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可能要发财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科技之锤最新章节!
能考上博士的人,大都探知欲很重,有了问题就会在脑海中反复回现,不解决就没法心安。
余兴伟的性格更是如此。
他很想找到觉得那人眼熟的原因,但隔着宁为工作间的砂玻璃只能看到两个模糊的人影在那里围着小黑板不停擦写讨论着,他也不好进去打搅,便干脆溜出了实验室。
他当然知道实验室大楼安全管理规定,带访客进门是需要刷身份证并进行实名登记的,花两分钟瞟上一眼,就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很划得来。
而且他现在的任务并不重,主要就是辅助三个研究生搞搞爬虫。
两分钟后,余兴伟如愿以偿。
“鲁东义?原来是他啊!我去……难怪这么眼熟。”
弄清真相的一瞬间,余兴伟脑中浮现的却是隔着那层砂玻璃,两个人在工作间里讨论时的轮廓,莫名的对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信心有增添了几分。
……
这是宁为经历得最舒服的一次学术探讨。
大概是因为鲁东义并没有表露出任何考察或者面试的意思,两人只是很平等的交流。
流程只是纯粹的提出问题,相互思考,然后解决问题,所有提出的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又极为系统,真要细分的话,甚至能列出两到三个流体稳定性问题的细分领域。
比如pipe Poiseuille flow的线性稳定性问题,带边值的稳定性问题等。
这一交流就是一整个下午,直到余兴伟敲了敲门,探了半边脑袋进来,问了句:“六点了,我们准备先去吃饭了,要不要给你们带两份?”
“好呀,勺园食堂的包子给我带两个。”鲁东义手里拿着笔,正看着宁为的板书出神,嘴里随口应了一句。
“勺园食堂?”余兴伟挠了挠头。
宁为汗颜,好吧,鲁教授怕是还以为自己还在燕北大学呢。
“那个,鲁教授,不如我们还是出去吃吧?”
“不去浪费时间。”
“那换成梅园食堂的包子行吗?”
“梅园?”鲁东义疑惑的扭头看了宁为一眼,这才反应过来:“哦,好,谢谢啊!”
“给我带份饭就行,嗯,加个鸡腿。”
“鸡腿?我也要个!”
“好!”余兴伟干脆的答应了声,然后关上了门。
……
然后又是一晚上,直接到实验室外面熄了灯,两人终于告一段落。
“那个,鲁教授,晚上你睡哪?”
宁为有些为难。
这两天他都是直接睡在实验室里,这可就一张单人床。
“哦,我该回酒店了。”鲁东义说道。
“行,我送你出学校打车。”宁为立刻道。
一整天的攀谈,宁为已经将鲁东义当成了不错的朋友。
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大概正好契合了古人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
走出了实验室,两人开始走在校园里,速度并不快,似乎都很珍惜最后这点时间的攀谈。
“对了,你之前说现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新的算法?”
“是啊,湍流算法,主要作用是……”宁为大概将自己的构思告诉了鲁东义。
“哦,这一块我不太懂。”
鲁东义答道:“怎么不继续研究数学,想到做这个项目?”
瞧这话问的……
说得好像做算法项目是耽误时间一样。
“想在本科阶段再发篇SCI。”
宁为很坦然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然后又补充道:“有奖金的。”
“额?”
