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隐帝后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太后最新章节!
忙完这些已经九月中旬。这时得到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刘俨的讣告,按例赠礼部左侍郎,谥文介,敕有司为营葬祭。
汪舜华虽然还需要休养,但已经出了月子。因此,以皇帝的名义下诏给礼部,为皇祖母、母后上尊号。
礼部尚书胡濙马上就呈上了仪注。
九月二十六日,皇帝奉册宝尊圣祖母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次日,尊母后皇后为皇太后。
汪舜华从儿子手里接过册宝,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手其实有点抖。
按照规定,太后每进徽号一次,辄另铸新称一次,皆用纯金。皇后之宝变成了皇太后之宝,汪舜华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到宫里接受了公主命妇的朝贺,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不知怎么的,总觉得鼻酸。
赏赐了公主命妇,大家各自散了,只是留下英国公太夫人吴氏、魏国公夫人王氏、黔国公夫人梅妙灯,传达了世宗皇帝的遗诏,三人其实都听说了,只是现在听汪舜华用戚戚然然的声音说,都忍不住掉泪。
汪舜华转过头对王氏说:“先帝临走的时候,念念不忘,让我给你家生一个媳妇,如今,终于得偿所愿了。”
王氏泪流满面,当时叩头。
汪舜华招呼保姆:“把公主抱过来,让她婆婆看看。”
王氏接过,虽然知道景帝夫妇当日许婚,其实是拉拢徐家的需要;再说,儿子比公主大八岁,结婚肯定很晚;但现在所有的腹谤都收了起来;这样的隆恩,实在是罕有的恩遇。一个多月的孩子已经长开了,确实很漂亮,看了生人也不哭,反而咯咯直笑,王氏一下子心就软了,抱着公主落泪。
随后要准备孩子们的事情:世宗四子四女,除了次子荣王是杭贵妃所出,皇三女早夭,其他三子三女都是皇后嫡出。很多人窃窃私语,是不是汪皇后动了什么手脚,然而宫里的消息:世宗确实不好美色,成天和皇后待在一起,哪怕皇后怀孕,很多时候都宿在坤宁宫;仅有的几个嫔妃,还都是汪皇后推荐册封的;更何况,当时的情形,恐怕汪皇后比世宗皇帝更着急,毕竟皇帝死了也就了了,但太上皇不会放过她。
真是贤君贤后啊。
大家发出一声感叹。
怀献太子夭折,荣王和齐王都已经册封,现在还有三位公主需要册封,当然都进位为长公主。
永安长公主和永宁长公主已经大了,可以行礼,永康长公主都还小,等过几年长大后再行礼。
此外,先帝还有几位嫔妃,孙贵妃已经去世,贵妃只剩杭贵妃,其他的几位婕妤、选侍进位为妃、嫔,即便如此,后妃的编制还是没有占满。妃位上只有李贤妃、陈庄妃,嫔位上只有陈恪嫔、吴端嫔、祝昭嫔、许宁嫔,有些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几次。
历史上,景帝除了汪皇后、杭皇后,见诸史料的,只有唐皇贵妃、李贤妃、孙妃三位嫔妃,此外,还有个教坊司出身的李惜儿;远远不如他哥在南宫的侍妾。不知道英宗君臣指责景帝荒淫好色的时候,底气是否充足。
看着这些二十岁出头的女人,汪舜华眼角有点酸涩,但是没办法,她可以免了这些人的死,但是既然已经接受了册封,成为皇帝的女人,就不可能出宫改嫁;否则,皇帝的面子还是一回事,别几十年后来一出你还记得某宫的某某某,甚至造谣说我是先帝的亲儿子,来个竖旗造反,谁也受不了。
转头吩咐刘金:“要吩咐下面,善待这些嫔妃,不许怠慢。”
嫔妃们没有她的那些顾虑,高高兴兴的叩头谢恩。
先帝的嫔妃暂时居住在原来的宫里,反正现在皇帝小,没有后妃,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没有移宫。
只是沐琮已经八岁,虽然说婚事已经算定下来,但是住在坤宁宫仍然不妥当,汪舜华吩咐他搬去清宁宫,还让梅妙灯进宫照顾儿子;每天到翰林院和两位神童一起读书练剑。
