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六零年代大厂子弟最新章节!
番外十五
时间来到暑假的时候, 戴誉收到了首都航空研究院的录取通知,他顺利考上了董院长的研究生。
厂领导那边早知道他有继续深造的打算, 尤其是谭总工, 对于他能跟着董院长继续深造这件事特别支持。
“现在和我们那会儿还不一样,一个铁饭碗可以端一辈子,鲜少有调动工作单位的。但是现在世道不一样了, 技术上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谭总工往茶杯里倒了些热水, 继续道,“像以前那样一潭死水的干工作肯定是不行了, 单位里总要加入新鲜血液的。”
戴誉笑道:“对呀, 我离开以后, 您也可以从其他单位调人进来嘛, 也让大家有点新鲜感。”
谭总工叹口气:“话虽这么说, 但是来了新人又得重新磨合。我还是舍不得呀, 花了十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这么走了!你一个,刘小源一个,都走了。”
“我肚子里的那点货已经被掏得差不多了, 再不出去充充电, 可能连刚分配的大学生都不如呢。”戴誉想了想, 还是说, “咱们厂现在有水上飞机, 有直升机,运输机, 还有汽车的生产线, 其实业务范围算是广的。最近零星有些地方在搞国企改制试点, 咱们厂是第一批被定为对外开放厂的,如果改制的话, 兴许也会是第一批里的。您还是提前做个预案吧。”
“真要改制的话,民用产品的比例肯定要提高,到时候也是个麻烦事。”谭总工放下水杯,话音一转又说,“不过,我眼瞅着就快退休了。估摸着哪怕真的要改制,也轮不到我操心了,哈哈。”
“退休又不是不管事了,厂里的事不管,谭戈的事您还能不管?”戴誉笑道,“我也跟您举贤不避亲一回!刘小源走了以后,他的位子一直没人接替。我觉得谭戈是比较合适的。”
“这小子还嫩着呢!”谭总工不同意。
“我是真的觉得谭戈不错的。”戴誉好笑道,“我都要走了,还拍您这个领导的马屁有啥用!从业务能力上来讲,谭戈确实是够格的。之前我没有推荐他,就是想仔细观察一下,结果几个月观察下来,我发现谭戈是真的不错,他负责的项目从来没出现过纰漏,这就十分难得了。”
谭总工当然也希望儿子好,可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实在是不好开口提拔自己的亲儿子。
“其实,要我说,谭戈最好能趁机考个大学,去学校里进修一下。以后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评职称评先进也是要看学历的,谭戈的学习能力挺强的,为人也很能吃苦,就是高中学历是个短板。”
“你以为我没劝那小子去读个大学?可那小子死活不想去,离了老婆孩子,就好像不会过日子了!”
这话戴誉就不好往下接了,人家照顾家庭总不能说他不对。
“哈哈,那谭戈还挺顾家的。以后省内要是有类似的培训,让他去进修一下也是一样的。”
他们系统内部的这类培训其实挺多的,部里的,市里的,工业局的,厂里的,三天两头办培训班。反正就是让人感觉时间紧迫,得抓紧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谭总工冷哼一声:“大男人整天婆婆妈妈的像什么话!我看你也挺顾家的,这不是照样去北京读研究生了吗?对了,你去了北京以后,家里怎么办,就这么两地分居了?”
“我爱人的工作也调动了,从咱们市计委调去北京一个区的计委工作,孩子也跟着我们过去。算是把家又重新搬回去了。”
“那还不错,这次机会难得,听说董院长这几年只带了一个研究生,你是第二个。不过,依着他的年纪看,没准你就是最后一个了。”都是一个系统的,谭总工对航空研究院的情况也多少有些了解。“在你正式离开之前,厂里会给你举办个欢送会,大家一起热闹热闹!热闹过了以后,你就可以重新开始了,去北京抓住机会好好干!”
戴誉没有拒绝谭总工的好意,感谢一番便答应了下来。
*
不过,他要带着老婆孩子搬去北京的事,在老戴家引起了轩然大波。
反应比较大的是三个老人,尤其是戴母,反应尤其激烈。
“你不是十多年前就大学毕业了吗,怎么又去读大学?”
“妈,我这个研究生要在研究院读,并不是大学的研究生。”
戴母哪里弄得明白研究院和大学的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在老一辈人的心里,儿子是大学生,在工厂里工作稳定,受领导器重,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去了北京就是与从前的工作单位做个彻底了断,又得从头再来,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
“二机厂那么稳定的工作,你就不要了?”
夏露帮他解释道:“妈,研究院的研究生,属于半工半读的,每个月照样发工资。而且他去了就是院长的学生,几年的研究生读下来以后,多半也是要留在研究院工作的。您想想,这职业发展前景肯定比他留在滨江的工厂里强呀!”
