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震惊朝野的封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罗彦眼睛扫过的那个文士,叫做赵德言。
当初中原战乱的时候,文人没有自保之力,这位一发狠,竟然投了突厥。本来突厥苦寒,向来不为中原人所喜,加上饮食习惯和人文习惯,等等之类的原因,导致突厥很难获得中原的人才。
而且读过书的,大多轻视突厥这类蛮夷,谁愿意给突厥去当孙子。
这不,赵德言这种在中原也就算得上二流的书生,到了突厥以后,立马得到了突厥的重用。颉利对于赵德言是倍加信任。
让罗彦感觉好笑的就是。赵德言过惯了中原的日子,把中原那套尊卑礼制和律令也带到了突厥。原本游牧民族就天性自由,性子也野惯了,如今被赵德言强行加上这么多禁锢,颉利是感觉爽了,但是他手下的儿郎们可是倍觉不爽。可以说,赵德言被重用的时候,就代表突厥内乱的开始
所以罗彦不得不对这样一个奇葩人物感到好奇。好在这货也算是为大唐做出了另类的贡献,罗彦也就不好多说什么。
回到长安,李世民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大仗似的。驻军到了突厥已经开始撤兵,而且沿路撒下不少斥候,看着突厥大队的人马带着此行而来的收获缓慢回到草原,得到汇报的李世民终于算是安心了。
一切事务回到正轨。这个时候该封赏功臣了。虽然之前把一些人的官职抬得很高,但是官职和功劳并不等同。根据能力和需要,授予的是官;但是根据功劳,授予的却是爵位。官职可以更改,但是爵位只要不犯十恶不赦的大罪,就不会有变。
李世民根据以前的种种功劳,制定了一个很是详尽的排序。论功长孙无忌第一,然后是李孝恭,接下来是杜如晦房玄龄,再接着尉迟恭高士廉……总之,众多文武,一一排序下来,是个人都知道,李世民这是以玄武门之变为参照,再加上过往的功绩,这才定下的排序。
为什么这么说。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高士廉更不用说,这位武德五年才到大唐,距今也就思念的时间,哪里有什么战功。不说战功,苦劳都没多少。
但是偏偏就是有人眼瞎,出来闹腾。这个人无他,就是淮安王李神通。
这位皇室当中大名鼎鼎的常败王爷,这个时候非要闹腾,说自己战功赫赫,为什么还排在房玄龄这些书生的后头。
对于李神通这样的闹腾,李世民可是没有丝毫客气,历数了他多年来的败仗,把李神通一通抢白,弄得狼狈而归。最终,长孙无忌这些人都被封为国公,而且实授食邑上千户。
不过这些人里头,倒是有一位真的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封赏。
不错,就是罗彦。
在李世民的这些排名里头,罗彦排名第九。这么多功臣,岁数都在三十以上的人里头,就夹杂了这么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后生。
但是知道这个排名是怎么弄出来的人,对于罗彦占据在第九反而是有些心服口服,甚至有人都觉得,给第九都低了。看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的表现,和罗彦也相差不大,人家就排到了第一。高士廉就更不用说,还在罗彦前头呢。
眼见着这些人都封了国公,李世民也是一番好意,不仅是把罗彦提拔成了著作郎,掌管秘书监的著作局,从此有了上早朝参议奏事的资格,而且还封罗彦作信国公,实授九百户食邑。按理说这个封赏也确实配得上这样的封赏。
但是,让朝臣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罗彦坚辞不授的奏疏就上来了。原因不明,反正就是坚辞不授。这让李世民尴尬了,怎么整?