此外,还有太上皇的嫔妃需要安置。此前,吴太后恨恨的说:“照惯例,赐死了就行。”
汪舜华知道她还在为怀献太子的事情生气,何况太上皇回来,大家心里都有点发堵,但毕竟人都死了,计较这些也没意思,何况孙太后和隐帝夫妇都不得善终,隐帝的好几位无子妃嫔都上吊自尽,再赶尽杀绝,不知道民间将怎么议论。
她不方便出宫,于是派人将隐帝的家眷带进宫来。
经过这一番折腾,隐帝的儿子还剩下四位:周贵妃所出长子见深,已经被废为庶人,同母弟皇六子崇王见洛,才三岁;万贵妃所出次子德王见清,九岁;七子吉王见浚,两岁。
公主也还有四位:周贵妃所出长女重庆公主,已经十二岁;杨安妃所出四女崇德公主,七岁;万贵妃所出五女广德公主、魏德妃所出六女宜兴公主,都才三岁。
周贵妃带着妃妃嫔嫔和孩子们跪了一地,汪舜华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体在发抖,想来这些日子,过得并不好。
此前就有消息,几位尚未序齿的小皇子小公主因为患病先后随父皇去了。冬天本就是高危期,没有供暖的时代,不知道是碳多了还是少了,不知道是一氧化碳中毒还是太冷引发肺炎,汪舜华就是那时候穿越过来的,历史上景帝的独子朱见济也实在冬天殁了,不知道是人为还是巧合;林淑妃惊悸成病,四月里殁了;她的一儿一女,秀王见澍和隆庆公主,因为疏于看护,今年夏天也没有熬过去。
当时叹了口气,问周贵妃:“今年以来,还好吗?”
周贵妃愣愣的,泣道:“蒙太后惦记,还好。”
汪舜华看了她很久,实在没办法把她和历史上为了与丈夫合葬和整个朝廷对抗的周太后联系起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如果当初夺门成功,今天跪在下面的,就是自己和孩子们。
甚至根本不用下跪,隐帝会直接处死他们母子,了结后患。
所以,不要说什么心思歹毒。
这是政治,不是儿戏。
当下叹气:“看来,也只能说还好。”
她别过脸去:“你的丈夫没了,我的丈夫也没了。我们都是一样的。”
周贵妃的眼泪流了下来:“太后将天比地,妾当不起。”
汪舜华叹气:“没什么当不当得起的,说来,我还该叫你一声嫂子呢。”
周贵妃只能说:“当不起,妾不敢。”
汪舜华让她们起来,赐坐;招呼见深近前,却看到他背后的那个宫女,万贞儿。
当年万贞儿受命照顾皇太子。不久汪舜华遣散宫女,她的父亲万贵还在,当时的太子不过是两三岁的小屁孩,自然没有什么想法,因此报名出宫。
只是当时万贵没有在北京,而且山遥水远的,来一趟不容易;万贞儿没有办法,只好在北京嫁人,宫里的便车搭不上了,好在媒婆有的是,都知道皇帝放宫女,都是顶漂亮的,自然一拥而上。
万贞儿知道深宅内院有很多阴私,她这种没有根底的,不想起招惹,于是选个了卖布的小商人,两口子倒是很能过日子,后来还生下一儿一女,日子更加甜美了。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外出贩货途中染病去世,万贞儿带着儿女连夜赶到,结果还是没能见到丈夫最后一面,只能哭哭啼啼的收拾回京;哪知道,在路上,儿女又相继患病夭折。
真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万贞儿费尽周折,最终死里逃生,但此时家财已经散尽,只好到大户人家帮佣,以图将来。
好巧不巧,她去的就是徐有贞家。
徐有贞知道她曾经侍奉过皇太子,大喜过望,于是让曹吉祥把她领去见了太子。
太子对她没什么印象,但是周贵妃记得她勤勤恳恳,想到现在宫里没什么人,于是把她留下了。这件事论理是要报宫里的,但当时传说皇帝有病,于是这种事情就没往上报;只是后来想想,当时世宗加强了南宫的守备,居然还让万贞儿蒙混进来,想来也是请君入瓮,外松里紧,让他们以为有机可趁。
不管怎么样,万贞儿就留在了南宫,依旧服侍太子。
只是没两天,复辟失败,南宫乱作一团,宫女内宦对这些昔日的主子们也不那么客气。嫔妃们胆小的要么吊死,要么吓死,孩子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没有圣旨,患病了也不能让太医医治。因此,几个孩子没了;万贞儿精心照顾已经成为庶人的见深,不能不让周贵妃另眼相看。
汪舜华没有想到,兜兜转转的,万贞儿还是回到了朱见深身边。
不过这些不重要。
她把见深招到面前,今年十岁了吧?
