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皇商之道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商户嫡女奋斗史最新章节!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想起徐大爷和大少爷在牢里的情形,俞掌柜拭去眼角的泪,禀道:“老夫人,大理寺探望不便。我还是正月间去过一回。牢房潮湿,大爷的腿本就有些不好,如今时常疼痛。他时常忧心家里,担心大夫人和孩子们会过的不好。怕他担心,我还未给大爷回禀大夫人去世的消息。大少爷比较年轻些,身子骨好,只是精神上有些萎靡。”
徐老夫人心里知道,在牢中过的定然不好。但亲耳听到俞掌柜说起,仍然揪心不已。徐婉真怕她劳心,忙开口道:“祖母您放心,我们已经到了。会尽快找机会去见阿爹和阿哥。”
徐老夫人定了定心神,问道:“当日是何情形?你且慢慢说来。”虽然事情的经过,早已在书信往来中讲清楚,但详情仍需当面口述。
俞掌柜拱手答道:“此事还要从给宫**应布料说起。”
庆隆五年,仲夏。
皇商的竞争,一向是最激烈的。宫中会在每年年初,确定本年供应的商家,且一个品类只由一家供货。供应炭的只供应炭火,供应蔬菜水果的又是另一家。这样,若是水果出现问题,找那家就行,避免互相推诿的情况。
给皇宫**货,其实利润极薄。光是每年拿下皇商资格,就要花费不少的银子上下打点。宫中的贵人何其多,哪一家皇商背后都有贵人说话,就看哪位贵人说的话最管用。
而对货品,不光是检查严格,宫中的侍卫太监常常需要银钱打点,否则就会以不合格为由,要商家缴纳罚银。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商家要是舍不得这几个银子,后患无穷。贵人也不会为这点小事开口,断了宫中侍从的财路。
若是供给宫中的货品,出现什么问题,轻则罚银,重则砍头。因此,皇商们无论谁中了当年的资格,都会有默契,供给宫中的是最稳妥的货,但不是最好的货。比如说,味道最好但容易腐烂的水果,一年只产几两的顶级茶叶,需要五个绣娘一年才能完成几匹的衣料。
这些顶级的货品,要么品质不稳定,容易出问题。要是皇上吃到了坏果,还想要脑袋不要?要么是产量极少,若是某位嫔妃特别喜欢,皇帝下了旨意,下令上贡五十匹,那到哪里去提供?皇上才不管这些细节问题。
所以,各家供给宫中的货,味道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稳妥的;衣料不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能长年供应的。
然而利润如此之薄、要求如此严苛,动辄杀头的买卖,仍有人趋之若鹜。其中的原因在于,只要当选了当年的皇商,宫中会赏赐一个“御用通行牌”给商家。商家可凭此,免去商队在路上的所有关卡税收。虽然在赏赐时言明,只免特供宫中的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等于免去这个商家,这一年中大部分货品的关卡税,只缴纳小部分,以全脸面。
但凡申请皇商资格的,都是豪商大贾,货物流通整个高芒。这一年累积算下来,是一笔巨款,远远超出争取皇商资格投入的银钱,和相应的风险。何况,历年来,因货品供应出问题而获罪的皇商,屈指可数。如此大的收益,让商家无视了其中风险,纷纷争抢。而且只要入选皇商,在民间就可以打出皇商的旗号,获得口碑,生意会好上两成。权贵之家也更倾向于购买皇商的货品,觉得更有保障。
宫中对此情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默认,总要给一些甜头给他们,否则皇宫若无人供货,岂不尴尬?
在庆隆五年,京城大贾甑家成功搭上了皇太后的关系,成为供应衣料的皇商。
而这一切,本与“锦绣记”无关,直到仲夏,宫内尚衣局将衣料的采买单子交给甄家。宫中对衣料的采买,惯例是一年两次。年初采办春、夏两季,仲夏采办秋、冬两季。
甄家拿到新的采买单子,其中有一种“交织绫机绸”让他们犯了难。
绫机绸是这些年苏州才纺出来的新式布料,兼具了“绫”的光滑柔软,质地轻薄,又有“绸”的紧密质地,华丽光泽,产量稳定价格适中,在民间很受欢迎。但在宫中,并不追捧这种面料。宫妃们更喜欢那些,能彰显身份的奢华面料。
而尚衣局开出这种布料,完全是因为新晋的刘昭媛。刘昭媛本是江南人氏,是在永隆帝登基后,大选那年进的宫。这两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今年,才获得皇帝宠信,一时风头无两。她入宫那时,“绫机绸”才问世不久,她一直对这种面料颇为怀念,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如今她获得帝宠,自有人前去讨好,尚衣局也不例外。
尚衣局的陈姑姑,捧着采买衣料的册子,前去询问刘昭媛的意见。刘昭媛托着香腮,来回翻看了两次,欲言又止。
陈姑姑察言观色,问道:“昭媛娘娘,可是有什么想要的衣料,这单上没有?”
