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研发无缝钢管(求收藏、推荐、月票)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在大明当神棍的日子最新章节!
秦睿带着一群学生,将桌椅、黑板等全部搬到了周扒皮家,好在只有一里多地,上学也方便。
周八垄家的仆人也清理完了,只留下了十二个人,现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等着秦睿安排。秦睿很大方的将人扔到了学生中去,进行培训教育,上完课把秦府打扫干净就可以了。
忙完了这一切,秦睿才开始好好看起这座房子,周八垄家是三处三进的四合院拼成的,因为怕逾制。每一处都是三进,中间用连廊连接起来,总占地面积大约有二十亩。
正门进去,正对着影壁,左边是倒座房,右边是门房;进入一进院后,有一个垂花门,左右是抄手游廊;穿过垂花门进入二进院,是一个占地三亩多的大院子,左右是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边一个厨房,西边一个厕所,正对着垂花门的是三间正房和左右两个耳房;穿过正房后的三进院是一排后罩房,是丫鬟住的地方,或者放杂物。
三处房子都一样,就是院子布置不一样。秦睿决定自己住中间一处;左边的一处当学校,因为周八垄就是在那里被烧死的;右边的一处等三爷爷有空来住。
二姑一家,先搬了进来,安排在右边一处的厢房中,正房那是留个三爷爷住的。
顾嘉父女、宋世杰住到了左边一处三进院落的厢房中,正房被秦睿改成了教室,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正房大!左右两个耳房,被顾嘉和宋世杰一人霸占了一个,当做书房了!宋世杰已经准备写信回家,让他全家举家北迁了。
当秦睿回大树楼桑村时,姬友已经带着一群工匠在等他了。朱瞻基是真大方,把建造北平城的顶尖工匠都给秦睿派过来了,为了解决鸟铳炸膛问题,他也是下血本了。
秦睿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二十多个高级工匠,多好的资源啊,先送到了亮沟村的秦府中住下,好吃好喝招待。
一群工匠觉得无所适从啊,工部虞衡清吏司的主事,正六品的大官,对他们这么客气,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这莫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一群人战战兢兢,如坐针毡,秦睿是压根把自己当了官这件事给忘了。
当然了,秦睿也憋着坏呢!他的玻璃研究遇到了难题,无法均匀加热原料,导致玻璃一直没有生产出来。所谓一人智短众人计长,放着这么多技术不用,对不起朱瞻基的好心啊!
当天晚上,吃完饭后,秦睿带着一群工匠到了大树楼桑村,自己演示了一遍操作之后,将问题提了出来。“诸位都是老师傅,经验和技术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尽管开口。”
这些工匠与铁打交道多年,烧火的本事那是炉火纯青,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于是很快提出了修改意见,秦睿光想着用火直接烧粉末,却没有想到隔着物体加热,又或者采用多次加热。
很快工匠们提出至少五个可行性方案,秦睿不由得为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叹。在实践操作方面,工匠们比他这个有600多年见识的人强多了。有了工匠们的帮助,秦睿重新设计了加热的陶瓷罐,找来做陶瓷的商号,定制了一批。
在等待陶瓷制作的时间,秦睿开始和工匠们讨论鸟铳铳管的制作,秦睿先了解了一下大明鸟铳的基础知识和制作过程。
明朝初期的鸟铳规格不统一,鸟铳整体长度大概在四尺到六尺之间,铳管长度在三尺到五尺之间,做法很魔幻:先把一尺半左右的熟铁烧热,然后用一根钢芯做龙骨,用锤把烧热的铁在龙骨上敲打,卷成一根铁管,在敲打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冷却钢芯,防止钢芯与熟铁熔在一起,打成的铁管大概有一公分左右,这样的铳管才结实,能够用上几十次不炸裂;接下去就是把做好的铳管焊接在一起,焊接时将短铳管加热,用龙骨将两节铳管串起来,中间撒上白铜粉,也就是镍粉,然后用力敲打接口处,因为镍有亲和作用,加上外力敲打,铳管就能接到一起了。
一公分厚的铳管,一米长,重5-6斤,相当于后世的8-10斤,贼重!关键问题是接口处的焊接很不牢靠,废品率很高。
秦睿倒是知道两种合金钢的配方,可以做枪管,问题是不知道大明有没有这些材料,不管了,先试试吧!
