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病的不是时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三国之特工皇帝最新章节!
烛火摇曳,跳动的火苗在屋内铺洒了一层黯淡的金色光芒。
刘辩缓缓的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切都还很是朦胧。迷蒙之中,他感到额头一阵阵冰凉,一个娇小的身影,正坐在他的身旁,用蘸着水的麻布,轻轻擦拭他的前额。
“浣娘……”刘辩扭了一下颈子,轻轻唤了正帮他擦拭着额头的陶浣娘一声。
听到刘辩说话,陶浣娘娇小的身躯陡然一震,正擦拭着他额头的手往回收了收,一脸欣喜的看着醒转过来的刘辩,声音略有些发抖的轻声喊道:“你醒了!”
依托着昏蒙蒙的烛光,陶浣娘那双红红的眼圈在光亮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桃红色。
“我睡了多久?”扭头看着烛光下映着一块乌黑暗斑的房顶,刘辩有气无力的问了一句。
“三天三夜了!”陶浣娘抿了抿嘴唇,眼圈更红了一些,话语中带着些许哽咽的说道:“奴家还以为……”
“还以为我醒不来是吧?”侧头朝陶浣娘微微一笑,刘辩显得很是疲惫的向她问道:“徐庶他们呢?”
“军师已然领着典韦、赵云二位将军率军南下了!”把替刘辩擦拭额头的麻布放在身旁的水盆里涮了涮,陶浣娘一边将麻布拧干,为刘辩擦拭已冰凉了的额头,一边对他说道:“只有元福大哥还在城内。”
听说徐庶领着队伍南下,刘辩知道,他一定是率军去劫掠董卓军的辎重、营救被董卓军驱赶前往长安的百姓去了。
仰面在铺盖上躺了片刻,刘辩强撑着想要坐起来,陶浣娘连忙伸手扶着他的后背,帮他坐了起来。
扶着刘辩坐起,陶浣娘走到一旁,拿起刘辩的衣服,帮他披在了身上。
“来人!”身上披着衣服,刘辩想站起来,可两条腿软的就好似没了骨头一般,根本无力支撑他的身体,努力了几次,他终于还是放弃了,朝门口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
“殿下!”守在门外的亲兵连日来也是轮番换岗,片刻也不敢懈怠,刘辩的喊声刚落,一名亲兵就连忙拉开门走进屋内,抱拳躬身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
“把周仓将军请来!”朝那见他醒转,连上带着掩饰不住喜色的亲兵摆了摆手,刘辩轻声吩咐了一句。
“诺!”亲兵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房间。
领命的亲兵刚出房门,才把门关上,一旁的另几名亲兵就赶忙关切的向他问道:“殿下醒了?气色可好?”
“好!好着呢!”那亲兵点头应着,对几个同伴说道:“陶姑娘三天三夜衣不解带的照料,怎能不好!哥几个,我先去忙着,回头再说!”
刘辩的铺盖离门口不远,亲兵们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他却是一字一句都听了个清楚。
“我昏迷的时候,你一直在这里?”看着陶浣娘那张眼圈通红,略显苍白的脸,刘辩微微蹙起眉头,轻声向她问了一句。
“照料你的亲兵都是粗手大脚的男人,奴家怕他们照料的不好……”陶浣娘抿着嘴唇,羞赧的低下头,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轻声应了一句。
“辛苦你了!”看着满面羞赧的陶浣娘,刘辩心内感到一阵阵的不是滋味,他朝陶浣娘勉强一笑,柔声对她说道:“去歇息吧,莫要累坏了身子。”
刘辩只是不经意的说了句关心的话,可听在陶浣娘的耳朵里,她却觉得心窝子一暖,两汪眼泪已是在眼眶中直打转转。
“嗯!”陶浣娘抬起衣袖轻轻抹了把眼泪,朝刘辩躬了躬身子,端起水盆,轻声对他说道:“记得多歇息,莫要再出去了,外面风寒大……”
“了然!”刘辩嘴角挂着笑意,缓缓的点了下头。
刘辩应允不再出去,陶浣娘才又向他福了一福,端着水盆退出了房间。
看着陶浣娘端着水盆走了出去,刘辩心内感到一阵阵的不是滋味。
纵然他在感情上再麻木,一个女人能够三天三夜衣不解带的守着他,对他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已是不言而喻。
“殿下!”正坐在铺盖上发愣,门口传来了一个亲兵的声音:“周将军来了!”
“请周将军进来!”刘辩的身子还是很虚,说话也没有多少底气,一句话说完,他已是感到浑身都有些疲累。
房门被亲兵推到一旁,一身将军衣甲的周仓大步走进屋内,到了离刘辩还有两三步的地方停下脚步,双手抱拳向刘辩问道:“殿下身子可大好?”
