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渔业带船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三国之赤色黎明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一艘真正的近海渔船,在一个月后顺利完成,这种比小艇也大不到哪里的小船,最多也就是在近海二百米范围内活动的程度。
好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海鱼,没有大型拖网渔船,哪怕是临海地区也有不少鱼获。
大量的海鱼打捞上船,然后迅速装入了冰箱之中。当然这冰箱不是后世那种,纯粹就是把冰块放在箱子里面,临时用于保鲜的那种。至于冰块如何获得,只能说用硝石造冰这个把戏,李煜已经弄出来,并以此为借口疯狂先北方进口硝石。
大汉共和国,甚至是大汉帝国等势力,还真以为李煜是为了享受才进口硝石的,倒也是疯狂的出口,于是李煜就囤积了大量的硝石,这就给了后续火器战做好了战略储备。
后来大汉帝国知道黑火药的配方,这才禁止了硝石的出口,甚至还直接向大汉共和国进口硝石。后者依然充当着供货商,乐此不彼,只以为周围的这些势力都已安于享乐。
不过吴越之地本来就盛产硝石,百姓知道硝石可以制冰之后,大量的人造冰开始出现,用于生鲜食品的冷藏。好在经过宣传,大家已经知道,人造冰不能直接吃,否则会拉肚子,不过用人造冰的低温,制造出来的冰块却还是能吃的。
眼看夏季开始到来,桃源县这里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冰饮,明明外面的火辣辣的天气,进入店铺里面的时候,却是透心凉的舒服。再吃上一碗刨冰或者冰镇果汁,真是无比幸福。
天刚刚亮没多久,外出打鱼的渔船已经回到了岸上,船家也不会去太远的地方,直接就在岸边打开冰箱叫卖。专门会有收购海鱼的二道贩子过来和他们谈价。
到了快要中午的时候,大量的海鱼开始出现在沿海各个城镇,甚至有些努力一些,一天内就能够把大量的海鱼,通过铁路系统运输到桃源市出售,价格当然不低。
很多人都吃过鱼,海鱼给他们的感觉和湖鱼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冷藏过来的海鱼,不能说绝对新鲜,但一般的平民也能够稍微尝尝鲜,尤其最近大喇叭到处都是宣传,常吃这种海鱼,对小孩子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谁人不望子成龙?海鱼固然不便宜,好在也没有太贵,是故有点条件的都会买点回去吃。小孩子也很欢迎,毕竟他们吃山珍野味太久,还真的想要换换口味。但若是长时间吃这玩意,以小孩子的天性,说不得又会腻味了。
有些有条件的家庭,直接拿一大缸的海水,养着这些海鱼,确保他们抵达桃源市。这种海鱼,甚至直接拿来做成鱼脍来吃都是非常不错的,据说陈珪的儿子陈登就特别喜欢吃。
这小屁孩以前就喜欢吃鱼脍,奈何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湖鱼江鱼的体内,往往会有寄生虫,不想搞得满肚子都是寄生虫的话,最好还是煮熟再吃。于是几年下来,少年陈登都和鱼脍无缘,实际上整个华夏共和国也没有再吃这玩意。
随着海鱼的出现,并且有大喇叭宣传,海鱼体内几乎没有寄生虫,可以安心吃鱼脍。陈登的口腹之欲终于得到了满足,而且和湖鱼比起来,海鱼的鱼脍肉质更为紧致,吃起来又是另外一种感受。
到了八月份,甚至华夏共和国出现了第一家握寿司店,也附带出售生鱼片。
在这里吃东西价格可不便宜,但不少有钱人都有猎奇的心理,所以这里的生意其实也不差。关键制作出来的所谓握寿司,生鱼片的口感也不错,回头客自然也不少。
在惠民超市那里,把这项技术购买过来的店家,将享有这项技术十年的专利,在华夏共和国,十年的时间里,别人不允许制作生鱼片和握寿司进行盈利。
华夏共和国打击山寨和维护专利的力度可是令人发指的,放在别的地方,估计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的程度,但在这里却是绝对不允许侵害他人专利,甚至盗版的情况出现。
这或许会让一部分人的消费有所提升,但至少维护了版权或者专利所有人的利益。一项技术或者一个版权想要能够健康的营运下去,国家若是不给予足够的政策可不行。
鲜鱼和冷冻鱼的火爆,自然也促进了渔船的订购,越来越多临海的居民,在股份制的这个大前提下,几个人联合购买了一艘船,然后出海捕鱼回来出售,然后按照股份分红。
