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改改名次,可跳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穿到明朝考科举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晋江防盗。买V章数少于30%的读者会看到本章,72小时后替换
戚胜打断他, 又往后翻了一阵, 随意停在一处, 手指划着书问道:“‘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是释哪一句的?”
崔燮应声答道:“这句是程子所言,所解释的原文出自《阳货第十七》,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路问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管仲相桓公——”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戚县令哗啦啦地翻过几十页,猝然提高声音打断他, 问道:“舜不告而娶,何也?”
这一句却是从《论语》跳到《孟子》了。好歹崔燮昨天才是拿出临考复习的态度看的四书, 还有点印象, 连忙往下翻了几行, 找到原文接着念:“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 人之大伦也……”
戚县令的问题一题急似一题, 崔燮精神高度紧张,盯着那片书页不停寻找,找到了念几句又被打断, 接着马不停蹄地去翻下一句。这半天考较下来, 他就在一遍一遍统看着《四书章句》的全篇——就像平常看书能一眼看全一页文章, 在里面寻找对方念到的字句那样。
在现实中人的眼睛做不到一下子看到那么多文字, 在大脑里却没有这种局限,几遍十几遍看下来,他对这本书已经有了相当的印象了。
戚县令却不知道这些,只是考的一句比一句急,一句比一句快,连珠箭似地问完《论语》《孟子》,又从头翻到《大学》,问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何解?”
崔燮从“盘,沐浴之盘也”起,一字不错地念了下去。这回戚县令没再打断他,任由他把一整本《大学》念到“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戚县令合上书,打断了他流利的念诵,看着他问道:“你这些年就只读了《四书》?花了多少功夫才把书背得这么流利的?”
崔燮缓缓吐了口气,睁开眼睛,恭而不谦地说:“学生自幼被祖母抚养大,后来二老病笃,学生在堂下侍疾,有空时也不过翻翻《孝经》,跟先生念几句《四书》。但若大人要考较,随便拿本什么书来,学生看上一遍,也能有把握记住些。”
戚县令目光微滞,似信似不信地问:“你说你能过目不忘?”
崔燮垂下眼帘,含笑答道:“只是死记硬背,入脑不入心罢了。”
戚胜深深看了他一眼,吩咐道:“把我前几天做的那篇《重修县儒学记》拿来!”书童须臾拿来一篇文章,戚胜翻看无误,亲手交到他手里,说:“给你一柱香工夫,把它背下来。”
书童换上新香,白烟丝丝缕缕腾起。崔燮接过文章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闭上眼睛确认了没有脱字漏字之处,便逐句念道:“迁安县有学,创自明洪武二年,迨我太祖定天下,诏郡县饬新学宫。唯时知县箫颐建……因为志。其岁月于泮宫之左。”
这篇杂记是戚县令新近做的,又字斟句酌地修改过几遍,因此都记在脑子里,不需要和考《四书》时那样看着书本,而是看着崔燮背书时的神情。
沉稳从容,辞音畅达,令人赏心悦目。
他顺利背完了文章,戚县令却不见高兴,反而流露出几分痛惜的神色,心中暗叹:这样的资质,怎么到现在才来迁安!若早来一年,不,就早半年,只要能赶上今年的县试,我一定点他为案首——十四岁的县案首,十四岁的生员,也可以当神童之称了!
可惜了!
可惜今年的科试已过,明年又是秋闱乡试之年,没有生员试。而到后年岁试时崔燮就十六了,十四岁的生员珍贵,十六的就不怎么值钱了。
戚县令一时间怜才心切,简直想去京城崔府追问他父亲怎么耽搁了这么个好孩子,没让他正经学学读书作对。可转念一想,崔燮之前没好生读书又是因为要给祖父母侍疾,是尽忠孝大节,又不能说是错……
罢罢,学问以后还能补,忠孝才是大节。若非从小就有一片仁爱孝顺之心,又怎能成了这么个皇恩嘉表的忠义之士。
他叹了口气,说:“你既然住到县里,以后便安心读书,别辜负了上天予你的这一段禀赋吧。可惜我是个监生,若教你也是耽搁你了,你这两年先寻个先生打好基础,到后年岁试后,我想法把你推入府学,那边的先生好些。”
什么?崔燮不由吃惊地看了他一眼。这就是笃定他后年能考上秀才了?戚县令是太相信他过目不忘的天份,还是打算好要帮他……漏题?