“好了!”刘辩微微一笑,弯下腰轻轻拍了拍铺盖旁的地面,对周仓说道:“元福来坐,本王有些事要和你说。”
走到刘辩的铺盖前,周仓从一旁拉过一张草席,跪坐在草席上,不等刘辩说话,先是说道:“殿下想来应是知道军师已率军渡河南下。”
“他们何时走的?”看着跪坐在身边的周仓,刘辩向他问道:“带了多少兵马?”
“昨日凌晨离开,带了三千人马!”刘辩问起徐庶等人何时离开,周仓躬着身子,对他说道:“殿下从虎牢关外救出的淮南军所部,尽数被带走,军师这次挑选的是我军精锐,不过骑兵倒是全部留在了大阳。临行前,军师曾对末将说过,若是殿下醒来,告知殿下,多则一月少则半月,他们便回!”
“病的真不是时候!”微微拧着眉头,刘辩轻叹了一声,随后猛然间想起了一件事,对周仓说道:“把府库中所有麻布与锦缎全找出来,能染色的,找染工染成红色,不能染色的也都留下,将来犒赏有功将士!”
“军师已然吩咐下去!”刘辩的话音刚落,周仓就对他说道:“府库中所有能染成红色的布匹全都送到了染坊,不能染色的布帛,也都封存了起来。府库内还有许多查抄来的铜钱,粮仓更是派了重兵把守,即便有人围城,也能支撑一年半载。从将士们手中收回的兵刃,也交给了城中的铁匠,责令铁匠打造成长剑……”
“让人拿张纸和笔墨来!”听说回收的兵刃被交给了铁匠,刘辩对周仓说道:“我画些图样,你让铁匠按照图样打造兵刃。”
“诺!”周仓应了一声,回头对门口喊了一嗓子:“去拿纸和笔墨来!”
守在门外的亲兵应了一声,没过多会,拿回了笔墨和纸张。
两名亲兵捧着纸张和笔墨走进屋内,另一名跟在他们身后的亲兵进屋之后,将屋内的矮桌搬到了刘辩的铺盖旁。
拿着纸张的亲兵把纸平平的铺在矮桌上,取来笔墨的亲兵则在摆好笔墨后,捏着块墨,轻轻的在砚台上碾磨。
盘腿坐在铺盖上,刘辩转身面朝着矮桌,拿起毛笔,在砚台里蘸了蘸。
提着毛笔,刘辩稍稍沉吟了一下,在纸张上画出了一些奇怪的线条。
随着刘辩手腕的转动,一柄看起来很像长刀的兵刃跃然纸上,只是画上的这把武器,刀头更为简朴,而刀柄也要比长刀的刀柄短上许多。
“刀身两尺分,刀柄三尺!”画完这把在周仓眼中看起来很古怪的兵刃,刘辩对他说道:“这种刀叫做朴刀,可用于步战也可用于马站,比长剑和短矛都要好用。”
说着话,刘辩又在纸上画了一支长矛,对周仓说道:“全军取缔短矛,另外制造这种长矛。长矛的尖端用精铁打造,矛杆两丈五尺,在矛杆的底端,套上青铜护套,护套要圆形,以免在战斗时伤着后面的同泽。”
取过刘辩画的兵器样图,周仓站了起来,抱拳对刘辩说道:“殿下且歇息着,末将这便去安排!”
向周仓点了点头,目送着他离开房间,刘辩朝站在一旁的三名亲兵摆了摆手。
两名亲兵拿起刘辩刚用过的笔墨和砚台,退出了房间,另一名亲兵则弯下腰,作势要去搬铺盖旁的矮桌。
“留在这吧!”朝那亲兵摆了摆手,刘辩阻住了他搬矮桌的动作。
亲兵应了一声,也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说了许多话,又画了两副简单的图样,刘辩已是疲累不堪。他双手撑在身边,慢慢的仰躺了下去。
一天前,徐庶已带领三千名精锐南下,按照路程来算,他们此时应该已到了黄河岸边。
有徐庶在,刘辩并不担心战斗的结果,此刻他最想做的,是在徐庶领军回来之前,能够在大阳城内筹备更多的军用物资,并且将这支军队训练成能征惯战的劲旅。
可这些,都需要他有强健的体魄。而眼下的他,连起身都很困难,又如何亲自去训练官兵?