戴誉与她一唱一和地说:“原本因为我要读这个研究生,我们两口子是要两地分居的。不过,为了陪着我去上学,小夏那么要强的人,第一次开口去求了她大舅,人家费了老鼻子的劲,才把她从滨江调去北京。您以为现在工作调动那么简单呢!”
“那咱家敏敏的上学问题怎么解决?”
戴母问完这句话,也回过味来了,人家大舅连儿媳妇的工作都能搞定,给小孩子安排个初中就更没问题了。
几个老人再没什么反对的话可说,只能当面乐乐呵呵地表示知道了。
然而,三个老人明明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却在戴誉两口子带着孩子回家以后,一下子就病倒了两个。
把家里的几个小辈吓得,都跑回戴家来了。
三个老人现在住的是厂里新盖的家属楼,厂里为了照顾家里有老人的人家,提出要求的都给分了一楼的房子。
这会儿一家子十几口子人,就聚在这个37平米的两居室里。
现在的房子没有公摊面积,所以37平米的房子,对三个老人来说,着实不小了。
可是十来个人同时回来,就显得房子跟个火柴盒似的。大家或坐或站,连个能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甚至需要把房子的大门打开,几个说不上话的姑爷,全都跑去门口站着抽烟了。
戴荣两口子的房子与这边隔着三个单元,虽然直线距离挺近,但是到底不如原来在一个小院住着,能整天亲亲热热地凑在一起。
而且几个孩子也都长大了,两个大的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再需要老人帮着照看,所以他们往父母家这边跑的次数并不多,一周可能会过来两三次,还没戴英和戴兰回娘家回的勤。
大儿子夫妻走动的不勤,只有虎娃子每天晚上跑来陪着吃个饭,这本就让老人心里不太舒坦。
小儿子虽然来得次数也不多,只周末能带着媳妇过来。但是孙女是每天放学都来的,跟虎娃子一起陪着两个老太太插科打诨的,日子还算有点滋味。
这会儿冷不丁听说戴誉要带着媳妇孩子去北京,而且一去就是好几年,甚至有可能以后就在北京常住了,老人家一时真的很难接受。
戴奶奶没病没灾的,已经九十多了,在家属院里算是长寿老人。
除了耳朵有些背,眼睛有些花,小脚走路不方便等小毛病,还真没什么了不得的大病。因着整天干活闲不住,她身体还算硬朗,一年到头也生不了几次病,连感冒发烧都少有。
这次突然就病倒了,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不就是大事嘛,戴誉的四个姑姑,以及戴英戴兰都回来了,几个女人都聚在老太太的床前。
“妈,您这个病不占理呀!您小孙子那是为了发展事业建设国家才去北京的,您总不能把孩子一直拴在身边吧?”戴大姑也是七十多的老太太了,坐在床头拉着老娘的手,开解她,“得亏戴誉没去当兵,不然每次回部队的时候,您都大病一场,那孩子还能放心的干工作嘛!”
戴母跟婆婆躺在一张床上,便于家里人照顾。
这会儿听了大姑姐的话就说:“我们知道这是孩子的工作,也没说阻拦孩子不让去呀!但你说上火这种事,也不是我们能人为干预的,这身体生不生病我们控制不了呀。”
得嘞,人家还挺明白道理的,并不是那种胡搅蛮缠的老人。
人家就是默默上起了无名火,你能咋办?
看着屋里这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戴誉把媳妇拉到角落叽叽咕咕半天,得了媳妇点头。
他便穿过人群,来到两个老太太的床前,笑嘻嘻地说:“奶奶,妈,要不你们跟我们去北京得了!还能帮我看着点孩子,照顾照顾家里。”
他这番话简直是一时激起千层浪。
戴母也不在床上躺着了,让小女儿帮忙把枕头竖起来,她靠坐着。
“我倒是乐意去帮你照顾家里,可是总不能把你爸自己扔在滨江吧,三五天的还行,时间一长,他自己可过不了日子。”
她心里也清楚,小儿子的这个提议就是想把他们接去北京养老的。其实敏敏都该上初中了,早就不需要大人看着了。
“我爸早该退休了,现在算是退休返聘。不如趁着他还在岗,让人接了他的班吧。”
戴母迟疑道:“咱家孩子都上学呢,大丫她们毕业以后由国家分配工作,也用不上这个名额,能让谁接班呀!”
戴大姑虽然不同意老娘远走他乡,但是对于工作接班的事,还是接话说:“外面那么多找工作的年轻人,多少人都想找机会接班呢!我们前院有户人家的接班名额卖了五百块!这还只是轴承厂的工作,要是机械厂的,肯定价钱更高!”