戚县令满腹心事,没太在意他的神情,自己思考了一会儿才注意到他还侍坐在一旁,便把桌上的杂记拢了拢,说:“你这么好的记性,拿来背这样的文章实在浪费了。我书房里有一套邹阳子的《六先生文集》,你拿回去好生玩熟,来日学写八股,作出来的文章才有血肉。”
崔燮连忙起身答谢,又跟他报备了一句:“学生得了圣恩旌表,想回乡祭告祖宗。不知学生家那个案子还有什么妨碍没有,要等多久才能离县?”
案子?好好一个神童都耽搁了过岁数,还管什么案子啊!
戚县令忍住快要脱口而出的叹息,平和地说:“你要去便去吧,这案子铁证如山,府里不会提你过堂的。那车夫也没什么事,等卷宗到了刑部,他们要查,从你家里取证更方便。”
他叫书童去取了一匣旧《文集》,连同奖赏的银子、布料都搬上那辆马车,怅怅然放了崔燮主仆回家。
=====================================
从府衙回来,崔燮就叫车夫替他们捎信回崔家,自家主仆收拾了些日用家什,带上原身的蒙书,赶回老家修墓。
崔家是永乐年间被朝廷迁过来充实北方的富户,祖籍应是在襄樊一带,不过如今分门别户已久,早不再和原籍的亲戚来往。当初在军队驱赶下千万里地迁徙过来,同时迁来的亲戚有的死在路上,有的分到了别的屯子,移到迁安县东嘉祥屯的只有崔家高祖夫妇。
崔家子嗣本身就不旺,还有些夭折子、未嫁女的坟墓是不能立碑的,小小的坟包孤零零地围着几块高大墓碑,有的已被风雨吹打成平地,正经传承到如今的也就只有崔榷这一支。
崔源买了三牲酒礼,点上清香,一并供在坟场前。崔燮亲自提了水,拿着抹布一块碑一块碑地抹干净,也把碑上刻的人名尽收眼底。
他曾祖父那块墓碑是建得最显眼的,正中刻着“先考崔大人讳珏”,左下角刻着“不肖子崔云泣立”。大约因为立碑时崔父已经考中了举人,碑上还有一篇墓志铭,应当就是崔榷写的,记载崔家这位先祖平生的善行功业,妻妾子女。
崔燮默默记下了曾祖和祖父的名字,然后绕着坟找了一圈,才在高祖母房氏坟旁找到一个生满荒草的低矮坟头,墓碑上刻着“亡妻刘氏之墓,舍人崔榷立”。这座墓比别的都矮小,碑石也旧得开裂了,可见许多年来都没人好好打理。
他在坟前默默地替原身跪了一会儿,崔源嚅嗫着劝道:“咱们家老爷事忙,没空回来扫墓,想来都是看坟的下人不尽心……”
坟山旁就是一座守墓人的小屋,房子空荡荡的,里面的人却不在。整座祖坟也都不是经常打扫的样子,石碑上积满灰土,因为主人搬进京城不常回来看顾,看守的下人自然也只在有人来时才敷衍一二。
崔燮跪在那座平缓的坟前,取出圣旨一字一句地念了,然后拿出纸笔描了几份副本,点上火在崔家祖坟前烧化,同时祝告他们真正的崔燮被生父打死的消息,希望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真有九泉——就照顾照顾这个孩子。
祭告完毕后,崔源父子一左一右地扶他起来,劝道:“咱们这就走吧?”
