马上放下杯子告辞,这叫‘端茶送客’。如果主人令仆人‘换茶’、‘换好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一番考证苦求索,不知天才出何方。但得三碗搜枯肠,且将茶情写数行。

    负水先生,喝盖碗茶

    稳持托盘,左手兰花;

    轻捏碗盖,右手兰花。

    青春摇荡、芳心暗许;

    挑逗尊荣、茗香四溢。

    玉面稍倾、朱唇微启

    未近芳泽,已得温馨。

    长夜未央,华年已逝。

    余生何寄?无需甘醴

    三生有幸,半路茶人。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大唐遗少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大唐遗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唐遗少并收藏大唐遗少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