脑子里满是如何发展军力,肚子却在这时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
听到肚子发出的响声,刘辩自嘲的笑了笑,昏睡了三天三夜,顶多陶浣娘也只能喂他些流食,若是不感到饿,那才有些奇怪。
感到肚子饿了,刘辩正想唤门口的亲兵为他取些吃食,紧闭的房门被人拉了开来,陶浣娘手中捧着一只盛满了热腾腾肉糜的陶碗走了进来。
烛火摇曳,跳动的火苗在屋内铺洒了一层黯淡的金色光芒。
刘辩缓缓的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切都还很是朦胧。迷蒙之中,他感到额头一阵阵冰凉,一个娇小的身影,正坐在他的身旁,用蘸着水的麻布,轻轻擦拭他的前额。
“浣娘……”刘辩扭了一下颈子,轻轻唤了正帮他擦拭着额头的陶浣娘一声。
听到刘辩说话,陶浣娘娇小的身躯陡然一震,正擦拭着他额头的手往回收了收,一脸欣喜的看着醒转过来的刘辩,声音略有些发抖的轻声喊道:“你醒了!”
依托着昏蒙蒙的烛光,陶浣娘那双红红的眼圈在光亮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桃红色。
“我睡了多久?”扭头看着烛光下映着一块乌黑暗斑的房顶,刘辩有气无力的问了一句。
“三天三夜了!”陶浣娘抿了抿嘴唇,眼圈更红了一些,话语中带着些许哽咽的说道:“奴家还以为……”
“还以为我醒不来是吧?”侧头朝陶浣娘微微一笑,刘辩显得很是疲惫的向她问道:“徐庶他们呢?”
“军师已然领着典韦、赵云二位将军率军南下了!”把替刘辩擦拭额头的麻布放在身旁的水盆里涮了涮,陶浣娘一边将麻布拧干,为刘辩擦拭已冰凉了的额头,一边对他说道:“只有元福大哥还在城内。”
听说徐庶领着队伍南下,刘辩知道,他一定是率军去劫掠董卓军的辎重、营救被董卓军驱赶前往长安的百姓去了。
仰面在铺盖上躺了片刻,刘辩强撑着想要坐起来,陶浣娘连忙伸手扶着他的后背,帮他坐了起来。
扶着刘辩坐起,陶浣娘走到一旁,拿起刘辩的衣服,帮他披在了身上。
“来人!”身上披着衣服,刘辩想站起来,可两条腿软的就好似没了骨头一般,根本无力支撑他的身体,努力了几次,他终于还是放弃了,朝门口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
“殿下!”守在门外的亲兵连日来也是轮番换岗,片刻也不敢懈怠,刘辩的喊声刚落,一名亲兵就连忙拉开门走进屋内,抱拳躬身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
“把周仓将军请来!”朝那见他醒转,连上带着掩饰不住喜色的亲兵摆了摆手,刘辩轻声吩咐了一句。
“诺!”亲兵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房间。
领命的亲兵刚出房门,才把门关上,一旁的另几名亲兵就赶忙关切的向他问道:“殿下醒了?气色可好?”
“好!好着呢!”那亲兵点头应着,对几个同伴说道:“陶姑娘三天三夜衣不解带的照料,怎能不好!哥几个,我先去忙着,回头再说!”
刘辩的铺盖离门口不远,亲兵们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他却是一字一句都听了个清楚。
“我昏迷的时候,你一直在这里?”看着陶浣娘那张眼圈通红,略显苍白的脸,刘辩微微蹙起眉头,轻声向她问了一句。
“照料你的亲兵都是粗手大脚的男人,奴家怕他们照料的不好……”陶浣娘抿着嘴唇,羞赧的低下头,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轻声应了一句。
“辛苦你了!”看着满面羞赧的陶浣娘,刘辩心内感到一阵阵的不是滋味,他朝陶浣娘勉强一笑,柔声对她说道:“去歇息吧,莫要累坏了身子。”
刘辩只是不经意的说了句关心的话,可听在陶浣娘的耳朵里,她却觉得心窝子一暖,两汪眼泪已是在眼眶中直打转转。
“嗯!”陶浣娘抬起衣袖轻轻抹了把眼泪,朝刘辩躬了躬身子,端起水盆,轻声对他说道:“记得多歇息,莫要再出去了,外面风寒大……”
“了然!”刘辩嘴角挂着笑意,缓缓的点了下头。
刘辩应允不再出去,陶浣娘才又向他福了一福,端着水盆退出了房间。
看着陶浣娘端着水盆走了出去,刘辩心内感到一阵阵的不是滋味。
纵然他在感情上再麻木,一个女人能够三天三夜衣不解带的守着他,对他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已是不言而喻。
“殿下!”正坐在铺盖上发愣,门口传来了一个亲兵的声音:“周将军来了!”
“请周将军进来!”刘辩的身子还是很虚,说话也没有多少底气,一句话说完,他已是感到浑身都有些疲累。
房门被亲兵推到一旁,一身将军衣甲的周仓大步走进屋内,到了离刘辩还有两三步的地方停下脚步,双手抱拳向刘辩问道:“殿下身子可大好?”