没办法,把罗彦叫来亲自问问好了。
“卿为何不受封赏?”烦着呢,李世民对于这个经常不露头,但是坚决不能小视的臣子,一副又爱又恨的心情。
“微臣斗胆。先前臣就跟陛下说过,微臣年轻,恐才德不足,不愿幸进。”罗彦很是恭敬地回答。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是皇帝了,虽然罗彦心里也就把他当作是一个普通人,不过,这表面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玄武门一事,爱卿出力甚多,而且救了寡人的性命,难道这个功劳,还不够爱卿当一个国公?”对于有功之臣,说真的李世民在历史上都是排名前列的好人,前后几十年也就杀了张亮和侯君集这两个主动谋反的,就是尉迟恭往后骄横无礼,李世民也就是使点手段,让他自己呆在国公府里安生着,一应的待遇丝毫没有改变。
“臣知陛下殷切之意,但就是因为如此,臣才惶恐而不敢受。终汉一代,齐王韩信受死,绛侯周勃下狱,难道仅仅是因为人君不够仁德吗?手握重权,骄矜无状,人君不施以刑,其亦得意而赴死。微臣今年二十有一,人生漫漫,一朝权势在手,岂不得意忘形。陛下授我高官,实则授我死路。”罗彦这会儿可顾不得有影射李世民不是仁君的嫌疑了。
李世民果然听了以后大怒:“爱卿便是如此看我。”
罗彦这会儿可是真的急了,满头大汗跪倒在地,急声说道:“正是怕有负陛下贤明,臣才敢如此拒绝。历来年少哪能常得稳重,一朝失了分寸,就会有祸患到来。到时候悔之晚矣。”
李世民想想,罗彦这个人,说真的,这个年龄给个国公当确实有些太早了。以后要是再有什么功绩,难道要一直封赏食邑?这不可能啊,国公的食邑那也得有定数,肆意封赏,有损国本。难道要最后给个郡王当当,那就更不可能了,外姓不得封王,这是多少年约定俗称的规矩了。也就李艺这个一开始投唐就被封成燕郡王的,现在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所以李世民问清了罗彦拒绝的原因,也就同意了罗彦的请求。但是同意不代表就不封赏了,不然朝中怎么看待自己。
让罗彦离开以后,李世民叫来了自己的大舅子。
“辅机啊,罗彦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面对自己最信赖的人,李世民说话自然很是随意。
“陛下,这件事情莫说是我,恐怕这个时候整个长安城都沸反盈天了。谁见过嫌自己官大的,这个罗彦,也实在是太胡闹了。”长孙无忌也被罗彦这让人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做法弄得哭笑不得。
“刚才我找过他了。你猜他怎么说?”
“难道,又是他那套不得幸进?不可能啊,陛下封赏,自然是有凭据的,怎么可能会是幸进,这个罗彦,也实在是太过胡闹。”罗彦此前跟李世民说过不得幸进的话,还真是被传的沸沸扬扬。有说罗彦卖直的,有说罗彦傻的,也有说罗彦待价而沽的。不过,时至今日,罗彦的做法也确实是没有违背他当初的说法。
“这个理由是有。但是还有一套说辞,说他年纪太小,乍得高位,要是得意忘形,怕往后成了韩信第二。你说气不气人,我就是刘邦那样的庸人么。”李世民有些看不起刘邦,虽然这位是开国皇帝,但是传下来的史书上边,这位除了会用人,其他的文韬武略一概不行。想想罗彦刚才的说辞,李世民还是有些气愤。
这倒是把长孙无忌给惹笑了,能不怕影射李世民是昏君的,也就罗彦敢这么做了吧。“陛下自然不同刘邦,只是罗彦也说的确实有道理。”
点点头,李世民说道:“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国公他不要,食邑他也不要,但是不能不封赏吧。可是赏的少了,也会惹人诟病,这个罗彦,可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啊。”
“久闻罗彦自幼孤身,但是被其义兄资助,方才能读书至长安赴考。不若,封罗彦为开国县公,加其食邑。然后封其义兄为开国县男,食邑照例,以旌其仁义。如此以来,也能让朝臣无话可说。”
长孙无忌的这一招确实可以称得上高明。大家这么拼命,不就是为了博个功名,封妻荫子么。如今罗彦孤身一人,这封妻荫子自然是一句空话,但是罗彦的关系网里头,正好就有这么一位义兄,而且人家做的这个事情,也确实值得赞扬。
