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阿炳的诸天生活最新章节!
陆仁炳现在一点从事实业的心思都没有,就想着投机。他观察了很久,才基本摸清了沪海的股票市场。
这个年代,沪海的股票交易还处在最原始的阶段,华人还没有自己的股票交易所,租界的沪海股票公所,两年前才更名为众业公所,主要买卖外国企业的股票,政府债券,以及清廷的金币债券。就在四川路与南京东路的交叉口的商场内。国人自己的股票交易,主要集中在大新街的惠芳茶楼里。
茶楼里的交易,主要依靠掮客。众业公所里的股票交易要依赖于股票会员经纪人,总共100席,华人共有13席。
陆仁炳印象中这个时代是有一场橡皮危机的,这场危机,直接导致了清末金融危机,倒闭了一大波银行票号,四川的修路款子都赔了进去。直接导致了保路运动的发生,给清王朝的棺材盖钉上了关键的一颗钉。
不过这场危机,现在刚刚萌芽,众业公所,挂牌交易的橡胶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泡沫。
那个传说中兴风作浪的兰格志公司的股票,也才卖30两一股,虽然那个老板拼了命的为橡胶行业造势,但是现在行情不到,橡皮股的增长仍然在合理范围内。
陆仁炳如果没有急用钱的话,现在入手橡皮股其实是比较划算的。但是要等两年多,才能收割太慢了。
现在的股票交易,相当原始,没有交易大厅,没有电子屏幕。连原始的黑板粉笔交易牌都没有。
股票交易全靠经纪人或者掮客来完成,手续比较繁琐,交易所和经纪人收取交易佣金,交易原始缓慢,而且容易被人操纵。
这个时代的国人,对于股票交易的信任度还很低。敢于进入股市的人,都是极具冒险精神的人,买卖的股票也都是信誉比较好的股票证券。整个中国的人,对于金融经济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
这个时代的国人,都知道洋人在租界建了交易所,对于中国人不利。但是究竟会产生什么危害却不知道。茶楼里的股票交易,问题更多,投机盛行,又没有法律约束,掮客们卷了投资人的钱跑路,合伙哄抬股价什么的时有发生。
大多数人对于股市的看法,都不怎么正面。就在刚过去的6月份,由上海商人袁子壮无锡人的经营煤铁和丝业的大亨周舜卿,联合了一干在上海滩颇有实力的商人,筹划建立华人自己的证券交易所。结果没有被朝廷批准,上海商界也异议颇多,交易所并没有建成。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华人股票证券的交易混乱,连个固定的地点都没有。但是工商界发行的商股融资的需求又特别旺盛,1903年到1907年,国内各省又掀起了集股修铁路的热潮,这些铁路股票也进入市场,加上清政府打通了发债度日的穴窍,市场上有各级政府发售的各种名目的债券。这里边蕴藏着无穷的商机和财富。
这些对于没有什么背景和人脉的陆仁炳来说,都是看的见,吃不着的肥肉。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干大佬都办不成的交易所,他一个泥腿子当然就更没有机会。像其他商人一样开办一个专门倒卖股票的中介公司,又太没意思。
思考良久,陆仁炳觉得还是从办报纸入手。无论哪个时代,信息都是最重要的财富。而现在的国内市场上,确实缺少一份专业的金融方面的报纸刊物。而这个就是陆仁炳发现的蓝海了。
他的思路是,办一份金融周刊,专门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翻译连载国外的金融书籍,收集国内的各地股票,证券的交易信息,实时更新国内外大宗货物的价格信息。嗯,这种刊物只要肯下功夫,在这个时代根本不愁没有买主。
这年代办报纸门槛很低,据估计仅北平加上海,能叫得上名字的报纸,就足有200多,但是大多数报纸都是赔钱货,报纸倒闭的原因,不是清政府查封。而是因为没钱了,才倒闭的。
但是陆仁炳有信心,将这些报纸卖出去。无论那个时代搞金融的都是有钱人。
嗯,思路有了,陆仁炳便开始着手办报事宜。中国女报的事,他暂时就不管了,交给那帮年轻人去折腾,反正这个时代鼓吹女权是政治正确不怕事。自己要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即将诞生的《中国金融周刊》上。
要办一份新报,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陆仁炳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给周刊的定位就是高端杂志,因此从印刷上就必须要拉开档次。经常使用别人的印馆,质量根本无法控制,必须有自己的印刷厂。
