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客家迁徙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浴血大鹏湾最新章节!
“兰芳共和国”刚成立不久,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鳄鱼灾难。许多水域出现了成群结队大量鳄鱼,它们异常凶猛,活动十分猖獗,不时跑上岸来吞噬人,或者家禽,弄得国内老百姓惊恐不安,严重危害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罗芳伯闻知此事,亲自前往受灾的地区进行指挥,经过十几天的观察和思考,采用了两种方法为民除害。
第一种是直接捕杀。就是派人跑到鳄鱼聚集的水域进行投毒,然后让弓箭手在一旁埋伏等待,见到鳄鱼毒性发作,毫无反抗力才进行射杀。
第二种是设坛驱赶。古代人都有些迷信,认为事出必有因。罗芳伯是个读书人,于是效仿韩愈在潮州驱逐鳄鱼的办法,摆设祭坛,宣读祭文,勒令鳄鱼必须尽快离开。
说来也奇怪,不知道是鳄鱼见同伴总是莫名其妙地死去,而感到害怕了,还是神仙显灵对它们进行了“规劝”,几个月后,它们竟然真的都先后离开了“兰芳共和国”。
对此,当地的土着和侨民不由啧啧称奇,这次“鳄患”一直困扰他们许久,想尽办法也没有将它们赶跑。自从罗芳伯来了以后,却没有这么费力就彻底根除了,不由对罗芳伯特别感激,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他是一个拥有神奇本领的异人!
至于外患,即是一直对婆罗洲虎视眈眈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即使“兰芳共和国”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依然无法与之匹敌。
罗芳伯深知,以“兰芳共和国”目前的实力,想要对付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很大困难。如若双方真动起手来,“兰芳共和国”极有可能很快就被他们瓦解。
于是,罗芳伯派江戊伯率队回了一趟国,并上书请政府,请求册封“兰芳共和国”为清朝的藩国,寻求清政府的保护。
在他看来,当时的清政府实力强大,如果能背靠这棵大树,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然不敢轻易动手,却没想到乾隆皇帝对此置之不理。
1777年,乾隆在宫中批阅奏折,看见了一道特别的折子。
原来,一个叫罗芳伯的广东人,远赴南洋淘金多年,经过不懈努力打拼,如今在婆罗洲建立了一个名为“兰芳共和国”的小国,现愿意归顺朝廷,并上书请求大清政府册封为藩国。
乾隆阅毕,有些不以为然,然后用笔批注:一帮弃民而已,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因为乾隆的傲气,没有搭理这次请求,让大清白白错失了一次扩大中国版图的大好机会,也让后来的史学家们对此都捶胸顿足,惋惜不已。
当然,荷兰东印度公司并不知晓这一切,这也给罗芳伯留下了操作的空间。
即使清政府不搭理,罗芳伯依然命人放出风声,对外宣称“兰芳共和国”已经是清政府册封的藩国。
这条真假难辨的消息,让荷兰殖民者一直心存顾虑,一直都不敢采取较大规模的入侵行动,害怕清政府派兵兴师问罪。
故事讲到这里,听得赖明峰是兴趣盎然。
“罗师傅,没想到你们还是来自广东嘉应府的客家人啊,我爹爹跟我们讲,我们赖家也是从嘉应府那边搬迁过来的客家人呢。”赖明峰看了看罗客卿,兴奋地说道。
“哈哈!难怪我们这么投缘,原来两百年前是一家人啊!”罗客卿也高兴地回答道。
“师傅,那你知道什么是客家人吗?”赖明峰故作神秘地说道。
“这个倒没听家里的长辈说过,小时候只听罗家的长辈讲我们是从嘉应府漂泊过来的,倒没有讲什么是客家人!”罗客卿回答道。
“要不你跟我说说看?”
“哈哈,原来先生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赖明峰听到知识渊博的罗师傅也要向他请教,不由得得意忘形起来。于是,他也煞有介事地向罗客卿讲诉起客家人的故事起来。
客家说法起源于客家一词由于罗香林的客家学说而广为人知,并逐渐成为族群名称,不少人开始欣然受之,自称客家人。客家人之根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时序越千年,五胡乱华,朝纲倾裂,战祸频仍。生灵涂炭,颠沛游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举家携儿带女,跨黄河、过长江,万里迁徙,天远路长。客家人的故事始自千年以前,客家文化在一代代客家人的万里迁徙中,孕育、扎根、绵延、播迁。一部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客家文化的成长史,客家文化的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映射了中华文化的璀璨多样、生生不息。
西晋永康元年,距今1700多年前的公元300年。当时发生了历史上的八王之乱,继而又爆发了人民反晋王朝的斗争,大大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此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相互争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 413 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东晋王朝为安置中原移民,专门设立了侨州、郡、县,予以各种优待。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此次迁徙,远达江西中部、南部等地,近则仍徘徊颖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一次大迁徙之后百年时光中,人们生活相对稳定。直到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加之中原灾荒连年,官府敲榨盘剥,民不聊生,许多城乡烟火断绝,一片萧条。不久爆发了先后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弛骋中原,辗转大江南北十数省。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迁汉民分布的地域。战乱所及惟有赣南、闽西和广东东北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赣江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这就是中原汉人历史上第二次大举迁徙。这次南迁延续到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此次迁徙少数人远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人则留居福建汀州,以及赣州东南各地。
历经两次大迁徙的人口在地域继续繁衍生息,直到北宋都城开封,于公元1127年被金兵攻占后,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杭州)称帝,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元人入侵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人,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随后由于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仅松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自此客家民系在此次大迁徙中形成。
“兰芳共和国”刚成立不久,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鳄鱼灾难。许多水域出现了成群结队大量鳄鱼,它们异常凶猛,活动十分猖獗,不时跑上岸来吞噬人,或者家禽,弄得国内老百姓惊恐不安,严重危害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罗芳伯闻知此事,亲自前往受灾的地区进行指挥,经过十几天的观察和思考,采用了两种方法为民除害。
第一种是直接捕杀。就是派人跑到鳄鱼聚集的水域进行投毒,然后让弓箭手在一旁埋伏等待,见到鳄鱼毒性发作,毫无反抗力才进行射杀。
第二种是设坛驱赶。古代人都有些迷信,认为事出必有因。罗芳伯是个读书人,于是效仿韩愈在潮州驱逐鳄鱼的办法,摆设祭坛,宣读祭文,勒令鳄鱼必须尽快离开。
说来也奇怪,不知道是鳄鱼见同伴总是莫名其妙地死去,而感到害怕了,还是神仙显灵对它们进行了“规劝”,几个月后,它们竟然真的都先后离开了“兰芳共和国”。
对此,当地的土着和侨民不由啧啧称奇,这次“鳄患”一直困扰他们许久,想尽办法也没有将它们赶跑。自从罗芳伯来了以后,却没有这么费力就彻底根除了,不由对罗芳伯特别感激,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他是一个拥有神奇本领的异人!