这么以来,虽然两人的食邑这些加起来确实没有一个国公那么多,但是能够把功劳的封赏转嫁给别人,这本来就是一份非常宽厚的封赏,所以这样以来,却是不仅能够堵住所有人的嘴,而且还把罗彦给紧紧拉拢住了。
次日,李世民就专门为罗彦的封赏下了一道圣旨。封罗彦为庐江县公,食邑五百户,仍授著作郎。有庐州冯常,多有义名,特加封为舒城县男,食邑五十户。
封赏一出,朝野震动。罗彦是谁大家自然是知道的,只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冯常是谁,大家就犯嘀咕了。有心人仔细查询,这才知道庐州冯常,就是罗彦的义兄。这下子简直热闹透了,李世民把封赏转嫁给亲属,这是开了先例,所有人都心里热乎乎的,为了家人,也要好好为大唐出力,君不见,庐州冯常,就因为罗彦的关系,就平白得了一个男爵。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罗彦眼睛扫过的那个文士,叫做赵德言。
当初中原战乱的时候,文人没有自保之力,这位一发狠,竟然投了突厥。本来突厥苦寒,向来不为中原人所喜,加上饮食习惯和人文习惯,等等之类的原因,导致突厥很难获得中原的人才。
而且读过书的,大多轻视突厥这类蛮夷,谁愿意给突厥去当孙子。
这不,赵德言这种在中原也就算得上二流的书生,到了突厥以后,立马得到了突厥的重用。颉利对于赵德言是倍加信任。
让罗彦感觉好笑的就是。赵德言过惯了中原的日子,把中原那套尊卑礼制和律令也带到了突厥。原本游牧民族就天性自由,性子也野惯了,如今被赵德言强行加上这么多禁锢,颉利是感觉爽了,但是他手下的儿郎们可是倍觉不爽。可以说,赵德言被重用的时候,就代表突厥内乱的开始
所以罗彦不得不对这样一个奇葩人物感到好奇。好在这货也算是为大唐做出了另类的贡献,罗彦也就不好多说什么。
回到长安,李世民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大仗似的。驻军到了突厥已经开始撤兵,而且沿路撒下不少斥候,看着突厥大队的人马带着此行而来的收获缓慢回到草原,得到汇报的李世民终于算是安心了。
一切事务回到正轨。这个时候该封赏功臣了。虽然之前把一些人的官职抬得很高,但是官职和功劳并不等同。根据能力和需要,授予的是官;但是根据功劳,授予的却是爵位。官职可以更改,但是爵位只要不犯十恶不赦的大罪,就不会有变。
李世民根据以前的种种功劳,制定了一个很是详尽的排序。论功长孙无忌第一,然后是李孝恭,接下来是杜如晦房玄龄,再接着尉迟恭高士廉……总之,众多文武,一一排序下来,是个人都知道,李世民这是以玄武门之变为参照,再加上过往的功绩,这才定下的排序。
为什么这么说。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高士廉更不用说,这位武德五年才到大唐,距今也就思念的时间,哪里有什么战功。不说战功,苦劳都没多少。
但是偏偏就是有人眼瞎,出来闹腾。这个人无他,就是淮安王李神通。
这位皇室当中大名鼎鼎的常败王爷,这个时候非要闹腾,说自己战功赫赫,为什么还排在房玄龄这些书生的后头。
对于李神通这样的闹腾,李世民可是没有丝毫客气,历数了他多年来的败仗,把李神通一通抢白,弄得狼狈而归。最终,长孙无忌这些人都被封为国公,而且实授食邑上千户。
不过这些人里头,倒是有一位真的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封赏。
不错,就是罗彦。
在李世民的这些排名里头,罗彦排名第九。这么多功臣,岁数都在三十以上的人里头,就夹杂了这么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后生。
但是知道这个排名是怎么弄出来的人,对于罗彦占据在第九反而是有些心服口服,甚至有人都觉得,给第九都低了。看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的表现,和罗彦也相差不大,人家就排到了第一。高士廉就更不用说,还在罗彦前头呢。
眼见着这些人都封了国公,李世民也是一番好意,不仅是把罗彦提拔成了著作郎,掌管秘书监的著作局,从此有了上早朝参议奏事的资格,而且还封罗彦作信国公,实授九百户食邑。按理说这个封赏也确实配得上这样的封赏。
但是,让朝臣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罗彦坚辞不授的奏疏就上来了。原因不明,反正就是坚辞不授。这让李世民尴尬了,怎么整?
