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战略(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九十四章 战略(一)
孙承宗几句简单而又明了的话,让大殿里的群臣都不作声了。
预测成功了,和东虏后金对战,一直以来都如同云里雾里一般看不清的情形,现在,终于被皇帝预测中了,被孙承宗说明白了,云开雾散,就如同星际争霸,地图全开,可以看到对手造些什么建筑,准备出些什么兵了……
虽然情况很清楚,也知道敌人要干什么,可以从容的应对,但大殿里的人,还是被敌人那种凶猛的攻击方式给吓住了。这真的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啊!要是没有皇帝的预测,没有孙承宗的分析,这事,估计只有等敌人打倒京城了才会揭晓,到那时,当真是京师震动,天下俱惊,大明朝的江山能不能坐稳还是个未知数呢。
这样的情形,怎么叫大臣们不心惊胆颤,怎么不叫大臣们惊慌惧怕。
杨改革见朝堂之上的人,个个都闭嘴不说话,刚才那种互相喷口水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心中就烦,打嘴仗你们在行,要真的打仗了,你们就软蛋了。这军事,在朝堂上讨论,还真是靠不住啊!
杨改革想起自己看的辫子戏,那里面的皇帝就搞了一个军机处,专门处理军机大事,想那位皇帝设立军机处这个部门的初衷,大概也和自己今天遇到的情况差不多吧,小白太多,外行太多,不懂还跑出来乱说,纯粹的添乱,而军事行动,往往突发性很强,需要快速的作出反应,如果都依靠朝堂上的那种办事速度,这大明朝,真的是悲剧。看来,这军机处,要早点成立啊!杨改革心中暗自思量着。
见没人说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这里也不是什么谈论战事的地方,杨改革想了下,道:“散朝吧。”说完,转身就走了。
众大臣都吃惊的看着皇帝,这是怎么了?这样大的事都还没个结论呢?就散朝了?这可是军国大事啊!看皇帝已经没了影子,只好散了。
出了太和门,杨改革对王承恩说道:“大伴,去把诸位阁臣,孙师傅,袁崇焕,曹化淳,兵部尚书,一起请到文华殿里去,朕要商议今天这件事。”
杨改革受不了用早朝上那种议事的风格来讨论军事问题。明明都是五内俱焚,热锅上的蚂蚁了,却还在悠哉悠哉,别人都说:皇帝不急急太监,现在是:大臣不急急皇帝。杨改革决定把这商议的范围缩小,加快军事上的议事速度。否则,这军事上的事,迟早会被那帮军事小白们糟蹋的。而自己,还不想吊死在煤山上去。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道,本来还在为皇帝不讨论战事而担心,现在看来,多余了,这皇帝啊!也长大了。
“哦,对了,大伴,这司礼监是谁负责的?”杨改革想起来,这内廷还有个司礼监,对应的是内阁,这样大的事也应该叫他们来商议一下,起码也要列席,否则,这司礼监的大权,岂不是缩水了?司礼监的权利缩水,那岂不是什么事都要直接面对皇帝?这样不好。
王承恩诧异了,有点不自然的道:“启禀陛下,司礼监,现在是奴婢负责的,为秉笔太监。”
杨改革大窘,搞了半天,自己身边的这位管家,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自己一直还以为司礼监还有其他人在负责,还在想这司礼监的太监也太没礼貌了,居然都不过来和我这个当皇帝的打声招呼,正准备找个由头打发这位“大牌”走人呢。
杨改革很不好意思,一直以来,杨改革就以为王承恩就是一个身边的贴身太监,还准备让王承恩接替那位司礼监“大牌”的位子呢,没想到,这王承恩,早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这笑话,闹得够大。
窘迫了半天,杨改革才干笑了几下,道:“大伴,这事是朕疏忽了,忘记了,忘记了……呵呵……”王承恩也无语,这事还真不好说什么。只能沉默。沉默是金,沉默是金。
尴尬了一回,王承恩说道:“启禀陛下,那奴婢就去找人去了。”
“嗯,去吧,去吧。”杨改革巴不得结束这尴尬的场面。
已经聚集了一群人。杨改革能认出来的就是孙承宗,袁崇焕和曹化淳了,至于其他,应该就是阁臣,尚书之类的了。
“今日,朕招诸位爱卿重臣来,想必诸位也知道是什么事,接下来,就请诸位说说该怎么办。”杨改革一上来,就直指问题的核心。怎么办。
几位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位重臣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此事,实在是过于重大,关乎我大明朝国运,必须要谨慎,臣以为,不可鲁莽……”
这位的话没说错,这件事,已近关系到大明朝的国运了,对待国运,谁敢轻易下结论?一不留神,那就是千古罪人啊!谁想当千古罪人?谁都不想。