“对啊,我爸的工作不是问题,给他办了退休后,随时可以走。”戴誉劝道,“你们以前也是去北京看过的,咱家在什刹海的院子不算小。前段时间我请夏露的小姨夫帮忙重新粉刷装修了一下,去了就能直接入住。最主要的是,那边是平房,你们不是总说住楼房不方便嘛,去了那边就还和以前一样了,可以在院子和胡同里溜达。”
曾经住惯了平房院子的老年人还真挺不习惯住楼房的,哪怕是住在一楼,进进出出的也不怎么方便。
一楼的台阶虽然只有五六级,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几节台阶就算是出门的最大障碍了。
自从搬进了新建的楼房,戴奶奶出门转悠拉呱的时间都少了。生怕不小心在楼梯上摔倒了,给孩子们添麻烦。
戴奶奶和戴母被这孩子说得动心,敏敏也过来对着老太太们撒娇说舍不得太奶和奶奶,希望他们跟着自己一家去北京生活。
眼瞅着戴奶奶就要答应了,戴家的四个姑姑却齐齐摇头不同意。
为啥呢?
因为老太太的岁数太大了。
这时候的人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老太太已经九十多了,哪怕能活到一百岁,那剩下的寿数也不够十年了。
这么大岁数跑去北京,不是瞎折腾嘛!
戴大姑就说自家老娘:“人家小两口好不容易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你跟我弟妹又巴巴地跟着过去。这不是给孩子添麻烦嘛!你们留在滨江,那养老就是大家的事,去了北京,养老的担子就只能落在戴誉一个人肩上了。”
那个侄媳妇看着挺和气的,但人家未必乐意长期跟上面的两重婆婆一块儿生活。而且老人上了年纪,今天这疼明天那酸的,有了毛病就得去医院看病。年轻人还得上班,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能耗在老人身上。
闻言,夏露就赶忙表态:“我跟爸妈和奶奶在一起住了那么多年,早就习惯了。而且三个老人的身体都还算硬朗,去北京替我们照顾家里的同时,还能出去转转。据说现在北京的变化可大了,让奶奶跟妈去看一看,跟十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说起去北京串联的事,戴奶奶那可真是打开了话匣子,虽然满屋子的人都听她说过不下十次了,但大家仍是捧场地又听了一遍。
“年纪大怎么啦?我还非得趁着自己还能动弹的时候,再去北京看看!”戴奶奶一副不服老的样子。
其实,戴英和戴兰也不太乐意让父母跟去北京。父母在的时候,她们还有个可以回来的娘家,一旦父母离开,她们就没有娘家了。虽然哥嫂还留在滨江,但那是哥嫂家,不是娘家。
戴兰急得叫过自己老公,让他去厂里把戴立军和戴荣叫回来,再不回来家里就要变天了!
她嫁的是厂里小车班的司机,下午还有出车任务,所以这会儿那辆车就在家属院里停着呢。
人家得了媳妇的吩咐,应了一声,就开车往车间去找人了。
不过,即便把两个主事的男人请回来了,也无济于事。戴奶奶甚至还策反了自己的儿子,劝动了他跟着戴誉一家一起去北京生活。
接下来的半个月,老戴家简直是兵荒马乱。
戴誉参加完了二机厂给他举办的欢送会后,就彻底清闲了下来。回戴家这边跟大哥大嫂谈拢了以后怎么给老人们养老的问题,帮父母打包行李提前发往北京,又帮戴立军的在岗名额找了一个接班的人。
戴立军为人厚道,只开口要了五百块。
机械厂的工作名额十分抢手,对方压根儿就没还价,当场就数出五十张大团结给了他们。
搞定了戴家这边,戴誉又陪着夏露回了娘家。
夏启航夫妻对于他们的离开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何婕拿出汇款单给他们看了看。
“夏洵大学毕业后被分在北京了,雯雯的高考志愿也填报了电影学院,你们再去北京工作,”何婕叹口气,“三个孩子八成都是要留在北京的。我跟你爸也快退休了,不管我们去不去北京,你们先帮我寻摸一套房子吧。”
戴誉忙说:“妈,您跟我爸要是去北京,住到我那边就行,咱家屋子够住!”
何婕摇头道:“你二姨说胡同里的房子一天一个价,趁着现在还买得起,先买一个小的吧。我跟你爸一辈子都住在单位的房子里,在滨江的时候还没什么,去了北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两边的父母亲人都搞定了,夫妻俩又轮番地与过去的朋友同事聚餐,连戴敏敏都在家摆了一桌饭菜,与玩的好的几个同学朋友一一道别。
直到全家人的腰围都宽了一圈后,戴誉终于挥别亲朋好友,一家六口人迁居到了北京。
*
要说戴奶奶再次来到首都有啥感受,那就是两个字,神气!
