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52章 蒸玉米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V章购买低于50%的72小时内只能看防盗, 买够了的清缓存试试 屋子重新修整过之后, 窗户开得很大,跟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屋内的光线更加明亮了。这场雪虽然不算很大, 但地上,屋顶上都积了薄薄的一层, 照得窗户亮晃晃的。
周敏穿好衣服下了床, 打开窗户, 一股清新寒凉之气扑面而来, 她看着眼前的一片白色,深吸了一口气,冻得从里到外打了个哆嗦,整个人彻底精神了起来。
她呵了一下手,连忙将窗户关上。
梳了头推门出去, 外间的屋子里已经烧起了炉火, 暖融融的。安氏和齐老三坐在火炉前小声说话, 周敏在门扉“吱呀”的响声中, 恍惚听到了“齐阿水”三个字,回身把门带上时, 便忍不住问, 齐阿水怎么了?”
“前头那件事,几位族老不是罚他进山去烧窑吗?几个年轻人昨天就去了。”安氏头也不回的说, “没想到才进山头一晚上就下了雪, 怕是要难捱了。”
山里的土窑旁边虽然也修了屋子, 但肯定不如村子里的结实防寒。而且这个天气, 他们还要进山砍柴烧窑,辛苦自不必说。
去年齐老三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轮到他入山烧窑。
因为感冒,周敏差不多快把这件事忘记了,听到安氏这么说,顿了顿才道,“年年都有人进山烧窑,总是要捱过来的。齐阿水那种性子,就该磨一磨。”不过,就怕他没把好逸恶劳的性子磨去,反倒在辛苦之中生出怨怼来。
这后面一句话周敏没说,但她觉得,以齐阿水的品性,可能性还真不小。
但这番话就不需要说出来危言耸听了,反正等齐阿水从山里出来,怎么也要到明年春天,到时候再说。
然而周敏没想到,齐阿水这不安分的性子,那是走到哪里都不会安分,都会惹出事来的。才又过了两天时间,某一天晚上,她就忽然被吵嚷声惊醒过来。
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推门出来,就看到齐老三和安氏站在院子里,正往屋后山上的方向看去。
周敏跟着抬头一望,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下了雪,从村子里看,远山到处都是一片淡淡的青白色。而现在,光线暗淡的夜色之中,那一片灰白之间,却有一条火线正熊熊燃烧着,看得周敏心头发慌。
“这是……”她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有些疑惑的开口发问。
齐老三眉头皱得紧紧地,“是火烧山!”
冬天是万物枯寂的季节,山上的草木大部分都会因为新陈代谢而枯死,也就很容易被引燃。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无声无息的烧起来。所以对于这种情况,生活在山村里的人们自然是严防死守。
毕竟这片山脉是他们赖以生存之地,许多东西都必须要从中取得,而且一方水土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对整个村子的影响都非常大,一旦被大火焚烧,没有个三五年是缓不过来的。
“我要上山去看看。”齐老三转过身道。
安氏连忙道,“这大雪天的,你身体还没好,去凑什么热闹?村子里其他人自然会去。”
的确,之前周敏听见的鼓噪声就是村人们发出的,众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手上都带着铲子等器具,在被白雪映得微微发亮的夜色中呼朋引伴,赶往火势烧起的方向。
齐老三道,“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出了这种事,咱们得去看看。”
“我去。”周敏回过神来,连忙道,“爹和娘留在家里吧,我跟着去看看就是了。那么多人,想必再大的火势,也能很快扑灭的。”
“你也正病着。”齐老三咳嗽了两声,“我是长辈,应该我去。”
周敏却没有跟他争执的意思,摸黑进了屋,凭着记忆抓起铲子,走出来道,“只是一点风寒,而且早已经好了。我这就去了,很快回来。”然后不等齐老三回答,便匆匆离开,汇入了人流之中。
她的判断并没有错,因为前两天下的雪还没有融化,所以火势虽然看着吓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而且从周围铲雪灭火,也十分方便。万山村是大寨,村里几十户人家,人手众多,没多久就将大火扑灭了。
这时候天还没亮,但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村人们都有些躁动。
火势已经被扑灭,但事情却还没完。火总不会凭空烧起来,总该有个因由。这大雪天,又是晚上,不会有人上山,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这附近烧窑的几个村人了。
族老里只来了年纪最轻的九叔公,他惯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立刻就让人将几个烧窑的人押了过来,就地审问。
说是审问,其实由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根本没费什么功夫就将事情弄清楚了。
上山烧窑的一共有五个人,都供认说齐阿水自从上山之后就气不顺,活也不好好干,每天不知道去哪里,总是要天黑了才回来,嫌疑自然是最大的。至于其他四人,在这山里行动都是在一处的,彼此可以作证,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出去纵火。
迫于压力,齐阿水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出去过,也点过火,却没有故意纵火的意思,只是弄了一些木柴烧着取暖,许是灭火的时候没掩埋尽火星,才会酿成大祸。
不过这种说法,人人都持怀疑态度。毕竟齐阿水之前才刚刚被处罚,心气不顺,烧山来泄愤这种事,也不是做不出来。
然而齐阿水抵死不认,谁也没有证据说他就是故意。
但他一错再错,本人又是这等滚刀肉一般的态度,就是之前同情过他的村民,这会儿心里也不免生出几分不满。
这等祸害,还是应该赶出去了干净。
不过这事不是九叔公一人能做主的,吵吵嚷嚷了一阵,眼看天色微明,九叔公这才发话,将齐阿水押回去,族老们商议之后会对他进行处置。当然,他老人家也表了态,这一次绝不会姑息纵容!
