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华人立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浴血大鹏湾最新章节!
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有一只海燕正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在海平面上,行驶着十几艘帆船。为首的一艘舰船上,立着两个英挺的身影。是的,他们就是赖明峰和罗芳国特使罗客卿。
离开大鹏湾,他们一路南行,已经行驶了十来日。赖明峰跟着新认的师傅一路航行。罗客卿每天都会准时给赖明峰上课,将自己掌握的西洋知识倾囊相授,生怕遗漏什么。
这日,闲来无事,两人来到船头,开始闲聊。
“师傅,你给我讲讲元芳国的故事吧?”赖明峰诚恳地请求道。
“也行,今天我就跟你讲讲元芳共和国的建国故事。”罗客卿点了点头。眼睛茫然地望向了大海的深处,向赖明峰讲述了一段曲折的华人建国的故事。
一
1738年,罗芳伯出生在广东梅县的石扇堡一个耕读之家。原名叫罗芳柏,因为客家人喜欢用“伯”来称呼长辈,后人都尊称他“罗芳伯”。
罗芳伯少年时性格外向,加上生性豪爽,喜欢到处结交朋友,颇有些天生气概不凡的领导气质,附近乡亲父老都乐于跟他打交道。
闲暇之余,罗芳伯还喜欢舞枪弄棒,经过多年勤学苦练,摸爬滚打,成年后练就了一身不错的好功夫,如果较量起来的话,三、五人都未必是他的对手。
与同龄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也是罗芳伯的梦想。无奈,与习武相比,他的读书天分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尽管,罗芳伯读书十分刻苦,头悬梁、锥刺股,然而科举这条路注定与他无缘,一连考了六、七回乡试,结果每次都名落孙山。
1772年,罗芳伯转眼就到了34岁,与他平时教的学生一起已经进入考场参加乡试,结果依然落榜。这次打击让他心灰意冷,决心不再参加科举,另谋出路。
此时,我国沿海地带掀起了一股下南洋的淘金潮。
婆罗洲一直盛产黄金,而且历史悠久。当年郑和下西洋,就从婆罗洲带回来大量的黄金。
可惜,当地人采矿技术比较落后,产量一直不高。当地的土着部落首领知道中国人聪明能干,采矿技术不错,就通过各种关系到中国大量招募矿工,重金聘请他们前去采矿。
罗芳伯不甘平庸,在这股淘金潮的裹挟之下,与家人商议之后,就跟随众多同乡一起踏上了开往婆罗洲的船。
一个多月后,罗芳伯终于到了婆罗洲,却发现与想象的不一样,与家乡根本没法比,到处荆棘丛生,基本上还是原始地貌,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当时,华人大多以血缘关系,或者是地缘关系聚居在坤甸、三发、坤吧硅一带的金矿周边,这里倒是成了小有规模的小集镇。
镇上有赌铺、茶楼等吃饭休闲的地方,也有“三沙”、“巴利”等一些采矿机构组织,其余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也不少。
罗芳伯找地方住下后,并没有着急去当矿工,看到许多华人的子女并不上学,满街打闹,于是就萌生了办学搞教育的念头。
当地的华人正愁没有教书先生,就纷纷把孩子送到他的学堂认字读书,这让罗芳伯很快就在婆罗洲安定下来了。
不上课的时候,罗芳伯闲不住,还是喜欢找人聊天,结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认识了许多当地土着、华侨等各种人士,交际越来越多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拉帮结派,不同的组织和不同帮派之间,通常会因为利益、或者成员之间的矛盾,发生各式各样的冲突。
罗芳伯每到这时,总会热心站出来主持公道,从中调停斡旋,化解双方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因为在他看来,大家都是中国人,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不如大家都各自退一步海阔天空,完全没必要水火不容,甚至生死相搏。
由于他有文化,口才也不错,一般人跟他讲道理,多数人也说不过他,久而久之,他在当地华人心目中就有了一定的威望。
有时候也会碰见特别蛮不讲理的人,根本无视他的存在,不肯低头认输,还故意言语挑衅,要对他动手动脚。
这时,罗芳伯在家乡练得那一身武艺就派上的用场,经常能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自讨没趣的人给治服了。
不仅如此,罗芳伯处理事情也比较公平公正,令产生矛盾的双方都颇为服气。因而许多华人一旦遇到较大的纠纷,都愿意找他出面帮忙解决。
不过,有些事情如果超出了罗芳伯的能力范围,就不那么容易办了。
二
当时,荷兰人的海上霸主虽然日渐式微,但仍然不可小觑,他们一直对婆罗洲的金矿垂涎三尺,总想找个机会入侵婆罗洲,将所有金矿据为己有。
他们仗着有先进武器,几次三番对当地的人们动手,试图赶走挖矿的华人,这一下子就让生活在婆罗洲的日子越来越不安稳。
罗芳伯考虑再三,认为只有把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敌,才能抵挡荷兰殖民者的欺侮,不至于被他们赶走。
于是,罗芳伯为了让大家团结起来,决定建立一个组织,这样可以更有凝聚力。然而罗芳伯在婆罗洲的影响力并不大,几乎没多少人愿意听他指挥。
罗芳伯不得已想了一个办法,特意找到了一个名叫陈兰伯的老华侨,告诉他现在婆罗洲华人目前遇到的困难,当前的形势,请他出来号召大家。
这人在当地生活了三十多年,威望极高,人们都比较敬重。听了罗芳伯的解释,他非常认同罗芳伯的看法,马上就同意与罗芳伯组建了一个叫“兰芳会”的机构组织。
当然,陈兰伯年事已高,在组织里只是挂名而已,并不参与具体运作,罗芳伯才是主事的关键人。