这次有儿子和孙子陪着,下了火车就由夏露的二堂哥开车来火车站接站。
她第一次坐上了小汽车!
听说这小汽车是私家车,她还跟人家打听呢,买这么一辆车得多少钱呐?
她手里攒了不少儿孙给的孝敬钱,要是便宜的话,可以给孙子也买一辆小汽车开开,上下班多方便。
夏长川没想到这戴家奶奶还挺赶时髦的,来了北京还没进家门呢,就张罗着要给孙子买车了。
乐呵呵地介绍:“我这个车要贵一点,得两万多块。”
戴奶奶一听这价格便歇了心思,这车咋这么贵呢!这些钱能在他们滨江买好几套房子了。
戴誉逗她:“奶,您真舍得给我买辆小汽车开呀?哎呀,看来我得好好巴结您才行,您是大财主呀!”
“呿,什么大财主,我攒的那点钱根本不够。”
“也不是非得买我二哥开的这种好车。”戴誉指着马路上刚跑过去的一辆红色小轿车说,“您给我买个那样的就行,那个不贵,也就三五千块吧!”
戴奶奶眯着眼睛仔细向窗外瞅了瞅,然后豪气地说:“行,给你买一辆!要是我的钱不够,就让你爸添点。”
戴誉哈哈笑说:“看来我得赶紧去考驾驶证了,到时候开着小汽车到处转悠。人家要是问起来,我就可以吹牛啦!说这是我奶给我买的!问问他们谁家的奶奶能给孙子买车开!”
戴奶奶骄傲道:“那应该是没有的!谁能有我活得这么久,还这么有钱呐!”
由于他们一路上讨论得过于真实,老实人夏露在下车以后,还偷摸掐了戴誉一把。
“你怎么回事?刚离开滨江,就从老太太手里抠钱。得亏离着大哥大嫂远了,不然又的是一出官司!”
“哎呀,我哪能真要她的钱买车!”戴誉无语道,“别看这老太太答应来北京答应得痛快,心里保不齐还是怕给咱们添麻烦的。我没驾驶证,买车也没用。所以,先这样说着,让她觉得自己是能给孙子买小汽车的,不算是单纯的增添负担,她还能给孙子帮忙呢。也能让她住的舒坦点。”
夏露狐疑道:“咱奶哪是心思那么多的老太太,我看你做这些就是多余。”
“多不多余的,反正也没啥损失,以防万一吧。”戴誉让她领着老人们进院子,自己帮二舅哥搬行李去了。
戴家人在小院里彻底安顿下来后,连续好几天都在接待上门的客人。
原本要是只有戴誉一家三口搬回北京,就应该是他们出去登门拜访别人。
但是,戴奶奶跟着一起过来了,她无论是年纪还是辈分都摆在那里呢。所以与戴誉相熟的,讲究一些的人家,听说了他回北京的消息后,纷纷带着礼物上门拜访了,美其名曰过来看看老太太。
于是,戴誉和夏露仗着有戴奶奶坐镇,省下了不少出去串门的时间精力。
在家休整了几天,就带着报到材料,去各自的单位报到了。
两个年轻人去上班了,三个老的加一个小的在家呆着也没事。
戴奶奶人老心不老,提议趁着天气好出门转一转,并主动要求要去北京的百货商店看看。
戴立军本还因为突然的退休而有些惆怅,这会儿也顾不上那些情绪了。他简直快被自家老娘愁死了。
“妈,你在滨江的时候都不去百货商店呢,来了北京咋就突然想去了呢?百货商店里人那么多,万一磕着碰着你咋整!”
“快别啰嗦了,家里还有不少东西没添置呢!两个孩子还得上班,总不能什么都指望他们去办。咱们在家呆着也是呆着,抽空去一趟百货商店,把该置办的都置办齐全,也能给孩子减轻点负担。”
说着就拄着拐棍到夏露外婆家打听乘车路线去了。
于是,当天戴誉下班回家,进了小院,就见一家子人都在院子里摆弄今天的战利品呢。
戴奶奶和戴母拉着他念叨今天去百货商店的见闻,拿出一样样的东西向他介绍。
戴誉指着石桌上的一大包东西问:“那里面装的是什么啊?怎么买了那么多?”
“是秋衣秋裤!”戴母将袋子打开给他看,“今天服装柜台的秋衣秋裤清仓处理,我们把柜台上的货全包圆了!还是首都好啊,秋衣秋裤都卖得这么便宜!棉大衣也在清仓处理,不过今天拿不动了,只能明天再去。”
戴誉:“……”
那个大包里的秋衣秋裤少说得有二三十件了,这得穿到猴年马月去?