回去的路上,周敏走在人群中,感觉鼻子有些堵塞的意思,不由暗叫不妙。她感冒本来就没好,又上山冻了半夜,搞不好病又要加重了。但她也很清楚,这种全村齐上阵的事情,不见得一定要做多少,但出人出力却是必须的,这是一种态度。这一趟必须要来。
回去就立刻熬了药灌下去,再将手脚泡热了去睡,想必应该能遏制这种趋势。
现在她心里更担心的是,之前来的时候说很快就回去,结果出了齐阿水这个岔子,耽搁不少时候,也不知道齐老三和安氏是回去继续睡了还是在等自己。
偏偏在人群里还不能加快脚步,当然她也没什么力气加快速度了,实在令人焦心。
不过走着走着,周敏还是发现了不对劲。
这条路,好像十分熟悉?
所以这一天跟周敏同行的只有三四个人,而且都是妇人,其中就有住在隔壁的冬婶。
这是个泼辣厉害的妇人,言行都十分爽利,周敏因为之前得过对方的善意,所以昨晚拿了这件事来问她,正好冬婶攒了一篮子的鸡蛋,也要送到镇上去卖了,索性便与她同路。跟着她,周敏再见到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就不那么惴惴了。
倒不是她不愿意见人,实在是她穿越过来之后,原身的记忆是半点都没留下,连个人都认不全,单独对上这些人,难免会露馅。但有冬婶在,许多话都由她来说,周敏含糊的叫一声婶子之后,就可以只躲在她身后微笑。
不过,到了镇上,周敏就要设法跟她们分开了。
毕竟她要打听的消息太多,若是被她们知道,恐怕难免会怀疑。原身是什么性子周敏不知道,但想来一个没离开过万山村的小姑娘,见识也有限,自己身上有很多东西都让人怀疑,平时相处的是安氏和石头倒也罢了,在别人面前露出一点半点,或许又会惹来麻烦。
冬婶还不放心,周敏好说歹说,又约定好了回去的时辰,她才放人。
大石镇说是镇上,但地方着实不大。一条街道将整个镇子贯穿,店铺和小摊分列街道两侧,这就是整个镇上的商业中心了。周敏一路看过去,药店、布庄、米粮店,该有的店铺倒是都有,不过其中商品就谈不上什么种类和数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镇上的居民,穿着打扮跟山民们也相去不远。想来这个时代的经济仍旧很不发达,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大。
不过这么一来,周敏可就犯难了。
猕猴桃还好些,在街上摆摊子,总有想尝鲜的镇民来买,不拘能卖出去多少,好歹能开张。但那几支灵芝,这街上恐怕没有人会买。卖不出去,她的种种打算便无法实施。
难道真的要去县城?据说从大石镇去县城,也还有十几里的路。万山村里没有人去过那边,周敏自己连路都不认识,根本不可能去。要跟别人搭伴,不是知根知底的她也不敢。
看了一会儿,周敏转出了这条街道,沿着小路往前走。
一般来说,不管再穷困的地方,贫富差距也都是存在的。就是万山村里,有齐老三家这种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也有齐老费那种名下几十亩上好水田的大户。这镇上再不济,总该有一两户富裕的人家。不过这种人家通常也不会住在镇子里,而是在附近自建庄园。
果然走了一会儿,便见前方临水不远处有一套大宅院。单从外头的轮廓看,应该是三进的院子,不是寻常人家能住得的。
周敏松了一口气,转回镇子里,找了个面色和善的大婶攀谈,故意将话题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员外家,他家在大石镇是一等一的富户,大石镇过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给旁人种。
而且按照大婶的某些说法,周敏又自己添加了一些猜测,这位邱老员外在大石镇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在这个皇权不下县,只由乡里耆老主持管理的时代,这大石镇及其附属的几个乡村,邱家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好在即便是这样的地位,邱家也并不跋扈,反倒相当低调,平日里善事也不少做,在乡里之间风评极佳。
心里有数之后,周敏便走到邱家宅子之外,壮着胆子敲了门,假装路过行人,要一碗水喝。
其实这理由十分扯淡。毕竟不远处就是镇子,要多少水没有,偏要到邱家来喝?但开门的中年人却没有提出这个疑问,请周敏在门房做了,就去给她端了水来。
周敏沉寂观察了一下,感觉这宅子里气氛相当肃穆,虽然不见人来人往,却更显得家风俨然,这才放下心来,喝完水之后,千恩万谢的走了,并没有开口打探邱家的事。
回到镇上时,冬婶的鸡蛋还没有卖完。周敏站在她身边等了一会儿,才发现这生意竟十分冷清,全然没有后世乡下集市那种摩肩接踵的热闹。不管是冬婶的鸡蛋也好,别人卖的其他农副产品也好,半天才有一个问价的,还只买一点点。
从前周敏在树上看到,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当时还油然心生羡慕。毕竟拥有一座自己的庄园,然后除了盐铁这类很难自产却必需的物资之外,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俨然一个小型王国,这种日子该有多好?
但等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身为现代人,根本无法忍受这种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的经济现状。任凭她有多少心思手段,在这一切都匮乏的年代,也很难施展出来。
当然她也知道,这只是因为大石镇太小,又太偏远,如果是京师之类的大城市,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样。但那些距离她太遥远了,如今连冬天怎么过都还不知道,别的更不必多想。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这个年代也是绝对信奉勤劳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时代,而且生活节奏慢,环境好空气好。
要说娱乐,肯定是不如现代这么丰富,而且信息传达也很慢,没那么多八卦可看。好在周敏也不是那种喜欢出去浪的性子,作为半个技术宅,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手艺也很感兴趣,现代微博上那些琴棋书画乃至刺绣手工首饰制作之类高大上的技能,这里却是最好的学习土壤。
但是,享受这些的前提是不需要她自己事必躬亲的下地干活,每天累成狗。
所以要在这里过得好,怎么也得混到地主阶级才够吧?