“好了!”刘辩微微一笑,弯下腰轻轻拍了拍铺盖旁的地面,对周仓说道:“元福来坐,本王有些事要和你说。”
走到刘辩的铺盖前,周仓从一旁拉过一张草席,跪坐在草席上,不等刘辩说话,先是说道:“殿下想来应是知道军师已率军渡河南下。”
“他们何时走的?”看着跪坐在身边的周仓,刘辩向他问道:“带了多少兵马?”
“昨日凌晨离开,带了三千人马!”刘辩问起徐庶等人何时离开,周仓躬着身子,对他说道:“殿下从虎牢关外救出的淮南军所部,尽数被带走,军师这次挑选的是我军精锐,不过骑兵倒是全部留在了大阳。临行前,军师曾对末将说过,若是殿下醒来,告知殿下,多则一月少则半月,他们便回!”
“病的真不是时候!”微微拧着眉头,刘辩轻叹了一声,随后猛然间想起了一件事,对周仓说道:“把府库中所有麻布与锦缎全找出来,能染色的,找染工染成红色,不能染色的也都留下,将来犒赏有功将士!”
“军师已然吩咐下去!”刘辩的话音刚落,周仓就对他说道:“府库中所有能染成红色的布匹全都送到了染坊,不能染色的布帛,也都封存了起来。府库内还有许多查抄来的铜钱,粮仓更是派了重兵把守,即便有人围城,也能支撑一年半载。从将士们手中收回的兵刃,也交给了城中的铁匠,责令铁匠打造成长剑……”
“让人拿张纸和笔墨来!”听说回收的兵刃被交给了铁匠,刘辩对周仓说道:“我画些图样,你让铁匠按照图样打造兵刃。”
“诺!”周仓应了一声,回头对门口喊了一嗓子:“去拿纸和笔墨来!”
守在门外的亲兵应了一声,没过多会,拿回了笔墨和纸张。
两名亲兵捧着纸张和笔墨走进屋内,另一名跟在他们身后的亲兵进屋之后,将屋内的矮桌搬到了刘辩的铺盖旁。
拿着纸张的亲兵把纸平平的铺在矮桌上,取来笔墨的亲兵则在摆好笔墨后,捏着块墨,轻轻的在砚台上碾磨。
盘腿坐在铺盖上,刘辩转身面朝着矮桌,拿起毛笔,在砚台里蘸了蘸。
提着毛笔,刘辩稍稍沉吟了一下,在纸张上画出了一些奇怪的线条。
随着刘辩手腕的转动,一柄看起来很像长刀的兵刃跃然纸上,只是画上的这把武器,刀头更为简朴,而刀柄也要比长刀的刀柄短上许多。
“刀身两尺分,刀柄三尺!”画完这把在周仓眼中看起来很古怪的兵刃,刘辩对他说道:“这种刀叫做朴刀,可用于步战也可用于马站,比长剑和短矛都要好用。”
说着话,刘辩又在纸上画了一支长矛,对周仓说道:“全军取缔短矛,另外制造这种长矛。长矛的尖端用精铁打造,矛杆两丈五尺,在矛杆的底端,套上青铜护套,护套要圆形,以免在战斗时伤着后面的同泽。”
取过刘辩画的兵器样图,周仓站了起来,抱拳对刘辩说道:“殿下且歇息着,末将这便去安排!”
向周仓点了点头,目送着他离开房间,刘辩朝站在一旁的三名亲兵摆了摆手。
两名亲兵拿起刘辩刚用过的笔墨和砚台,退出了房间,另一名亲兵则弯下腰,作势要去搬铺盖旁的矮桌。
“留在这吧!”朝那亲兵摆了摆手,刘辩阻住了他搬矮桌的动作。
亲兵应了一声,也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说了许多话,又画了两副简单的图样,刘辩已是疲累不堪。他双手撑在身边,慢慢的仰躺了下去。
一天前,徐庶已带领三千名精锐南下,按照路程来算,他们此时应该已到了黄河岸边。
有徐庶在,刘辩并不担心战斗的结果,此刻他最想做的,是在徐庶领军回来之前,能够在大阳城内筹备更多的军用物资,并且将这支军队训练成能征惯战的劲旅。
可这些,都需要他有强健的体魄。而眼下的他,连起身都很困难,又如何亲自去训练官兵?
脑子里满是如何发展军力,肚子却在这时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
听到肚子发出的响声,刘辩自嘲的笑了笑,昏睡了三天三夜,顶多陶浣娘也只能喂他些流食,若是不感到饿,那才有些奇怪。
感到肚子饿了,刘辩正想唤门口的亲兵为他取些吃食,紧闭的房门被人拉了开来,陶浣娘手中捧着一只盛满了热腾腾肉糜的陶碗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