番外十五
时间来到暑假的时候, 戴誉收到了首都航空研究院的录取通知,他顺利考上了董院长的研究生。
厂领导那边早知道他有继续深造的打算, 尤其是谭总工, 对于他能跟着董院长继续深造这件事特别支持。
“现在和我们那会儿还不一样,一个铁饭碗可以端一辈子,鲜少有调动工作单位的。但是现在世道不一样了, 技术上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谭总工往茶杯里倒了些热水, 继续道,“像以前那样一潭死水的干工作肯定是不行了, 单位里总要加入新鲜血液的。”
戴誉笑道:“对呀, 我离开以后, 您也可以从其他单位调人进来嘛, 也让大家有点新鲜感。”
谭总工叹口气:“话虽这么说, 但是来了新人又得重新磨合。我还是舍不得呀, 花了十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这么走了!你一个,刘小源一个,都走了。”
“我肚子里的那点货已经被掏得差不多了, 再不出去充充电, 可能连刚分配的大学生都不如呢。”戴誉想了想, 还是说, “咱们厂现在有水上飞机, 有直升机,运输机, 还有汽车的生产线, 其实业务范围算是广的。最近零星有些地方在搞国企改制试点, 咱们厂是第一批被定为对外开放厂的,如果改制的话, 兴许也会是第一批里的。您还是提前做个预案吧。”
“真要改制的话,民用产品的比例肯定要提高,到时候也是个麻烦事。”谭总工放下水杯,话音一转又说,“不过,我眼瞅着就快退休了。估摸着哪怕真的要改制,也轮不到我操心了,哈哈。”
“退休又不是不管事了,厂里的事不管,谭戈的事您还能不管?”戴誉笑道,“我也跟您举贤不避亲一回!刘小源走了以后,他的位子一直没人接替。我觉得谭戈是比较合适的。”
“这小子还嫩着呢!”谭总工不同意。
“我是真的觉得谭戈不错的。”戴誉好笑道,“我都要走了,还拍您这个领导的马屁有啥用!从业务能力上来讲,谭戈确实是够格的。之前我没有推荐他,就是想仔细观察一下,结果几个月观察下来,我发现谭戈是真的不错,他负责的项目从来没出现过纰漏,这就十分难得了。”
谭总工当然也希望儿子好,可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实在是不好开口提拔自己的亲儿子。
“其实,要我说,谭戈最好能趁机考个大学,去学校里进修一下。以后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评职称评先进也是要看学历的,谭戈的学习能力挺强的,为人也很能吃苦,就是高中学历是个短板。”
“你以为我没劝那小子去读个大学?可那小子死活不想去,离了老婆孩子,就好像不会过日子了!”
这话戴誉就不好往下接了,人家照顾家庭总不能说他不对。
“哈哈,那谭戈还挺顾家的。以后省内要是有类似的培训,让他去进修一下也是一样的。”
他们系统内部的这类培训其实挺多的,部里的,市里的,工业局的,厂里的,三天两头办培训班。反正就是让人感觉时间紧迫,得抓紧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谭总工冷哼一声:“大男人整天婆婆妈妈的像什么话!我看你也挺顾家的,这不是照样去北京读研究生了吗?对了,你去了北京以后,家里怎么办,就这么两地分居了?”
“我爱人的工作也调动了,从咱们市计委调去北京一个区的计委工作,孩子也跟着我们过去。算是把家又重新搬回去了。”
“那还不错,这次机会难得,听说董院长这几年只带了一个研究生,你是第二个。不过,依着他的年纪看,没准你就是最后一个了。”都是一个系统的,谭总工对航空研究院的情况也多少有些了解。“在你正式离开之前,厂里会给你举办个欢送会,大家一起热闹热闹!热闹过了以后,你就可以重新开始了,去北京抓住机会好好干!”
戴誉没有拒绝谭总工的好意,感谢一番便答应了下来。
*
不过,他要带着老婆孩子搬去北京的事,在老戴家引起了轩然大波。
反应比较大的是三个老人,尤其是戴母,反应尤其激烈。
“你不是十多年前就大学毕业了吗,怎么又去读大学?”
“妈,我这个研究生要在研究院读,并不是大学的研究生。”
戴母哪里弄得明白研究院和大学的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在老一辈人的心里,儿子是大学生,在工厂里工作稳定,受领导器重,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去了北京就是与从前的工作单位做个彻底了断,又得从头再来,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
“二机厂那么稳定的工作,你就不要了?”
夏露帮他解释道:“妈,研究院的研究生,属于半工半读的,每个月照样发工资。而且他去了就是院长的学生,几年的研究生读下来以后,多半也是要留在研究院工作的。您想想,这职业发展前景肯定比他留在滨江的工厂里强呀!”