没办法,把罗彦叫来亲自问问好了。
“卿为何不受封赏?”烦着呢,李世民对于这个经常不露头,但是坚决不能小视的臣子,一副又爱又恨的心情。
“微臣斗胆。先前臣就跟陛下说过,微臣年轻,恐才德不足,不愿幸进。”罗彦很是恭敬地回答。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是皇帝了,虽然罗彦心里也就把他当作是一个普通人,不过,这表面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玄武门一事,爱卿出力甚多,而且救了寡人的性命,难道这个功劳,还不够爱卿当一个国公?”对于有功之臣,说真的李世民在历史上都是排名前列的好人,前后几十年也就杀了张亮和侯君集这两个主动谋反的,就是尉迟恭往后骄横无礼,李世民也就是使点手段,让他自己呆在国公府里安生着,一应的待遇丝毫没有改变。
“臣知陛下殷切之意,但就是因为如此,臣才惶恐而不敢受。终汉一代,齐王韩信受死,绛侯周勃下狱,难道仅仅是因为人君不够仁德吗?手握重权,骄矜无状,人君不施以刑,其亦得意而赴死。微臣今年二十有一,人生漫漫,一朝权势在手,岂不得意忘形。陛下授我高官,实则授我死路。”罗彦这会儿可顾不得有影射李世民不是仁君的嫌疑了。
李世民果然听了以后大怒:“爱卿便是如此看我。”
罗彦这会儿可是真的急了,满头大汗跪倒在地,急声说道:“正是怕有负陛下贤明,臣才敢如此拒绝。历来年少哪能常得稳重,一朝失了分寸,就会有祸患到来。到时候悔之晚矣。”
李世民想想,罗彦这个人,说真的,这个年龄给个国公当确实有些太早了。以后要是再有什么功绩,难道要一直封赏食邑?这不可能啊,国公的食邑那也得有定数,肆意封赏,有损国本。难道要最后给个郡王当当,那就更不可能了,外姓不得封王,这是多少年约定俗称的规矩了。也就李艺这个一开始投唐就被封成燕郡王的,现在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所以李世民问清了罗彦拒绝的原因,也就同意了罗彦的请求。但是同意不代表就不封赏了,不然朝中怎么看待自己。
让罗彦离开以后,李世民叫来了自己的大舅子。
“辅机啊,罗彦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面对自己最信赖的人,李世民说话自然很是随意。
“陛下,这件事情莫说是我,恐怕这个时候整个长安城都沸反盈天了。谁见过嫌自己官大的,这个罗彦,也实在是太胡闹了。”长孙无忌也被罗彦这让人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做法弄得哭笑不得。
“刚才我找过他了。你猜他怎么说?”
“难道,又是他那套不得幸进?不可能啊,陛下封赏,自然是有凭据的,怎么可能会是幸进,这个罗彦,也实在是太过胡闹。”罗彦此前跟李世民说过不得幸进的话,还真是被传的沸沸扬扬。有说罗彦卖直的,有说罗彦傻的,也有说罗彦待价而沽的。不过,时至今日,罗彦的做法也确实是没有违背他当初的说法。
“这个理由是有。但是还有一套说辞,说他年纪太小,乍得高位,要是得意忘形,怕往后成了韩信第二。你说气不气人,我就是刘邦那样的庸人么。”李世民有些看不起刘邦,虽然这位是开国皇帝,但是传下来的史书上边,这位除了会用人,其他的文韬武略一概不行。想想罗彦刚才的说辞,李世民还是有些气愤。
这倒是把长孙无忌给惹笑了,能不怕影射李世民是昏君的,也就罗彦敢这么做了吧。“陛下自然不同刘邦,只是罗彦也说的确实有道理。”
点点头,李世民说道:“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国公他不要,食邑他也不要,但是不能不封赏吧。可是赏的少了,也会惹人诟病,这个罗彦,可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啊。”
“久闻罗彦自幼孤身,但是被其义兄资助,方才能读书至长安赴考。不若,封罗彦为开国县公,加其食邑。然后封其义兄为开国县男,食邑照例,以旌其仁义。如此以来,也能让朝臣无话可说。”
长孙无忌的这一招确实可以称得上高明。大家这么拼命,不就是为了博个功名,封妻荫子么。如今罗彦孤身一人,这封妻荫子自然是一句空话,但是罗彦的关系网里头,正好就有这么一位义兄,而且人家做的这个事情,也确实值得赞扬。
这么以来,虽然两人的食邑这些加起来确实没有一个国公那么多,但是能够把功劳的封赏转嫁给别人,这本来就是一份非常宽厚的封赏,所以这样以来,却是不仅能够堵住所有人的嘴,而且还把罗彦给紧紧拉拢住了。
次日,李世民就专门为罗彦的封赏下了一道圣旨。封罗彦为庐江县公,食邑五百户,仍授著作郎。有庐州冯常,多有义名,特加封为舒城县男,食邑五十户。
封赏一出,朝野震动。罗彦是谁大家自然是知道的,只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冯常是谁,大家就犯嘀咕了。有心人仔细查询,这才知道庐州冯常,就是罗彦的义兄。这下子简直热闹透了,李世民把封赏转嫁给亲属,这是开了先例,所有人都心里热乎乎的,为了家人,也要好好为大唐出力,君不见,庐州冯常,就因为罗彦的关系,就平白得了一个男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