随后,罗芳伯还自己找了一群帮手,大多数都是他的同乡加入,加上陈兰伯的号召力,“兰芳会”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表面上,“兰芳会”只是一个商业机构,主要以农业、贸易为主,实际上武装力量也不弱,并且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拥有了绝对的自主权。
谁料,兰芳会还没来得及与荷兰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交手,就先与天地会的人打起了仗。
满清入关以后,天地会这一支民间武装力量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与清军纠缠厮杀了多年,眼看国内没有了生存环境,不得已选择流亡海外。
婆罗洲的天地会首领名叫刘三伯,此人骁勇善战,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婆罗洲的势力范围很大,平时主要靠收取保护费,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方式谋生。
罗芳伯建立的“兰芳会”却根本就不搭理他们,拒绝任何形式的“纳贡”,自然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
刘三伯恼羞成怒,开始故意找茬,命令天地会手下成员不断无故殴打“兰芳会”的人,双方都不肯让步,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生死大械斗。
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双方一直僵持不下,直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惨重,却难分胜负。
罗芳伯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开始联合当地金矿联盟的支持,允诺赶走天地会以后,不收取任何的税费,并签下了行业协议。这样一来,“兰芳会”才逐渐占据了上风,最后把刘三伯率领的天地会彻底铲除。
期间,罗芳伯的谋略,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战斗的精神,也令手下人无比钦佩,打败天地会以后,一致推举他为“兰芳会”的领袖。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芳伯的声望渐渐如日中天,原本只有3万余人的“兰芳会”,经过一番兼并其它华人小团体,以及当地土人的主动归附,竟壮大成为了拥有十万多人的武装力量。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罗芳伯终于在婆罗洲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
三
婆罗洲上,当时分布大约有20多个土着小王国,彼此之间互不服气,因为经济利益的矛盾,积怨已久,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摩擦冲突。
罗芳伯所在的坤甸王国实力稍逊,每次争斗都处于下风,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坤甸王为了找回面子,就主动找到“兰芳会”,请求罗芳伯的帮助。
当时,与坤甸相邻的兰达王实力最为强大,也最为嚣张跋扈,经常蛮不讲理的入侵坤甸王的地盘,肆无忌惮地抢掠坤甸百姓的财物,让坤甸王头疼不已,对其恨之入骨。
有一次,罗芳伯想出一条妙计,率领一支奇兵突袭兰达王的老巢,打得他们焦头烂额,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可谓是大获全胜。
最后,罗芳伯还逼迫兰达王签下了一纸和平协议,保证以后永远不侵略坤甸的地盘。
坤甸王得知消息,乐得连夜举行了庆功宴,好酒好肉招待,燃起火堆,与所有人一起又唱又跳,一直折腾到天亮。
为了表示对罗芳伯的感谢,坤甸王非常大方,直接把东方律一带很大的一块地盘当作奖赏礼物,交给罗芳伯管辖。
自此,罗芳伯创建的“兰芳会”有了自己的地盘,可以大张旗鼓地打出自己的旗号,再也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并且还一下子就有了10多万的属民。
罗芳伯拒绝了部属的提议,坚持不称“王”,也不称“帝”,而是称之为“兰芳共和国”,实行的是大总制的管理模式。
而罗芳伯也被大家推举成为了首届“大总长”,自此,他的思想和以及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逐渐让“兰芳共和国”越来越强大。
首先,在政府管理工作方面,罗芳伯充分借鉴了清政府部门设置,分设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往下又分成省、县、乡三级管理机构,每一级又分成司法、军事、财政、经济、教育等不同的政府部门,几乎与现代的社会管理模式一模一样。
对于各级部门官员的产生,罗芳伯却摈弃了清政府的任命制,而是采用了民主选举制。
罗芳伯认为,各级管理人员应该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所以这些管理人员也应该由民主选举产生,能者上,庸者下,并且还有任期的限制。
至于政务上的裁决,也不是由政府单方面说了算,而是通过大家集体表决,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才能实施。
这一切最终目标就是要带领大家发展经济,提高大家生活水平,并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提高未来社会生产力,让“兰芳共和国”更加强大。
其次,在军事上,由于“兰芳共和国”土地面积偏小,担心别国的入侵和袭扰,罗芳伯决定实行全民皆兵制度,每一个青少年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并且提出了一个口号:“不会打仗的农民,不是好士兵!”