戴誉与她一唱一和地说:“原本因为我要读这个研究生,我们两口子是要两地分居的。不过,为了陪着我去上学,小夏那么要强的人,第一次开口去求了她大舅,人家费了老鼻子的劲,才把她从滨江调去北京。您以为现在工作调动那么简单呢!”
“那咱家敏敏的上学问题怎么解决?”
戴母问完这句话,也回过味来了,人家大舅连儿媳妇的工作都能搞定,给小孩子安排个初中就更没问题了。
几个老人再没什么反对的话可说,只能当面乐乐呵呵地表示知道了。
然而,三个老人明明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却在戴誉两口子带着孩子回家以后,一下子就病倒了两个。
把家里的几个小辈吓得,都跑回戴家来了。
三个老人现在住的是厂里新盖的家属楼,厂里为了照顾家里有老人的人家,提出要求的都给分了一楼的房子。
这会儿一家子十几口子人,就聚在这个37平米的两居室里。
现在的房子没有公摊面积,所以37平米的房子,对三个老人来说,着实不小了。
可是十来个人同时回来,就显得房子跟个火柴盒似的。大家或坐或站,连个能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甚至需要把房子的大门打开,几个说不上话的姑爷,全都跑去门口站着抽烟了。
戴荣两口子的房子与这边隔着三个单元,虽然直线距离挺近,但是到底不如原来在一个小院住着,能整天亲亲热热地凑在一起。
而且几个孩子也都长大了,两个大的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再需要老人帮着照看,所以他们往父母家这边跑的次数并不多,一周可能会过来两三次,还没戴英和戴兰回娘家回的勤。
大儿子夫妻走动的不勤,只有虎娃子每天晚上跑来陪着吃个饭,这本就让老人心里不太舒坦。
小儿子虽然来得次数也不多,只周末能带着媳妇过来。但是孙女是每天放学都来的,跟虎娃子一起陪着两个老太太插科打诨的,日子还算有点滋味。
这会儿冷不丁听说戴誉要带着媳妇孩子去北京,而且一去就是好几年,甚至有可能以后就在北京常住了,老人家一时真的很难接受。
戴奶奶没病没灾的,已经九十多了,在家属院里算是长寿老人。
除了耳朵有些背,眼睛有些花,小脚走路不方便等小毛病,还真没什么了不得的大病。因着整天干活闲不住,她身体还算硬朗,一年到头也生不了几次病,连感冒发烧都少有。
这次突然就病倒了,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不就是大事嘛,戴誉的四个姑姑,以及戴英戴兰都回来了,几个女人都聚在老太太的床前。
“妈,您这个病不占理呀!您小孙子那是为了发展事业建设国家才去北京的,您总不能把孩子一直拴在身边吧?”戴大姑也是七十多的老太太了,坐在床头拉着老娘的手,开解她,“得亏戴誉没去当兵,不然每次回部队的时候,您都大病一场,那孩子还能放心的干工作嘛!”
戴母跟婆婆躺在一张床上,便于家里人照顾。
这会儿听了大姑姐的话就说:“我们知道这是孩子的工作,也没说阻拦孩子不让去呀!但你说上火这种事,也不是我们能人为干预的,这身体生不生病我们控制不了呀。”
得嘞,人家还挺明白道理的,并不是那种胡搅蛮缠的老人。
人家就是默默上起了无名火,你能咋办?
看着屋里这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戴誉把媳妇拉到角落叽叽咕咕半天,得了媳妇点头。
他便穿过人群,来到两个老太太的床前,笑嘻嘻地说:“奶奶,妈,要不你们跟我们去北京得了!还能帮我看着点孩子,照顾照顾家里。”
他这番话简直是一时激起千层浪。
戴母也不在床上躺着了,让小女儿帮忙把枕头竖起来,她靠坐着。
“我倒是乐意去帮你照顾家里,可是总不能把你爸自己扔在滨江吧,三五天的还行,时间一长,他自己可过不了日子。”
她心里也清楚,小儿子的这个提议就是想把他们接去北京养老的。其实敏敏都该上初中了,早就不需要大人看着了。
“我爸早该退休了,现在算是退休返聘。不如趁着他还在岗,让人接了他的班吧。”
戴母迟疑道:“咱家孩子都上学呢,大丫她们毕业以后由国家分配工作,也用不上这个名额,能让谁接班呀!”
戴大姑虽然不同意老娘远走他乡,但是对于工作接班的事,还是接话说:“外面那么多找工作的年轻人,多少人都想找机会接班呢!我们前院有户人家的接班名额卖了五百块!这还只是轴承厂的工作,要是机械厂的,肯定价钱更高!”
