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廷推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将白最新章节!
所谓廷推,乃是启国廷议的延伸,原先赵睿尚在时,临安朝廷便经常举行廷推,六部尚书,以及各部侍郎,督察院左右监察御史,以及大理寺卿此类朝中重臣参与。
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廷推,都是这些重臣给出意见,然后由皇帝陛下一言而决,这一次廷推,朝中没有了可以做主的皇帝。
因此,最终就要由代行君权的四位辅臣,最后去拿主意。
于是在七月初的这场大朝会上,各部堂官尚书,纷纷开始推举入政事堂的人选,整个崇政殿里沸沸扬扬,最终声音平息下来之后,两个名字出现在四位辅臣,皇帝陛下以及太后娘娘眼前。
陈廷玉,李伏。
萧太后对于这两个名字并不例外,她颇有些忧虑的看了一眼赵显,眉头微皱。
自从上次登基大典之上,她与赵显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冲突之后,这位太后娘娘便一直惴惴不安,前些日子他把在吏部做侍郎的族叔萧安民请进宫里商议,萧安民一句话便让太后娘娘如坠冰窖。
“肃王殿下当时只是求您一个态度,您当时便是让肃王殿下上去加冠,他也绝不会上去,可您偏偏言辞激烈的拒绝了他,这就与肃王殿下他离心离德了。”
萧安民如是说。
他同样在宦海沉浮了数十年,若不是赵睿早年有意打压后族,萧安民也不会止步于一府知府,如今他位列礼部右侍郎,倒也算是不高不低,恰如其分。
想到这里,萧太后把目光放在赵显身上,开口说道:“七郎,政事堂宰辅之位非同小可,早年都是由先帝独断,此次廷推的结果已经出来了,你身为辅臣之一,依你看来,这二人谁入政事堂比较合适?”
她这是在向赵显表露善意,想要略微缓和一下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赵显先是看了一眼身旁的王象,见王象对自己点头之后,赵显才迈步上前,对着珠帘拱手:“回禀太后娘娘,此次廷推乃是推举政事堂的宰辅,还是先听一听两位政事堂辅臣的意见吧。”
说罢,他看向陈静之。
陈静之面无表情,出班奏道:“太后娘娘,陛下,户部尚书陈廷玉主掌大启户部十余年,劳苦功高不说,而且能力卓著,对于朝堂上下也了若指掌,依老臣看来,陈尚书登堂,乃是众望所归。”
中书令杨吉寸步不让,同样上前一步,对着龙椅躬身:“启奏太后娘娘,陛下,督察御使李伏,自入仕以来便在督察院担任御使,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李大人察查百官,不知道将多少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若李大人能够登堂成为宰辅,则我大启朝堂必将上下清明,吏治革新!”
萧太后对这种局面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不感到意外,她转眼看向赵显,面带微笑:“两位宰辅各执一词,这事情还是要落到七郎还有大都统的身上。”
赵显再次看了一眼王象,王大都统沉声抱拳:“老臣只知领兵,对于大启朝堂知之甚少,肃王殿下执掌宗卫府,临安大小事情俱在他指掌之间,还是听一听肃王殿下的意见吧。”
赵显转头对王象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然后眯着眼睛说道:“若如陈相所说,户部陈尚书进入政事堂,请问户部尚书之位该由何人增补?”
陈静之不咸不淡的回话:“谢尚书入政事堂之后,不还仍旧兼着礼部尚书的位置?政事堂的宰辅,身上兼着一个户部,有什么问题吗?”
“那是礼部!”
礼部本就是清贵衙门,平日里除了一些重要的祭祀或者大礼之外,并没有太多事情,而户部则大为不同大为不同,户部执掌一国钱粮,税收,户籍,耕种等等大小事情,可以算得上是一国最为要害的衙门,历来户部尚书耗尽心血,也只能勉力支撑,如此重要的衙门,怎么可能给你政事堂宰辅兼着?
陈静之睁开半眯着的眼睛,面无表情:“那依殿下看,陈廷玉之后,由谁继任户部尚书为好?”
赵显不理这个老头,转头对着赵寿抱拳道:“陛下,太后,臣以为陈尚书十数年来经营国库,的确劳苦功高,入政事堂也是理所应当,只是这财相一位无比关键,丝毫不逊于宰辅,臣以为还是先议出户部尚书的接替人选,再确定要不要陈尚书入政事堂的好。”
赵显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补充道:“如果找不出合适的人选继任陈尚书的财相之位,那么还是要委屈委屈陈尚书才行,毕竟这国库管家的位置,可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杨吉本来已经心灰意冷,闻言心底燃起一丝希望,他开口道:“肃王殿下所言不错,户部尚书之位重要无比,丝毫马虎不得,如今陛下刚刚嗣位,最重要的就是朝堂稳固,老臣以为户部尚书之位不可妄动,陈尚书经营国库十数年,自然经验丰富,为了政局,还是要委屈委屈陈尚书。”
陈静之目光一寒,冷声道:“这是什么道理?莫非我大启离了他陈廷玉,就无人可以执掌户部了?”
