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大宋帝王最新章节!
说完这些话,赵昕就略略的有些得意与骄傲。大宋弓箭手!
在他的前世,可是威名赫赫,与辽主的皮室军和西夏的铁鹞子并称的精锐。
关键的是,辽主的皮室军,也就左右两军,总数不过三万。
而西夏的铁鹞子,哪怕是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超过一万人。
但大宋弓箭手,最巅峰的时候,超过了十万之巨。
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却丝毫不逊皮室军和铁鹞子,甚至犹有过之!
只要是在其本乡本土作战,基本上是谁来灭谁!
须知,这些乡兵,虽然名曰弓箭手,但实际上却都是骑兵!
而且,还是身强力壮,武艺娴熟,作战坚决的骑兵!
毕竟,有战马的能授三顷地,没战马的只有两顷地。
故,但凡有上进心的年轻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买一匹战马!
实在不行,就几户人家一起凑钱,买上一匹种马来繁育。
在赵昕的前世,这些免税有地的弓箭手,就是他这个君王灭亡西夏的急先锋。
便是现在,这些弓箭手,也是大宋西军的骨干与精锐。
狄青的保安军,任福的镇戎军,种世衡的种家军,骨干和核心,皆是由这些本乡本土的精锐组成。
但吕夷简听着,却是皱起了眉头。
弓箭手?
他们当然知道,不仅仅知道,而且非常熟悉。
毕竟,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沿边弓箭手这种好用而且便宜、战斗力强大,且忠诚顺服的军队,沿边的经略与部署、钤辖,谁不喜欢?
去年范仲淹就上书提议,请求在京东路也招募弓箭手,作为陕西的预备队。
枢府在和中书商量后,同意了范仲淹的要求,于是于当年九月已丑,中书在请示过官家并得到许可后,便以中书牒赦的形势,发布命令,命京东路招募五都弓箭手,备为西事。
命令是发了,但拖到现在,都没有执行。
不仅仅是因为京东路不像陕西,地广人稀,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开垦。
更因为,文官们对这些不交税的家伙,颇有微词。
不交税还要占户口?
影响政绩考核啊!
而政绩考核,直接和磨勘对接。
在这个能减半年磨勘,都有人愿意去死的大宋官场,可能影响到官员们减磨勘的事情,再小都会有人不干。
所以,吕夷简当场就摇头道:“招募如此多弓箭手,地方上的官吏怎么办?”
“何况,如此众多的百姓应募为乡兵,彼辈本就桀骜难制,若再势大,老臣担心未来恐怕会尾大不掉,有违祖宗之法……”
其他人也都是点头,纷纷附和。
大宋的祖宗之法,在武将这边,倒没有后世人想象和认为的那么严重。
在事实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大宋武臣的俸禄比文官高出了一大截!
所以,大宋君王,优宠文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领武职。
而文官们通常趋之若虞。
如今的大宋宰执们,更是基本上全部都领过武职。
譬如首相吕夷简,在去年再度拜相前,是以本官判天雄军。
以重臣守重镇,才是大宋的祖宗制度。
用文以制武,方是北宋的传统。
至于武臣们?
看看曹家,看看向家,看看郭家,看看韩家,哪个还敢说,大宋武臣地位不高,待遇不隆呢?
说到底,什么文武分野,什么文武分歧,都是狗屁!
武臣、文官,都是士大夫!
都是地主阶级!
哪里还有着许多区别?
曹家的钱和吕家的钱,难道还能不一样?
所以,听着吕夷简的话,赵昕也只是呵呵一笑。
他可没有他父亲那么好忽悠!
故而,他当即就接话,道:“大宋的祖宗制度,从来没有轻侮武臣、武人之事!”
“只有,令武臣读书,使武人明忠义、知礼仪、懂进退!”
吕夷简顿时就噎住了。
因为,赵昕说的没错!
大宋立国之后,对于旧日的大将与功臣们,确实是没有轻慢和虐待。
恰恰相反,忧宠和隆遇这些人,方是大宋王朝能稳定过渡到今天的缘故!
不然,为什么大宋皇后和太后,一定要是太祖、太宗的功臣之后呢?
官家赵祯见到气氛有些僵硬,连忙出来打圆场,笑着道:“二郎说的对!朕也闻,当年党侍中(党进)为太尉,陛见太祖皇帝时,忘其拜辞,于是急中生智,拜道: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左右皆笑,有随从问之,党侍中于是道:我常见措大们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好叫官家知道我读书了!太祖皇帝于是龙颜大悦,重赏党侍中!”
“可见祖宗家法,确实是命武臣多读书,读好书的!”
