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废三饷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明末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万事开头难,如今的朱由榔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日理万机,自内阁组建之后,他每天需要批阅的奏章真可谓源源不断。
夜已深了,黑色笼罩了一切房屋,本该是休息的时间,行在却仍旧灯火通明。
“陛下,夜深了,该休息了!”陈进忠抬头看了看了屋外的时辰,轻声提醒道,“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
朱由榔闻言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声音略显沙哑,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主子的话,已经三更天了。”
朱由榔不由摇了摇头,自来到这个时代,没有娱乐活动,他已经习惯了早睡,但这段时间,朝廷各种纷杂的事需要处理,他忙得焦头烂额,几乎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他现在有些明白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会把批红之权交给司礼监了。
朱由榔起身伸了个懒腰,缓缓走到屋外,回头望了一眼堆积如山的奏折,久久不动,半晌才道:“传旨,升庞天寿为司礼监秉笔。”
陈进忠一直站在朱由榔身后,猛地听到朱由榔这旨意,心中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朱由榔会将秉笔太监如此要职交给一个外来人。
要知道,庞天寿可是曾经侍奉过弘光皇帝的人,只不过因为奉命在福建、两广征税,机缘巧合之下,才进入了行在。
陈进忠跟随朱由榔最久,早已被任命为掌印太监,掌管司礼监。他本以为朱由榔会从府中老人中选任一人担任秉笔太监,那样的话,凭他在桂王府的威望,及朱由榔的信任,足以压制他人,但如今看来,他的打算恐怕要落空了。
“遵旨!”陈进忠心中暗叹一声可惜,他就算再不甘,也无可奈何。
朱由榔自掌权后,不想再设秉笔太监,想要一切都亲力亲为,现在看来,他是太天真了。
大明如此庞大的帝国,即便大不如前,但要处理之事,也是多不胜数,更遑论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光靠他一人批阅奏折,非得把他累死不可。
第二天早朝,待群臣山呼万岁过后,朱由榔率先开口道:“这些年来,我大明连年征战,为筹措饷银,先后加派辽饷、剿饷、练饷,再加上天灾人祸,大明百姓困苦不堪,朕意即刻废除三饷。”
朱由榔此话一出,引起朝堂一片哗然。
“陛下圣明!”蒋德璟听后激动的脸色涨红,匍匐山呼道,“仁德无过于陛下,臣请奉诏书,立刻颁布天下,让大明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喜讯!”
蒋德璟生怕迟一秒,朱由榔就会反悔。
说起来,大明加派的三饷并不多,然而到了下边执行的时候,这一切就变了味。各级官吏,你贪一点儿,我拿一点儿,这一分摊下来,饷银成倍往上加,结果苦了大明百姓。
户部尚书顾元镜如今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他可是知道如今国库的状况,用入不敷出来形容那都是往好了说。朱由榔这嘴张得容易,没了加派的饷银,用到银子的时候,那还不找他的麻烦,是以他必须得提前打个预防针。
顾元镜出班,奏道:“臣知陛下仁厚爱民,然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国库更是入不敷出,若没了这笔饷银,各地军饷该怎么办?”
说完,顾元镜站在原地,他的一番话引得一些朝臣窃窃私语。
御史吴德操出班附和道:“陛下,臣以为顾尚书所言有理,如今东虏正为祸江南,正是需要军饷的时候,没了军饷,军队怎么抵抗东虏?怎么保护百姓?百姓们应体谅一下朝廷的难处,再苦一苦,等朝廷击退东虏,陛下再行免百姓几年赋税,亦未尝不可?”
“混账!这是朕听过最无耻的话,难道我大明就只剩农民了吗?你们怎么不说向商人征税?向士绅征税?他们手中的财富何止倍于农民?”朱由榔一听这话,气得站起来,怒不可遏道,“你们不是就看农民好欺负吗?什么好事都让士绅、商人占了,苦却都让农民承受,你们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李自成等反贼凭什么能几度死灰复燃,聚集诸多流民?朝廷三饷所加,不过每亩九厘银,尚不足十斤稻谷。你们告诉朕,百姓缘何反朝廷?”