崔燮摇了摇头:“咱们难得回来一趟,这边看守的人也不尽心,就趁这次把母亲的墓地重修一下再回去。”
他是长子嫡孙,修葺组坟也是份内之事。
坟地附近就有专门给人雕碑的石匠,修墓土的工人。崔源把人请来,就让石匠摹下墓碑上字回去重雕新碑,崔燮和那些工人商量着该怎样重铺墓土。
工头说:“要简单地修,就是在附近挖出土来铺在坟上,夯实了也能呆一年。但有风就不成了,公子家这坟冢就是风吹平的。再好些的是灰土,拌上进窑烧过的石灰,抹好之后结结实实的不怕风雨;最好的自然是三合土,只是贵,要好黄土、砂子拌石灰,拌好料之后还得不停翻料砸料,砸出胶性。”
他看着崔燮身上沾满尘土却依然透出柔和光泽的衣料,干巴巴地说:“小公子肯定不吝惜这么几方料钱吧?”
崔燮看着低矮的坟头和破旧的石碑,露出一点悲凉又嘲讽的笑容,淡淡地说:“不用吝惜,就要最好。你们请个阴阳先生来,看什么时候修好就好,我们就在这儿住着,到时候过来填第一铲土。”
给自己修坟,自然要修最好的。
他不能给小崔燮立冢,只能借着修他母亲坟茔的机会,将原身的旧物葬在里面,让他们母子从此后安安静静地生活在一起。
他们的小孙子赵应麟也没吃好,净听着祖父母和母亲夸崔公子这里好那里好,数落他读了这么多年书也不懂事,看见人家小公子受欺负不知道帮忙,还跟着一群长舌书生说人家坏话。
他自己也知道怪错了人,长辈们教训时就只好听着。可是听了一顿饭工夫,崔燮还没从衙里回来,三位大人轮流说话也不觉着累,只苦了他一双耳朵,听的那些话都快冒出来了。
最后还是他爷见崔燮太久没回来,才饶了他一回,吩咐他:“你是个童生,在县尊大人跟前还能稍微有点面子,去衙门里看看你崔家哥哥,别叫那刁奴颠倒黑白,害他受委屈了吧。”
赵应麟低声嘟囔着:“他那么能说会道,哪儿会受委屈。这才搬过来两天都没有,你们都快忘了亲孙儿叫什么了,一进门张口闭口地小公子……”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晋江防盗。买V章数少于30%的读者会看到本章,72小时后替换
戚胜打断他, 又往后翻了一阵, 随意停在一处, 手指划着书问道:“‘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是释哪一句的?”
崔燮应声答道:“这句是程子所言,所解释的原文出自《阳货第十七》,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路问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管仲相桓公——”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戚县令哗啦啦地翻过几十页,猝然提高声音打断他, 问道:“舜不告而娶,何也?”
这一句却是从《论语》跳到《孟子》了。好歹崔燮昨天才是拿出临考复习的态度看的四书, 还有点印象, 连忙往下翻了几行, 找到原文接着念:“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 人之大伦也……”
戚县令的问题一题急似一题, 崔燮精神高度紧张,盯着那片书页不停寻找,找到了念几句又被打断, 接着马不停蹄地去翻下一句。这半天考较下来, 他就在一遍一遍统看着《四书章句》的全篇——就像平常看书能一眼看全一页文章, 在里面寻找对方念到的字句那样。
在现实中人的眼睛做不到一下子看到那么多文字, 在大脑里却没有这种局限,几遍十几遍看下来,他对这本书已经有了相当的印象了。
戚县令却不知道这些,只是考的一句比一句急,一句比一句快,连珠箭似地问完《论语》《孟子》,又从头翻到《大学》,问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何解?”
崔燮从“盘,沐浴之盘也”起,一字不错地念了下去。这回戚县令没再打断他,任由他把一整本《大学》念到“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戚县令合上书,打断了他流利的念诵,看着他问道:“你这些年就只读了《四书》?花了多少功夫才把书背得这么流利的?”
崔燮缓缓吐了口气,睁开眼睛,恭而不谦地说:“学生自幼被祖母抚养大,后来二老病笃,学生在堂下侍疾,有空时也不过翻翻《孝经》,跟先生念几句《四书》。但若大人要考较,随便拿本什么书来,学生看上一遍,也能有把握记住些。”
戚县令目光微滞,似信似不信地问:“你说你能过目不忘?”