甚至不少世家也开始组建渔业公司,专门出海打渔,甚至希望能订购更大的渔船,到更远的地方进行捕鱼。这也间接带动了沿海船坞的生意,在李煜的带动下,又扩建了十多个造船厂,而最初的造船厂,已经开始尝试着建造更大的渔船。
李煜并不反对渔业公司的成立,但是也成立了专门的渔业监督局,隶属于农业局下面。职权上,专门监督各个渔业公司,还有清查渔网,避免鱼苗捕绝的出现。
大量的订单,让造船厂的那些工人高兴不已,因为他们造船越多,分红越多。他们拿的可不是死工资,不仅有军工企业的名号,还有造船厂很少比例的股份。哪怕很少,但对于这些工人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丰厚。
目前华夏共和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千万,这些都是在册的人口总数。或许还有些山民还在观望,不过大部分的山民都已经在大山里面出来,愿意加入到国家之中。
东汉末年官方记载的人口也不过五千万,华夏共和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其五分之三的程度。然而汉人的比例其实只有三成不到,其他的几乎都是来自各地的山民。
这些山民本来都是黑户,是没有户籍的存在,又因为世家长期对他们的剥削和掠夺,使得双方一直在战斗状态。饶是这样,这些山越也让东吴动乱了好几十年的时间,拖得对方迟迟不能北顾。再看那些所谓平越名将的战术,几乎都是收编一部分山民来对付另外一批山民的手段,说来也不是很高明……
卫生条件的提高,福利制度的提高,又没有计生政策,所以十年下来,不少最早的百姓,甚至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这帮家伙没事就造人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如今最大的一个孩子都有十岁大,已经在小学四年级就读。
按照林铭的预测,到了公元200年,不考虑外来搬迁的人口,华夏共和国的总人口数或许会提升到七千万人上下;到了公元300年,甚至能提升到一亿两万人以上。
当然,李煜未必能看到这个场景,毕竟到时候他就算还活着,也已经140岁以上了。更别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华夏共和国的疆域也不可能一直那么大吧?
三千万人的消费还是很可观的,扣除一些非常贫穷的地方,最先发达起来的那些城镇,每天消耗的海鱼数量就不少,这多少使得野味的价格有所下降,却也降低不到哪里去。
有些商人,甚至把海鱼制作成咸鱼干和肉松。技术当然还是从,惠民超市里面购买而来,这两种商品,甚至成为了军方采购物资,毕竟能长期保存的东西,作为行军粮食而言的确不错。咸鱼干甚至能附带补充盐分,这就给辎重部队空出了不少的空间。
别看每天士卒需要补充的盐分不多,但一次集团军作战,上万人一天消耗的食盐可不少。若是长期作战,那么几百斤的食盐,其实还真的多。但几百斤东西要带上,并不轻松。
肉松和咸鱼干自然也更适合出售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处于内陆的大汉帝国。显然对方也看出了咸鱼干和肉松的好处,也是大量进口。他们未必需要用来当军粮,用来充当西行路上的干粮,却还是非常不错的。
到了192年9月份,第一艘比近海渔船大一倍的船只,开始顺利下水试航。试航成功后,第一时间被渔业公司订购,并且前往距离海岸线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进行捕鱼,关键是收获也比普通的近海渔船多了一倍有余,自然是大赚特赚。
这自然也刺激到了其他的渔业公司,甚至是一般的渔民,大家都在争着订购更大的船只,这个时候甚至已经有一部分的渔船,直接把鱼获拿到军政府,甚至通过长江输送到孙坚或者大汉帝国的范围出售,大型的近海渔船里面,甚至开设了养殖仓,专门用来养殖活鱼,确保三天内捕捞上来的海鱼不死,能以最新鲜的状态进行销售。
在渔业的带动下,造船业也的确是在飞速的发展,第一艘近海巡逻舰开始出现,可以运输一百人的运输舰也随之下海。只要李煜愿意,随时能够安排一百多艘这样的运兵船,把上万名精锐,运输到北方沿海地区发动解放战争。
只可惜这样性价比不高,而且航海技术还不够发达,尤其的航海术那些海军甚至是船员们也还没有玩溜,若非如此,那帮渔业公司也不会只敢在近海玩玩捕鱼了,早就跑到远海那边捕捞了,那边的收获岂非更大?