朝堂上的官员们大气不敢出一声,朱由榔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有的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如何开口。
征商人的税,谈何容易?更别提向士绅征税,那可能吗?
朱由榔目光如炬,一一扫过堂下诸臣,冷笑道:“说话啊!你们平时一个个不是都很能说吗?这时候怎么哑巴了?”
这时候,丁魁楚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陛下息怒!顾尚书他们不过是为大明社稷着想,未能理解陛下一片苦心!”
半晌,朱由榔重新落座,摆手道:“此事朕意已决!大明百姓受的苦够多了,今后朕不会再向土里刨食儿的农民多征一分一厘的税,你们可还有意见?”
“臣无异议!”
......
这时候他们就是再有意见也不能说了,朱由榔新皇登基,施恩于百姓,本就无可厚非,再反对下去,这要是传出去,会被百姓戳脊梁骨骂的。
朱由榔淡淡点了点头,望着众臣,继续道:“为防止有官吏欺上瞒下,朕会派锦衣卫赴各地查探,胆敢有不遵旨,视为欺君,着锦衣卫即刻锁拿!”
大臣们一听锦衣卫本能的感到不舒服,不过,这时候也没有人跳出来反对,给自己找不自在。
大明的官吏什么德性,朱由榔再清楚不过,指望他们会依旨意收税,那他就太天真了。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一旁的小太监扯着嗓子喊道。
吏部尚书吕大器上前奏道:“启奏陛下,眼下六部还有不少官位空缺,急需补充,是否要从各地抽调官员补缺?”
“可!”朱由榔准了吕大器所奏,接着道,“另外,朕准备今年开恩科,选一批实用之材。”
大臣们一听,心道这是好事,纷纷上言赞同。(未完待续)
万事开头难,如今的朱由榔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日理万机,自内阁组建之后,他每天需要批阅的奏章真可谓源源不断。
夜已深了,黑色笼罩了一切房屋,本该是休息的时间,行在却仍旧灯火通明。
“陛下,夜深了,该休息了!”陈进忠抬头看了看了屋外的时辰,轻声提醒道,“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
朱由榔闻言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声音略显沙哑,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主子的话,已经三更天了。”
朱由榔不由摇了摇头,自来到这个时代,没有娱乐活动,他已经习惯了早睡,但这段时间,朝廷各种纷杂的事需要处理,他忙得焦头烂额,几乎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他现在有些明白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会把批红之权交给司礼监了。
朱由榔起身伸了个懒腰,缓缓走到屋外,回头望了一眼堆积如山的奏折,久久不动,半晌才道:“传旨,升庞天寿为司礼监秉笔。”
陈进忠一直站在朱由榔身后,猛地听到朱由榔这旨意,心中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朱由榔会将秉笔太监如此要职交给一个外来人。
要知道,庞天寿可是曾经侍奉过弘光皇帝的人,只不过因为奉命在福建、两广征税,机缘巧合之下,才进入了行在。
陈进忠跟随朱由榔最久,早已被任命为掌印太监,掌管司礼监。他本以为朱由榔会从府中老人中选任一人担任秉笔太监,那样的话,凭他在桂王府的威望,及朱由榔的信任,足以压制他人,但如今看来,他的打算恐怕要落空了。
“遵旨!”陈进忠心中暗叹一声可惜,他就算再不甘,也无可奈何。
朱由榔自掌权后,不想再设秉笔太监,想要一切都亲力亲为,现在看来,他是太天真了。
大明如此庞大的帝国,即便大不如前,但要处理之事,也是多不胜数,更遑论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光靠他一人批阅奏折,非得把他累死不可。
第二天早朝,待群臣山呼万岁过后,朱由榔率先开口道:“这些年来,我大明连年征战,为筹措饷银,先后加派辽饷、剿饷、练饷,再加上天灾人祸,大明百姓困苦不堪,朕意即刻废除三饷。”
朱由榔此话一出,引起朝堂一片哗然。
“陛下圣明!”蒋德璟听后激动的脸色涨红,匍匐山呼道,“仁德无过于陛下,臣请奉诏书,立刻颁布天下,让大明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喜讯!”