杨改革叹了口气,道:“朕也知道,此事关乎我朝国运,不得不谨慎对待,所以,才召集诸位来此商议。”杨改革知道这个人的话没错,从后金入关开始,破了明朝的防御,这崇祯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勒在脖子上的那根缰绳,也越来越紧,最终,那根绳子收紧,将崇祯吊在了煤山上,以明朝的终结而告终。
袁崇焕忽然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想请孙大人推演一番东虏的战略布局,清楚了东虏的动向和未来的走向,也就好出对策。”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徒弟,战略眼光远不如孙承宗,他又是皇帝钦点的辽东巡抚,这事就和他有关,现在这样大的事,稍不留神就要身败名裂,国破家亡,加之早朝,又没有上朝,所以,对这些事也不是很清楚,不得不把孙承宗推出来,让孙承宗再说一次。
杨改革虽说已经明白了大伴,但是具体的,还是有点迷糊,觉得让孙承宗细细的讲解一遍,效果更好,于是,也同意了,道:“那就请孙师傅再为朕讲解一次吧,诸位爱卿在一旁观看,有不懂的可以提出。孙师傅,请上沙盘上推演,这样比较真实。”
文华殿里,有一个大沙盘,这是杨改革命令人做的,这个,比平台那个稍小一些。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所以做的更为精致和逼真。
孙承宗也不推辞,道:“遵命,陛下。”
说完,就来到沙盘的前面。小太监急急忙忙的递过来一根木棍,为的就是指点“山河”的时候比较方便。
孙承宗的战略眼光,在整个大明朝来说,也是出类拔萃,所作的战略分析,也是有根有据,头头是道,十分精彩。
“陛下……此次东虏后金,聚集二万兵在锦州,好像状似是围城,其实不然,锦州现在就有近五万精兵,尚有勇壮可征,外还有众多堡垒可支援,隔海又近,根本就不惧怕二万骑兵的围城,古语说: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臣还没见过以三成兵力围城的……”
“所以,此此屯兵于锦州,根本不是攻打锦州,而是这里。”孙承宗用手中的木棍子指了指沙盘的某处。道:“此处是蒙古插汉部,东虏后金必定是攻打这里,为什么?根据就是前些日子陛下的推测,东虏后金绕道蒙古的事,直接绕过锦宁防线,达到长城防线,由于长城防线上的力量有限,又无准备,所以,必定是一突而入,瞬间转入到我朝的京师重地……”孙承宗的棍子,从沙盘上那个写着锦州的地方开始,一直游走,锦州,一直到插汉部,在贴着插汉部的地方一直游走,一直到朵颜部,再到长城那条城墙那里,在那里打了一个转,又往下,到了明朝的心脏,离京师不远了。
“然后在此处,或者此处,以我朝旧时,在辽东战场上遗失的印信,服饰,凭证,骗开某座没有准备的重镇,大城,如此一来,就在这关内有了休息落脚之处,然后,兵锋直指京师……”
孙承宗的话很镇静,很有力。手中的棍子,随着他的话语,一直不停的游走,穿过长城,在附近的几座城池上打了几个转,又点了点某座城市,然后,就用棍子头,敲碎了某座“城池”。然后,棍子随着话音,直直的朝京城而来。
几位阁臣,大人,看的是冷汗淋漓,特别是袁崇焕。虽然以前也被虐待过,但是这一次,是如此的真实,东虏的动作,已经表明,他们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正在按照这样的计策行事。而不像以前,仅仅是推测和猜测,仅仅是沙盘上的推演。
孙承宗的推演很快就结束了。
杨改革问道:“诸位爱卿可都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房间里的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那就说说有什么办法吧。”
房间里,一片的寂静!不是大家不想说,而是,这件事,实在过于重大,不敢随便下结论。否则,不光是自己的问题,大明的江山,天下的归属,实在太重啊!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九十四章 战略(一)
孙承宗几句简单而又明了的话,让大殿里的群臣都不作声了。
预测成功了,和东虏后金对战,一直以来都如同云里雾里一般看不清的情形,现在,终于被皇帝预测中了,被孙承宗说明白了,云开雾散,就如同星际争霸,地图全开,可以看到对手造些什么建筑,准备出些什么兵了……
虽然情况很清楚,也知道敌人要干什么,可以从容的应对,但大殿里的人,还是被敌人那种凶猛的攻击方式给吓住了。这真的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啊!要是没有皇帝的预测,没有孙承宗的分析,这事,估计只有等敌人打倒京城了才会揭晓,到那时,当真是京师震动,天下俱惊,大明朝的江山能不能坐稳还是个未知数呢。
这样的情形,怎么叫大臣们不心惊胆颤,怎么不叫大臣们惊慌惧怕。
杨改革见朝堂之上的人,个个都闭嘴不说话,刚才那种互相喷口水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心中就烦,打嘴仗你们在行,要真的打仗了,你们就软蛋了。这军事,在朝堂上讨论,还真是靠不住啊!
