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 第29章 谁来帮我做决定——依赖型人格障碍(2)
第29章 谁来帮我做决定——依赖型人格障碍(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最新章节!
【解答】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救治原则:从小事开始
想要从根本上甩掉依赖型人格障碍,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打破以往的固有模式,重新建立自信心,逐步为自己做出决定,最终实现完全独立。
第一步,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你可能觉得这简直是废话,当然是想要改变啊。但是“想要改变”和“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你发现自己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于是你着急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所以你赶紧翻到这一节认真研读,这只是表明了你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下定了决心。下决心恐怕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了,尤其是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
在你做出决定之前,你应该知道做这个决定的后果:
你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依附于他人;
你在生活和思想上都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他人;
你将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负责任;
你将拥有一个全新的人生。
如果你看到这里,已经做好了摒弃过去和迎接未来的准备,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下定决心来改变了。如果你还没准备好,认为让自己不依靠别人而自己来负责任,这实在是做不到,那么你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第二步,回忆你的童年时期,找出父母对你教育中的不妥当之处。当然,你可能并不会觉得哪里不妥当,不过你可以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想过去的每一个细节。
你的父母是否过于溺爱你,什么都为你代劳?他们把你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总是对你说:“我的小祖宗!等你做好这个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还是我来吧!”哪怕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他们还是帮你系鞋带、开门等。他们甚至帮你写作业。在你和同学有冲突的时候,他们直接冲上去把你护在身后。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等着他们来帮你就行了。
你的父母是否对你过于严厉?他们决定你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看什么电视剧,他们甚至决定你的兴趣爱好。你总是被指责“真笨,怎么什么都不会!”“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他们包办了你的一切,什么都为你安排好了,并且严格监督你去执行。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你只能按照他们说的做。
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核心是否就是“顺从”?他们一直要你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论任何事情,只要你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高兴并且夸赞你。如果不是,他们就会唉声叹气,觉得你是个不孝的孩子。于是,任何事情你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以确保符合他们的意愿。这样的办法最“懒惰”但是也最有效。久而久之,你变得没有自己的意见,而活在“听话”这样一个温柔的束缚中。你习惯了这种行为模式,还有这种依赖别人意见的“轻松”生活。
想想吧,在你的童年中,是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许恰好就是形成你的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关键。找出这些问题,列在一张纸上,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认知。
第三步,从小事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决定太大的事情让你觉得头疼。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先从那些你应付得来的问题入手。比如,你喜欢的颜色,你偏好的口味,你欣赏的明星,你爱看的书籍……在这些小事上你会发现,你是有自己的意见的。只不过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将它们隐藏起来。那么接下来,你就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比如,你喜欢某种颜色、某种款式的衣服,那就大胆去穿,不要在意别人说好看或者不好看。比如,你喜欢甜食,而你的TA喜欢的是咸的,那么你也不必单方面迁就,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两个人一起去品尝。比如,你想去坐摩天轮,都已经二十几岁了可父母还是不同意,那就自己去试试,注意安全就行了。
第四步,你应该学会的就是说“不”的能力。你长时间依赖于他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从不反驳也从不否认,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从不思考。在被要求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应该想想这件事情的意义,还有你自己愿不愿意去做。有的事情,你可能并不想做,也可能会让你受到伤害,但是因为你被这样指示了,所以你就顺从地去做了。你应该学会说“不”。这并不会让别人讨厌你,反而会让人学会尊重你。
最后,你应该认同自己为了改变做出的一切努力和所得到的成绩。你在慢慢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你可以将这些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积累信心和成就感,并且要毫不吝啬对自己的夸奖。自我的认同和鼓励将让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生存法则】
6种效应助你学会独立
