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陈静之的故事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将白最新章节!
成康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成康帝于深夜昏厥在凌虚阁玉案之上,七孔流血,希夷真人亲自赶到皇宫里,连续施针数个时辰,成康帝仍旧未醒。
一时之间,朝堂大乱。
这已经不是赵睿第一次发病了,不过这一次显然很严重,与他第一次发病那般严重,内侍监甚至已经开始偷偷准备白布,要替成康帝举哀了。
政事堂五位宰辅,连夜赶到凌虚阁门口,左相陈静之更是脸色苍白,拉着进出的太医问个不停,但是这些太医一个个战战兢兢,哪里敢多说半个字?
到了天色将明的时候,五位宰辅聚拢在了一起,各个面色严肃。
挂着中书令虚衔的杨吉率先开口:“诸公,陛下人事不醒,但是国事不可片刻稍误,老夫建议我等五人之中留下两人在这里守着便好,其余三人回政事堂处理政务要紧。”
年纪最高的门下侍中高明玉不咸不淡的看了一眼新入政事堂的谢康,随即沉声道:“杨相所言极是,我等身负大启国运,即便再如何担心陛下,也不能耽误了国事,否则陛下苏醒了,也要问我们一个尸位素餐之过,这样罢,老夫年纪最长,也没什么大用处,就由老夫与谢尚书留在这里守着陛下,三位这就回政事堂吧。”
谢康是顶替了原门下侍中黄晋的位子进了政事堂,但是他如今仍旧只是礼部尚书而已,并没有继承黄晋侍中的位置,所以高明玉称他为谢尚书。
这个高老头的意思很明显了,你谢康资历还浅,就在这里跟老夫一起守着吧,政事堂那边你就不要去了。
他话音刚落,谢康还没来得及说话,政事堂的首相陈静之就轻声开口:“既然要留下两个人,就由老夫与谢相在这里守着吧,政事堂的事情就麻烦三位了。”
他这话一出,无论是高明玉还是李宴清,心里都为之一惊。十余年来,陈静之把控政事堂相权可以说是一日不曾懈怠,今日怎么就主动要撒手不管了?
三个人面面相觑,年纪最长的高明玉倒是无所谓,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须,点头道:“陈相留下来也好。”
五个人之中,只有新晋政事堂的谢康胡须还是黑色的,他皱了皱眉头,开口道:“陛下昏厥,那政事堂里需要陛下亲自定夺的奏章该如何处理?”
三位宰相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
陈静之闭目道:“如果事情不急,就留下来,如果事态紧急,就先按政事堂的意见处理,记得留下一份备份,等陛下苏醒再让陛下重新看上一遍。”
“明白了。”n
谢康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如今帝星衰微,要不要召集各地宗室入京?”
这话一出,几个宰相心里都吃了一惊。
谢康表面上是在问要不要唤宗室进京,其实是在问要不要把那位肃亲王赵宗显唤回京城来。
陈静之果断摇头:“陛下只是病了,必然不会有什么大碍,这时候召集宗室做什么?”
他挥了挥手:“好了,眼下局势紧张,各位也不用多想,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只等陛下醒来,临安还是那个临安,变不了天!”
“陈相所言极是。”
中书令杨吉微微一笑:“临安还会是那个临安。”
五位宰相总算议出了一个章程,三位宰相回了政事堂处理政务,陈静之跟谢康两个人,各自坐在凌虚阁外殿的小木墩上,静静的守着人事不醒的成康皇帝。
陈静之紧闭双眼,面无表情,而一旁的谢康则有些好奇,朝着陈静之拱了拱手:“陈相,晚辈有一事不明。”
他今年才四十五岁,比起陈静之来,的确是矮了一辈。
陈静之睁开眼睛,淡然说道:“谢相可是想问,为何老夫会选择留在这里,而不是回政事堂攫取权柄?”
谢康默默点头。
在这种关键时候,主事政事堂可以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以前需要皇帝点头的人事命令,现在只需要政事堂一句话就可以做成!
如果趁此机会,在一些机要之地安插上自己的人手,那么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偏偏聪明了十几年的陈静之就看不到这一点,而是乖乖的坐在这里,守着赵睿。
陈静之转脸看向了凌虚阁的内殿,目光里有些莫名的味道。
“谢相你也该知晓,老夫是如何上位,做到这政事堂首相的位置的。”
陈静之呵呵一笑:“不同于谢相你出身大门大户,历代不是高官便是名士,老夫出身寒门,幼时进书塾里读书都是奢望,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娶了如今的发妻,总算才有了继续读书的可能。”
“可惜老夫资质愚钝,考学之路坎坷难当,连续三次乡试都名落孙山。”
陈静之看向了谢康,目光淡然:“谢相今年才四十余岁吧?”