杨改革想起自己看的辫子戏,那里面的皇帝就搞了一个军机处,专门处理军机大事,想那位皇帝设立军机处这个部门的初衷,大概也和自己今天遇到的情况差不多吧,小白太多,外行太多,不懂还跑出来乱说,纯粹的添乱,而军事行动,往往突发性很强,需要快速的作出反应,如果都依靠朝堂上的那种办事速度,这大明朝,真的是悲剧。看来,这军机处,要早点成立啊!杨改革心中暗自思量着。
见没人说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这里也不是什么谈论战事的地方,杨改革想了下,道:“散朝吧。”说完,转身就走了。
众大臣都吃惊的看着皇帝,这是怎么了?这样大的事都还没个结论呢?就散朝了?这可是军国大事啊!看皇帝已经没了影子,只好散了。
出了太和门,杨改革对王承恩说道:“大伴,去把诸位阁臣,孙师傅,袁崇焕,曹化淳,兵部尚书,一起请到文华殿里去,朕要商议今天这件事。”
杨改革受不了用早朝上那种议事的风格来讨论军事问题。明明都是五内俱焚,热锅上的蚂蚁了,却还在悠哉悠哉,别人都说:皇帝不急急太监,现在是:大臣不急急皇帝。杨改革决定把这商议的范围缩小,加快军事上的议事速度。否则,这军事上的事,迟早会被那帮军事小白们糟蹋的。而自己,还不想吊死在煤山上去。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道,本来还在为皇帝不讨论战事而担心,现在看来,多余了,这皇帝啊!也长大了。
“哦,对了,大伴,这司礼监是谁负责的?”杨改革想起来,这内廷还有个司礼监,对应的是内阁,这样大的事也应该叫他们来商议一下,起码也要列席,否则,这司礼监的大权,岂不是缩水了?司礼监的权利缩水,那岂不是什么事都要直接面对皇帝?这样不好。
王承恩诧异了,有点不自然的道:“启禀陛下,司礼监,现在是奴婢负责的,为秉笔太监。”
杨改革大窘,搞了半天,自己身边的这位管家,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自己一直还以为司礼监还有其他人在负责,还在想这司礼监的太监也太没礼貌了,居然都不过来和我这个当皇帝的打声招呼,正准备找个由头打发这位“大牌”走人呢。
杨改革很不好意思,一直以来,杨改革就以为王承恩就是一个身边的贴身太监,还准备让王承恩接替那位司礼监“大牌”的位子呢,没想到,这王承恩,早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这笑话,闹得够大。
窘迫了半天,杨改革才干笑了几下,道:“大伴,这事是朕疏忽了,忘记了,忘记了……呵呵……”王承恩也无语,这事还真不好说什么。只能沉默。沉默是金,沉默是金。
尴尬了一回,王承恩说道:“启禀陛下,那奴婢就去找人去了。”
“嗯,去吧,去吧。”杨改革巴不得结束这尴尬的场面。
已经聚集了一群人。杨改革能认出来的就是孙承宗,袁崇焕和曹化淳了,至于其他,应该就是阁臣,尚书之类的了。
“今日,朕招诸位爱卿重臣来,想必诸位也知道是什么事,接下来,就请诸位说说该怎么办。”杨改革一上来,就直指问题的核心。怎么办。
几位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位重臣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此事,实在是过于重大,关乎我大明朝国运,必须要谨慎,臣以为,不可鲁莽……”
这位的话没说错,这件事,已近关系到大明朝的国运了,对待国运,谁敢轻易下结论?一不留神,那就是千古罪人啊!谁想当千古罪人?谁都不想。
杨改革叹了口气,道:“朕也知道,此事关乎我朝国运,不得不谨慎对待,所以,才召集诸位来此商议。”杨改革知道这个人的话没错,从后金入关开始,破了明朝的防御,这崇祯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勒在脖子上的那根缰绳,也越来越紧,最终,那根绳子收紧,将崇祯吊在了煤山上,以明朝的终结而告终。