“对啊,我爸的工作不是问题,给他办了退休后,随时可以走。”戴誉劝道,“你们以前也是去北京看过的,咱家在什刹海的院子不算小。前段时间我请夏露的小姨夫帮忙重新粉刷装修了一下,去了就能直接入住。最主要的是,那边是平房,你们不是总说住楼房不方便嘛,去了那边就还和以前一样了,可以在院子和胡同里溜达。”
曾经住惯了平房院子的老年人还真挺不习惯住楼房的,哪怕是住在一楼,进进出出的也不怎么方便。
一楼的台阶虽然只有五六级,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几节台阶就算是出门的最大障碍了。
自从搬进了新建的楼房,戴奶奶出门转悠拉呱的时间都少了。生怕不小心在楼梯上摔倒了,给孩子们添麻烦。
戴奶奶和戴母被这孩子说得动心,敏敏也过来对着老太太们撒娇说舍不得太奶和奶奶,希望他们跟着自己一家去北京生活。
眼瞅着戴奶奶就要答应了,戴家的四个姑姑却齐齐摇头不同意。
为啥呢?
因为老太太的岁数太大了。
这时候的人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老太太已经九十多了,哪怕能活到一百岁,那剩下的寿数也不够十年了。
这么大岁数跑去北京,不是瞎折腾嘛!
戴大姑就说自家老娘:“人家小两口好不容易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你跟我弟妹又巴巴地跟着过去。这不是给孩子添麻烦嘛!你们留在滨江,那养老就是大家的事,去了北京,养老的担子就只能落在戴誉一个人肩上了。”
那个侄媳妇看着挺和气的,但人家未必乐意长期跟上面的两重婆婆一块儿生活。而且老人上了年纪,今天这疼明天那酸的,有了毛病就得去医院看病。年轻人还得上班,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能耗在老人身上。
闻言,夏露就赶忙表态:“我跟爸妈和奶奶在一起住了那么多年,早就习惯了。而且三个老人的身体都还算硬朗,去北京替我们照顾家里的同时,还能出去转转。据说现在北京的变化可大了,让奶奶跟妈去看一看,跟十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说起去北京串联的事,戴奶奶那可真是打开了话匣子,虽然满屋子的人都听她说过不下十次了,但大家仍是捧场地又听了一遍。
“年纪大怎么啦?我还非得趁着自己还能动弹的时候,再去北京看看!”戴奶奶一副不服老的样子。
其实,戴英和戴兰也不太乐意让父母跟去北京。父母在的时候,她们还有个可以回来的娘家,一旦父母离开,她们就没有娘家了。虽然哥嫂还留在滨江,但那是哥嫂家,不是娘家。
戴兰急得叫过自己老公,让他去厂里把戴立军和戴荣叫回来,再不回来家里就要变天了!
她嫁的是厂里小车班的司机,下午还有出车任务,所以这会儿那辆车就在家属院里停着呢。
人家得了媳妇的吩咐,应了一声,就开车往车间去找人了。
不过,即便把两个主事的男人请回来了,也无济于事。戴奶奶甚至还策反了自己的儿子,劝动了他跟着戴誉一家一起去北京生活。
接下来的半个月,老戴家简直是兵荒马乱。
戴誉参加完了二机厂给他举办的欢送会后,就彻底清闲了下来。回戴家这边跟大哥大嫂谈拢了以后怎么给老人们养老的问题,帮父母打包行李提前发往北京,又帮戴立军的在岗名额找了一个接班的人。
戴立军为人厚道,只开口要了五百块。
机械厂的工作名额十分抢手,对方压根儿就没还价,当场就数出五十张大团结给了他们。
搞定了戴家这边,戴誉又陪着夏露回了娘家。
夏启航夫妻对于他们的离开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何婕拿出汇款单给他们看了看。
“夏洵大学毕业后被分在北京了,雯雯的高考志愿也填报了电影学院,你们再去北京工作,”何婕叹口气,“三个孩子八成都是要留在北京的。我跟你爸也快退休了,不管我们去不去北京,你们先帮我寻摸一套房子吧。”
戴誉忙说:“妈,您跟我爸要是去北京,住到我那边就行,咱家屋子够住!”
何婕摇头道:“你二姨说胡同里的房子一天一个价,趁着现在还买得起,先买一个小的吧。我跟你爸一辈子都住在单位的房子里,在滨江的时候还没什么,去了北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两边的父母亲人都搞定了,夫妻俩又轮番地与过去的朋友同事聚餐,连戴敏敏都在家摆了一桌饭菜,与玩的好的几个同学朋友一一道别。
直到全家人的腰围都宽了一圈后,戴誉终于挥别亲朋好友,一家六口人迁居到了北京。
*
要说戴奶奶再次来到首都有啥感受,那就是两个字,神气!