鲁东义诧异的眨了眨眼,侧头看了眼宁为,然后想了想,说道:“如果是这个目标的话,那你这个项目很赚啊!起码能发三篇SCI了。”
“什么意思?”这次换宁为感觉困扰了,虚心求教道。
鲁东义疑惑道:“你不是这个目的吗?不然以你刚才表现出的东西,完全可以在Publications Mathematiques de l IHES上再发篇论文了。”
宁为摇了摇头。
各种顶级期刊上,各种研究性论文浩如烟海,没有深入某个细分领域去潜心研究,他还真不知道哪些方向可以发论文。
鲁东义明白了,不管这家伙数学理论有多扎实,但在这一块,宁为真是个菜鸟。
“好吧,你这个命题很新,研究方向是新的算法解决互联网顽疾,所以你现在就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稍微概括一下,先发一篇letter不过分吧?”鲁东义解释道。
宁为恍然的点了点头。
没错啊。
为这款全新的算法,写一篇letter真不过分。
反正这种新科技的快报不需要写太多理论上的分析,只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就有很大机会能过审。
“那还有两篇呢?”宁为虚心求教道。
“因为你的第一篇Letter主要是算法构造、实现方法等等一些理论上的东西,等到算法写出来,你可以进行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收集详实的数据,这样你就能正式发一篇article了。”
“不过注意啊,你发Letter前,我建议你最好先去申请发明专利。虽然算法这块我不太懂,但我记得算法应该属于方法类,是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的。”
“因为发明专利注重新颖性,如果先发了Letter,在专利实质审查中会被判丧失新颖性,专利就会被驳回,但是反过来先申请发明专利则不会影响你发Letter。”
“还有一点,因为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最终授权往往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没个两、三年一般搞不定。申请发明专利后,你要是能在短时间内把第一篇article发出来,就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你的专利已自主实施了转化。”
“你拿着这篇article可以向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优先审查,这样原先2-3年的审查可能1年就搞定了。另外,发第一篇article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不把程序代码放到article里面,而是单独拿出来申请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审批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你还可以在现实场景里开展应用并搜集相关的数据。正常情况下,如果应用效果好,发第二篇ariticle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第二篇article正好可以用来为你的软件著作权打广告。”
听了这番话,宁为只觉得茅塞顿开,整个人都顿悟了。
说白了,这就是把他准备用一篇论文完成的东西,分解成三篇论文,而且还非常合情合理。
就像连招一样,层层铺垫,最后不仅收获1篇Letter、2篇article,还额外得到1个专利和1个软著,此外还节约了专利审查的时间并给自己的软著打了广告。
难怪有些人做研究非常简单,有些人做研究却愁到头秃……人家是干一份活拿三份好处,你是干三份活拿一份好处。
有如此明晰的方案,他之前哪里还需要纠结怎么多发SCI?
三篇啊!
如果这能成的话……
宁为觉得自己可能要发财了!
能考上博士的人,大都探知欲很重,有了问题就会在脑海中反复回现,不解决就没法心安。
余兴伟的性格更是如此。
他很想找到觉得那人眼熟的原因,但隔着宁为工作间的砂玻璃只能看到两个模糊的人影在那里围着小黑板不停擦写讨论着,他也不好进去打搅,便干脆溜出了实验室。
他当然知道实验室大楼安全管理规定,带访客进门是需要刷身份证并进行实名登记的,花两分钟瞟上一眼,就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很划得来。
而且他现在的任务并不重,主要就是辅助三个研究生搞搞爬虫。
两分钟后,余兴伟如愿以偿。
“鲁东义?原来是他啊!我去……难怪这么眼熟。”
弄清真相的一瞬间,余兴伟脑中浮现的却是隔着那层砂玻璃,两个人在工作间里讨论时的轮廓,莫名的对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信心有增添了几分。
……
这是宁为经历得最舒服的一次学术探讨。
大概是因为鲁东义并没有表露出任何考察或者面试的意思,两人只是很平等的交流。
流程只是纯粹的提出问题,相互思考,然后解决问题,所有提出的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又极为系统,真要细分的话,甚至能列出两到三个流体稳定性问题的细分领域。
比如pipe Poiseuille flow的线性稳定性问题,带边值的稳定性问题等。
这一交流就是一整个下午,直到余兴伟敲了敲门,探了半边脑袋进来,问了句:“六点了,我们准备先去吃饭了,要不要给你们带两份?”
“好呀,勺园食堂的包子给我带两个。”鲁东义手里拿着笔,正看着宁为的板书出神,嘴里随口应了一句。
“勺园食堂?”余兴伟挠了挠头。
宁为汗颜,好吧,鲁教授怕是还以为自己还在燕北大学呢。
“那个,鲁教授,不如我们还是出去吃吧?”
“不去浪费时间。”
“那换成梅园食堂的包子行吗?”
“梅园?”鲁东义疑惑的扭头看了宁为一眼,这才反应过来:“哦,好,谢谢啊!”