官家都发话了,吕夷简只好陪笑着道:“官家说的是……老臣亦以为然……”
在一旁的章得象立刻出来准确补刀:“老臣尝闻,旧在建隆中,太祖皇帝闻国子监召诸生讲义,乃喜对左右曰:朕欲尽令武臣读书,欲其知为治之道……祖宗用意深远,老臣独俯首以拜之……”
杜衍随即跟上继续补刀:“老臣也听说,当年韩王(赵普),初以吏员起,寡学术,太祖皇帝爱其材,每劝之,令多读书,韩王遂手不释卷,至老竟‘硕学老儒,犹有不如’!”
这就让吕夷简顿时尴尬的只想找个地方钻进去,又不好御前露怯。
只有赵昕在心里冷笑。
大宋文臣这一套忽悠人的把戏,在他前世,早已被他看穿。
拿着祖宗说事?
那祖宗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旁人不会讲,但赵昕看过太祖起居注里记载的一个事情。
当初,赵匡胤在汴京,某日他忽然想起来,要关注一下儿子的学业问题,于是,便招王宫侍讲询问:秦王学业怎么样啊?侍讲回答说:近日秦王所做诗赋甚好!赵匡胤当时就说了一句话:帝王家儿不必要会文章,旦令通晓经义,古今治乱,他日免为舞文弄法吏欺瞒就好了!
此外,国史上更是白纸黑字,记录了当初赵匡胤之所以启用文臣来守大藩并收武将兵权时的考虑: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之祸!
祖宗们可是看得非常清楚明白的。
文官也好,武将也罢,都是大臣,都是利用的对象!
没有对错善恶是非,只有合适与否,只有两相权害取其轻的考虑。
心里面想着这些,赵昕就抱着自己父亲的身子,道:“阿耶,如今国家若欲大兴弓箭手,朝野难免有议论与非议,不若您命有司自天下州郡,招募愿赴沿边之干吏,充为各都指挥,教导弓箭手读书明其忠孝礼仪,许令诸官,为指挥一岁,则减磨勘一年,有功者倍之……”
这大宋别的可能都缺,独独不缺文官,特别是不缺为了升官而冒险的文官!
而减一年磨勘,这可是大杀器,足够让天下文官趋之若虞!
而这,正是赵昕前世实践出来,对弓箭手这个群体的最佳控制手段!
用了十几年,弓箭手们从没有造反、叛乱、生事过。
而朝野士大夫们也都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文官管军,这很北宋!
而其他人听到赵昕的提议,先是一楞,旋即就反应过来。
“国公千秋!”
再没有比赵昕的办法更好更合适也更符合大宋国情与现状的方案了!
说完这些话,赵昕就略略的有些得意与骄傲。大宋弓箭手!
在他的前世,可是威名赫赫,与辽主的皮室军和西夏的铁鹞子并称的精锐。
关键的是,辽主的皮室军,也就左右两军,总数不过三万。
而西夏的铁鹞子,哪怕是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超过一万人。
但大宋弓箭手,最巅峰的时候,超过了十万之巨。
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却丝毫不逊皮室军和铁鹞子,甚至犹有过之!
只要是在其本乡本土作战,基本上是谁来灭谁!
须知,这些乡兵,虽然名曰弓箭手,但实际上却都是骑兵!
而且,还是身强力壮,武艺娴熟,作战坚决的骑兵!
毕竟,有战马的能授三顷地,没战马的只有两顷地。
故,但凡有上进心的年轻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买一匹战马!
实在不行,就几户人家一起凑钱,买上一匹种马来繁育。
在赵昕的前世,这些免税有地的弓箭手,就是他这个君王灭亡西夏的急先锋。
便是现在,这些弓箭手,也是大宋西军的骨干与精锐。
狄青的保安军,任福的镇戎军,种世衡的种家军,骨干和核心,皆是由这些本乡本土的精锐组成。
但吕夷简听着,却是皱起了眉头。
弓箭手?
他们当然知道,不仅仅知道,而且非常熟悉。
毕竟,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沿边弓箭手这种好用而且便宜、战斗力强大,且忠诚顺服的军队,沿边的经略与部署、钤辖,谁不喜欢?
去年范仲淹就上书提议,请求在京东路也招募弓箭手,作为陕西的预备队。
枢府在和中书商量后,同意了范仲淹的要求,于是于当年九月已丑,中书在请示过官家并得到许可后,便以中书牒赦的形势,发布命令,命京东路招募五都弓箭手,备为西事。
命令是发了,但拖到现在,都没有执行。
不仅仅是因为京东路不像陕西,地广人稀,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开垦。
更因为,文官们对这些不交税的家伙,颇有微词。
不交税还要占户口?
影响政绩考核啊!
而政绩考核,直接和磨勘对接。
在这个能减半年磨勘,都有人愿意去死的大宋官场,可能影响到官员们减磨勘的事情,再小都会有人不干。
所以,吕夷简当场就摇头道:“招募如此多弓箭手,地方上的官吏怎么办?”