蒋德璟生怕迟一秒,朱由榔就会反悔。
说起来,大明加派的三饷并不多,然而到了下边执行的时候,这一切就变了味。各级官吏,你贪一点儿,我拿一点儿,这一分摊下来,饷银成倍往上加,结果苦了大明百姓。
户部尚书顾元镜如今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他可是知道如今国库的状况,用入不敷出来形容那都是往好了说。朱由榔这嘴张得容易,没了加派的饷银,用到银子的时候,那还不找他的麻烦,是以他必须得提前打个预防针。
顾元镜出班,奏道:“臣知陛下仁厚爱民,然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国库更是入不敷出,若没了这笔饷银,各地军饷该怎么办?”
说完,顾元镜站在原地,他的一番话引得一些朝臣窃窃私语。
御史吴德操出班附和道:“陛下,臣以为顾尚书所言有理,如今东虏正为祸江南,正是需要军饷的时候,没了军饷,军队怎么抵抗东虏?怎么保护百姓?百姓们应体谅一下朝廷的难处,再苦一苦,等朝廷击退东虏,陛下再行免百姓几年赋税,亦未尝不可?”
“混账!这是朕听过最无耻的话,难道我大明就只剩农民了吗?你们怎么不说向商人征税?向士绅征税?他们手中的财富何止倍于农民?”朱由榔一听这话,气得站起来,怒不可遏道,“你们不是就看农民好欺负吗?什么好事都让士绅、商人占了,苦却都让农民承受,你们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李自成等反贼凭什么能几度死灰复燃,聚集诸多流民?朝廷三饷所加,不过每亩九厘银,尚不足十斤稻谷。你们告诉朕,百姓缘何反朝廷?”
朝堂上的官员们大气不敢出一声,朱由榔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有的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如何开口。
征商人的税,谈何容易?更别提向士绅征税,那可能吗?
朱由榔目光如炬,一一扫过堂下诸臣,冷笑道:“说话啊!你们平时一个个不是都很能说吗?这时候怎么哑巴了?”
这时候,丁魁楚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陛下息怒!顾尚书他们不过是为大明社稷着想,未能理解陛下一片苦心!”
半晌,朱由榔重新落座,摆手道:“此事朕意已决!大明百姓受的苦够多了,今后朕不会再向土里刨食儿的农民多征一分一厘的税,你们可还有意见?”
“臣无异议!”
......
这时候他们就是再有意见也不能说了,朱由榔新皇登基,施恩于百姓,本就无可厚非,再反对下去,这要是传出去,会被百姓戳脊梁骨骂的。
朱由榔淡淡点了点头,望着众臣,继续道:“为防止有官吏欺上瞒下,朕会派锦衣卫赴各地查探,胆敢有不遵旨,视为欺君,着锦衣卫即刻锁拿!”
大臣们一听锦衣卫本能的感到不舒服,不过,这时候也没有人跳出来反对,给自己找不自在。
大明的官吏什么德性,朱由榔再清楚不过,指望他们会依旨意收税,那他就太天真了。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一旁的小太监扯着嗓子喊道。
吏部尚书吕大器上前奏道:“启奏陛下,眼下六部还有不少官位空缺,急需补充,是否要从各地抽调官员补缺?”
“可!”朱由榔准了吕大器所奏,接着道,“另外,朕准备今年开恩科,选一批实用之材。”
大臣们一听,心道这是好事,纷纷上言赞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