见深点头。
周贵妃有点着急:“太后问你话,你到是说。”
见深断断续续的说:“臣今年十岁。”
汪舜华错愕,周贵妃解释:“太上皇脾气不好,经常斥责孩子,孩子见他就舌头打结。”
汪舜华叹气,原来没有景帝废太子的一遭,见深还是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这一想,看他的目光也就更多了怜惜。
当时问:“读书了吗?”
见深回道:“读了。”
周贵妃解释:“太上皇…隐帝亲自教他读书,无非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也还认得几个字。”
汪舜华叹气:“当年先帝是提出过让你出阁读书的事,你也不小了,该念书了。”
见深叩谢。
汪舜华即便派人招于谦等人进宫:“隐帝的家眷,需要善加抚恤。我的意思,见深毕竟是隐帝的长子,他年纪小,也没什么过错,还是要封王,名号怎么定,你们商量一下。”
于谦等领旨。
周贵妃母子惊喜过望,赶紧拜谢。
汪舜华又道:“见深和他的弟弟德王见清,都已经大了,还是应该出阁读书。你们想一想,把老师给他们配齐。”
想了想,转头看着周贵妃:“你们也不要回南宫了,给你们换个地方,去十王府吧,你带着见深和崇王,还有重庆公主居一府;万贵妃和德王、吉王、广德公主居一府;杨安妃和魏德妃都生的女儿,连同其他无子的嫔妃,都住在一起。我把人给你们配齐,这样方便照顾。”
周贵妃等人欢喜不尽,连忙叩谢。
当然此前一直由隐帝一家经营的三个宫庄就要收回来。汪舜华自己留下了清宁宫庄,余下的两个献给了太皇太后。她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何况每年还有一万二千石的收入,内帑也是她管着,没必要去计较这些,只是除了宫里的开销,还要准备宗室大臣的赏赐。
于谦等人也松了口气,尽管对隐帝一百二十个不满,但毕竟稚子无辜,现在大局已定,他们也不希望再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以后不好面见宣宗。
只是王文认为,封这几个孩子为王,恐留后患;不如仿效太宗皇帝的例子,封为郡王,令守隐帝坟茔。
汪舜华到底摇头:“懿文太子德高望重,所以不能留下后患;但是隐帝…”
她摇头,挤出一个冷笑。
隐帝系生死存续,于她而言,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就像某些人说的,毁灭你,与你何干。
但坐到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意气用事。她不能为了一堆烂泥,脏污了自己的手,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就算朱见深真是天选之子,出类拔萃到能够改天换地威胁到她的地位,非斩草除根不可,也绝对不是这个时候。
势均力敌的时候,搞点小动作打破平衡也没啥;但是当大局已定形成碾压之势,这几个人反而无关紧要了。
对胜利者来说,是需要宽宏大度的姿态的,用以收拢敌人的旧部,也用以彰显一切尽在掌握的态势。
何况现在换代之际,主幼国疑,稳定压倒一切,面子上的事,一定要干干净净;否则脸上带着血,人家就知道你镇不住场子了。
礼部很快呈上了方案,汪舜华批复,同意册封见深为沂王。
册封沂王的典礼颇为隆重,文武官员都参加了;都道汪太后仁慈,大家心里也有数,这是隐帝系的谢幕仪式了。
只是太皇太后很是不满:“太隆重了!为什么要对他家那么好?”