刘昭媛轻叹一声,道:“我记得在苏州,有一种料子叫‘绫机绸’。未进宫时,我很是喜爱,但如今已经很久没见到了。”
陈姑姑在尚衣局多年,对各种布料了然于胸。笑道:“这点小事,哪里需要娘娘操心。苏州出产的‘绫机绸’用来做贴身小衣、寝衣都很不错。这两年,又出了一种新的‘交织绫机绸’,用斜纹织就,望之如冰凌之理,光如镜面。娘娘您看,要不要试试这种新的衣料?”
刘昭媛进宫六年,对“绫机绸”的变化并不了解。听到陈姑姑介绍,知道在“绫机绸”的基础上,还出了新的样式,便欣然答应。
因此,这采买单子上,才出现了“交织绫机绸”。
甑家是多年的皇商,对宫中常用的衣料,通常会提前备下。宫中用不完的,才会拿去售卖。但这种“交织绫机绸”是新式衣料,宫中又从未采办过,甑家自己并没有准备这种面料。知道“锦绣记”是江南道的丝绸行龙头,便找到徐昌宗,商谈采买“交织绫机绸”的生意。
徐昌宗的个性,与徐老太爷极为相似,秉承着“宽仁、诚信、稳健”的信念在经商。因此这些年来,“锦绣记”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极为踏实。虽放弃了一些快速扩张的机会,但胜在妥当,经营的红红火火。
所以,当甑家找上门来时,言明为皇宫采买衣料时,徐昌宗一口拒绝,并不答应。
(未完待续。)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想起徐大爷和大少爷在牢里的情形,俞掌柜拭去眼角的泪,禀道:“老夫人,大理寺探望不便。我还是正月间去过一回。牢房潮湿,大爷的腿本就有些不好,如今时常疼痛。他时常忧心家里,担心大夫人和孩子们会过的不好。怕他担心,我还未给大爷回禀大夫人去世的消息。大少爷比较年轻些,身子骨好,只是精神上有些萎靡。”
徐老夫人心里知道,在牢中过的定然不好。但亲耳听到俞掌柜说起,仍然揪心不已。徐婉真怕她劳心,忙开口道:“祖母您放心,我们已经到了。会尽快找机会去见阿爹和阿哥。”
徐老夫人定了定心神,问道:“当日是何情形?你且慢慢说来。”虽然事情的经过,早已在书信往来中讲清楚,但详情仍需当面口述。
俞掌柜拱手答道:“此事还要从给宫**应布料说起。”
庆隆五年,仲夏。
皇商的竞争,一向是最激烈的。宫中会在每年年初,确定本年供应的商家,且一个品类只由一家供货。供应炭的只供应炭火,供应蔬菜水果的又是另一家。这样,若是水果出现问题,找那家就行,避免互相推诿的情况。
给皇宫**货,其实利润极薄。光是每年拿下皇商资格,就要花费不少的银子上下打点。宫中的贵人何其多,哪一家皇商背后都有贵人说话,就看哪位贵人说的话最管用。
而对货品,不光是检查严格,宫中的侍卫太监常常需要银钱打点,否则就会以不合格为由,要商家缴纳罚银。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商家要是舍不得这几个银子,后患无穷。贵人也不会为这点小事开口,断了宫中侍从的财路。
若是供给宫中的货品,出现什么问题,轻则罚银,重则砍头。因此,皇商们无论谁中了当年的资格,都会有默契,供给宫中的是最稳妥的货,但不是最好的货。比如说,味道最好但容易腐烂的水果,一年只产几两的顶级茶叶,需要五个绣娘一年才能完成几匹的衣料。
这些顶级的货品,要么品质不稳定,容易出问题。要是皇上吃到了坏果,还想要脑袋不要?要么是产量极少,若是某位嫔妃特别喜欢,皇帝下了旨意,下令上贡五十匹,那到哪里去提供?皇上才不管这些细节问题。
所以,各家供给宫中的货,味道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稳妥的;衣料不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能长年供应的。