1.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随大流”。人们很容易跟随群体的观点或者行为,以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例如,在“双十一”这天,电商总能创造成交奇迹。但是,真的有那么多想买的东西吗?实际不然,“双十一”过后,大部分人都会吐槽自己买了多少没用的东西,还有人去年“双十一”的东西还没拆包呢,今年又大肆狂购。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因为,大家都在买,所以自己也就随波逐流地买点什么东西。买东西的时候,往往就直接买销量最高的那一款,因为大家都买嘛。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因为自己无法做出决定,或者说没有自信做出决定,所以,如果没有特定的人能够帮助他进行决策的话,就会选择从众,所谓“听从大家的意见”嘛。这样是最简单的,自己不用思考,也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但是,每个个体的需要是不同的,盲目地跟从的话,很有可能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你买的东西也许是绝大多数人都会买的,但是你并不需要。虽然你还有一大堆贷款要还,但是,你可能因为跟风而裸辞去旅行。
尤其是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盲目从众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你一定要勇于尝试自己做决定,不要害怕出错。
2.华盛顿合作效应
华盛顿合作效应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脱,三个人无法成事”。这是一种典型的相互依赖、推诿责任的状况。
为什么说一个人还能勉强敷衍完成,到了三个人的时候反而事情搁浅,没办法完成了呢?这是因为三个人都相互依赖,谁也不肯负起责任来,都指望着其他的人去完成,自己只要等待结果就行了。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是抱有这样的心态,相互依赖,相互都不想负责任,于是决策迟迟无法做出来,时间都浪费在相互推脱上,最后也没有结果,反而耽误了事情,一事无成。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应该努力避免这种情况,从小的事情开始学会做抉择,一点点增加自信和责任感,逐渐学会自己决策。
3.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指的是,名人的出现所导致的吸引关注、增强影响、引发模仿等的现象。因为名人自身的光环更容易让公众产生信任感,引发社会关注。例如,很多品牌都会不惜重金起用具有影响力的大牌明星代言,就是运用的这种效应。所以“都教授”在中国征服了无数粉丝之后,拿各种代言广告拿到手软,疯狂吸金。可是,后来“都教授”身材发福,使得其影响力大打折扣,结果痛失了很多合同。
而名人效应也容易让人产生一定的依赖感。尤其是疯狂的追星族,可能会在心理上过分依赖名人,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凡事都以名人为标准,却失去了自我。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让名人“帮助”做出决定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合理范围就会变成盲目追星,不仅对自己的状况没有帮助,还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4.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是美国的一位艺术家。她75岁才开始学习画画,80岁的时候举行了个人的首次画展。
摩西奶奶出生在一个农场里,只受过有限的教育。她一生都待在农场中,操劳着农活和家庭,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养育着自己的孩子们,而且她有10个孩子要照顾!平时,她就刺绣些乡村景色来放松自己。七十几岁的时候,关节炎让她不得不放弃刺绣,她转而开始学习画画,并在当地分发自己的作品。她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到了80岁的时候她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直到101岁去世的时候,摩西奶奶留下的作品达到惊人的1600多幅。
摩西奶奶被当成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但是,她更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去努力、去改变,都会获得成功。同时,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是蕴藏在不同的方面而已。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是如此,这些人也蕴藏着自己不知道的巨大的潜力,只不过他们并不去发现,也并不相信这一点。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主动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培养自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独立。
5.鲇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活鱼的价格比死鱼要高很多。但是,大部分沙丁鱼都会在回港途中因缺氧死去。为此,人们费劲了心机,可还是收效甚微。但是,有一条船却总是能够运回很多活鱼来。原来,船长在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鲇鱼。鲇鱼在鱼槽中四处游动,沙丁鱼为了逃避被吃掉的厄运,努力游动、四处逃窜。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不会缺氧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鲇鱼效应”。
在管理学中,鲇鱼效应主要用来指企业引进外部人才,适度增加企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唤醒企业活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一定的危机感的时候,才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超常发挥,表现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正是由于时刻能找到所依赖的人,所以才会一直过于依赖他人,对自己不自信。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适度地将自己暴露在危机感之中,迫使自己的人格独立起来。
6.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指的是,人的智能发展有高有低、有强有弱。一旦人们找到自己智能发展中最强的那一点并充分激发它、让它得到充分发挥的话,往往会取得惊人的成绩。
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音乐神童舟舟。他的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但是他在指挥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当这方面的智能被激发出来之后,舟舟的生命充满了普通人不敢想象的辉煌。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更应该寻找到自己智能的制高点,激发出自己的才能,让自己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这样,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就会获得自信,也会愿意渐渐去承担一部分责任,逐渐从自己软弱的世界中走出来。