谢康点头:“今年四十六了。”
陈静之摇了摇头,目光之中是掩饰不住的羡慕。
“谢相四十六岁便登堂入室了,老夫在三十八岁之时,才刚刚摆脱了秀才的身份,在岳父大人的资助下,取中了乡试。”
“再后来,侥幸在春科之中取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七名,也只是一个同进士出身而已。”
当朝的首相是个第三甲的同进士,在成康朝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陈静之拜相之后,对外便不再说自己是第三甲同进士,而是说第二甲第七名,就连礼部的科考档案,也被成康帝赵睿下令修改了。
眼下,陈静之能淡然的把当年旧事说出来,在这个人人重视科考的时代,已经称得上是莫大的勇气了。
谢康点了点头,但是不说话,只是一副静静聆听的模样。
陈静之停了片刻,继续说道:“当年科考同进士出身,身上有没有多少银子,以至于在临安遍投无门,吏部衙门也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连一个下县的县丞都没有缺可以给老夫补。”
说到这里,陈静之目光之中,居然有些怀念的味道:“老夫还记得,当时的吏部天官尚书名叫李先,呵呵。”
听到这里,谢康缩了缩脖子。
前任吏部尚书李先,在成康七年因为贪污,被朝廷下旨抄家流放,至今连生死也不知了。
这个陈老头还挺记仇的!
“在此之后的事情,谢相应该都知晓,当年走投无路的时候,承蒙陛下不弃,把老夫收拢进了东宫潜邸之中为官。”
“后来,老夫在赶走老肃王一事上出了大力,陛下恩德之下,老夫才入主了政事堂。”
陈静之转脸看向了那座太医出入不停的凌虚阁内殿,语气中有些淡淡的哀伤。
“这是天大的知遇之恩,如果陛下他当真要去了,老夫怎么都该守在这里,送一送他才是。”(未完待续)
成康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成康帝于深夜昏厥在凌虚阁玉案之上,七孔流血,希夷真人亲自赶到皇宫里,连续施针数个时辰,成康帝仍旧未醒。
一时之间,朝堂大乱。
这已经不是赵睿第一次发病了,不过这一次显然很严重,与他第一次发病那般严重,内侍监甚至已经开始偷偷准备白布,要替成康帝举哀了。
政事堂五位宰辅,连夜赶到凌虚阁门口,左相陈静之更是脸色苍白,拉着进出的太医问个不停,但是这些太医一个个战战兢兢,哪里敢多说半个字?
到了天色将明的时候,五位宰辅聚拢在了一起,各个面色严肃。
挂着中书令虚衔的杨吉率先开口:“诸公,陛下人事不醒,但是国事不可片刻稍误,老夫建议我等五人之中留下两人在这里守着便好,其余三人回政事堂处理政务要紧。”
年纪最高的门下侍中高明玉不咸不淡的看了一眼新入政事堂的谢康,随即沉声道:“杨相所言极是,我等身负大启国运,即便再如何担心陛下,也不能耽误了国事,否则陛下苏醒了,也要问我们一个尸位素餐之过,这样罢,老夫年纪最长,也没什么大用处,就由老夫与谢尚书留在这里守着陛下,三位这就回政事堂吧。”
谢康是顶替了原门下侍中黄晋的位子进了政事堂,但是他如今仍旧只是礼部尚书而已,并没有继承黄晋侍中的位置,所以高明玉称他为谢尚书。
这个高老头的意思很明显了,你谢康资历还浅,就在这里跟老夫一起守着吧,政事堂那边你就不要去了。
他话音刚落,谢康还没来得及说话,政事堂的首相陈静之就轻声开口:“既然要留下两个人,就由老夫与谢相在这里守着吧,政事堂的事情就麻烦三位了。”
他这话一出,无论是高明玉还是李宴清,心里都为之一惊。十余年来,陈静之把控政事堂相权可以说是一日不曾懈怠,今日怎么就主动要撒手不管了?