唔……就像那个邱家。
暂且就将之定为自己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好了,在古代做个小地主,等到有钱有闲了,再设法从衣食住行方面改善生活。
这样一想,顿觉前途一片光明。虽然要达到那种程度,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对于穿越者周敏而言,却是很重要的。毕竟,总要有点儿什么盼头,人才能够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过了午时,冬婶那一篮子鸡蛋还剩十几个没有卖掉。
这就是普通小民的悲哀。
这些鸡蛋冬婶一家自己舍不得吃,攒着放到现在,就是为了拿来换钱,但偏偏卖不出去。
周敏记得叶圣陶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做《多收了三五斗》,在商业不发达的年代,有时候丰收带来的并不是喜悦,反倒会谷贱伤农。大堆粮食只能贱卖,所得钱币甚至不够换取所需各种生活物资,日子反而更加艰难。
所以看到冬婶的鸡蛋卖不出去,周敏立刻打消了养殖致富的念头。养了还得卖得出去啊!
冬婶本来打算就这么回去,但周敏想了想,极力劝说她到各家去问问有没有人要买,“或许有些人不方便出来逛集市,或者本来在可买可不买之间,咱们送上门去,就算只卖出一两枚也好。”
结果两人挨家挨户敲门,竟然真的把剩下的十几个鸡蛋卖掉了。毕竟日子就算过得再紧,一两个铜子总拿得出来的。偶尔买一两个鸡蛋来改善伙食,许多人家都能承受得起。
冬婶松了一口气,看看天色,又说要请周敏吃油饼,被周敏坚辞了,“我们家平日里不知道得了婶子多少帮衬,怎敢当这个谢字?再说镇上的东西死贵,不值当花这个钱。婶子若真要请我吃东西,不如回家去吃。”
听到最后一句,冬婶不由笑道,“哪里就至于如此?”
但最终还是将原本的打算作罢,心里却想着回头再给齐家送一升谷子。反正秋收的时候谷子卖不上价钱,交了税,他自家剩下的也吃不完,不过白放着。
冬婶是个爽利人,回家之后便装了谷子送过来。周敏心想不能总让人接济,便道,“多谢婶子想着我们,但这谷子我们却不能收。你们自家也不甚宽裕,怎能让你们破费?若婶子信得过我,不如这样,我向你们家借一百斤谷子过冬,到明年春天再设法还你。”
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人去在意什么样的果子能卖二两银子了,只会在心里感叹邱家的富裕,邱大姑娘的大方。当然,是否有人暗地里腹诽这位大姑娘不会当家,就难说了。
车到了齐老费家,姐弟两个就该下车了。
周敏才要伸手去搬东西,已经被人抢在了怀里,“难为你们两个小孩子当家,这东西婶子替你们拿着便是。”
其他人见状,也都有样学样,三两下就将买回来的东西都分在了手里,然后彼此目光交接,嘴里啧啧赞叹。
周敏自然知道,他们不是好心来帮忙,不过是想借着帮忙的机会看清楚他们到底买了多少东西,用了多少钱。所以她也不客气,笑吟吟的道了谢,就任由他们去折腾了。
倒是石头背篓里的小鸡仔不放心给别人,牢牢地护住了。不过背篓敞开,人人都看得见里头有什么,也没人去抢。
两人就这么被村人簇拥着回到家里时,那阵仗自然非同小可,就连在屋里卧床养病,一向并不出门的齐老三都被惊动,扬声问安氏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氏哪能说得出个一二三?出得门来看到这样的场面,已经傻眼了。
周敏见状,少不得将其他人丢下,自己到屋里去见他。
说实话,周敏从穿越过来,这还是头一回见齐老三。盖因这位齐家主人的病很重,大夫吩咐过须得静养,而且门窗都要关紧,以免受风。所以除了平日里安氏进去跟他说说话,吃饭时石头这个孝子亲自奉饭之外,其他时候都不敢打扰。
这种养病的方法,在周敏看来,那是没病也要憋出病来。整天待在房间里就算了,后世也有不少宅人是这么过来的。但只能躺在床上,身体又不舒服,还没有任何娱乐,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反正这种生活周敏是绝对受不了的。
奈何安氏什么都不在意,在齐老三的病上却是强势得很,周敏之前试图提过一次让齐老三出来跟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些,被她反过来指控“你是不是要害死你爹”,只好撒手不管了。
不过等到齐家的情况好起来,最重要的是周敏的的确确能够做这个家的主之后,少不得要设法再请个好点儿的大夫来看看。
这会儿站在齐老三床前,借着油纸糊的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周敏不免将这位名义上的爹打量了一番,便见他半靠在床头,面色蜡黄、身体枯瘦,看上去几乎没什么精气神。最重要的是,这屋子里因为常年关闭,所以也充斥着一股难以描述的浊气,几乎令人呼吸不畅。
“爹,是我今日跟石头到镇上去把那些羊桃都卖了,想着就要过冬,所以买了一点布料和新棉花。路上遇到几个婶子,非要帮我把东西搬回来。”她将今天的事情经过含糊的说了一遍。
齐老三点点头,道,“招呼人家喝口水,坐一会儿。”
周敏自然满口答应,又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然后才出来。
安氏开了打门,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都堆在了堂屋里头,那几个妇人却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拉着安氏打探。不过对于周敏和石头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安氏远比村里人更加震惊,自然问不出什么。
但即便如此,这些妇人们离开之后,却还是根据周敏之前的三两句话编排出了那日发生的事,有板有眼说得好像自己亲眼在旁边看过似的。
这些周敏暂时还不知道,但想也能想出来。她并不是太在意,毕竟人生于世间,便免不了或多或少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也免不了会说别人。反正说几句话不痛不痒,随他们去便是。
……
安氏虽然种种不靠谱,但一手针线活儿却是做得非常好。
周敏带回来的布料和棉花,不久之后就变成了崭崭新的棉衣和棉被。不过棉衣倒是好絮,但这棉被里的棉花没有弹过,看上去倒是蓬松柔软,却是有些压不住。不过周敏想着,到时候底下盖这个新棉被,上头压着旧被子,想来就无碍了。
至于盖久了棉花会团在一起的问题,反正她只盖一个冬天,到时候再想办法。