汪舜华只得耐着性子解释:“当年隐帝毕竟对先帝有恩,再说,他们母子夫妇都不得善终,还是要考虑民间的议论;何况,这几个孩子都没有任何威胁,善待他们,也可以彰显朝廷的仁德。”
太皇太后还是不满意。
汪舜华知道,她是对自己介入政局不满意,但这个不可能让她满意,于是同意晋封太皇太后的弟弟吴安为兖国公,当然也要追封其父,这实在是开国以来没有的恩遇。
太皇太后终于顺了口气,脸色缓了缓。当年世宗进汪舜华的父亲汪瑛为侯,自然也要推恩外公家,否则,皇后的父亲压过了太后的父亲,也不像话。
只是吴安等入宫,说“汪太后能够主持朝政,怎么太皇太后反而被晾在一边?”要求太皇太后也参与朝政。
太皇太后没有答应:自己的斤两,自己知道;世宗身前也跟她说过,好好在仁寿宫看着孩子们,不要和汪舜华斗,她斗不过,因为宫里都是汪舜华的人;更何况,就算斗赢了,又能怎么办?世宗剩下的三个儿子,两个是汪舜华嫡出,难道自己杀了汪舜华,她的儿子会善待自己?还是扶立庶子荣王?万一他有好歹,另外把隐帝甚至支脉更远的拉上来做皇帝?
别傻。
吴安等人这才不说话了,不过要求加恩是少不了的。
太皇太后家不满意,汪太后家也不满意:汪瑛进宫说:“吴家能够进封国公,为什么汪家不行?请太后颁赏!”
汪舜华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只是把当年的廉政课又翻出来说了一遍。
汪瑛噘着嘴退下了。
这样不欢而散,汪舜华并不担心:汪家就算不满意,也不可能造反;再说,就算造反,也不成功。汪瑛父子封侯,现在闲住在家,没有实职;再说,禁军都在自己手里,他折腾不了水花。
只是还是降旨,要求勋贵重臣、文武官员整饬作风,恪尽职守。
忙完这些已经九月中旬。这时得到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刘俨的讣告,按例赠礼部左侍郎,谥文介,敕有司为营葬祭。
汪舜华虽然还需要休养,但已经出了月子。因此,以皇帝的名义下诏给礼部,为皇祖母、母后上尊号。
礼部尚书胡濙马上就呈上了仪注。
九月二十六日,皇帝奉册宝尊圣祖母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次日,尊母后皇后为皇太后。
汪舜华从儿子手里接过册宝,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手其实有点抖。
按照规定,太后每进徽号一次,辄另铸新称一次,皆用纯金。皇后之宝变成了皇太后之宝,汪舜华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到宫里接受了公主命妇的朝贺,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不知怎么的,总觉得鼻酸。
赏赐了公主命妇,大家各自散了,只是留下英国公太夫人吴氏、魏国公夫人王氏、黔国公夫人梅妙灯,传达了世宗皇帝的遗诏,三人其实都听说了,只是现在听汪舜华用戚戚然然的声音说,都忍不住掉泪。
汪舜华转过头对王氏说:“先帝临走的时候,念念不忘,让我给你家生一个媳妇,如今,终于得偿所愿了。”
王氏泪流满面,当时叩头。
汪舜华招呼保姆:“把公主抱过来,让她婆婆看看。”
王氏接过,虽然知道景帝夫妇当日许婚,其实是拉拢徐家的需要;再说,儿子比公主大八岁,结婚肯定很晚;但现在所有的腹谤都收了起来;这样的隆恩,实在是罕有的恩遇。一个多月的孩子已经长开了,确实很漂亮,看了生人也不哭,反而咯咯直笑,王氏一下子心就软了,抱着公主落泪。