最后,为了进一步体现民主化,罗芳伯拒绝世袭制,认为实行世袭制度,一定会有人因为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变质,从而导致整个国家腐化堕落。长此以往,兰芳共和国只会变成专制国家,而不是他理想中的民主国家了。
罗芳伯说到做到,以身作则,在自己任期届满之前,就主动推举了江戊伯为下任“总长”,然后在国内进行民主投票,通过票选之后,才让江戊伯走马上任。
一定程度上来说,罗芳伯这样的施政思想,在当时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华人之中,完全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正是罗芳伯这种民主思想的引领,“兰芳共和国”的实力和影响不断提升,吸引了很多土着部落前来归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国力更是蒸蒸日上,在最强盛之时,几乎涵盖了整个婆罗洲,同时也对后来东南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几任总长的苦心经营,“兰芳共和国”许多地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金矿之乡”、“鱼米之乡”,成为了当地人民和侨民的幸福家园。
当然,“兰芳共和国”的发展历史并非一直都特别顺利,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危机,比如在建国之初,就遭遇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
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有一只海燕正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在海平面上,行驶着十几艘帆船。为首的一艘舰船上,立着两个英挺的身影。是的,他们就是赖明峰和罗芳国特使罗客卿。
离开大鹏湾,他们一路南行,已经行驶了十来日。赖明峰跟着新认的师傅一路航行。罗客卿每天都会准时给赖明峰上课,将自己掌握的西洋知识倾囊相授,生怕遗漏什么。
这日,闲来无事,两人来到船头,开始闲聊。
“师傅,你给我讲讲元芳国的故事吧?”赖明峰诚恳地请求道。
“也行,今天我就跟你讲讲元芳共和国的建国故事。”罗客卿点了点头。眼睛茫然地望向了大海的深处,向赖明峰讲述了一段曲折的华人建国的故事。
一
1738年,罗芳伯出生在广东梅县的石扇堡一个耕读之家。原名叫罗芳柏,因为客家人喜欢用“伯”来称呼长辈,后人都尊称他“罗芳伯”。
罗芳伯少年时性格外向,加上生性豪爽,喜欢到处结交朋友,颇有些天生气概不凡的领导气质,附近乡亲父老都乐于跟他打交道。
闲暇之余,罗芳伯还喜欢舞枪弄棒,经过多年勤学苦练,摸爬滚打,成年后练就了一身不错的好功夫,如果较量起来的话,三、五人都未必是他的对手。
与同龄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也是罗芳伯的梦想。无奈,与习武相比,他的读书天分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尽管,罗芳伯读书十分刻苦,头悬梁、锥刺股,然而科举这条路注定与他无缘,一连考了六、七回乡试,结果每次都名落孙山。
1772年,罗芳伯转眼就到了34岁,与他平时教的学生一起已经进入考场参加乡试,结果依然落榜。这次打击让他心灰意冷,决心不再参加科举,另谋出路。
此时,我国沿海地带掀起了一股下南洋的淘金潮。
婆罗洲一直盛产黄金,而且历史悠久。当年郑和下西洋,就从婆罗洲带回来大量的黄金。
可惜,当地人采矿技术比较落后,产量一直不高。当地的土着部落首领知道中国人聪明能干,采矿技术不错,就通过各种关系到中国大量招募矿工,重金聘请他们前去采矿。
罗芳伯不甘平庸,在这股淘金潮的裹挟之下,与家人商议之后,就跟随众多同乡一起踏上了开往婆罗洲的船。
一个多月后,罗芳伯终于到了婆罗洲,却发现与想象的不一样,与家乡根本没法比,到处荆棘丛生,基本上还是原始地貌,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当时,华人大多以血缘关系,或者是地缘关系聚居在坤甸、三发、坤吧硅一带的金矿周边,这里倒是成了小有规模的小集镇。
镇上有赌铺、茶楼等吃饭休闲的地方,也有“三沙”、“巴利”等一些采矿机构组织,其余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也不少。
罗芳伯找地方住下后,并没有着急去当矿工,看到许多华人的子女并不上学,满街打闹,于是就萌生了办学搞教育的念头。
当地的华人正愁没有教书先生,就纷纷把孩子送到他的学堂认字读书,这让罗芳伯很快就在婆罗洲安定下来了。
不上课的时候,罗芳伯闲不住,还是喜欢找人聊天,结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认识了许多当地土着、华侨等各种人士,交际越来越多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拉帮结派,不同的组织和不同帮派之间,通常会因为利益、或者成员之间的矛盾,发生各式各样的冲突。