不过火爆的造船业,也使得初期投入的成本得到了一定的回收,袁涣看到下面汇总上来的报表之后,也稍微松了口气。作为华夏共和国的大管家,其实他也不容易……
去年开始,袁涣甚至把家族也搬迁到了华夏共和国丹杨县,连同他在陈郡的兄弟,还有儿子都带了过来。三个兄弟袁霸、袁徽和袁敏都有出仕;长子袁侃和次子袁宇原本体弱多病,后来经过华佗的诊治,也在逐渐断除病根开始健康起来,明年就要去考公务员;还有三郎袁奥和四子袁淮,也在学校里面就读。更别说还有庶出,在内务部任职的幺子袁厂。
可以想象得到,在未来丹杨袁家的影响力,只怕不在陵阳李氏和桃源陈氏之下。(未完待续。)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一艘真正的近海渔船,在一个月后顺利完成,这种比小艇也大不到哪里的小船,最多也就是在近海二百米范围内活动的程度。
好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海鱼,没有大型拖网渔船,哪怕是临海地区也有不少鱼获。
大量的海鱼打捞上船,然后迅速装入了冰箱之中。当然这冰箱不是后世那种,纯粹就是把冰块放在箱子里面,临时用于保鲜的那种。至于冰块如何获得,只能说用硝石造冰这个把戏,李煜已经弄出来,并以此为借口疯狂先北方进口硝石。
大汉共和国,甚至是大汉帝国等势力,还真以为李煜是为了享受才进口硝石的,倒也是疯狂的出口,于是李煜就囤积了大量的硝石,这就给了后续火器战做好了战略储备。
后来大汉帝国知道黑火药的配方,这才禁止了硝石的出口,甚至还直接向大汉共和国进口硝石。后者依然充当着供货商,乐此不彼,只以为周围的这些势力都已安于享乐。
不过吴越之地本来就盛产硝石,百姓知道硝石可以制冰之后,大量的人造冰开始出现,用于生鲜食品的冷藏。好在经过宣传,大家已经知道,人造冰不能直接吃,否则会拉肚子,不过用人造冰的低温,制造出来的冰块却还是能吃的。
眼看夏季开始到来,桃源县这里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冰饮,明明外面的火辣辣的天气,进入店铺里面的时候,却是透心凉的舒服。再吃上一碗刨冰或者冰镇果汁,真是无比幸福。
天刚刚亮没多久,外出打鱼的渔船已经回到了岸上,船家也不会去太远的地方,直接就在岸边打开冰箱叫卖。专门会有收购海鱼的二道贩子过来和他们谈价。
到了快要中午的时候,大量的海鱼开始出现在沿海各个城镇,甚至有些努力一些,一天内就能够把大量的海鱼,通过铁路系统运输到桃源市出售,价格当然不低。
很多人都吃过鱼,海鱼给他们的感觉和湖鱼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冷藏过来的海鱼,不能说绝对新鲜,但一般的平民也能够稍微尝尝鲜,尤其最近大喇叭到处都是宣传,常吃这种海鱼,对小孩子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谁人不望子成龙?海鱼固然不便宜,好在也没有太贵,是故有点条件的都会买点回去吃。小孩子也很欢迎,毕竟他们吃山珍野味太久,还真的想要换换口味。但若是长时间吃这玩意,以小孩子的天性,说不得又会腻味了。
有些有条件的家庭,直接拿一大缸的海水,养着这些海鱼,确保他们抵达桃源市。这种海鱼,甚至直接拿来做成鱼脍来吃都是非常不错的,据说陈珪的儿子陈登就特别喜欢吃。
这小屁孩以前就喜欢吃鱼脍,奈何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湖鱼江鱼的体内,往往会有寄生虫,不想搞得满肚子都是寄生虫的话,最好还是煮熟再吃。于是几年下来,少年陈登都和鱼脍无缘,实际上整个华夏共和国也没有再吃这玩意。
随着海鱼的出现,并且有大喇叭宣传,海鱼体内几乎没有寄生虫,可以安心吃鱼脍。陈登的口腹之欲终于得到了满足,而且和湖鱼比起来,海鱼的鱼脍肉质更为紧致,吃起来又是另外一种感受。
到了八月份,甚至华夏共和国出现了第一家握寿司店,也附带出售生鱼片。
在这里吃东西价格可不便宜,但不少有钱人都有猎奇的心理,所以这里的生意其实也不差。关键制作出来的所谓握寿司,生鱼片的口感也不错,回头客自然也不少。
在惠民超市那里,把这项技术购买过来的店家,将享有这项技术十年的专利,在华夏共和国,十年的时间里,别人不允许制作生鱼片和握寿司进行盈利。
华夏共和国打击山寨和维护专利的力度可是令人发指的,放在别的地方,估计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的程度,但在这里却是绝对不允许侵害他人专利,甚至盗版的情况出现。
这或许会让一部分人的消费有所提升,但至少维护了版权或者专利所有人的利益。一项技术或者一个版权想要能够健康的营运下去,国家若是不给予足够的政策可不行。
鲜鱼和冷冻鱼的火爆,自然也促进了渔船的订购,越来越多临海的居民,在股份制的这个大前提下,几个人联合购买了一艘船,然后出海捕鱼回来出售,然后按照股份分红。
甚至不少世家也开始组建渔业公司,专门出海打渔,甚至希望能订购更大的渔船,到更远的地方进行捕鱼。这也间接带动了沿海船坞的生意,在李煜的带动下,又扩建了十多个造船厂,而最初的造船厂,已经开始尝试着建造更大的渔船。