随后要准备孩子们的事情:世宗四子四女,除了次子荣王是杭贵妃所出,皇三女早夭,其他三子三女都是皇后嫡出。很多人窃窃私语,是不是汪皇后动了什么手脚,然而宫里的消息:世宗确实不好美色,成天和皇后待在一起,哪怕皇后怀孕,很多时候都宿在坤宁宫;仅有的几个嫔妃,还都是汪皇后推荐册封的;更何况,当时的情形,恐怕汪皇后比世宗皇帝更着急,毕竟皇帝死了也就了了,但太上皇不会放过她。
真是贤君贤后啊。
大家发出一声感叹。
怀献太子夭折,荣王和齐王都已经册封,现在还有三位公主需要册封,当然都进位为长公主。
永安长公主和永宁长公主已经大了,可以行礼,永康长公主都还小,等过几年长大后再行礼。
此外,先帝还有几位嫔妃,孙贵妃已经去世,贵妃只剩杭贵妃,其他的几位婕妤、选侍进位为妃、嫔,即便如此,后妃的编制还是没有占满。妃位上只有李贤妃、陈庄妃,嫔位上只有陈恪嫔、吴端嫔、祝昭嫔、许宁嫔,有些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几次。
历史上,景帝除了汪皇后、杭皇后,见诸史料的,只有唐皇贵妃、李贤妃、孙妃三位嫔妃,此外,还有个教坊司出身的李惜儿;远远不如他哥在南宫的侍妾。不知道英宗君臣指责景帝荒淫好色的时候,底气是否充足。
看着这些二十岁出头的女人,汪舜华眼角有点酸涩,但是没办法,她可以免了这些人的死,但是既然已经接受了册封,成为皇帝的女人,就不可能出宫改嫁;否则,皇帝的面子还是一回事,别几十年后来一出你还记得某宫的某某某,甚至造谣说我是先帝的亲儿子,来个竖旗造反,谁也受不了。
转头吩咐刘金:“要吩咐下面,善待这些嫔妃,不许怠慢。”
嫔妃们没有她的那些顾虑,高高兴兴的叩头谢恩。
先帝的嫔妃暂时居住在原来的宫里,反正现在皇帝小,没有后妃,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没有移宫。
只是沐琮已经八岁,虽然说婚事已经算定下来,但是住在坤宁宫仍然不妥当,汪舜华吩咐他搬去清宁宫,还让梅妙灯进宫照顾儿子;每天到翰林院和两位神童一起读书练剑。
此外,还有太上皇的嫔妃需要安置。此前,吴太后恨恨的说:“照惯例,赐死了就行。”
汪舜华知道她还在为怀献太子的事情生气,何况太上皇回来,大家心里都有点发堵,但毕竟人都死了,计较这些也没意思,何况孙太后和隐帝夫妇都不得善终,隐帝的好几位无子妃嫔都上吊自尽,再赶尽杀绝,不知道民间将怎么议论。
她不方便出宫,于是派人将隐帝的家眷带进宫来。
经过这一番折腾,隐帝的儿子还剩下四位:周贵妃所出长子见深,已经被废为庶人,同母弟皇六子崇王见洛,才三岁;万贵妃所出次子德王见清,九岁;七子吉王见浚,两岁。
公主也还有四位:周贵妃所出长女重庆公主,已经十二岁;杨安妃所出四女崇德公主,七岁;万贵妃所出五女广德公主、魏德妃所出六女宜兴公主,都才三岁。
周贵妃带着妃妃嫔嫔和孩子们跪了一地,汪舜华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体在发抖,想来这些日子,过得并不好。
此前就有消息,几位尚未序齿的小皇子小公主因为患病先后随父皇去了。冬天本就是高危期,没有供暖的时代,不知道是碳多了还是少了,不知道是一氧化碳中毒还是太冷引发肺炎,汪舜华就是那时候穿越过来的,历史上景帝的独子朱见济也实在冬天殁了,不知道是人为还是巧合;林淑妃惊悸成病,四月里殁了;她的一儿一女,秀王见澍和隆庆公主,因为疏于看护,今年夏天也没有熬过去。
当时叹了口气,问周贵妃:“今年以来,还好吗?”