三个人面面相觑,年纪最长的高明玉倒是无所谓,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须,点头道:“陈相留下来也好。”
五个人之中,只有新晋政事堂的谢康胡须还是黑色的,他皱了皱眉头,开口道:“陛下昏厥,那政事堂里需要陛下亲自定夺的奏章该如何处理?”
三位宰相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
陈静之闭目道:“如果事情不急,就留下来,如果事态紧急,就先按政事堂的意见处理,记得留下一份备份,等陛下苏醒再让陛下重新看上一遍。”
“明白了。”n
谢康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如今帝星衰微,要不要召集各地宗室入京?”
这话一出,几个宰相心里都吃了一惊。
谢康表面上是在问要不要唤宗室进京,其实是在问要不要把那位肃亲王赵宗显唤回京城来。
陈静之果断摇头:“陛下只是病了,必然不会有什么大碍,这时候召集宗室做什么?”
他挥了挥手:“好了,眼下局势紧张,各位也不用多想,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只等陛下醒来,临安还是那个临安,变不了天!”
“陈相所言极是。”
中书令杨吉微微一笑:“临安还会是那个临安。”
五位宰相总算议出了一个章程,三位宰相回了政事堂处理政务,陈静之跟谢康两个人,各自坐在凌虚阁外殿的小木墩上,静静的守着人事不醒的成康皇帝。
陈静之紧闭双眼,面无表情,而一旁的谢康则有些好奇,朝着陈静之拱了拱手:“陈相,晚辈有一事不明。”
他今年才四十五岁,比起陈静之来,的确是矮了一辈。
陈静之睁开眼睛,淡然说道:“谢相可是想问,为何老夫会选择留在这里,而不是回政事堂攫取权柄?”
谢康默默点头。
在这种关键时候,主事政事堂可以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以前需要皇帝点头的人事命令,现在只需要政事堂一句话就可以做成!
如果趁此机会,在一些机要之地安插上自己的人手,那么带来的好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偏偏聪明了十几年的陈静之就看不到这一点,而是乖乖的坐在这里,守着赵睿。
陈静之转脸看向了凌虚阁的内殿,目光里有些莫名的味道。
“谢相你也该知晓,老夫是如何上位,做到这政事堂首相的位置的。”
陈静之呵呵一笑:“不同于谢相你出身大门大户,历代不是高官便是名士,老夫出身寒门,幼时进书塾里读书都是奢望,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娶了如今的发妻,总算才有了继续读书的可能。”
“可惜老夫资质愚钝,考学之路坎坷难当,连续三次乡试都名落孙山。”
陈静之看向了谢康,目光淡然:“谢相今年才四十余岁吧?”
谢康点头:“今年四十六了。”
陈静之摇了摇头,目光之中是掩饰不住的羡慕。
“谢相四十六岁便登堂入室了,老夫在三十八岁之时,才刚刚摆脱了秀才的身份,在岳父大人的资助下,取中了乡试。”
“再后来,侥幸在春科之中取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七名,也只是一个同进士出身而已。”
当朝的首相是个第三甲的同进士,在成康朝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陈静之拜相之后,对外便不再说自己是第三甲同进士,而是说第二甲第七名,就连礼部的科考档案,也被成康帝赵睿下令修改了。
眼下,陈静之能淡然的把当年旧事说出来,在这个人人重视科考的时代,已经称得上是莫大的勇气了。
谢康点了点头,但是不说话,只是一副静静聆听的模样。
陈静之停了片刻,继续说道:“当年科考同进士出身,身上有没有多少银子,以至于在临安遍投无门,吏部衙门也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连一个下县的县丞都没有缺可以给老夫补。”
说到这里,陈静之目光之中,居然有些怀念的味道:“老夫还记得,当时的吏部天官尚书名叫李先,呵呵。”
听到这里,谢康缩了缩脖子。
前任吏部尚书李先,在成康七年因为贪污,被朝廷下旨抄家流放,至今连生死也不知了。
这个陈老头还挺记仇的!
“在此之后的事情,谢相应该都知晓,当年走投无路的时候,承蒙陛下不弃,把老夫收拢进了东宫潜邸之中为官。”
“后来,老夫在赶走老肃王一事上出了大力,陛下恩德之下,老夫才入主了政事堂。”
陈静之转脸看向了那座太医出入不停的凌虚阁内殿,语气中有些淡淡的哀伤。
“这是天大的知遇之恩,如果陛下他当真要去了,老夫怎么都该守在这里,送一送他才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