“何况,如此众多的百姓应募为乡兵,彼辈本就桀骜难制,若再势大,老臣担心未来恐怕会尾大不掉,有违祖宗之法……”
其他人也都是点头,纷纷附和。
大宋的祖宗之法,在武将这边,倒没有后世人想象和认为的那么严重。
在事实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大宋武臣的俸禄比文官高出了一大截!
所以,大宋君王,优宠文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领武职。
而文官们通常趋之若虞。
如今的大宋宰执们,更是基本上全部都领过武职。
譬如首相吕夷简,在去年再度拜相前,是以本官判天雄军。
以重臣守重镇,才是大宋的祖宗制度。
用文以制武,方是北宋的传统。
至于武臣们?
看看曹家,看看向家,看看郭家,看看韩家,哪个还敢说,大宋武臣地位不高,待遇不隆呢?
说到底,什么文武分野,什么文武分歧,都是狗屁!
武臣、文官,都是士大夫!
都是地主阶级!
哪里还有着许多区别?
曹家的钱和吕家的钱,难道还能不一样?
所以,听着吕夷简的话,赵昕也只是呵呵一笑。
他可没有他父亲那么好忽悠!
故而,他当即就接话,道:“大宋的祖宗制度,从来没有轻侮武臣、武人之事!”
“只有,令武臣读书,使武人明忠义、知礼仪、懂进退!”
吕夷简顿时就噎住了。
因为,赵昕说的没错!
大宋立国之后,对于旧日的大将与功臣们,确实是没有轻慢和虐待。
恰恰相反,忧宠和隆遇这些人,方是大宋王朝能稳定过渡到今天的缘故!
不然,为什么大宋皇后和太后,一定要是太祖、太宗的功臣之后呢?
官家赵祯见到气氛有些僵硬,连忙出来打圆场,笑着道:“二郎说的对!朕也闻,当年党侍中(党进)为太尉,陛见太祖皇帝时,忘其拜辞,于是急中生智,拜道: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左右皆笑,有随从问之,党侍中于是道:我常见措大们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好叫官家知道我读书了!太祖皇帝于是龙颜大悦,重赏党侍中!”
“可见祖宗家法,确实是命武臣多读书,读好书的!”
官家都发话了,吕夷简只好陪笑着道:“官家说的是……老臣亦以为然……”
在一旁的章得象立刻出来准确补刀:“老臣尝闻,旧在建隆中,太祖皇帝闻国子监召诸生讲义,乃喜对左右曰:朕欲尽令武臣读书,欲其知为治之道……祖宗用意深远,老臣独俯首以拜之……”
杜衍随即跟上继续补刀:“老臣也听说,当年韩王(赵普),初以吏员起,寡学术,太祖皇帝爱其材,每劝之,令多读书,韩王遂手不释卷,至老竟‘硕学老儒,犹有不如’!”
这就让吕夷简顿时尴尬的只想找个地方钻进去,又不好御前露怯。
只有赵昕在心里冷笑。
大宋文臣这一套忽悠人的把戏,在他前世,早已被他看穿。
拿着祖宗说事?
那祖宗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旁人不会讲,但赵昕看过太祖起居注里记载的一个事情。
当初,赵匡胤在汴京,某日他忽然想起来,要关注一下儿子的学业问题,于是,便招王宫侍讲询问:秦王学业怎么样啊?侍讲回答说:近日秦王所做诗赋甚好!赵匡胤当时就说了一句话:帝王家儿不必要会文章,旦令通晓经义,古今治乱,他日免为舞文弄法吏欺瞒就好了!
此外,国史上更是白纸黑字,记录了当初赵匡胤之所以启用文臣来守大藩并收武将兵权时的考虑: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之祸!
祖宗们可是看得非常清楚明白的。
文官也好,武将也罢,都是大臣,都是利用的对象!
没有对错善恶是非,只有合适与否,只有两相权害取其轻的考虑。
心里面想着这些,赵昕就抱着自己父亲的身子,道:“阿耶,如今国家若欲大兴弓箭手,朝野难免有议论与非议,不若您命有司自天下州郡,招募愿赴沿边之干吏,充为各都指挥,教导弓箭手读书明其忠孝礼仪,许令诸官,为指挥一岁,则减磨勘一年,有功者倍之……”
这大宋别的可能都缺,独独不缺文官,特别是不缺为了升官而冒险的文官!
而减一年磨勘,这可是大杀器,足够让天下文官趋之若虞!
而这,正是赵昕前世实践出来,对弓箭手这个群体的最佳控制手段!
用了十几年,弓箭手们从没有造反、叛乱、生事过。
而朝野士大夫们也都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文官管军,这很北宋!
而其他人听到赵昕的提议,先是一楞,旋即就反应过来。
“国公千秋!”
再没有比赵昕的办法更好更合适也更符合大宋国情与现状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