周贵妃愣愣的,泣道:“蒙太后惦记,还好。”
汪舜华看了她很久,实在没办法把她和历史上为了与丈夫合葬和整个朝廷对抗的周太后联系起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如果当初夺门成功,今天跪在下面的,就是自己和孩子们。
甚至根本不用下跪,隐帝会直接处死他们母子,了结后患。
所以,不要说什么心思歹毒。
这是政治,不是儿戏。
当下叹气:“看来,也只能说还好。”
她别过脸去:“你的丈夫没了,我的丈夫也没了。我们都是一样的。”
周贵妃的眼泪流了下来:“太后将天比地,妾当不起。”
汪舜华叹气:“没什么当不当得起的,说来,我还该叫你一声嫂子呢。”
周贵妃只能说:“当不起,妾不敢。”
汪舜华让她们起来,赐坐;招呼见深近前,却看到他背后的那个宫女,万贞儿。
当年万贞儿受命照顾皇太子。不久汪舜华遣散宫女,她的父亲万贵还在,当时的太子不过是两三岁的小屁孩,自然没有什么想法,因此报名出宫。
只是当时万贵没有在北京,而且山遥水远的,来一趟不容易;万贞儿没有办法,只好在北京嫁人,宫里的便车搭不上了,好在媒婆有的是,都知道皇帝放宫女,都是顶漂亮的,自然一拥而上。
万贞儿知道深宅内院有很多阴私,她这种没有根底的,不想起招惹,于是选个了卖布的小商人,两口子倒是很能过日子,后来还生下一儿一女,日子更加甜美了。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外出贩货途中染病去世,万贞儿带着儿女连夜赶到,结果还是没能见到丈夫最后一面,只能哭哭啼啼的收拾回京;哪知道,在路上,儿女又相继患病夭折。
真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万贞儿费尽周折,最终死里逃生,但此时家财已经散尽,只好到大户人家帮佣,以图将来。
好巧不巧,她去的就是徐有贞家。
徐有贞知道她曾经侍奉过皇太子,大喜过望,于是让曹吉祥把她领去见了太子。
太子对她没什么印象,但是周贵妃记得她勤勤恳恳,想到现在宫里没什么人,于是把她留下了。这件事论理是要报宫里的,但当时传说皇帝有病,于是这种事情就没往上报;只是后来想想,当时世宗加强了南宫的守备,居然还让万贞儿蒙混进来,想来也是请君入瓮,外松里紧,让他们以为有机可趁。
不管怎么样,万贞儿就留在了南宫,依旧服侍太子。
只是没两天,复辟失败,南宫乱作一团,宫女内宦对这些昔日的主子们也不那么客气。嫔妃们胆小的要么吊死,要么吓死,孩子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没有圣旨,患病了也不能让太医医治。因此,几个孩子没了;万贞儿精心照顾已经成为庶人的见深,不能不让周贵妃另眼相看。
汪舜华没有想到,兜兜转转的,万贞儿还是回到了朱见深身边。
不过这些不重要。
她把见深招到面前,今年十岁了吧?
见深点头。
周贵妃有点着急:“太后问你话,你到是说。”
见深断断续续的说:“臣今年十岁。”
汪舜华错愕,周贵妃解释:“太上皇脾气不好,经常斥责孩子,孩子见他就舌头打结。”
汪舜华叹气,原来没有景帝废太子的一遭,见深还是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这一想,看他的目光也就更多了怜惜。
当时问:“读书了吗?”