好在在沪市,最不缺的就是买办,掮客。陆仁炳通过人买了全套的印刷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米利机,这玩意据说在上海滩属于独一份的美国货。因为排华法案的原因,最近几年整个大清国都在抵制美货。
陆仁炳买的这套机器,运过来之后,就赶上了抵制美货运动。堆在仓库里吃灰了两年。今年美国人为了挽回在东方帝国的贸易份额,6月份刚发了照会,准备将属于美国的庚子赔款还给中国,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这条消息传来,才算稍稍给国内的反美情绪,降了温。陆仁炳才有机会,从美国商人的租界的仓库里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拿到了这批机器。
米利机虽然说是比较先进的机器,但是说实在的在现在的中国实在是没啥市场。沪海的人高档的机器,都认德国货英国货,廉价货就认日本的,美国人的机器根本不吃香。
说实在的,陆仁炳买了这些机器也有很大的麻烦,因为没人用过这些机器,还得聘请外国技师来培训工人,这在以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陆仁炳的运气就是这么好。现在正赶上美国人到银行危机,虽然银行危机还没达到高峰,但是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了。再加上从1903年开始美国人的经济就处在危机状态。
来中国卖印刷机的这位大胡子,在沪海待了两年,前几天刚得到消息,他国内的公司破产了,老板都自杀了。他现在失业了,连租用仓库的钱都得他自己出。
愁的这家伙在租界的酒吧买醉,陆仁炳也是之前闲逛的时候,凑巧跟他搭上的线。陆仁炳当时是想着买张船票,去美国趁着银行也危机,捞一把快钱的。他之前可是把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前前后后研究了个透,就等着到时候去投机呢。
所以他就特别留意,在租界的美国商人,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一把。
陆仁炳现在一点从事实业的心思都没有,就想着投机。他观察了很久,才基本摸清了沪海的股票市场。
这个年代,沪海的股票交易还处在最原始的阶段,华人还没有自己的股票交易所,租界的沪海股票公所,两年前才更名为众业公所,主要买卖外国企业的股票,政府债券,以及清廷的金币债券。就在四川路与南京东路的交叉口的商场内。国人自己的股票交易,主要集中在大新街的惠芳茶楼里。
茶楼里的交易,主要依靠掮客。众业公所里的股票交易要依赖于股票会员经纪人,总共100席,华人共有13席。
陆仁炳印象中这个时代是有一场橡皮危机的,这场危机,直接导致了清末金融危机,倒闭了一大波银行票号,四川的修路款子都赔了进去。直接导致了保路运动的发生,给清王朝的棺材盖钉上了关键的一颗钉。
不过这场危机,现在刚刚萌芽,众业公所,挂牌交易的橡胶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泡沫。
那个传说中兴风作浪的兰格志公司的股票,也才卖30两一股,虽然那个老板拼了命的为橡胶行业造势,但是现在行情不到,橡皮股的增长仍然在合理范围内。
陆仁炳如果没有急用钱的话,现在入手橡皮股其实是比较划算的。但是要等两年多,才能收割太慢了。
现在的股票交易,相当原始,没有交易大厅,没有电子屏幕。连原始的黑板粉笔交易牌都没有。
股票交易全靠经纪人或者掮客来完成,手续比较繁琐,交易所和经纪人收取交易佣金,交易原始缓慢,而且容易被人操纵。
这个时代的国人,对于股票交易的信任度还很低。敢于进入股市的人,都是极具冒险精神的人,买卖的股票也都是信誉比较好的股票证券。整个中国的人,对于金融经济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
这个时代的国人,都知道洋人在租界建了交易所,对于中国人不利。但是究竟会产生什么危害却不知道。茶楼里的股票交易,问题更多,投机盛行,又没有法律约束,掮客们卷了投资人的钱跑路,合伙哄抬股价什么的时有发生。