然而利润如此之薄、要求如此严苛,动辄杀头的买卖,仍有人趋之若鹜。其中的原因在于,只要当选了当年的皇商,宫中会赏赐一个“御用通行牌”给商家。商家可凭此,免去商队在路上的所有关卡税收。虽然在赏赐时言明,只免特供宫中的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等于免去这个商家,这一年中大部分货品的关卡税,只缴纳小部分,以全脸面。
但凡申请皇商资格的,都是豪商大贾,货物流通整个高芒。这一年累积算下来,是一笔巨款,远远超出争取皇商资格投入的银钱,和相应的风险。何况,历年来,因货品供应出问题而获罪的皇商,屈指可数。如此大的收益,让商家无视了其中风险,纷纷争抢。而且只要入选皇商,在民间就可以打出皇商的旗号,获得口碑,生意会好上两成。权贵之家也更倾向于购买皇商的货品,觉得更有保障。
宫中对此情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默认,总要给一些甜头给他们,否则皇宫若无人供货,岂不尴尬?
在庆隆五年,京城大贾甑家成功搭上了皇太后的关系,成为供应衣料的皇商。
而这一切,本与“锦绣记”无关,直到仲夏,宫内尚衣局将衣料的采买单子交给甄家。宫中对衣料的采买,惯例是一年两次。年初采办春、夏两季,仲夏采办秋、冬两季。
甄家拿到新的采买单子,其中有一种“交织绫机绸”让他们犯了难。
绫机绸是这些年苏州才纺出来的新式布料,兼具了“绫”的光滑柔软,质地轻薄,又有“绸”的紧密质地,华丽光泽,产量稳定价格适中,在民间很受欢迎。但在宫中,并不追捧这种面料。宫妃们更喜欢那些,能彰显身份的奢华面料。
而尚衣局开出这种布料,完全是因为新晋的刘昭媛。刘昭媛本是江南人氏,是在永隆帝登基后,大选那年进的宫。这两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今年,才获得皇帝宠信,一时风头无两。她入宫那时,“绫机绸”才问世不久,她一直对这种面料颇为怀念,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如今她获得帝宠,自有人前去讨好,尚衣局也不例外。
尚衣局的陈姑姑,捧着采买衣料的册子,前去询问刘昭媛的意见。刘昭媛托着香腮,来回翻看了两次,欲言又止。
陈姑姑察言观色,问道:“昭媛娘娘,可是有什么想要的衣料,这单上没有?”
刘昭媛轻叹一声,道:“我记得在苏州,有一种料子叫‘绫机绸’。未进宫时,我很是喜爱,但如今已经很久没见到了。”
陈姑姑在尚衣局多年,对各种布料了然于胸。笑道:“这点小事,哪里需要娘娘操心。苏州出产的‘绫机绸’用来做贴身小衣、寝衣都很不错。这两年,又出了一种新的‘交织绫机绸’,用斜纹织就,望之如冰凌之理,光如镜面。娘娘您看,要不要试试这种新的衣料?”
刘昭媛进宫六年,对“绫机绸”的变化并不了解。听到陈姑姑介绍,知道在“绫机绸”的基础上,还出了新的样式,便欣然答应。
因此,这采买单子上,才出现了“交织绫机绸”。
甑家是多年的皇商,对宫中常用的衣料,通常会提前备下。宫中用不完的,才会拿去售卖。但这种“交织绫机绸”是新式衣料,宫中又从未采办过,甑家自己并没有准备这种面料。知道“锦绣记”是江南道的丝绸行龙头,便找到徐昌宗,商谈采买“交织绫机绸”的生意。
徐昌宗的个性,与徐老太爷极为相似,秉承着“宽仁、诚信、稳健”的信念在经商。因此这些年来,“锦绣记”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极为踏实。虽放弃了一些快速扩张的机会,但胜在妥当,经营的红红火火。
所以,当甑家找上门来时,言明为皇宫采买衣料时,徐昌宗一口拒绝,并不答应。
(未完待续。)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