【解答】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救治原则:从小事开始
想要从根本上甩掉依赖型人格障碍,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打破以往的固有模式,重新建立自信心,逐步为自己做出决定,最终实现完全独立。
第一步,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你可能觉得这简直是废话,当然是想要改变啊。但是“想要改变”和“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你发现自己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于是你着急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所以你赶紧翻到这一节认真研读,这只是表明了你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下定了决心。下决心恐怕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了,尤其是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
在你做出决定之前,你应该知道做这个决定的后果:
你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依附于他人;
你在生活和思想上都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他人;
你将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负责任;
你将拥有一个全新的人生。
如果你看到这里,已经做好了摒弃过去和迎接未来的准备,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下定决心来改变了。如果你还没准备好,认为让自己不依靠别人而自己来负责任,这实在是做不到,那么你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第二步,回忆你的童年时期,找出父母对你教育中的不妥当之处。当然,你可能并不会觉得哪里不妥当,不过你可以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想过去的每一个细节。
你的父母是否过于溺爱你,什么都为你代劳?他们把你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总是对你说:“我的小祖宗!等你做好这个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还是我来吧!”哪怕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他们还是帮你系鞋带、开门等。他们甚至帮你写作业。在你和同学有冲突的时候,他们直接冲上去把你护在身后。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等着他们来帮你就行了。
你的父母是否对你过于严厉?他们决定你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看什么电视剧,他们甚至决定你的兴趣爱好。你总是被指责“真笨,怎么什么都不会!”“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他们包办了你的一切,什么都为你安排好了,并且严格监督你去执行。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你只能按照他们说的做。
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核心是否就是“顺从”?他们一直要你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论任何事情,只要你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高兴并且夸赞你。如果不是,他们就会唉声叹气,觉得你是个不孝的孩子。于是,任何事情你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以确保符合他们的意愿。这样的办法最“懒惰”但是也最有效。久而久之,你变得没有自己的意见,而活在“听话”这样一个温柔的束缚中。你习惯了这种行为模式,还有这种依赖别人意见的“轻松”生活。
想想吧,在你的童年中,是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许恰好就是形成你的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关键。找出这些问题,列在一张纸上,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认知。
第三步,从小事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决定太大的事情让你觉得头疼。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先从那些你应付得来的问题入手。比如,你喜欢的颜色,你偏好的口味,你欣赏的明星,你爱看的书籍……在这些小事上你会发现,你是有自己的意见的。只不过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将它们隐藏起来。那么接下来,你就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比如,你喜欢某种颜色、某种款式的衣服,那就大胆去穿,不要在意别人说好看或者不好看。比如,你喜欢甜食,而你的TA喜欢的是咸的,那么你也不必单方面迁就,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两个人一起去品尝。比如,你想去坐摩天轮,都已经二十几岁了可父母还是不同意,那就自己去试试,注意安全就行了。
第四步,你应该学会的就是说“不”的能力。你长时间依赖于他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从不反驳也从不否认,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从不思考。在被要求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应该想想这件事情的意义,还有你自己愿不愿意去做。有的事情,你可能并不想做,也可能会让你受到伤害,但是因为你被这样指示了,所以你就顺从地去做了。你应该学会说“不”。这并不会让别人讨厌你,反而会让人学会尊重你。
最后,你应该认同自己为了改变做出的一切努力和所得到的成绩。你在慢慢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你可以将这些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积累信心和成就感,并且要毫不吝啬对自己的夸奖。自我的认同和鼓励将让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生存法则】
6种效应助你学会独立