罗芳伯每到这时,总会热心站出来主持公道,从中调停斡旋,化解双方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因为在他看来,大家都是中国人,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不如大家都各自退一步海阔天空,完全没必要水火不容,甚至生死相搏。
由于他有文化,口才也不错,一般人跟他讲道理,多数人也说不过他,久而久之,他在当地华人心目中就有了一定的威望。
有时候也会碰见特别蛮不讲理的人,根本无视他的存在,不肯低头认输,还故意言语挑衅,要对他动手动脚。
这时,罗芳伯在家乡练得那一身武艺就派上的用场,经常能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自讨没趣的人给治服了。
不仅如此,罗芳伯处理事情也比较公平公正,令产生矛盾的双方都颇为服气。因而许多华人一旦遇到较大的纠纷,都愿意找他出面帮忙解决。
不过,有些事情如果超出了罗芳伯的能力范围,就不那么容易办了。
二
当时,荷兰人的海上霸主虽然日渐式微,但仍然不可小觑,他们一直对婆罗洲的金矿垂涎三尺,总想找个机会入侵婆罗洲,将所有金矿据为己有。
他们仗着有先进武器,几次三番对当地的人们动手,试图赶走挖矿的华人,这一下子就让生活在婆罗洲的日子越来越不安稳。
罗芳伯考虑再三,认为只有把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敌,才能抵挡荷兰殖民者的欺侮,不至于被他们赶走。
于是,罗芳伯为了让大家团结起来,决定建立一个组织,这样可以更有凝聚力。然而罗芳伯在婆罗洲的影响力并不大,几乎没多少人愿意听他指挥。
罗芳伯不得已想了一个办法,特意找到了一个名叫陈兰伯的老华侨,告诉他现在婆罗洲华人目前遇到的困难,当前的形势,请他出来号召大家。
这人在当地生活了三十多年,威望极高,人们都比较敬重。听了罗芳伯的解释,他非常认同罗芳伯的看法,马上就同意与罗芳伯组建了一个叫“兰芳会”的机构组织。
当然,陈兰伯年事已高,在组织里只是挂名而已,并不参与具体运作,罗芳伯才是主事的关键人。
随后,罗芳伯还自己找了一群帮手,大多数都是他的同乡加入,加上陈兰伯的号召力,“兰芳会”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表面上,“兰芳会”只是一个商业机构,主要以农业、贸易为主,实际上武装力量也不弱,并且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拥有了绝对的自主权。
谁料,兰芳会还没来得及与荷兰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交手,就先与天地会的人打起了仗。
满清入关以后,天地会这一支民间武装力量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与清军纠缠厮杀了多年,眼看国内没有了生存环境,不得已选择流亡海外。
婆罗洲的天地会首领名叫刘三伯,此人骁勇善战,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婆罗洲的势力范围很大,平时主要靠收取保护费,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方式谋生。
罗芳伯建立的“兰芳会”却根本就不搭理他们,拒绝任何形式的“纳贡”,自然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
刘三伯恼羞成怒,开始故意找茬,命令天地会手下成员不断无故殴打“兰芳会”的人,双方都不肯让步,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生死大械斗。
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双方一直僵持不下,直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惨重,却难分胜负。
罗芳伯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开始联合当地金矿联盟的支持,允诺赶走天地会以后,不收取任何的税费,并签下了行业协议。这样一来,“兰芳会”才逐渐占据了上风,最后把刘三伯率领的天地会彻底铲除。
期间,罗芳伯的谋略,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战斗的精神,也令手下人无比钦佩,打败天地会以后,一致推举他为“兰芳会”的领袖。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芳伯的声望渐渐如日中天,原本只有3万余人的“兰芳会”,经过一番兼并其它华人小团体,以及当地土人的主动归附,竟壮大成为了拥有十万多人的武装力量。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罗芳伯终于在婆罗洲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