而在安氏忙碌的时候,小铁匠那边也总算完工,将剩下的东西都打出来了。不算分给小铁匠的那三分之一,总共出了一张铧口,四把镰刀,剩下的按照周敏的意思打了一把巴掌大的小锄头,一把铁锹。
锄头和铁锹是考虑到将来山上挖东西时比较方便,也适合她跟石头两个孩子用。
周敏按照约定,大张旗鼓将其中一把镰刀送到了齐阿水家。
虽然齐阿水未必就会因此念她什么好,毕竟此人既然能用十几个铜板从安氏手里换这大铁锅,可见人品不怎么样,说不定这会儿正在暗恨这件事被她从中作梗,否则打出来的东西就都是他的,但不管他怎么想,周敏却得先把自己这边做到,刷个言而有信的名声出来。
这样将来齐阿水再出幺蛾子,那她就可以不客气了。
剩下的三把镰刀,并自己之前采购剩下来的三百多枚铜子,周敏却是打算按照小铁匠的指点,去跟后头大台村和九洞村的人换东西。
这两个村子也是属于大石镇管辖的,但跟万山村比起来,他们才是真正住在山里,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出来。平时这两个村子里一个月也不见得有人去一次镇上,只有需要铁器或者盐的时候,才会出山。
因为就在山里,也不像万山村这样好歹还有条小河,所以这两个村子里的土地更少,人口也只有十来户,平常多是靠打猎维生。所以他们手里多的是皮子和肉干,还有山里能够弄到的木耳菌菇竹笋之类,药材也有些。
之前周敏跟冬婶赊了一百斤谷子,勉强足够家里吃到明春,就是不够也可以在村子里设法,所以她就想换些能够存放的肉干和山货,冬天没有菜吃的时候,也好丰富一下餐桌。
不过这次她就不是一个人去了。那些猎户最是凶残,她一个小姑娘,就是带上石头也不抵事,说不定反过来被人当成肥羊抢了。
每年秋收之后,村子里就会有人带了粮食进去,卖给这些山民。毕竟他们冬天不能上山狩猎,自己手里的粮食也不够吃,少不得要换一些。周敏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其实偶尔也有山民出来换东西,不过他们既然都出来了,多半会再多走一阵去大石镇上,东西更卖得出价钱。而自己到山里去,价钱就便宜多了。
这一回周敏原本是不打算带着石头去的,毕竟路途太远。但走的这日,她天不明起来的时候,石头居然早就起了,而且已经准备停当,就背着背篓站在门口等她。
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周敏在微微愕然之后,便很快转过思路,意识到了石头的想法。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他一个小孩子心里怎么可能不怕?不过性情如此,所以什么都不显在脸上而已。
之前周敏只觉得他懂事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连自己弄到五十两银子,他也没多问半个字。现在想想,恐怕就是因为知道她这个姐姐是以后的依靠,而且还不怎么牢固,所以才想抢着多分担一些。
这样想着,她便点了头,但还是道,“这一去可是要走上半天功夫,还要在那边住一夜,你可想好了。”
石头这才总算开口,“我跟阿姐一起去。”
但其他时候,周敏已经非常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了。
她在温暖的被子里翻了个身,听到外间有细微响动,便知道是安氏已经起来了。所以虽然看着外头的天色仍是昏昏的,并未大亮,她还是坐了起来。
被子一掀开,冷空气便钻了进来,周敏不由缩了缩脖子,手脚麻利的穿上衣服,跳下床之后,先整理好了床铺,又梳了头,这才开门出去。
安氏正在引火生炉子。入冬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单薄的衣物已经不足以御寒,所以要开始烧炉子取暖了。
说是炉子,其实是用自家烧的红砖砌成,分成上下两层,中间以铁条隔开,上面放柴火,烧过之后的火炭碎落到下面一层,便能保证燃烧的过程中氧气充足。
这样的炉子引火时也很容易,先点燃了火绒,然后将一把松木片凑过去引燃,放入炉中,再放上松枝和细树枝,等燃起来之后,便可添入木柴了。红砖传热,火旺旺的烧起来之后,屋子里便开始暖和起来。
周敏烧了水洗脸,这才问安氏,“石头又上山去了?”
“说是准备的干草还差些,趁着还不算冷,再去打一点。”安氏道,“一早就去了,劝也劝不听。”
周敏闻言,心下也只有无奈。早知道石头的责任感那么强,她当时是不会将那十只小鸡和两只兔子交给他的。现在他是把它们看得比什么都重,自己忘了吃饭都不会忘了它们的。
不过转念你想想,有责任心总比做甩手掌柜好。反正周敏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有一两件事让他操心,也不是坏事。因此她收敛了心思,转头对安氏道,“娘,今日咱们把谷子都舂出来吧?”
秋天的时候忙着囤积过冬要用的东西,因此舂米也只是吃多少临时舂多少,现下入了冬,不方便出门,到可以把这些事都安排起来了。
安氏也已经习惯了家里诸事由周敏安排,她只听令行事。端了水去给齐老三洗脸之后,便跟周敏一起将石臼石杵搬了出来。
这里的习俗是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在早上九点左右,第二顿则在下午三点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一日所需,又不会浪费粮食。周敏虽然有心改变,但目前实在有心无力,只好暂且入乡随俗。
舂了一会儿米,眼看时辰差不多了,周敏便起身去准备朝食。
之前吃的饭,都是米和糠混在一起,现在条件稍微好了一些,周敏便打算将糠筛出来。这种“浪费”之举,安氏实在看不过去,犹豫半晌还是没忍住,开口道,“那糠又不是不能吃,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这般。你如今这样抛费,却不记得咱们用野菜熬粥度日的时候?”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V章购买低于50%的72小时内只能看防盗, 买够了的清缓存试试 屋子重新修整过之后, 窗户开得很大,跟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屋内的光线更加明亮了。这场雪虽然不算很大, 但地上,屋顶上都积了薄薄的一层, 照得窗户亮晃晃的。
周敏穿好衣服下了床, 打开窗户, 一股清新寒凉之气扑面而来, 她看着眼前的一片白色,深吸了一口气,冻得从里到外打了个哆嗦,整个人彻底精神了起来。
她呵了一下手,连忙将窗户关上。
梳了头推门出去, 外间的屋子里已经烧起了炉火, 暖融融的。安氏和齐老三坐在火炉前小声说话, 周敏在门扉“吱呀”的响声中, 恍惚听到了“齐阿水”三个字,回身把门带上时, 便忍不住问, 齐阿水怎么了?”
