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字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大汉时代周刊最新章节!
薄西海为人豪爽,酒量却让人不敢恭维。
用过了酒菜之后,赵启明和司马相如都没事,只有薄西海衣衫不整,需要随从搀扶才能行走。甚至就连身份象征的符节,也是司马相如从屏风后面找来交给了他。
离开侯府时,薄西海满嘴酒话,声称他处理完了公务,就请赵启明去曲江边的洗浴中心消费。如此形象,和来的时候大相径庭,想来长安城的百姓看到他也不会避让了吧。
看着薄西海远去的身影,赵启明转过身来,和司马相如对望,都觉得好笑。
薄西海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人。
不过更重要的是,归化乌桓的的事情,居然能如此顺利的取得薄西海的支持。
这在赵启明看来,是不错的开始。
“不过计划是否能顺利的推行,还要看薄西海的能力。”司马相如笑过之后,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要是乌桓内部出现反对的声音,只怕薄西海的的推行将会受到阻碍。。”
“先生不用担心。”赵启明笑着说:“可别忘了,那薄西海的身份。”
这的确是意外之喜。
赵启明没想到薄西海是乌桓王的亲兄弟。
有如此身居高位的亲汉派,乌桓归化的计划恐怕比想象中也更加顺利许多吧。
“恐怕还是有困难。”司马相如如此说到:“就算薄西海身居高位,能把事情办好,乌桓的贵族子弟也愿意来长安,但想让他们读书认字,恐怕没那么容易。”
“为何?”
“没有老师。”司马相如说:“读书要先从蒙学开始,有先生言传身教,以论语最多,陛下所赏赐的诗书中也的确有蒙学的经典,但如果没有老师,这些诗书也就失去了意义。”
赵启明笑着说:“没有老师也是可以读书。”
“师徒相承,怎么能没有老师?”司马相如若有所思:“可能乌桓内部,只有薄西海能读懂诗书经典,可他毕竟精力有限,没办法教那么多的贵族子弟。”
“先生多虑了。”赵启明说:“只要想读书,自学都不成问题。”
“可乌桓没有读书的传统。”
“有工具书就行了。”
“工具书?”司马相如不解。
“就是把常用字都记下来,每个字怎么读,笔划怎么开始,还有不同的意思,都写出来。”赵启明解释道:“只要有了工具书,就算没有老师也能看得懂那些诗书经典。”
听到这话,司马相如若有所思:“小侯爷说的是《尔雅》吧?”
“《尔雅》?”赵启明没听过这本书。
“那是先秦时期的典籍,把很多的文字编著成书,用来教人识文断字。”司马相如沉思着说:“不过《尔雅》没有小侯爷所说的全面,只有同音和同义的注释。”
“只有注释?”
司马相如点头,然后看着赵启明说:“并且那是先秦时期的古籍,现在的文字数量之浩瀚,远不是先秦时期可比,要将现在所用的文字全部编著整理,只怕工程巨大。”
“这倒是。”赵启明点头:“这需要很多的人力。”
司马相如沉思着,然后朝赵启明道:“小侯爷所说的办法,对乌桓的确行之有效,并且还能在太学中使用,甚至连小侯爷刚才所说的图书馆,太学也应该设立。”
“先生觉得可行?”
“可行。”司马相如沉思了片刻,忽然站起来朝赵启明行礼道:“在下这就去未央宫,将图书馆和工具书的事情告诉陛下,只要有陛下的支持,便不是难事。”
听到这话,眼看着司马相如要走,赵启明赶紧道:“先生且慢。”
司马相如停了下来,不解的看着赵启明。
赵启明没想到司马相如竟然这般冲动,无奈的说:“先生似乎忘了件事。”
“何事?”
“太学还没创立。”
听到这话,司马相如拍着脑袋,惭愧不已。
他重新坐下,然后自嘲的说到:“跟薄西海说到太学,便顺着刚才的思路往下想,只觉得太学中应该有图书馆和工具书,竟然忘记了太学还没创立,真是闹笑话了。”
“太学的事情很敏感。”赵启明提醒道:“先生最好不要提起。”
司马相如看着赵启明,忽然意识到什么,开始后怕起来。
其实说到太学的事情,最开始还是汉武帝提出来的,只是因为太皇太后持反对意见,汉武帝才在静安公主的说服下暂缓此事,以至于朝臣也不敢旧事重提。
汉武帝现在的想法,包括静安公主的主张,都是等太皇太后过世以后,在兴办太学。毕竟以现在的形势来说,汉武帝就算掌握了军权,也不能和太皇太后在政见上有所分歧。
所以太学的事情,现在谁也不敢提出来。
毕竟这会使汉武帝难堪,说不定还会引起太皇太后的注意。
“还好军侯大人提醒。”司马相如有些后怕的行礼:“不然在下就闯祸了。”
“无妨。”赵启明有点无奈的说:“只要先生不要说起太学就好了。”
司马相如点头,重新想了想,然后说:“就算不提太学的事情,陛下也能知道图书馆和工具书的价值,到时候别说是图书馆了,恐怕是工具书也不成问题。”
“先生真打算编修字典?”