1.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随大流”。人们很容易跟随群体的观点或者行为,以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例如,在“双十一”这天,电商总能创造成交奇迹。但是,真的有那么多想买的东西吗?实际不然,“双十一”过后,大部分人都会吐槽自己买了多少没用的东西,还有人去年“双十一”的东西还没拆包呢,今年又大肆狂购。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因为,大家都在买,所以自己也就随波逐流地买点什么东西。买东西的时候,往往就直接买销量最高的那一款,因为大家都买嘛。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因为自己无法做出决定,或者说没有自信做出决定,所以,如果没有特定的人能够帮助他进行决策的话,就会选择从众,所谓“听从大家的意见”嘛。这样是最简单的,自己不用思考,也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但是,每个个体的需要是不同的,盲目地跟从的话,很有可能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你买的东西也许是绝大多数人都会买的,但是你并不需要。虽然你还有一大堆贷款要还,但是,你可能因为跟风而裸辞去旅行。
尤其是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盲目从众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你一定要勇于尝试自己做决定,不要害怕出错。
2.华盛顿合作效应
华盛顿合作效应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脱,三个人无法成事”。这是一种典型的相互依赖、推诿责任的状况。
为什么说一个人还能勉强敷衍完成,到了三个人的时候反而事情搁浅,没办法完成了呢?这是因为三个人都相互依赖,谁也不肯负起责任来,都指望着其他的人去完成,自己只要等待结果就行了。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是抱有这样的心态,相互依赖,相互都不想负责任,于是决策迟迟无法做出来,时间都浪费在相互推脱上,最后也没有结果,反而耽误了事情,一事无成。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应该努力避免这种情况,从小的事情开始学会做抉择,一点点增加自信和责任感,逐渐学会自己决策。
3.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指的是,名人的出现所导致的吸引关注、增强影响、引发模仿等的现象。因为名人自身的光环更容易让公众产生信任感,引发社会关注。例如,很多品牌都会不惜重金起用具有影响力的大牌明星代言,就是运用的这种效应。所以“都教授”在中国征服了无数粉丝之后,拿各种代言广告拿到手软,疯狂吸金。可是,后来“都教授”身材发福,使得其影响力大打折扣,结果痛失了很多合同。
而名人效应也容易让人产生一定的依赖感。尤其是疯狂的追星族,可能会在心理上过分依赖名人,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凡事都以名人为标准,却失去了自我。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让名人“帮助”做出决定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合理范围就会变成盲目追星,不仅对自己的状况没有帮助,还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4.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是美国的一位艺术家。她75岁才开始学习画画,80岁的时候举行了个人的首次画展。
摩西奶奶出生在一个农场里,只受过有限的教育。她一生都待在农场中,操劳着农活和家庭,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养育着自己的孩子们,而且她有10个孩子要照顾!平时,她就刺绣些乡村景色来放松自己。七十几岁的时候,关节炎让她不得不放弃刺绣,她转而开始学习画画,并在当地分发自己的作品。她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到了80岁的时候她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直到101岁去世的时候,摩西奶奶留下的作品达到惊人的1600多幅。
摩西奶奶被当成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但是,她更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去努力、去改变,都会获得成功。同时,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是蕴藏在不同的方面而已。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是如此,这些人也蕴藏着自己不知道的巨大的潜力,只不过他们并不去发现,也并不相信这一点。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主动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培养自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独立。
5.鲇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活鱼的价格比死鱼要高很多。但是,大部分沙丁鱼都会在回港途中因缺氧死去。为此,人们费劲了心机,可还是收效甚微。但是,有一条船却总是能够运回很多活鱼来。原来,船长在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鲇鱼。鲇鱼在鱼槽中四处游动,沙丁鱼为了逃避被吃掉的厄运,努力游动、四处逃窜。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不会缺氧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鲇鱼效应”。
在管理学中,鲇鱼效应主要用来指企业引进外部人才,适度增加企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唤醒企业活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一定的危机感的时候,才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超常发挥,表现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正是由于时刻能找到所依赖的人,所以才会一直过于依赖他人,对自己不自信。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适度地将自己暴露在危机感之中,迫使自己的人格独立起来。
6.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指的是,人的智能发展有高有低、有强有弱。一旦人们找到自己智能发展中最强的那一点并充分激发它、让它得到充分发挥的话,往往会取得惊人的成绩。
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音乐神童舟舟。他的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但是他在指挥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当这方面的智能被激发出来之后,舟舟的生命充满了普通人不敢想象的辉煌。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更应该寻找到自己智能的制高点,激发出自己的才能,让自己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这样,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就会获得自信,也会愿意渐渐去承担一部分责任,逐渐从自己软弱的世界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