“前头那件事,几位族老不是罚他进山去烧窑吗?几个年轻人昨天就去了。”安氏头也不回的说, “没想到才进山头一晚上就下了雪, 怕是要难捱了。”
山里的土窑旁边虽然也修了屋子, 但肯定不如村子里的结实防寒。而且这个天气, 他们还要进山砍柴烧窑,辛苦自不必说。
去年齐老三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轮到他入山烧窑。
因为感冒,周敏差不多快把这件事忘记了,听到安氏这么说,顿了顿才道,“年年都有人进山烧窑,总是要捱过来的。齐阿水那种性子,就该磨一磨。”不过,就怕他没把好逸恶劳的性子磨去,反倒在辛苦之中生出怨怼来。
这后面一句话周敏没说,但她觉得,以齐阿水的品性,可能性还真不小。
但这番话就不需要说出来危言耸听了,反正等齐阿水从山里出来,怎么也要到明年春天,到时候再说。
然而周敏没想到,齐阿水这不安分的性子,那是走到哪里都不会安分,都会惹出事来的。才又过了两天时间,某一天晚上,她就忽然被吵嚷声惊醒过来。
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推门出来,就看到齐老三和安氏站在院子里,正往屋后山上的方向看去。
周敏跟着抬头一望,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下了雪,从村子里看,远山到处都是一片淡淡的青白色。而现在,光线暗淡的夜色之中,那一片灰白之间,却有一条火线正熊熊燃烧着,看得周敏心头发慌。
“这是……”她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有些疑惑的开口发问。
齐老三眉头皱得紧紧地,“是火烧山!”
冬天是万物枯寂的季节,山上的草木大部分都会因为新陈代谢而枯死,也就很容易被引燃。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无声无息的烧起来。所以对于这种情况,生活在山村里的人们自然是严防死守。
毕竟这片山脉是他们赖以生存之地,许多东西都必须要从中取得,而且一方水土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对整个村子的影响都非常大,一旦被大火焚烧,没有个三五年是缓不过来的。
“我要上山去看看。”齐老三转过身道。
安氏连忙道,“这大雪天的,你身体还没好,去凑什么热闹?村子里其他人自然会去。”
的确,之前周敏听见的鼓噪声就是村人们发出的,众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手上都带着铲子等器具,在被白雪映得微微发亮的夜色中呼朋引伴,赶往火势烧起的方向。
齐老三道,“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出了这种事,咱们得去看看。”
“我去。”周敏回过神来,连忙道,“爹和娘留在家里吧,我跟着去看看就是了。那么多人,想必再大的火势,也能很快扑灭的。”
“你也正病着。”齐老三咳嗽了两声,“我是长辈,应该我去。”
周敏却没有跟他争执的意思,摸黑进了屋,凭着记忆抓起铲子,走出来道,“只是一点风寒,而且早已经好了。我这就去了,很快回来。”然后不等齐老三回答,便匆匆离开,汇入了人流之中。
她的判断并没有错,因为前两天下的雪还没有融化,所以火势虽然看着吓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而且从周围铲雪灭火,也十分方便。万山村是大寨,村里几十户人家,人手众多,没多久就将大火扑灭了。
这时候天还没亮,但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村人们都有些躁动。
火势已经被扑灭,但事情却还没完。火总不会凭空烧起来,总该有个因由。这大雪天,又是晚上,不会有人上山,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这附近烧窑的几个村人了。
族老里只来了年纪最轻的九叔公,他惯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立刻就让人将几个烧窑的人押了过来,就地审问。
说是审问,其实由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根本没费什么功夫就将事情弄清楚了。
上山烧窑的一共有五个人,都供认说齐阿水自从上山之后就气不顺,活也不好好干,每天不知道去哪里,总是要天黑了才回来,嫌疑自然是最大的。至于其他四人,在这山里行动都是在一处的,彼此可以作证,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出去纵火。
迫于压力,齐阿水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出去过,也点过火,却没有故意纵火的意思,只是弄了一些木柴烧着取暖,许是灭火的时候没掩埋尽火星,才会酿成大祸。
不过这种说法,人人都持怀疑态度。毕竟齐阿水之前才刚刚被处罚,心气不顺,烧山来泄愤这种事,也不是做不出来。
然而齐阿水抵死不认,谁也没有证据说他就是故意。
但他一错再错,本人又是这等滚刀肉一般的态度,就是之前同情过他的村民,这会儿心里也不免生出几分不满。
这等祸害,还是应该赶出去了干净。
不过这事不是九叔公一人能做主的,吵吵嚷嚷了一阵,眼看天色微明,九叔公这才发话,将齐阿水押回去,族老们商议之后会对他进行处置。当然,他老人家也表了态,这一次绝不会姑息纵容!