“字典?”司马相如点头:“这称呼倒也贴切。”
赵启明无奈。
司马相如这才想起赵启明,赶紧解释说:“字典的作用很大,连乌桓的贵族都能拿来使用,我朝的读书人有很多都请不起老师,如果有了工具书用以自学,其价值不可估量。”
赵启明还真没想那么多,听司马相如解释,觉得有点道理。
“若是凭借在下之力,只怕穷尽毕生心血,也无法将字典编修成书。”司马相如的眼睛亮了起来:“但如果有陛下的支持,调动大量的人力,这将不再是难事。”
赵启明点头:“如果真的编修出来,现在有了印刷术,可以大量发行。”
“的确。”司马相如点头:“这是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大事。”
赵启明好笑。
造纸的时候有人跟他说造纸是造福读书人的大事,钻研印刷术的时候也有人跟他说那是造福读书人的大事,现在居然连这字典也有造福读书人的价值。
这年头的读书人可真幸运,没事就被造福。
“在下这就去未央宫。”司马相如再次起身,朝赵启明行礼:“先告辞了。”
赵启明点头,不忘提醒道:“记得不要说太学的事情。”
“明白。”
司马相如离开之后,赵启明若有所思。
如果真的有了字典,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情。
不过更重要的是,以司马相如的身份,的确适合来进行编修的工作。
汉武帝很有眼光,发现字典的价值不难。只要司马相如不要说起太学,让汉武帝觉得难堪,字典的事情没准真的能得到支持,甚至还能让司马相如来主持编修。
如果真的是那样,不管以后野猪皮混得怎么样,估计都没有康麻子什么事了。
汉武字典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很是不错。
薄西海为人豪爽,酒量却让人不敢恭维。
用过了酒菜之后,赵启明和司马相如都没事,只有薄西海衣衫不整,需要随从搀扶才能行走。甚至就连身份象征的符节,也是司马相如从屏风后面找来交给了他。
离开侯府时,薄西海满嘴酒话,声称他处理完了公务,就请赵启明去曲江边的洗浴中心消费。如此形象,和来的时候大相径庭,想来长安城的百姓看到他也不会避让了吧。
看着薄西海远去的身影,赵启明转过身来,和司马相如对望,都觉得好笑。
薄西海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人。
不过更重要的是,归化乌桓的的事情,居然能如此顺利的取得薄西海的支持。
这在赵启明看来,是不错的开始。
“不过计划是否能顺利的推行,还要看薄西海的能力。”司马相如笑过之后,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要是乌桓内部出现反对的声音,只怕薄西海的的推行将会受到阻碍。。”
“先生不用担心。”赵启明笑着说:“可别忘了,那薄西海的身份。”
这的确是意外之喜。
赵启明没想到薄西海是乌桓王的亲兄弟。
有如此身居高位的亲汉派,乌桓归化的计划恐怕比想象中也更加顺利许多吧。
“恐怕还是有困难。”司马相如如此说到:“就算薄西海身居高位,能把事情办好,乌桓的贵族子弟也愿意来长安,但想让他们读书认字,恐怕没那么容易。”
“为何?”
“没有老师。”司马相如说:“读书要先从蒙学开始,有先生言传身教,以论语最多,陛下所赏赐的诗书中也的确有蒙学的经典,但如果没有老师,这些诗书也就失去了意义。”
赵启明笑着说:“没有老师也是可以读书。”
“师徒相承,怎么能没有老师?”司马相如若有所思:“可能乌桓内部,只有薄西海能读懂诗书经典,可他毕竟精力有限,没办法教那么多的贵族子弟。”
“先生多虑了。”赵启明说:“只要想读书,自学都不成问题。”
“可乌桓没有读书的传统。”
“有工具书就行了。”
“工具书?”司马相如不解。
“就是把常用字都记下来,每个字怎么读,笔划怎么开始,还有不同的意思,都写出来。”赵启明解释道:“只要有了工具书,就算没有老师也能看得懂那些诗书经典。”
听到这话,司马相如若有所思:“小侯爷说的是《尔雅》吧?”