这次有儿子和孙子陪着,下了火车就由夏露的二堂哥开车来火车站接站。
她第一次坐上了小汽车!
听说这小汽车是私家车,她还跟人家打听呢,买这么一辆车得多少钱呐?
她手里攒了不少儿孙给的孝敬钱,要是便宜的话,可以给孙子也买一辆小汽车开开,上下班多方便。
夏长川没想到这戴家奶奶还挺赶时髦的,来了北京还没进家门呢,就张罗着要给孙子买车了。
乐呵呵地介绍:“我这个车要贵一点,得两万多块。”
戴奶奶一听这价格便歇了心思,这车咋这么贵呢!这些钱能在他们滨江买好几套房子了。
戴誉逗她:“奶,您真舍得给我买辆小汽车开呀?哎呀,看来我得好好巴结您才行,您是大财主呀!”
“呿,什么大财主,我攒的那点钱根本不够。”
“也不是非得买我二哥开的这种好车。”戴誉指着马路上刚跑过去的一辆红色小轿车说,“您给我买个那样的就行,那个不贵,也就三五千块吧!”
戴奶奶眯着眼睛仔细向窗外瞅了瞅,然后豪气地说:“行,给你买一辆!要是我的钱不够,就让你爸添点。”
戴誉哈哈笑说:“看来我得赶紧去考驾驶证了,到时候开着小汽车到处转悠。人家要是问起来,我就可以吹牛啦!说这是我奶给我买的!问问他们谁家的奶奶能给孙子买车开!”
戴奶奶骄傲道:“那应该是没有的!谁能有我活得这么久,还这么有钱呐!”
由于他们一路上讨论得过于真实,老实人夏露在下车以后,还偷摸掐了戴誉一把。
“你怎么回事?刚离开滨江,就从老太太手里抠钱。得亏离着大哥大嫂远了,不然又的是一出官司!”
“哎呀,我哪能真要她的钱买车!”戴誉无语道,“别看这老太太答应来北京答应得痛快,心里保不齐还是怕给咱们添麻烦的。我没驾驶证,买车也没用。所以,先这样说着,让她觉得自己是能给孙子买小汽车的,不算是单纯的增添负担,她还能给孙子帮忙呢。也能让她住的舒坦点。”
夏露狐疑道:“咱奶哪是心思那么多的老太太,我看你做这些就是多余。”
“多不多余的,反正也没啥损失,以防万一吧。”戴誉让她领着老人们进院子,自己帮二舅哥搬行李去了。
戴家人在小院里彻底安顿下来后,连续好几天都在接待上门的客人。
原本要是只有戴誉一家三口搬回北京,就应该是他们出去登门拜访别人。
但是,戴奶奶跟着一起过来了,她无论是年纪还是辈分都摆在那里呢。所以与戴誉相熟的,讲究一些的人家,听说了他回北京的消息后,纷纷带着礼物上门拜访了,美其名曰过来看看老太太。
于是,戴誉和夏露仗着有戴奶奶坐镇,省下了不少出去串门的时间精力。
在家休整了几天,就带着报到材料,去各自的单位报到了。
两个年轻人去上班了,三个老的加一个小的在家呆着也没事。
戴奶奶人老心不老,提议趁着天气好出门转一转,并主动要求要去北京的百货商店看看。
戴立军本还因为突然的退休而有些惆怅,这会儿也顾不上那些情绪了。他简直快被自家老娘愁死了。
“妈,你在滨江的时候都不去百货商店呢,来了北京咋就突然想去了呢?百货商店里人那么多,万一磕着碰着你咋整!”
“快别啰嗦了,家里还有不少东西没添置呢!两个孩子还得上班,总不能什么都指望他们去办。咱们在家呆着也是呆着,抽空去一趟百货商店,把该置办的都置办齐全,也能给孩子减轻点负担。”
说着就拄着拐棍到夏露外婆家打听乘车路线去了。
于是,当天戴誉下班回家,进了小院,就见一家子人都在院子里摆弄今天的战利品呢。
戴奶奶和戴母拉着他念叨今天去百货商店的见闻,拿出一样样的东西向他介绍。
戴誉指着石桌上的一大包东西问:“那里面装的是什么啊?怎么买了那么多?”
“是秋衣秋裤!”戴母将袋子打开给他看,“今天服装柜台的秋衣秋裤清仓处理,我们把柜台上的货全包圆了!还是首都好啊,秋衣秋裤都卖得这么便宜!棉大衣也在清仓处理,不过今天拿不动了,只能明天再去。”
戴誉:“……”
那个大包里的秋衣秋裤少说得有二三十件了,这得穿到猴年马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