三
婆罗洲上,当时分布大约有20多个土着小王国,彼此之间互不服气,因为经济利益的矛盾,积怨已久,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摩擦冲突。
罗芳伯所在的坤甸王国实力稍逊,每次争斗都处于下风,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坤甸王为了找回面子,就主动找到“兰芳会”,请求罗芳伯的帮助。
当时,与坤甸相邻的兰达王实力最为强大,也最为嚣张跋扈,经常蛮不讲理的入侵坤甸王的地盘,肆无忌惮地抢掠坤甸百姓的财物,让坤甸王头疼不已,对其恨之入骨。
有一次,罗芳伯想出一条妙计,率领一支奇兵突袭兰达王的老巢,打得他们焦头烂额,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可谓是大获全胜。
最后,罗芳伯还逼迫兰达王签下了一纸和平协议,保证以后永远不侵略坤甸的地盘。
坤甸王得知消息,乐得连夜举行了庆功宴,好酒好肉招待,燃起火堆,与所有人一起又唱又跳,一直折腾到天亮。
为了表示对罗芳伯的感谢,坤甸王非常大方,直接把东方律一带很大的一块地盘当作奖赏礼物,交给罗芳伯管辖。
自此,罗芳伯创建的“兰芳会”有了自己的地盘,可以大张旗鼓地打出自己的旗号,再也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并且还一下子就有了10多万的属民。
罗芳伯拒绝了部属的提议,坚持不称“王”,也不称“帝”,而是称之为“兰芳共和国”,实行的是大总制的管理模式。
而罗芳伯也被大家推举成为了首届“大总长”,自此,他的思想和以及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逐渐让“兰芳共和国”越来越强大。
首先,在政府管理工作方面,罗芳伯充分借鉴了清政府部门设置,分设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往下又分成省、县、乡三级管理机构,每一级又分成司法、军事、财政、经济、教育等不同的政府部门,几乎与现代的社会管理模式一模一样。
对于各级部门官员的产生,罗芳伯却摈弃了清政府的任命制,而是采用了民主选举制。
罗芳伯认为,各级管理人员应该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所以这些管理人员也应该由民主选举产生,能者上,庸者下,并且还有任期的限制。
至于政务上的裁决,也不是由政府单方面说了算,而是通过大家集体表决,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才能实施。
这一切最终目标就是要带领大家发展经济,提高大家生活水平,并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提高未来社会生产力,让“兰芳共和国”更加强大。
其次,在军事上,由于“兰芳共和国”土地面积偏小,担心别国的入侵和袭扰,罗芳伯决定实行全民皆兵制度,每一个青少年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并且提出了一个口号:“不会打仗的农民,不是好士兵!”
最后,为了进一步体现民主化,罗芳伯拒绝世袭制,认为实行世袭制度,一定会有人因为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变质,从而导致整个国家腐化堕落。长此以往,兰芳共和国只会变成专制国家,而不是他理想中的民主国家了。
罗芳伯说到做到,以身作则,在自己任期届满之前,就主动推举了江戊伯为下任“总长”,然后在国内进行民主投票,通过票选之后,才让江戊伯走马上任。
一定程度上来说,罗芳伯这样的施政思想,在当时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华人之中,完全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正是罗芳伯这种民主思想的引领,“兰芳共和国”的实力和影响不断提升,吸引了很多土着部落前来归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国力更是蒸蒸日上,在最强盛之时,几乎涵盖了整个婆罗洲,同时也对后来东南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几任总长的苦心经营,“兰芳共和国”许多地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金矿之乡”、“鱼米之乡”,成为了当地人民和侨民的幸福家园。
当然,“兰芳共和国”的发展历史并非一直都特别顺利,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危机,比如在建国之初,就遭遇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