“《尔雅》?”赵启明没听过这本书。
“那是先秦时期的典籍,把很多的文字编著成书,用来教人识文断字。”司马相如沉思着说:“不过《尔雅》没有小侯爷所说的全面,只有同音和同义的注释。”
“只有注释?”
司马相如点头,然后看着赵启明说:“并且那是先秦时期的古籍,现在的文字数量之浩瀚,远不是先秦时期可比,要将现在所用的文字全部编著整理,只怕工程巨大。”
“这倒是。”赵启明点头:“这需要很多的人力。”
司马相如沉思着,然后朝赵启明道:“小侯爷所说的办法,对乌桓的确行之有效,并且还能在太学中使用,甚至连小侯爷刚才所说的图书馆,太学也应该设立。”
“先生觉得可行?”
“可行。”司马相如沉思了片刻,忽然站起来朝赵启明行礼道:“在下这就去未央宫,将图书馆和工具书的事情告诉陛下,只要有陛下的支持,便不是难事。”
听到这话,眼看着司马相如要走,赵启明赶紧道:“先生且慢。”
司马相如停了下来,不解的看着赵启明。
赵启明没想到司马相如竟然这般冲动,无奈的说:“先生似乎忘了件事。”
“何事?”
“太学还没创立。”
听到这话,司马相如拍着脑袋,惭愧不已。
他重新坐下,然后自嘲的说到:“跟薄西海说到太学,便顺着刚才的思路往下想,只觉得太学中应该有图书馆和工具书,竟然忘记了太学还没创立,真是闹笑话了。”
“太学的事情很敏感。”赵启明提醒道:“先生最好不要提起。”
司马相如看着赵启明,忽然意识到什么,开始后怕起来。
其实说到太学的事情,最开始还是汉武帝提出来的,只是因为太皇太后持反对意见,汉武帝才在静安公主的说服下暂缓此事,以至于朝臣也不敢旧事重提。
汉武帝现在的想法,包括静安公主的主张,都是等太皇太后过世以后,在兴办太学。毕竟以现在的形势来说,汉武帝就算掌握了军权,也不能和太皇太后在政见上有所分歧。
所以太学的事情,现在谁也不敢提出来。
毕竟这会使汉武帝难堪,说不定还会引起太皇太后的注意。
“还好军侯大人提醒。”司马相如有些后怕的行礼:“不然在下就闯祸了。”
“无妨。”赵启明有点无奈的说:“只要先生不要说起太学就好了。”
司马相如点头,重新想了想,然后说:“就算不提太学的事情,陛下也能知道图书馆和工具书的价值,到时候别说是图书馆了,恐怕是工具书也不成问题。”
“先生真打算编修字典?”
“字典?”司马相如点头:“这称呼倒也贴切。”
赵启明无奈。
司马相如这才想起赵启明,赶紧解释说:“字典的作用很大,连乌桓的贵族都能拿来使用,我朝的读书人有很多都请不起老师,如果有了工具书用以自学,其价值不可估量。”
赵启明还真没想那么多,听司马相如解释,觉得有点道理。
“若是凭借在下之力,只怕穷尽毕生心血,也无法将字典编修成书。”司马相如的眼睛亮了起来:“但如果有陛下的支持,调动大量的人力,这将不再是难事。”
赵启明点头:“如果真的编修出来,现在有了印刷术,可以大量发行。”
“的确。”司马相如点头:“这是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大事。”
赵启明好笑。
造纸的时候有人跟他说造纸是造福读书人的大事,钻研印刷术的时候也有人跟他说那是造福读书人的大事,现在居然连这字典也有造福读书人的价值。
这年头的读书人可真幸运,没事就被造福。
“在下这就去未央宫。”司马相如再次起身,朝赵启明行礼:“先告辞了。”
赵启明点头,不忘提醒道:“记得不要说太学的事情。”
“明白。”
司马相如离开之后,赵启明若有所思。
如果真的有了字典,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情。
不过更重要的是,以司马相如的身份,的确适合来进行编修的工作。
汉武帝很有眼光,发现字典的价值不难。只要司马相如不要说起太学,让汉武帝觉得难堪,字典的事情没准真的能得到支持,甚至还能让司马相如来主持编修。
如果真的是那样,不管以后野猪皮混得怎么样,估计都没有康麻子什么事了。
汉武字典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很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