赵显不紧不慢的说道:“陈相以为?”
“户部左侍郎张晋,给陈尚书做负手也有六七年工夫了,依老夫看来,由张晋补上这个尚书职位,也没有什么不妥。”
赵显脸色阴沉了下来,他对着萧太后抱拳:“太后娘娘,张晋今年不过四十余岁,且不说他能力如何,论资历哪里能够执掌大启国库?若户部尚书人选不定,臣弟以为陈廷玉入政事堂不妥,为了朝堂稳固,还是另择人选吧!”
陈静之脸色铁青,他此时已经明白了赵显想要什么,这位当朝首相迈步走到赵显面前,一字一句的说道:“张晋不够资历,那肃王殿下以为谁够资历?”
对于脸色阴沉的陈静之,赵显并不害怕,他微笑道:“这里是崇政殿大朝会,陈相若觉得本王所说不妥,大可以说出来,不必做出这种可怖之态。”
说着话,他对着萧太后拱手:“太后娘娘,如果实在议不出一个合适的户部尚书人选,臣弟有一个人推荐。”
他这话一出,在场的一众朝堂重臣统统把目光看向了赵显。
能够坐到高官的人,绝对没有一个是蠢物,话题进行到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醒悟了过来,这位肃王殿下到底想要什么。
他想用陈廷玉入政事堂,来换一个户部尚书的名额!
在场的人又把目光看向了陈廷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陈相他愿不愿意接受肃王显提出来的这个人选了。
萧太后也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显,开口轻笑道:“七郎能为国举贤,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赵显呵呵一笑:“前任礼部右侍郎严靖,在礼部做了近十年侍郎,去岁我大启征伐西楚,也是严侍郎代先帝分封西陈为王,功莫大焉,如今严侍郎正在临安待职,臣弟以为由严侍郎出任户部尚书一职,合理合情。”
说到这里,赵显对着陈静之咧嘴一笑。
“不知道陈相可有意见?”
陈静之原本就不太好看的脸色再次阴沉了下来。
整个崇政殿鸦雀无声。(未完待续)
所谓廷推,乃是启国廷议的延伸,原先赵睿尚在时,临安朝廷便经常举行廷推,六部尚书,以及各部侍郎,督察院左右监察御史,以及大理寺卿此类朝中重臣参与。
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廷推,都是这些重臣给出意见,然后由皇帝陛下一言而决,这一次廷推,朝中没有了可以做主的皇帝。
因此,最终就要由代行君权的四位辅臣,最后去拿主意。
于是在七月初的这场大朝会上,各部堂官尚书,纷纷开始推举入政事堂的人选,整个崇政殿里沸沸扬扬,最终声音平息下来之后,两个名字出现在四位辅臣,皇帝陛下以及太后娘娘眼前。
陈廷玉,李伏。
萧太后对于这两个名字并不例外,她颇有些忧虑的看了一眼赵显,眉头微皱。
自从上次登基大典之上,她与赵显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冲突之后,这位太后娘娘便一直惴惴不安,前些日子他把在吏部做侍郎的族叔萧安民请进宫里商议,萧安民一句话便让太后娘娘如坠冰窖。
“肃王殿下当时只是求您一个态度,您当时便是让肃王殿下上去加冠,他也绝不会上去,可您偏偏言辞激烈的拒绝了他,这就与肃王殿下他离心离德了。”
萧安民如是说。
他同样在宦海沉浮了数十年,若不是赵睿早年有意打压后族,萧安民也不会止步于一府知府,如今他位列礼部右侍郎,倒也算是不高不低,恰如其分。
想到这里,萧太后把目光放在赵显身上,开口说道:“七郎,政事堂宰辅之位非同小可,早年都是由先帝独断,此次廷推的结果已经出来了,你身为辅臣之一,依你看来,这二人谁入政事堂比较合适?”
她这是在向赵显表露善意,想要略微缓和一下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赵显先是看了一眼身旁的王象,见王象对自己点头之后,赵显才迈步上前,对着珠帘拱手:“回禀太后娘娘,此次廷推乃是推举政事堂的宰辅,还是先听一听两位政事堂辅臣的意见吧。”
说罢,他看向陈静之。
陈静之面无表情,出班奏道:“太后娘娘,陛下,户部尚书陈廷玉主掌大启户部十余年,劳苦功高不说,而且能力卓著,对于朝堂上下也了若指掌,依老臣看来,陈尚书登堂,乃是众望所归。”
中书令杨吉寸步不让,同样上前一步,对着龙椅躬身:“启奏太后娘娘,陛下,督察御使李伏,自入仕以来便在督察院担任御使,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李大人察查百官,不知道将多少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若李大人能够登堂成为宰辅,则我大启朝堂必将上下清明,吏治革新!”