崔燮垂下眼帘,含笑答道:“只是死记硬背,入脑不入心罢了。”
戚胜深深看了他一眼,吩咐道:“把我前几天做的那篇《重修县儒学记》拿来!”书童须臾拿来一篇文章,戚胜翻看无误,亲手交到他手里,说:“给你一柱香工夫,把它背下来。”
书童换上新香,白烟丝丝缕缕腾起。崔燮接过文章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闭上眼睛确认了没有脱字漏字之处,便逐句念道:“迁安县有学,创自明洪武二年,迨我太祖定天下,诏郡县饬新学宫。唯时知县箫颐建……因为志。其岁月于泮宫之左。”
这篇杂记是戚县令新近做的,又字斟句酌地修改过几遍,因此都记在脑子里,不需要和考《四书》时那样看着书本,而是看着崔燮背书时的神情。
沉稳从容,辞音畅达,令人赏心悦目。
他顺利背完了文章,戚县令却不见高兴,反而流露出几分痛惜的神色,心中暗叹:这样的资质,怎么到现在才来迁安!若早来一年,不,就早半年,只要能赶上今年的县试,我一定点他为案首——十四岁的县案首,十四岁的生员,也可以当神童之称了!
可惜了!
可惜今年的科试已过,明年又是秋闱乡试之年,没有生员试。而到后年岁试时崔燮就十六了,十四岁的生员珍贵,十六的就不怎么值钱了。
戚县令一时间怜才心切,简直想去京城崔府追问他父亲怎么耽搁了这么个好孩子,没让他正经学学读书作对。可转念一想,崔燮之前没好生读书又是因为要给祖父母侍疾,是尽忠孝大节,又不能说是错……
罢罢,学问以后还能补,忠孝才是大节。若非从小就有一片仁爱孝顺之心,又怎能成了这么个皇恩嘉表的忠义之士。
他叹了口气,说:“你既然住到县里,以后便安心读书,别辜负了上天予你的这一段禀赋吧。可惜我是个监生,若教你也是耽搁你了,你这两年先寻个先生打好基础,到后年岁试后,我想法把你推入府学,那边的先生好些。”
什么?崔燮不由吃惊地看了他一眼。这就是笃定他后年能考上秀才了?戚县令是太相信他过目不忘的天份,还是打算好要帮他……漏题?
戚县令满腹心事,没太在意他的神情,自己思考了一会儿才注意到他还侍坐在一旁,便把桌上的杂记拢了拢,说:“你这么好的记性,拿来背这样的文章实在浪费了。我书房里有一套邹阳子的《六先生文集》,你拿回去好生玩熟,来日学写八股,作出来的文章才有血肉。”
崔燮连忙起身答谢,又跟他报备了一句:“学生得了圣恩旌表,想回乡祭告祖宗。不知学生家那个案子还有什么妨碍没有,要等多久才能离县?”
案子?好好一个神童都耽搁了过岁数,还管什么案子啊!