见深回道:“读了。”
周贵妃解释:“太上皇…隐帝亲自教他读书,无非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也还认得几个字。”
汪舜华叹气:“当年先帝是提出过让你出阁读书的事,你也不小了,该念书了。”
见深叩谢。
汪舜华即便派人招于谦等人进宫:“隐帝的家眷,需要善加抚恤。我的意思,见深毕竟是隐帝的长子,他年纪小,也没什么过错,还是要封王,名号怎么定,你们商量一下。”
于谦等领旨。
周贵妃母子惊喜过望,赶紧拜谢。
汪舜华又道:“见深和他的弟弟德王见清,都已经大了,还是应该出阁读书。你们想一想,把老师给他们配齐。”
想了想,转头看着周贵妃:“你们也不要回南宫了,给你们换个地方,去十王府吧,你带着见深和崇王,还有重庆公主居一府;万贵妃和德王、吉王、广德公主居一府;杨安妃和魏德妃都生的女儿,连同其他无子的嫔妃,都住在一起。我把人给你们配齐,这样方便照顾。”
周贵妃等人欢喜不尽,连忙叩谢。
当然此前一直由隐帝一家经营的三个宫庄就要收回来。汪舜华自己留下了清宁宫庄,余下的两个献给了太皇太后。她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何况每年还有一万二千石的收入,内帑也是她管着,没必要去计较这些,只是除了宫里的开销,还要准备宗室大臣的赏赐。
于谦等人也松了口气,尽管对隐帝一百二十个不满,但毕竟稚子无辜,现在大局已定,他们也不希望再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以后不好面见宣宗。
只是王文认为,封这几个孩子为王,恐留后患;不如仿效太宗皇帝的例子,封为郡王,令守隐帝坟茔。
汪舜华到底摇头:“懿文太子德高望重,所以不能留下后患;但是隐帝…”
她摇头,挤出一个冷笑。
隐帝系生死存续,于她而言,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就像某些人说的,毁灭你,与你何干。
但坐到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意气用事。她不能为了一堆烂泥,脏污了自己的手,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就算朱见深真是天选之子,出类拔萃到能够改天换地威胁到她的地位,非斩草除根不可,也绝对不是这个时候。
势均力敌的时候,搞点小动作打破平衡也没啥;但是当大局已定形成碾压之势,这几个人反而无关紧要了。
对胜利者来说,是需要宽宏大度的姿态的,用以收拢敌人的旧部,也用以彰显一切尽在掌握的态势。
何况现在换代之际,主幼国疑,稳定压倒一切,面子上的事,一定要干干净净;否则脸上带着血,人家就知道你镇不住场子了。
礼部很快呈上了方案,汪舜华批复,同意册封见深为沂王。
册封沂王的典礼颇为隆重,文武官员都参加了;都道汪太后仁慈,大家心里也有数,这是隐帝系的谢幕仪式了。
只是太皇太后很是不满:“太隆重了!为什么要对他家那么好?”
汪舜华只得耐着性子解释:“当年隐帝毕竟对先帝有恩,再说,他们母子夫妇都不得善终,还是要考虑民间的议论;何况,这几个孩子都没有任何威胁,善待他们,也可以彰显朝廷的仁德。”
太皇太后还是不满意。
汪舜华知道,她是对自己介入政局不满意,但这个不可能让她满意,于是同意晋封太皇太后的弟弟吴安为兖国公,当然也要追封其父,这实在是开国以来没有的恩遇。
太皇太后终于顺了口气,脸色缓了缓。当年世宗进汪舜华的父亲汪瑛为侯,自然也要推恩外公家,否则,皇后的父亲压过了太后的父亲,也不像话。
只是吴安等入宫,说“汪太后能够主持朝政,怎么太皇太后反而被晾在一边?”要求太皇太后也参与朝政。
太皇太后没有答应:自己的斤两,自己知道;世宗身前也跟她说过,好好在仁寿宫看着孩子们,不要和汪舜华斗,她斗不过,因为宫里都是汪舜华的人;更何况,就算斗赢了,又能怎么办?世宗剩下的三个儿子,两个是汪舜华嫡出,难道自己杀了汪舜华,她的儿子会善待自己?还是扶立庶子荣王?万一他有好歹,另外把隐帝甚至支脉更远的拉上来做皇帝?
别傻。
吴安等人这才不说话了,不过要求加恩是少不了的。
太皇太后家不满意,汪太后家也不满意:汪瑛进宫说:“吴家能够进封国公,为什么汪家不行?请太后颁赏!”
汪舜华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只是把当年的廉政课又翻出来说了一遍。
汪瑛噘着嘴退下了。
这样不欢而散,汪舜华并不担心:汪家就算不满意,也不可能造反;再说,就算造反,也不成功。汪瑛父子封侯,现在闲住在家,没有实职;再说,禁军都在自己手里,他折腾不了水花。
只是还是降旨,要求勋贵重臣、文武官员整饬作风,恪尽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