“给我带份饭就行,嗯,加个鸡腿。”
“鸡腿?我也要个!”
“好!”余兴伟干脆的答应了声,然后关上了门。
……
然后又是一晚上,直接到实验室外面熄了灯,两人终于告一段落。
“那个,鲁教授,晚上你睡哪?”
宁为有些为难。
这两天他都是直接睡在实验室里,这可就一张单人床。
“哦,我该回酒店了。”鲁东义说道。
“行,我送你出学校打车。”宁为立刻道。
一整天的攀谈,宁为已经将鲁东义当成了不错的朋友。
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大概正好契合了古人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
走出了实验室,两人开始走在校园里,速度并不快,似乎都很珍惜最后这点时间的攀谈。
“对了,你之前说现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新的算法?”
“是啊,湍流算法,主要作用是……”宁为大概将自己的构思告诉了鲁东义。
“哦,这一块我不太懂。”
鲁东义答道:“怎么不继续研究数学,想到做这个项目?”
瞧这话问的……
说得好像做算法项目是耽误时间一样。
“想在本科阶段再发篇SCI。”
宁为很坦然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然后又补充道:“有奖金的。”
“额?”
鲁东义诧异的眨了眨眼,侧头看了眼宁为,然后想了想,说道:“如果是这个目标的话,那你这个项目很赚啊!起码能发三篇SCI了。”
“什么意思?”这次换宁为感觉困扰了,虚心求教道。
鲁东义疑惑道:“你不是这个目的吗?不然以你刚才表现出的东西,完全可以在Publications Mathematiques de l IHES上再发篇论文了。”
宁为摇了摇头。
各种顶级期刊上,各种研究性论文浩如烟海,没有深入某个细分领域去潜心研究,他还真不知道哪些方向可以发论文。
鲁东义明白了,不管这家伙数学理论有多扎实,但在这一块,宁为真是个菜鸟。
“好吧,你这个命题很新,研究方向是新的算法解决互联网顽疾,所以你现在就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稍微概括一下,先发一篇letter不过分吧?”鲁东义解释道。
宁为恍然的点了点头。
没错啊。
为这款全新的算法,写一篇letter真不过分。
反正这种新科技的快报不需要写太多理论上的分析,只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就有很大机会能过审。
“那还有两篇呢?”宁为虚心求教道。
“因为你的第一篇Letter主要是算法构造、实现方法等等一些理论上的东西,等到算法写出来,你可以进行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收集详实的数据,这样你就能正式发一篇article了。”
“不过注意啊,你发Letter前,我建议你最好先去申请发明专利。虽然算法这块我不太懂,但我记得算法应该属于方法类,是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的。”
“因为发明专利注重新颖性,如果先发了Letter,在专利实质审查中会被判丧失新颖性,专利就会被驳回,但是反过来先申请发明专利则不会影响你发Letter。”
“还有一点,因为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最终授权往往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没个两、三年一般搞不定。申请发明专利后,你要是能在短时间内把第一篇article发出来,就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你的专利已自主实施了转化。”
“你拿着这篇article可以向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优先审查,这样原先2-3年的审查可能1年就搞定了。另外,发第一篇article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不把程序代码放到article里面,而是单独拿出来申请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审批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你还可以在现实场景里开展应用并搜集相关的数据。正常情况下,如果应用效果好,发第二篇ariticle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第二篇article正好可以用来为你的软件著作权打广告。”
听了这番话,宁为只觉得茅塞顿开,整个人都顿悟了。
说白了,这就是把他准备用一篇论文完成的东西,分解成三篇论文,而且还非常合情合理。
就像连招一样,层层铺垫,最后不仅收获1篇Letter、2篇article,还额外得到1个专利和1个软著,此外还节约了专利审查的时间并给自己的软著打了广告。
难怪有些人做研究非常简单,有些人做研究却愁到头秃……人家是干一份活拿三份好处,你是干三份活拿一份好处。
有如此明晰的方案,他之前哪里还需要纠结怎么多发SCI?
三篇啊!
如果这能成的话……
宁为觉得自己可能要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