萧太后对这种局面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不感到意外,她转眼看向赵显,面带微笑:“两位宰辅各执一词,这事情还是要落到七郎还有大都统的身上。”
赵显再次看了一眼王象,王大都统沉声抱拳:“老臣只知领兵,对于大启朝堂知之甚少,肃王殿下执掌宗卫府,临安大小事情俱在他指掌之间,还是听一听肃王殿下的意见吧。”
赵显转头对王象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然后眯着眼睛说道:“若如陈相所说,户部陈尚书进入政事堂,请问户部尚书之位该由何人增补?”
陈静之不咸不淡的回话:“谢尚书入政事堂之后,不还仍旧兼着礼部尚书的位置?政事堂的宰辅,身上兼着一个户部,有什么问题吗?”
“那是礼部!”
礼部本就是清贵衙门,平日里除了一些重要的祭祀或者大礼之外,并没有太多事情,而户部则大为不同大为不同,户部执掌一国钱粮,税收,户籍,耕种等等大小事情,可以算得上是一国最为要害的衙门,历来户部尚书耗尽心血,也只能勉力支撑,如此重要的衙门,怎么可能给你政事堂宰辅兼着?
陈静之睁开半眯着的眼睛,面无表情:“那依殿下看,陈廷玉之后,由谁继任户部尚书为好?”
赵显不理这个老头,转头对着赵寿抱拳道:“陛下,太后,臣以为陈尚书十数年来经营国库,的确劳苦功高,入政事堂也是理所应当,只是这财相一位无比关键,丝毫不逊于宰辅,臣以为还是先议出户部尚书的接替人选,再确定要不要陈尚书入政事堂的好。”
赵显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补充道:“如果找不出合适的人选继任陈尚书的财相之位,那么还是要委屈委屈陈尚书才行,毕竟这国库管家的位置,可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杨吉本来已经心灰意冷,闻言心底燃起一丝希望,他开口道:“肃王殿下所言不错,户部尚书之位重要无比,丝毫马虎不得,如今陛下刚刚嗣位,最重要的就是朝堂稳固,老臣以为户部尚书之位不可妄动,陈尚书经营国库十数年,自然经验丰富,为了政局,还是要委屈委屈陈尚书。”
陈静之目光一寒,冷声道:“这是什么道理?莫非我大启离了他陈廷玉,就无人可以执掌户部了?”
赵显不紧不慢的说道:“陈相以为?”
“户部左侍郎张晋,给陈尚书做负手也有六七年工夫了,依老夫看来,由张晋补上这个尚书职位,也没有什么不妥。”
赵显脸色阴沉了下来,他对着萧太后抱拳:“太后娘娘,张晋今年不过四十余岁,且不说他能力如何,论资历哪里能够执掌大启国库?若户部尚书人选不定,臣弟以为陈廷玉入政事堂不妥,为了朝堂稳固,还是另择人选吧!”
陈静之脸色铁青,他此时已经明白了赵显想要什么,这位当朝首相迈步走到赵显面前,一字一句的说道:“张晋不够资历,那肃王殿下以为谁够资历?”
对于脸色阴沉的陈静之,赵显并不害怕,他微笑道:“这里是崇政殿大朝会,陈相若觉得本王所说不妥,大可以说出来,不必做出这种可怖之态。”
说着话,他对着萧太后拱手:“太后娘娘,如果实在议不出一个合适的户部尚书人选,臣弟有一个人推荐。”
他这话一出,在场的一众朝堂重臣统统把目光看向了赵显。
能够坐到高官的人,绝对没有一个是蠢物,话题进行到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醒悟了过来,这位肃王殿下到底想要什么。
他想用陈廷玉入政事堂,来换一个户部尚书的名额!
在场的人又把目光看向了陈廷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陈相他愿不愿意接受肃王显提出来的这个人选了。
萧太后也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显,开口轻笑道:“七郎能为国举贤,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赵显呵呵一笑:“前任礼部右侍郎严靖,在礼部做了近十年侍郎,去岁我大启征伐西楚,也是严侍郎代先帝分封西陈为王,功莫大焉,如今严侍郎正在临安待职,臣弟以为由严侍郎出任户部尚书一职,合理合情。”
说到这里,赵显对着陈静之咧嘴一笑。
“不知道陈相可有意见?”
陈静之原本就不太好看的脸色再次阴沉了下来。
整个崇政殿鸦雀无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