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 第32章 3 迷信权威,就是在否定自己
第32章 3 迷信权威,就是在否定自己
推荐阅读: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最新章节!
第六章3 迷信权威,就是在否定自己
提到儒家,我们总会将孔子和孟子并称为“孔孟”。晚于孔子接近170年的孟子,不仅对圣人孔子的思想做了阐发和拓展,在行为上也效法孔子。在40岁以前,孟子的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孔子,广收门徒,开办私学。
在教育的过程中,孟子除了继承孔子的因材施教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中的“书”,指的是当时的经典《尚书》。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商纣王仓促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悬殊,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殊死搏斗,这就是历史上的牧野之战。后来,《尚书?武成》一篇中记载这一事件时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孟子读了《尚书?武成》中的这一段,颇有感慨。在他看来,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于是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辩证地去看问题。
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重要的参考内容,但它毕竟是供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工具,真正有价值的规律、经验、结论,还需要我们自己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书籍也是一些人根据自己的思想编著而成的,如果盲目迷信书籍,对书上的观点深信不疑,那也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了。事实上,书籍和现实是两回事,我们不能盲目地崇拜书籍。
我们都很相信《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但是孙子本人也没有能够一统天下。相反,历史上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似乎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兵法理论的书籍。当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不能光看一本兵书,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迷信书本。
在历史上,常常会有经过考证而推翻以前的结论、改变后人观点的事件。比如由于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我们接受了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的说法;由于胡适先生的考证,我们也认为《红楼梦》是由曹雪芹和高鹗两个人完成的。
在16世纪的意大利,教会典籍上说星星是上帝钉在天空上的金色的钉子,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可是布鲁诺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异议。虽然他因此而被送上了火刑架,但是历史证明他是正确的。
就算是今天传下来的各种古籍,也是不可全信的。因为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要经过传抄、口述、刻印等,期间免不了发生“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情况。孟子说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对《尚书》中关于武王伐纣的情形产生了怀疑。反过来,如果我们又对孟子的话深信不疑,那也就是另一种“尽信书”了,事实到底怎样,还需要我们自己去辨别。
不仅要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也要发散开来,由此推想到“尽信师,则不如无师”。
曾经有一个同学,在高中语文课上听老师说,1936年鲁迅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当年鲁迅就逝世了,结果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空缺。这一点逸闻趣事被这位同学记在了心中,后来只要跟朋友聊到关于诺贝尔奖的时候,他就颇为得意地把老师讲的这段故事搬出来。后来,他偶然间看到一本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介绍的书,才知道1936年是有得主的。
像这样的事情其实在课堂上经常发生,因为老师喜欢说些逸闻趣事,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但是这些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仍值得商榷,也许他只是听了别人的一段谈话,或者看了一本野史小说,或者是自己发挥的,因此不能完全相信老师的话,自己要懂得思考。
不管是书籍也好、老师也好,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权威”,类似这样的权威还有专家、学者等,他们经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但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这些身份的光环,就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人格独立完整的人,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思考这个世界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虽然赞成儒家的仁爱思想,但是从来不被儒家的行为规范所束缚,他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人,身心自由,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从他对大丈夫的定义中,我们也可看出他对自身人格的捍卫和追求。
孟子刚到齐国的时候,齐王以有病在身为借口,没有亲自去向他询问过政事,只是派下人召见他,孟子也就推说自己有病,不能朝见。第二天,他却出门为朋友吊丧,故意让齐王知道自己其实什么病也没有。齐王知道后派人去探视孟子,孟子的朋友急忙出面周旋,并让孟子不要回家了,直接去面见齐王,但是孟子坚持非礼之召不往,仍旧坚持不去,他也可算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了。
孔子夸奖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算是“贫贱不能移”;李白曾经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李白算是“富贵不能淫”。或许这样的故事让你觉得遥远,我们不妨来看看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修车女工接待了他。
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都知道他,但这个姑娘却没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不禁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修车女工边忙着手上的活边回答。她手脚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车技术非常熟练。半小时不到,她就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这位修车女工对他说。他依依不舍地说道:“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先生,我还有工作。”她回答得很有礼貌。“这同样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车跑得很好。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我还有其他的工作。”“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德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这个修车女工真的不认识自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我是个电影迷。”“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您,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就要像接待顾客一样地接待您,为您提供最好的修车服务。将来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为您提供服务。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洛依德沉默了,在这个普通修车女工的面前,他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与狂妄。“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现在,我送您回去。再要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
与这位修车的姑娘情况相似的还有一个苏联小兵。
有一次,他负责检查参加会议人员的证件。正当列宁准备径直入场的时候,小兵伸手拦住了列宁。
“让他进去!他是列宁。”身边有人喊道。“先生,请您出示证件!”小兵坚持要查看列宁的证件。他身边的人顿时为他捏了一把汗。好在,列宁也很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很配合地拿出了证件。
小兵检查完了列宁的证件后,行了一个军礼,就让开过道,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执勤了。但是这次经历让列宁看到了一个普通军人的威严,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社会上还存在很多诱惑,面对诱惑,很多人松开了自己的安全带,原则和美德在各种压力下步步后退。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像孟子那样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面对怎样的人,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坚持的原则。