袁崇焕忽然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想请孙大人推演一番东虏的战略布局,清楚了东虏的动向和未来的走向,也就好出对策。”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徒弟,战略眼光远不如孙承宗,他又是皇帝钦点的辽东巡抚,这事就和他有关,现在这样大的事,稍不留神就要身败名裂,国破家亡,加之早朝,又没有上朝,所以,对这些事也不是很清楚,不得不把孙承宗推出来,让孙承宗再说一次。
杨改革虽说已经明白了大伴,但是具体的,还是有点迷糊,觉得让孙承宗细细的讲解一遍,效果更好,于是,也同意了,道:“那就请孙师傅再为朕讲解一次吧,诸位爱卿在一旁观看,有不懂的可以提出。孙师傅,请上沙盘上推演,这样比较真实。”
文华殿里,有一个大沙盘,这是杨改革命令人做的,这个,比平台那个稍小一些。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所以做的更为精致和逼真。
孙承宗也不推辞,道:“遵命,陛下。”
说完,就来到沙盘的前面。小太监急急忙忙的递过来一根木棍,为的就是指点“山河”的时候比较方便。
孙承宗的战略眼光,在整个大明朝来说,也是出类拔萃,所作的战略分析,也是有根有据,头头是道,十分精彩。
“陛下……此次东虏后金,聚集二万兵在锦州,好像状似是围城,其实不然,锦州现在就有近五万精兵,尚有勇壮可征,外还有众多堡垒可支援,隔海又近,根本就不惧怕二万骑兵的围城,古语说: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臣还没见过以三成兵力围城的……”
“所以,此此屯兵于锦州,根本不是攻打锦州,而是这里。”孙承宗用手中的木棍子指了指沙盘的某处。道:“此处是蒙古插汉部,东虏后金必定是攻打这里,为什么?根据就是前些日子陛下的推测,东虏后金绕道蒙古的事,直接绕过锦宁防线,达到长城防线,由于长城防线上的力量有限,又无准备,所以,必定是一突而入,瞬间转入到我朝的京师重地……”孙承宗的棍子,从沙盘上那个写着锦州的地方开始,一直游走,锦州,一直到插汉部,在贴着插汉部的地方一直游走,一直到朵颜部,再到长城那条城墙那里,在那里打了一个转,又往下,到了明朝的心脏,离京师不远了。
“然后在此处,或者此处,以我朝旧时,在辽东战场上遗失的印信,服饰,凭证,骗开某座没有准备的重镇,大城,如此一来,就在这关内有了休息落脚之处,然后,兵锋直指京师……”
孙承宗的话很镇静,很有力。手中的棍子,随着他的话语,一直不停的游走,穿过长城,在附近的几座城池上打了几个转,又点了点某座城市,然后,就用棍子头,敲碎了某座“城池”。然后,棍子随着话音,直直的朝京城而来。
几位阁臣,大人,看的是冷汗淋漓,特别是袁崇焕。虽然以前也被虐待过,但是这一次,是如此的真实,东虏的动作,已经表明,他们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正在按照这样的计策行事。而不像以前,仅仅是推测和猜测,仅仅是沙盘上的推演。
孙承宗的推演很快就结束了。
杨改革问道:“诸位爱卿可都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房间里的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那就说说有什么办法吧。”
房间里,一片的寂静!不是大家不想说,而是,这件事,实在过于重大,不敢随便下结论。否则,不光是自己的问题,大明的江山,天下的归属,实在太重啊!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