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含碳量小于0.2%是熟铁;0.2-1.7%的是钢;超过1.7%叫生铁。熟铁软,可塑性强,强度和硬度低,容易变形,用途不广;生铁硬而脆,可塑性不强,多用来做铸铁件。而钢兼具生铁和熟铁的优点,所以才成为主流。
既然决定了,秦睿就开始设计方案来,采用原来锻打的方式,秦睿是绝对不可能采用的,他决定采用钻的模式,来制造无缝钢管。
秦睿的做法很简单,先是铁水出来之后,直接浇筑成铁棒;他又设计一个固定住铁棒的夹具,同时可以加热铁棒来保持高温;然后用一个钻头钻钢棒。整个流程就是后世无缝钢管的简化版,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钻头和钻头的动力。
钻头倒是好说,因为冷却的钢硬度比热钢硬,在钻的过程中,保持钻头低温就可以了,是不是倒出来,用凉水冲一下就可以;唯独动力一项,让秦睿犯难。
秦睿的思路和工匠们的原来的做法正好相反,秦睿是先做外形再做内芯;工匠以前是先做内芯后坐外形。秦睿将自己的思路说出来之后,一众工匠有点傻,铁自古以来就是打的,冷不丁听到一个钻,一时无法接受。
秦睿用木匠活的手拉钻给工匠们演示了一下,在一根圆木上钻孔,工匠们瞬间就懂了。秦睿也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在铁棒上钻孔和在木头上钻孔不一样,需要很大很大的力气,可能要多人协作。
一群工匠一听这个,不禁笑了起来,没有力气就成不了铁匠,他们最不怕出力,既然方案出来的,干就是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果然不出秦睿所料,钻头深入铁棒一尺之后,就出现了问题,想要再推进,就很难了。
但这从实践上,证明了秦睿的思路是可行的,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动力问题就行了,秦睿想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增强钻头锋利程度和强度,这要很多实验,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另外一个就是寻求好的动力,这就简单多了,畜力、人力、水力挨个试。至于蒸汽、电力、风力、乃至核动力,那只能出现在秦睿的梦里。
最终在两头牛的动力加持下,大明第一根无缝钢管出现了,虽然钻内径不是很均匀,但大致流程是走通了,剩下的细节就要工匠们自己研究了。
秦睿带着一群学生,将桌椅、黑板等全部搬到了周扒皮家,好在只有一里多地,上学也方便。
周八垄家的仆人也清理完了,只留下了十二个人,现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等着秦睿安排。秦睿很大方的将人扔到了学生中去,进行培训教育,上完课把秦府打扫干净就可以了。
忙完了这一切,秦睿才开始好好看起这座房子,周八垄家是三处三进的四合院拼成的,因为怕逾制。每一处都是三进,中间用连廊连接起来,总占地面积大约有二十亩。
正门进去,正对着影壁,左边是倒座房,右边是门房;进入一进院后,有一个垂花门,左右是抄手游廊;穿过垂花门进入二进院,是一个占地三亩多的大院子,左右是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边一个厨房,西边一个厕所,正对着垂花门的是三间正房和左右两个耳房;穿过正房后的三进院是一排后罩房,是丫鬟住的地方,或者放杂物。
三处房子都一样,就是院子布置不一样。秦睿决定自己住中间一处;左边的一处当学校,因为周八垄就是在那里被烧死的;右边的一处等三爷爷有空来住。
二姑一家,先搬了进来,安排在右边一处的厢房中,正房那是留个三爷爷住的。
顾嘉父女、宋世杰住到了左边一处三进院落的厢房中,正房被秦睿改成了教室,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正房大!左右两个耳房,被顾嘉和宋世杰一人霸占了一个,当做书房了!宋世杰已经准备写信回家,让他全家举家北迁了。
当秦睿回大树楼桑村时,姬友已经带着一群工匠在等他了。朱瞻基是真大方,把建造北平城的顶尖工匠都给秦睿派过来了,为了解决鸟铳炸膛问题,他也是下血本了。
秦睿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二十多个高级工匠,多好的资源啊,先送到了亮沟村的秦府中住下,好吃好喝招待。
一群工匠觉得无所适从啊,工部虞衡清吏司的主事,正六品的大官,对他们这么客气,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这莫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一群人战战兢兢,如坐针毡,秦睿是压根把自己当了官这件事给忘了。
当然了,秦睿也憋着坏呢!他的玻璃研究遇到了难题,无法均匀加热原料,导致玻璃一直没有生产出来。所谓一人智短众人计长,放着这么多技术不用,对不起朱瞻基的好心啊!