李煜并不反对渔业公司的成立,但是也成立了专门的渔业监督局,隶属于农业局下面。职权上,专门监督各个渔业公司,还有清查渔网,避免鱼苗捕绝的出现。
大量的订单,让造船厂的那些工人高兴不已,因为他们造船越多,分红越多。他们拿的可不是死工资,不仅有军工企业的名号,还有造船厂很少比例的股份。哪怕很少,但对于这些工人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丰厚。
目前华夏共和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千万,这些都是在册的人口总数。或许还有些山民还在观望,不过大部分的山民都已经在大山里面出来,愿意加入到国家之中。
东汉末年官方记载的人口也不过五千万,华夏共和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其五分之三的程度。然而汉人的比例其实只有三成不到,其他的几乎都是来自各地的山民。
这些山民本来都是黑户,是没有户籍的存在,又因为世家长期对他们的剥削和掠夺,使得双方一直在战斗状态。饶是这样,这些山越也让东吴动乱了好几十年的时间,拖得对方迟迟不能北顾。再看那些所谓平越名将的战术,几乎都是收编一部分山民来对付另外一批山民的手段,说来也不是很高明……
卫生条件的提高,福利制度的提高,又没有计生政策,所以十年下来,不少最早的百姓,甚至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这帮家伙没事就造人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如今最大的一个孩子都有十岁大,已经在小学四年级就读。
按照林铭的预测,到了公元200年,不考虑外来搬迁的人口,华夏共和国的总人口数或许会提升到七千万人上下;到了公元300年,甚至能提升到一亿两万人以上。
当然,李煜未必能看到这个场景,毕竟到时候他就算还活着,也已经140岁以上了。更别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华夏共和国的疆域也不可能一直那么大吧?
三千万人的消费还是很可观的,扣除一些非常贫穷的地方,最先发达起来的那些城镇,每天消耗的海鱼数量就不少,这多少使得野味的价格有所下降,却也降低不到哪里去。
有些商人,甚至把海鱼制作成咸鱼干和肉松。技术当然还是从,惠民超市里面购买而来,这两种商品,甚至成为了军方采购物资,毕竟能长期保存的东西,作为行军粮食而言的确不错。咸鱼干甚至能附带补充盐分,这就给辎重部队空出了不少的空间。
别看每天士卒需要补充的盐分不多,但一次集团军作战,上万人一天消耗的食盐可不少。若是长期作战,那么几百斤的食盐,其实还真的多。但几百斤东西要带上,并不轻松。
肉松和咸鱼干自然也更适合出售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处于内陆的大汉帝国。显然对方也看出了咸鱼干和肉松的好处,也是大量进口。他们未必需要用来当军粮,用来充当西行路上的干粮,却还是非常不错的。
到了192年9月份,第一艘比近海渔船大一倍的船只,开始顺利下水试航。试航成功后,第一时间被渔业公司订购,并且前往距离海岸线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进行捕鱼,关键是收获也比普通的近海渔船多了一倍有余,自然是大赚特赚。
这自然也刺激到了其他的渔业公司,甚至是一般的渔民,大家都在争着订购更大的船只,这个时候甚至已经有一部分的渔船,直接把鱼获拿到军政府,甚至通过长江输送到孙坚或者大汉帝国的范围出售,大型的近海渔船里面,甚至开设了养殖仓,专门用来养殖活鱼,确保三天内捕捞上来的海鱼不死,能以最新鲜的状态进行销售。
在渔业的带动下,造船业也的确是在飞速的发展,第一艘近海巡逻舰开始出现,可以运输一百人的运输舰也随之下海。只要李煜愿意,随时能够安排一百多艘这样的运兵船,把上万名精锐,运输到北方沿海地区发动解放战争。
只可惜这样性价比不高,而且航海技术还不够发达,尤其的航海术那些海军甚至是船员们也还没有玩溜,若非如此,那帮渔业公司也不会只敢在近海玩玩捕鱼了,早就跑到远海那边捕捞了,那边的收获岂非更大?
不过火爆的造船业,也使得初期投入的成本得到了一定的回收,袁涣看到下面汇总上来的报表之后,也稍微松了口气。作为华夏共和国的大管家,其实他也不容易……
去年开始,袁涣甚至把家族也搬迁到了华夏共和国丹杨县,连同他在陈郡的兄弟,还有儿子都带了过来。三个兄弟袁霸、袁徽和袁敏都有出仕;长子袁侃和次子袁宇原本体弱多病,后来经过华佗的诊治,也在逐渐断除病根开始健康起来,明年就要去考公务员;还有三郎袁奥和四子袁淮,也在学校里面就读。更别说还有庶出,在内务部任职的幺子袁厂。
可以想象得到,在未来丹杨袁家的影响力,只怕不在陵阳李氏和桃源陈氏之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