至于外患,即是一直对婆罗洲虎视眈眈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即使“兰芳共和国”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依然无法与之匹敌。
罗芳伯深知,以“兰芳共和国”目前的实力,想要对付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很大困难。如若双方真动起手来,“兰芳共和国”极有可能很快就被他们瓦解。
于是,罗芳伯派江戊伯率队回了一趟国,并上书请政府,请求册封“兰芳共和国”为清朝的藩国,寻求清政府的保护。
在他看来,当时的清政府实力强大,如果能背靠这棵大树,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然不敢轻易动手,却没想到乾隆皇帝对此置之不理。
1777年,乾隆在宫中批阅奏折,看见了一道特别的折子。
原来,一个叫罗芳伯的广东人,远赴南洋淘金多年,经过不懈努力打拼,如今在婆罗洲建立了一个名为“兰芳共和国”的小国,现愿意归顺朝廷,并上书请求大清政府册封为藩国。
乾隆阅毕,有些不以为然,然后用笔批注:一帮弃民而已,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因为乾隆的傲气,没有搭理这次请求,让大清白白错失了一次扩大中国版图的大好机会,也让后来的史学家们对此都捶胸顿足,惋惜不已。
当然,荷兰东印度公司并不知晓这一切,这也给罗芳伯留下了操作的空间。
即使清政府不搭理,罗芳伯依然命人放出风声,对外宣称“兰芳共和国”已经是清政府册封的藩国。
这条真假难辨的消息,让荷兰殖民者一直心存顾虑,一直都不敢采取较大规模的入侵行动,害怕清政府派兵兴师问罪。
故事讲到这里,听得赖明峰是兴趣盎然。
“罗师傅,没想到你们还是来自广东嘉应府的客家人啊,我爹爹跟我们讲,我们赖家也是从嘉应府那边搬迁过来的客家人呢。”赖明峰看了看罗客卿,兴奋地说道。
“哈哈!难怪我们这么投缘,原来两百年前是一家人啊!”罗客卿也高兴地回答道。
“师傅,那你知道什么是客家人吗?”赖明峰故作神秘地说道。
“这个倒没听家里的长辈说过,小时候只听罗家的长辈讲我们是从嘉应府漂泊过来的,倒没有讲什么是客家人!”罗客卿回答道。
“要不你跟我说说看?”
“哈哈,原来先生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赖明峰听到知识渊博的罗师傅也要向他请教,不由得得意忘形起来。于是,他也煞有介事地向罗客卿讲诉起客家人的故事起来。
客家说法起源于客家一词由于罗香林的客家学说而广为人知,并逐渐成为族群名称,不少人开始欣然受之,自称客家人。客家人之根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时序越千年,五胡乱华,朝纲倾裂,战祸频仍。生灵涂炭,颠沛游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举家携儿带女,跨黄河、过长江,万里迁徙,天远路长。客家人的故事始自千年以前,客家文化在一代代客家人的万里迁徙中,孕育、扎根、绵延、播迁。一部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客家文化的成长史,客家文化的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映射了中华文化的璀璨多样、生生不息。
西晋永康元年,距今1700多年前的公元300年。当时发生了历史上的八王之乱,继而又爆发了人民反晋王朝的斗争,大大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此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相互争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 413 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东晋王朝为安置中原移民,专门设立了侨州、郡、县,予以各种优待。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此次迁徙,远达江西中部、南部等地,近则仍徘徊颖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一次大迁徙之后百年时光中,人们生活相对稳定。直到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加之中原灾荒连年,官府敲榨盘剥,民不聊生,许多城乡烟火断绝,一片萧条。不久爆发了先后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弛骋中原,辗转大江南北十数省。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迁汉民分布的地域。战乱所及惟有赣南、闽西和广东东北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赣江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这就是中原汉人历史上第二次大举迁徙。这次南迁延续到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此次迁徙少数人远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人则留居福建汀州,以及赣州东南各地。
历经两次大迁徙的人口在地域继续繁衍生息,直到北宋都城开封,于公元1127年被金兵攻占后,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杭州)称帝,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元人入侵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人,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随后由于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仅松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自此客家民系在此次大迁徙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