当天晚上,吃完饭后,秦睿带着一群工匠到了大树楼桑村,自己演示了一遍操作之后,将问题提了出来。“诸位都是老师傅,经验和技术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尽管开口。”
这些工匠与铁打交道多年,烧火的本事那是炉火纯青,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于是很快提出了修改意见,秦睿光想着用火直接烧粉末,却没有想到隔着物体加热,又或者采用多次加热。
很快工匠们提出至少五个可行性方案,秦睿不由得为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叹。在实践操作方面,工匠们比他这个有600多年见识的人强多了。有了工匠们的帮助,秦睿重新设计了加热的陶瓷罐,找来做陶瓷的商号,定制了一批。
在等待陶瓷制作的时间,秦睿开始和工匠们讨论鸟铳铳管的制作,秦睿先了解了一下大明鸟铳的基础知识和制作过程。
明朝初期的鸟铳规格不统一,鸟铳整体长度大概在四尺到六尺之间,铳管长度在三尺到五尺之间,做法很魔幻:先把一尺半左右的熟铁烧热,然后用一根钢芯做龙骨,用锤把烧热的铁在龙骨上敲打,卷成一根铁管,在敲打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冷却钢芯,防止钢芯与熟铁熔在一起,打成的铁管大概有一公分左右,这样的铳管才结实,能够用上几十次不炸裂;接下去就是把做好的铳管焊接在一起,焊接时将短铳管加热,用龙骨将两节铳管串起来,中间撒上白铜粉,也就是镍粉,然后用力敲打接口处,因为镍有亲和作用,加上外力敲打,铳管就能接到一起了。
一公分厚的铳管,一米长,重5-6斤,相当于后世的8-10斤,贼重!关键问题是接口处的焊接很不牢靠,废品率很高。
秦睿倒是知道两种合金钢的配方,可以做枪管,问题是不知道大明有没有这些材料,不管了,先试试吧!
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含碳量小于0.2%是熟铁;0.2-1.7%的是钢;超过1.7%叫生铁。熟铁软,可塑性强,强度和硬度低,容易变形,用途不广;生铁硬而脆,可塑性不强,多用来做铸铁件。而钢兼具生铁和熟铁的优点,所以才成为主流。
既然决定了,秦睿就开始设计方案来,采用原来锻打的方式,秦睿是绝对不可能采用的,他决定采用钻的模式,来制造无缝钢管。
秦睿的做法很简单,先是铁水出来之后,直接浇筑成铁棒;他又设计一个固定住铁棒的夹具,同时可以加热铁棒来保持高温;然后用一个钻头钻钢棒。整个流程就是后世无缝钢管的简化版,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钻头和钻头的动力。
钻头倒是好说,因为冷却的钢硬度比热钢硬,在钻的过程中,保持钻头低温就可以了,是不是倒出来,用凉水冲一下就可以;唯独动力一项,让秦睿犯难。
秦睿的思路和工匠们的原来的做法正好相反,秦睿是先做外形再做内芯;工匠以前是先做内芯后坐外形。秦睿将自己的思路说出来之后,一众工匠有点傻,铁自古以来就是打的,冷不丁听到一个钻,一时无法接受。
秦睿用木匠活的手拉钻给工匠们演示了一下,在一根圆木上钻孔,工匠们瞬间就懂了。秦睿也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在铁棒上钻孔和在木头上钻孔不一样,需要很大很大的力气,可能要多人协作。
一群工匠一听这个,不禁笑了起来,没有力气就成不了铁匠,他们最不怕出力,既然方案出来的,干就是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果然不出秦睿所料,钻头深入铁棒一尺之后,就出现了问题,想要再推进,就很难了。
但这从实践上,证明了秦睿的思路是可行的,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动力问题就行了,秦睿想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增强钻头锋利程度和强度,这要很多实验,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另外一个就是寻求好的动力,这就简单多了,畜力、人力、水力挨个试。至于蒸汽、电力、风力、乃至核动力,那只能出现在秦睿的梦里。
最终在两头牛的动力加持下,大明第一根无缝钢管出现了,虽然钻内径不是很均匀,但大致流程是走通了,剩下的细节就要工匠们自己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