大多数人对于股市的看法,都不怎么正面。就在刚过去的6月份,由上海商人袁子壮无锡人的经营煤铁和丝业的大亨周舜卿,联合了一干在上海滩颇有实力的商人,筹划建立华人自己的证券交易所。结果没有被朝廷批准,上海商界也异议颇多,交易所并没有建成。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华人股票证券的交易混乱,连个固定的地点都没有。但是工商界发行的商股融资的需求又特别旺盛,1903年到1907年,国内各省又掀起了集股修铁路的热潮,这些铁路股票也进入市场,加上清政府打通了发债度日的穴窍,市场上有各级政府发售的各种名目的债券。这里边蕴藏着无穷的商机和财富。
这些对于没有什么背景和人脉的陆仁炳来说,都是看的见,吃不着的肥肉。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干大佬都办不成的交易所,他一个泥腿子当然就更没有机会。像其他商人一样开办一个专门倒卖股票的中介公司,又太没意思。
思考良久,陆仁炳觉得还是从办报纸入手。无论哪个时代,信息都是最重要的财富。而现在的国内市场上,确实缺少一份专业的金融方面的报纸刊物。而这个就是陆仁炳发现的蓝海了。
他的思路是,办一份金融周刊,专门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翻译连载国外的金融书籍,收集国内的各地股票,证券的交易信息,实时更新国内外大宗货物的价格信息。嗯,这种刊物只要肯下功夫,在这个时代根本不愁没有买主。
这年代办报纸门槛很低,据估计仅北平加上海,能叫得上名字的报纸,就足有200多,但是大多数报纸都是赔钱货,报纸倒闭的原因,不是清政府查封。而是因为没钱了,才倒闭的。
但是陆仁炳有信心,将这些报纸卖出去。无论那个时代搞金融的都是有钱人。
嗯,思路有了,陆仁炳便开始着手办报事宜。中国女报的事,他暂时就不管了,交给那帮年轻人去折腾,反正这个时代鼓吹女权是政治正确不怕事。自己要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即将诞生的《中国金融周刊》上。
要办一份新报,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陆仁炳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给周刊的定位就是高端杂志,因此从印刷上就必须要拉开档次。经常使用别人的印馆,质量根本无法控制,必须有自己的印刷厂。
好在在沪市,最不缺的就是买办,掮客。陆仁炳通过人买了全套的印刷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米利机,这玩意据说在上海滩属于独一份的美国货。因为排华法案的原因,最近几年整个大清国都在抵制美货。
陆仁炳买的这套机器,运过来之后,就赶上了抵制美货运动。堆在仓库里吃灰了两年。今年美国人为了挽回在东方帝国的贸易份额,6月份刚发了照会,准备将属于美国的庚子赔款还给中国,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这条消息传来,才算稍稍给国内的反美情绪,降了温。陆仁炳才有机会,从美国商人的租界的仓库里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拿到了这批机器。
米利机虽然说是比较先进的机器,但是说实在的在现在的中国实在是没啥市场。沪海的人高档的机器,都认德国货英国货,廉价货就认日本的,美国人的机器根本不吃香。
说实在的,陆仁炳买了这些机器也有很大的麻烦,因为没人用过这些机器,还得聘请外国技师来培训工人,这在以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陆仁炳的运气就是这么好。现在正赶上美国人到银行危机,虽然银行危机还没达到高峰,但是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了。再加上从1903年开始美国人的经济就处在危机状态。
来中国卖印刷机的这位大胡子,在沪海待了两年,前几天刚得到消息,他国内的公司破产了,老板都自杀了。他现在失业了,连租用仓库的钱都得他自己出。
愁的这家伙在租界的酒吧买醉,陆仁炳也是之前闲逛的时候,凑巧跟他搭上的线。陆仁炳当时是想着买张船票,去美国趁着银行也危机,捞一把快钱的。他之前可是把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前前后后研究了个透,就等着到时候去投机呢。
所以他就特别留意,在租界的美国商人,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