回去的路上,周敏走在人群中,感觉鼻子有些堵塞的意思,不由暗叫不妙。她感冒本来就没好,又上山冻了半夜,搞不好病又要加重了。但她也很清楚,这种全村齐上阵的事情,不见得一定要做多少,但出人出力却是必须的,这是一种态度。这一趟必须要来。
回去就立刻熬了药灌下去,再将手脚泡热了去睡,想必应该能遏制这种趋势。
现在她心里更担心的是,之前来的时候说很快就回去,结果出了齐阿水这个岔子,耽搁不少时候,也不知道齐老三和安氏是回去继续睡了还是在等自己。
偏偏在人群里还不能加快脚步,当然她也没什么力气加快速度了,实在令人焦心。
不过走着走着,周敏还是发现了不对劲。
这条路,好像十分熟悉?
所以这一天跟周敏同行的只有三四个人,而且都是妇人,其中就有住在隔壁的冬婶。
这是个泼辣厉害的妇人,言行都十分爽利,周敏因为之前得过对方的善意,所以昨晚拿了这件事来问她,正好冬婶攒了一篮子的鸡蛋,也要送到镇上去卖了,索性便与她同路。跟着她,周敏再见到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就不那么惴惴了。
倒不是她不愿意见人,实在是她穿越过来之后,原身的记忆是半点都没留下,连个人都认不全,单独对上这些人,难免会露馅。但有冬婶在,许多话都由她来说,周敏含糊的叫一声婶子之后,就可以只躲在她身后微笑。
不过,到了镇上,周敏就要设法跟她们分开了。
毕竟她要打听的消息太多,若是被她们知道,恐怕难免会怀疑。原身是什么性子周敏不知道,但想来一个没离开过万山村的小姑娘,见识也有限,自己身上有很多东西都让人怀疑,平时相处的是安氏和石头倒也罢了,在别人面前露出一点半点,或许又会惹来麻烦。
冬婶还不放心,周敏好说歹说,又约定好了回去的时辰,她才放人。
大石镇说是镇上,但地方着实不大。一条街道将整个镇子贯穿,店铺和小摊分列街道两侧,这就是整个镇上的商业中心了。周敏一路看过去,药店、布庄、米粮店,该有的店铺倒是都有,不过其中商品就谈不上什么种类和数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镇上的居民,穿着打扮跟山民们也相去不远。想来这个时代的经济仍旧很不发达,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大。
不过这么一来,周敏可就犯难了。
猕猴桃还好些,在街上摆摊子,总有想尝鲜的镇民来买,不拘能卖出去多少,好歹能开张。但那几支灵芝,这街上恐怕没有人会买。卖不出去,她的种种打算便无法实施。
难道真的要去县城?据说从大石镇去县城,也还有十几里的路。万山村里没有人去过那边,周敏自己连路都不认识,根本不可能去。要跟别人搭伴,不是知根知底的她也不敢。
看了一会儿,周敏转出了这条街道,沿着小路往前走。
一般来说,不管再穷困的地方,贫富差距也都是存在的。就是万山村里,有齐老三家这种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也有齐老费那种名下几十亩上好水田的大户。这镇上再不济,总该有一两户富裕的人家。不过这种人家通常也不会住在镇子里,而是在附近自建庄园。
果然走了一会儿,便见前方临水不远处有一套大宅院。单从外头的轮廓看,应该是三进的院子,不是寻常人家能住得的。
周敏松了一口气,转回镇子里,找了个面色和善的大婶攀谈,故意将话题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员外家,他家在大石镇是一等一的富户,大石镇过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给旁人种。
而且按照大婶的某些说法,周敏又自己添加了一些猜测,这位邱老员外在大石镇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在这个皇权不下县,只由乡里耆老主持管理的时代,这大石镇及其附属的几个乡村,邱家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好在即便是这样的地位,邱家也并不跋扈,反倒相当低调,平日里善事也不少做,在乡里之间风评极佳。
心里有数之后,周敏便走到邱家宅子之外,壮着胆子敲了门,假装路过行人,要一碗水喝。
其实这理由十分扯淡。毕竟不远处就是镇子,要多少水没有,偏要到邱家来喝?但开门的中年人却没有提出这个疑问,请周敏在门房做了,就去给她端了水来。
周敏沉寂观察了一下,感觉这宅子里气氛相当肃穆,虽然不见人来人往,却更显得家风俨然,这才放下心来,喝完水之后,千恩万谢的走了,并没有开口打探邱家的事。
回到镇上时,冬婶的鸡蛋还没有卖完。周敏站在她身边等了一会儿,才发现这生意竟十分冷清,全然没有后世乡下集市那种摩肩接踵的热闹。不管是冬婶的鸡蛋也好,别人卖的其他农副产品也好,半天才有一个问价的,还只买一点点。
从前周敏在树上看到,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当时还油然心生羡慕。毕竟拥有一座自己的庄园,然后除了盐铁这类很难自产却必需的物资之外,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俨然一个小型王国,这种日子该有多好?
但等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身为现代人,根本无法忍受这种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的经济现状。任凭她有多少心思手段,在这一切都匮乏的年代,也很难施展出来。
当然她也知道,这只是因为大石镇太小,又太偏远,如果是京师之类的大城市,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样。但那些距离她太遥远了,如今连冬天怎么过都还不知道,别的更不必多想。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这个年代也是绝对信奉勤劳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时代,而且生活节奏慢,环境好空气好。
要说娱乐,肯定是不如现代这么丰富,而且信息传达也很慢,没那么多八卦可看。好在周敏也不是那种喜欢出去浪的性子,作为半个技术宅,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手艺也很感兴趣,现代微博上那些琴棋书画乃至刺绣手工首饰制作之类高大上的技能,这里却是最好的学习土壤。
但是,享受这些的前提是不需要她自己事必躬亲的下地干活,每天累成狗。
所以要在这里过得好,怎么也得混到地主阶级才够吧?