第六章3 迷信权威,就是在否定自己
提到儒家,我们总会将孔子和孟子并称为“孔孟”。晚于孔子接近170年的孟子,不仅对圣人孔子的思想做了阐发和拓展,在行为上也效法孔子。在40岁以前,孟子的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孔子,广收门徒,开办私学。
在教育的过程中,孟子除了继承孔子的因材施教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中的“书”,指的是当时的经典《尚书》。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商纣王仓促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悬殊,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殊死搏斗,这就是历史上的牧野之战。后来,《尚书?武成》一篇中记载这一事件时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孟子读了《尚书?武成》中的这一段,颇有感慨。在他看来,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于是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辩证地去看问题。
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重要的参考内容,但它毕竟是供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工具,真正有价值的规律、经验、结论,还需要我们自己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书籍也是一些人根据自己的思想编著而成的,如果盲目迷信书籍,对书上的观点深信不疑,那也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了。事实上,书籍和现实是两回事,我们不能盲目地崇拜书籍。
我们都很相信《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但是孙子本人也没有能够一统天下。相反,历史上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似乎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兵法理论的书籍。当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不能光看一本兵书,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迷信书本。
在历史上,常常会有经过考证而推翻以前的结论、改变后人观点的事件。比如由于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我们接受了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的说法;由于胡适先生的考证,我们也认为《红楼梦》是由曹雪芹和高鹗两个人完成的。
在16世纪的意大利,教会典籍上说星星是上帝钉在天空上的金色的钉子,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可是布鲁诺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异议。虽然他因此而被送上了火刑架,但是历史证明他是正确的。
就算是今天传下来的各种古籍,也是不可全信的。因为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要经过传抄、口述、刻印等,期间免不了发生“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情况。孟子说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对《尚书》中关于武王伐纣的情形产生了怀疑。反过来,如果我们又对孟子的话深信不疑,那也就是另一种“尽信书”了,事实到底怎样,还需要我们自己去辨别。
不仅要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也要发散开来,由此推想到“尽信师,则不如无师”。
曾经有一个同学,在高中语文课上听老师说,1936年鲁迅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当年鲁迅就逝世了,结果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空缺。这一点逸闻趣事被这位同学记在了心中,后来只要跟朋友聊到关于诺贝尔奖的时候,他就颇为得意地把老师讲的这段故事搬出来。后来,他偶然间看到一本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介绍的书,才知道1936年是有得主的。
像这样的事情其实在课堂上经常发生,因为老师喜欢说些逸闻趣事,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但是这些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仍值得商榷,也许他只是听了别人的一段谈话,或者看了一本野史小说,或者是自己发挥的,因此不能完全相信老师的话,自己要懂得思考。
不管是书籍也好、老师也好,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权威”,类似这样的权威还有专家、学者等,他们经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但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这些身份的光环,就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人格独立完整的人,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思考这个世界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虽然赞成儒家的仁爱思想,但是从来不被儒家的行为规范所束缚,他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人,身心自由,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从他对大丈夫的定义中,我们也可看出他对自身人格的捍卫和追求。
孟子刚到齐国的时候,齐王以有病在身为借口,没有亲自去向他询问过政事,只是派下人召见他,孟子也就推说自己有病,不能朝见。第二天,他却出门为朋友吊丧,故意让齐王知道自己其实什么病也没有。齐王知道后派人去探视孟子,孟子的朋友急忙出面周旋,并让孟子不要回家了,直接去面见齐王,但是孟子坚持非礼之召不往,仍旧坚持不去,他也可算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了。
孔子夸奖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算是“贫贱不能移”;李白曾经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李白算是“富贵不能淫”。或许这样的故事让你觉得遥远,我们不妨来看看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修车女工接待了他。
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都知道他,但这个姑娘却没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不禁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修车女工边忙着手上的活边回答。她手脚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车技术非常熟练。半小时不到,她就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这位修车女工对他说。他依依不舍地说道:“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先生,我还有工作。”她回答得很有礼貌。“这同样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车跑得很好。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我还有其他的工作。”“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德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这个修车女工真的不认识自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我是个电影迷。”“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您,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就要像接待顾客一样地接待您,为您提供最好的修车服务。将来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为您提供服务。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洛依德沉默了,在这个普通修车女工的面前,他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与狂妄。“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现在,我送您回去。再要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
与这位修车的姑娘情况相似的还有一个苏联小兵。
有一次,他负责检查参加会议人员的证件。正当列宁准备径直入场的时候,小兵伸手拦住了列宁。
“让他进去!他是列宁。”身边有人喊道。“先生,请您出示证件!”小兵坚持要查看列宁的证件。他身边的人顿时为他捏了一把汗。好在,列宁也很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很配合地拿出了证件。
小兵检查完了列宁的证件后,行了一个军礼,就让开过道,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执勤了。但是这次经历让列宁看到了一个普通军人的威严,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社会上还存在很多诱惑,面对诱惑,很多人松开了自己的安全带,原则和美德在各种压力下步步后退。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像孟子那样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面对怎样的人,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坚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