戚县令忍住快要脱口而出的叹息,平和地说:“你要去便去吧,这案子铁证如山,府里不会提你过堂的。那车夫也没什么事,等卷宗到了刑部,他们要查,从你家里取证更方便。”
他叫书童去取了一匣旧《文集》,连同奖赏的银子、布料都搬上那辆马车,怅怅然放了崔燮主仆回家。
=====================================
从府衙回来,崔燮就叫车夫替他们捎信回崔家,自家主仆收拾了些日用家什,带上原身的蒙书,赶回老家修墓。
崔家是永乐年间被朝廷迁过来充实北方的富户,祖籍应是在襄樊一带,不过如今分门别户已久,早不再和原籍的亲戚来往。当初在军队驱赶下千万里地迁徙过来,同时迁来的亲戚有的死在路上,有的分到了别的屯子,移到迁安县东嘉祥屯的只有崔家高祖夫妇。
崔家子嗣本身就不旺,还有些夭折子、未嫁女的坟墓是不能立碑的,小小的坟包孤零零地围着几块高大墓碑,有的已被风雨吹打成平地,正经传承到如今的也就只有崔榷这一支。
崔源买了三牲酒礼,点上清香,一并供在坟场前。崔燮亲自提了水,拿着抹布一块碑一块碑地抹干净,也把碑上刻的人名尽收眼底。
他曾祖父那块墓碑是建得最显眼的,正中刻着“先考崔大人讳珏”,左下角刻着“不肖子崔云泣立”。大约因为立碑时崔父已经考中了举人,碑上还有一篇墓志铭,应当就是崔榷写的,记载崔家这位先祖平生的善行功业,妻妾子女。
崔燮默默记下了曾祖和祖父的名字,然后绕着坟找了一圈,才在高祖母房氏坟旁找到一个生满荒草的低矮坟头,墓碑上刻着“亡妻刘氏之墓,舍人崔榷立”。这座墓比别的都矮小,碑石也旧得开裂了,可见许多年来都没人好好打理。
他在坟前默默地替原身跪了一会儿,崔源嚅嗫着劝道:“咱们家老爷事忙,没空回来扫墓,想来都是看坟的下人不尽心……”
坟山旁就是一座守墓人的小屋,房子空荡荡的,里面的人却不在。整座祖坟也都不是经常打扫的样子,石碑上积满灰土,因为主人搬进京城不常回来看顾,看守的下人自然也只在有人来时才敷衍一二。
崔燮跪在那座平缓的坟前,取出圣旨一字一句地念了,然后拿出纸笔描了几份副本,点上火在崔家祖坟前烧化,同时祝告他们真正的崔燮被生父打死的消息,希望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真有九泉——就照顾照顾这个孩子。
祭告完毕后,崔源父子一左一右地扶他起来,劝道:“咱们这就走吧?”
崔燮摇了摇头:“咱们难得回来一趟,这边看守的人也不尽心,就趁这次把母亲的墓地重修一下再回去。”
他是长子嫡孙,修葺组坟也是份内之事。
坟地附近就有专门给人雕碑的石匠,修墓土的工人。崔源把人请来,就让石匠摹下墓碑上字回去重雕新碑,崔燮和那些工人商量着该怎样重铺墓土。
工头说:“要简单地修,就是在附近挖出土来铺在坟上,夯实了也能呆一年。但有风就不成了,公子家这坟冢就是风吹平的。再好些的是灰土,拌上进窑烧过的石灰,抹好之后结结实实的不怕风雨;最好的自然是三合土,只是贵,要好黄土、砂子拌石灰,拌好料之后还得不停翻料砸料,砸出胶性。”
他看着崔燮身上沾满尘土却依然透出柔和光泽的衣料,干巴巴地说:“小公子肯定不吝惜这么几方料钱吧?”
崔燮看着低矮的坟头和破旧的石碑,露出一点悲凉又嘲讽的笑容,淡淡地说:“不用吝惜,就要最好。你们请个阴阳先生来,看什么时候修好就好,我们就在这儿住着,到时候过来填第一铲土。”
给自己修坟,自然要修最好的。
他不能给小崔燮立冢,只能借着修他母亲坟茔的机会,将原身的旧物葬在里面,让他们母子从此后安安静静地生活在一起。
他们的小孙子赵应麟也没吃好,净听着祖父母和母亲夸崔公子这里好那里好,数落他读了这么多年书也不懂事,看见人家小公子受欺负不知道帮忙,还跟着一群长舌书生说人家坏话。
他自己也知道怪错了人,长辈们教训时就只好听着。可是听了一顿饭工夫,崔燮还没从衙里回来,三位大人轮流说话也不觉着累,只苦了他一双耳朵,听的那些话都快冒出来了。
最后还是他爷见崔燮太久没回来,才饶了他一回,吩咐他:“你是个童生,在县尊大人跟前还能稍微有点面子,去衙门里看看你崔家哥哥,别叫那刁奴颠倒黑白,害他受委屈了吧。”
赵应麟低声嘟囔着:“他那么能说会道,哪儿会受委屈。这才搬过来两天都没有,你们都快忘了亲孙儿叫什么了,一进门张口闭口地小公子……”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