唔……就像那个邱家。
暂且就将之定为自己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好了,在古代做个小地主,等到有钱有闲了,再设法从衣食住行方面改善生活。
这样一想,顿觉前途一片光明。虽然要达到那种程度,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对于穿越者周敏而言,却是很重要的。毕竟,总要有点儿什么盼头,人才能够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过了午时,冬婶那一篮子鸡蛋还剩十几个没有卖掉。
这就是普通小民的悲哀。
这些鸡蛋冬婶一家自己舍不得吃,攒着放到现在,就是为了拿来换钱,但偏偏卖不出去。
周敏记得叶圣陶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做《多收了三五斗》,在商业不发达的年代,有时候丰收带来的并不是喜悦,反倒会谷贱伤农。大堆粮食只能贱卖,所得钱币甚至不够换取所需各种生活物资,日子反而更加艰难。
所以看到冬婶的鸡蛋卖不出去,周敏立刻打消了养殖致富的念头。养了还得卖得出去啊!
冬婶本来打算就这么回去,但周敏想了想,极力劝说她到各家去问问有没有人要买,“或许有些人不方便出来逛集市,或者本来在可买可不买之间,咱们送上门去,就算只卖出一两枚也好。”
结果两人挨家挨户敲门,竟然真的把剩下的十几个鸡蛋卖掉了。毕竟日子就算过得再紧,一两个铜子总拿得出来的。偶尔买一两个鸡蛋来改善伙食,许多人家都能承受得起。
冬婶松了一口气,看看天色,又说要请周敏吃油饼,被周敏坚辞了,“我们家平日里不知道得了婶子多少帮衬,怎敢当这个谢字?再说镇上的东西死贵,不值当花这个钱。婶子若真要请我吃东西,不如回家去吃。”
听到最后一句,冬婶不由笑道,“哪里就至于如此?”
但最终还是将原本的打算作罢,心里却想着回头再给齐家送一升谷子。反正秋收的时候谷子卖不上价钱,交了税,他自家剩下的也吃不完,不过白放着。
冬婶是个爽利人,回家之后便装了谷子送过来。周敏心想不能总让人接济,便道,“多谢婶子想着我们,但这谷子我们却不能收。你们自家也不甚宽裕,怎能让你们破费?若婶子信得过我,不如这样,我向你们家借一百斤谷子过冬,到明年春天再设法还你。”
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人去在意什么样的果子能卖二两银子了,只会在心里感叹邱家的富裕,邱大姑娘的大方。当然,是否有人暗地里腹诽这位大姑娘不会当家,就难说了。
车到了齐老费家,姐弟两个就该下车了。
周敏才要伸手去搬东西,已经被人抢在了怀里,“难为你们两个小孩子当家,这东西婶子替你们拿着便是。”
其他人见状,也都有样学样,三两下就将买回来的东西都分在了手里,然后彼此目光交接,嘴里啧啧赞叹。
周敏自然知道,他们不是好心来帮忙,不过是想借着帮忙的机会看清楚他们到底买了多少东西,用了多少钱。所以她也不客气,笑吟吟的道了谢,就任由他们去折腾了。
倒是石头背篓里的小鸡仔不放心给别人,牢牢地护住了。不过背篓敞开,人人都看得见里头有什么,也没人去抢。
两人就这么被村人簇拥着回到家里时,那阵仗自然非同小可,就连在屋里卧床养病,一向并不出门的齐老三都被惊动,扬声问安氏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氏哪能说得出个一二三?出得门来看到这样的场面,已经傻眼了。
周敏见状,少不得将其他人丢下,自己到屋里去见他。
说实话,周敏从穿越过来,这还是头一回见齐老三。盖因这位齐家主人的病很重,大夫吩咐过须得静养,而且门窗都要关紧,以免受风。所以除了平日里安氏进去跟他说说话,吃饭时石头这个孝子亲自奉饭之外,其他时候都不敢打扰。
这种养病的方法,在周敏看来,那是没病也要憋出病来。整天待在房间里就算了,后世也有不少宅人是这么过来的。但只能躺在床上,身体又不舒服,还没有任何娱乐,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反正这种生活周敏是绝对受不了的。
奈何安氏什么都不在意,在齐老三的病上却是强势得很,周敏之前试图提过一次让齐老三出来跟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些,被她反过来指控“你是不是要害死你爹”,只好撒手不管了。
不过等到齐家的情况好起来,最重要的是周敏的的确确能够做这个家的主之后,少不得要设法再请个好点儿的大夫来看看。
这会儿站在齐老三床前,借着油纸糊的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周敏不免将这位名义上的爹打量了一番,便见他半靠在床头,面色蜡黄、身体枯瘦,看上去几乎没什么精气神。最重要的是,这屋子里因为常年关闭,所以也充斥着一股难以描述的浊气,几乎令人呼吸不畅。
“爹,是我今日跟石头到镇上去把那些羊桃都卖了,想着就要过冬,所以买了一点布料和新棉花。路上遇到几个婶子,非要帮我把东西搬回来。”她将今天的事情经过含糊的说了一遍。
齐老三点点头,道,“招呼人家喝口水,坐一会儿。”
周敏自然满口答应,又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然后才出来。
安氏开了打门,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都堆在了堂屋里头,那几个妇人却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拉着安氏打探。不过对于周敏和石头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安氏远比村里人更加震惊,自然问不出什么。
但即便如此,这些妇人们离开之后,却还是根据周敏之前的三两句话编排出了那日发生的事,有板有眼说得好像自己亲眼在旁边看过似的。
这些周敏暂时还不知道,但想也能想出来。她并不是太在意,毕竟人生于世间,便免不了或多或少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也免不了会说别人。反正说几句话不痛不痒,随他们去便是。
……
安氏虽然种种不靠谱,但一手针线活儿却是做得非常好。
周敏带回来的布料和棉花,不久之后就变成了崭崭新的棉衣和棉被。不过棉衣倒是好絮,但这棉被里的棉花没有弹过,看上去倒是蓬松柔软,却是有些压不住。不过周敏想着,到时候底下盖这个新棉被,上头压着旧被子,想来就无碍了。
至于盖久了棉花会团在一起的问题,反正她只盖一个冬天,到时候再想办法。
而在安氏忙碌的时候,小铁匠那边也总算完工,将剩下的东西都打出来了。不算分给小铁匠的那三分之一,总共出了一张铧口,四把镰刀,剩下的按照周敏的意思打了一把巴掌大的小锄头,一把铁锹。
锄头和铁锹是考虑到将来山上挖东西时比较方便,也适合她跟石头两个孩子用。
周敏按照约定,大张旗鼓将其中一把镰刀送到了齐阿水家。
虽然齐阿水未必就会因此念她什么好,毕竟此人既然能用十几个铜板从安氏手里换这大铁锅,可见人品不怎么样,说不定这会儿正在暗恨这件事被她从中作梗,否则打出来的东西就都是他的,但不管他怎么想,周敏却得先把自己这边做到,刷个言而有信的名声出来。
这样将来齐阿水再出幺蛾子,那她就可以不客气了。
剩下的三把镰刀,并自己之前采购剩下来的三百多枚铜子,周敏却是打算按照小铁匠的指点,去跟后头大台村和九洞村的人换东西。
这两个村子也是属于大石镇管辖的,但跟万山村比起来,他们才是真正住在山里,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出来。平时这两个村子里一个月也不见得有人去一次镇上,只有需要铁器或者盐的时候,才会出山。
因为就在山里,也不像万山村这样好歹还有条小河,所以这两个村子里的土地更少,人口也只有十来户,平常多是靠打猎维生。所以他们手里多的是皮子和肉干,还有山里能够弄到的木耳菌菇竹笋之类,药材也有些。
之前周敏跟冬婶赊了一百斤谷子,勉强足够家里吃到明春,就是不够也可以在村子里设法,所以她就想换些能够存放的肉干和山货,冬天没有菜吃的时候,也好丰富一下餐桌。
不过这次她就不是一个人去了。那些猎户最是凶残,她一个小姑娘,就是带上石头也不抵事,说不定反过来被人当成肥羊抢了。
每年秋收之后,村子里就会有人带了粮食进去,卖给这些山民。毕竟他们冬天不能上山狩猎,自己手里的粮食也不够吃,少不得要换一些。周敏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其实偶尔也有山民出来换东西,不过他们既然都出来了,多半会再多走一阵去大石镇上,东西更卖得出价钱。而自己到山里去,价钱就便宜多了。
这一回周敏原本是不打算带着石头去的,毕竟路途太远。但走的这日,她天不明起来的时候,石头居然早就起了,而且已经准备停当,就背着背篓站在门口等她。
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周敏在微微愕然之后,便很快转过思路,意识到了石头的想法。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他一个小孩子心里怎么可能不怕?不过性情如此,所以什么都不显在脸上而已。
之前周敏只觉得他懂事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连自己弄到五十两银子,他也没多问半个字。现在想想,恐怕就是因为知道她这个姐姐是以后的依靠,而且还不怎么牢固,所以才想抢着多分担一些。
这样想着,她便点了头,但还是道,“这一去可是要走上半天功夫,还要在那边住一夜,你可想好了。”
石头这才总算开口,“我跟阿姐一起去。”
但其他时候,周敏已经非常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了。
她在温暖的被子里翻了个身,听到外间有细微响动,便知道是安氏已经起来了。所以虽然看着外头的天色仍是昏昏的,并未大亮,她还是坐了起来。
被子一掀开,冷空气便钻了进来,周敏不由缩了缩脖子,手脚麻利的穿上衣服,跳下床之后,先整理好了床铺,又梳了头,这才开门出去。
安氏正在引火生炉子。入冬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单薄的衣物已经不足以御寒,所以要开始烧炉子取暖了。
说是炉子,其实是用自家烧的红砖砌成,分成上下两层,中间以铁条隔开,上面放柴火,烧过之后的火炭碎落到下面一层,便能保证燃烧的过程中氧气充足。
这样的炉子引火时也很容易,先点燃了火绒,然后将一把松木片凑过去引燃,放入炉中,再放上松枝和细树枝,等燃起来之后,便可添入木柴了。红砖传热,火旺旺的烧起来之后,屋子里便开始暖和起来。
周敏烧了水洗脸,这才问安氏,“石头又上山去了?”
“说是准备的干草还差些,趁着还不算冷,再去打一点。”安氏道,“一早就去了,劝也劝不听。”
周敏闻言,心下也只有无奈。早知道石头的责任感那么强,她当时是不会将那十只小鸡和两只兔子交给他的。现在他是把它们看得比什么都重,自己忘了吃饭都不会忘了它们的。
不过转念你想想,有责任心总比做甩手掌柜好。反正周敏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有一两件事让他操心,也不是坏事。因此她收敛了心思,转头对安氏道,“娘,今日咱们把谷子都舂出来吧?”
秋天的时候忙着囤积过冬要用的东西,因此舂米也只是吃多少临时舂多少,现下入了冬,不方便出门,到可以把这些事都安排起来了。
安氏也已经习惯了家里诸事由周敏安排,她只听令行事。端了水去给齐老三洗脸之后,便跟周敏一起将石臼石杵搬了出来。
这里的习俗是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在早上九点左右,第二顿则在下午三点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一日所需,又不会浪费粮食。周敏虽然有心改变,但目前实在有心无力,只好暂且入乡随俗。
舂了一会儿米,眼看时辰差不多了,周敏便起身去准备朝食。
之前吃的饭,都是米和糠混在一起,现在条件稍微好了一些,周敏便打算将糠筛出来。这种“浪费”之举,安氏实在看不过去,犹豫半晌还是没忍住,开口道,“那糠又不是不能吃,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这般。你如今这样抛费,却不记得咱们用野菜熬粥度日的时候?”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