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感觉赚了一个亿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大唐咸鱼最新章节!
慎独的建议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当初关于朝突厥草原禁售的那些提议的一个拓展而已,针对的却是周边所有的邻国。
总之一句话,所有能够提高邻国生产力和武力的技术,一律不提供。
倒是教化他们的东西,可以多输出一些,趁着大唐这边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强势地位,而文化方面的强势更加明显的情况下。
让他们多学一些仁恕的思想,多学点遁世修身什么的,也改一改他们的野性,能够让他们真的学会尊重就再好不过了。
尤其是像高句丽和倭国,这种后世很难让人喜欢的国度,就算不以后世犯下的那些滔天罪行,来审判如今的这些“古人”,防患于未然总没错吧。
而且就在不久之后,倭国还和大唐开战了呢,近些年他们扩张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下过。
新罗那边可是不止一次跟李世民这边抱怨,自家沿海被倭国不断地侵略,想让大唐帮忙主持公道来着。
而最能直观的感受到这个国家的自大的,就是曾经很出名的倭国遣唐使出使前隋时,带来的那封国书“日出之国皇帝告日落之国皇帝书”。
单是因为这个开头,狠狠的揍这倭国一顿那是一点不为过。
只不过当时的倭国于隋朝而言就是个鸡肋,没有什么能看得上眼的好处,反倒是耗费不少,毕竟要开战就得跨越海峡到对岸去。
就算打下来倭国全境,也只是多一个耀武扬威的功绩而已,炫耀的价值比什么高句丽和突厥这类的可又差远了。
而国内又正逢焦头烂额的场面,所以最后也只是骂了两句不疼不痒的话就完事了。
不过慎独不一样啊,时机成熟的话,他是希望能有机会亲自带人踏上倭国的土地的,只是方式肯定没有那么温和。
这是一种执念,来自后世的执念。
眼下只把关于倭国的这些东西,当个趣闻给李承乾说一声也好。
有了慎独的这番提醒,尽管对倭国这样的国家还有点不以为然,可打下高句丽同样是早就种在李世民心中的结,没有这一份功绩,他又怎么能说自个全方位的超过了他那个亲戚,那个背负了无数骂名的昏君隋炀帝呢,所以限制技术出口这回事,大唐这边还是进行的比较彻底的。
毕竟之前那些个世家背景的商队,可刚为这种事付出了不少血的代价,足以让李世民意识到,这些东西确实有其重要性了。
更何况还是在不需要有这些东西,也足够让那些国家感恩戴德。
甚至因为对各种学术论著的大开方便之门,周边的国家可是没少上书去赞颂李世民的大方,充分展现了大唐的宗主国胸怀和气度。
在这些大小国度看来,大唐的做派,无疑是武林盟主大方的把自家门派的秘籍都分享了出来,让大家随便学。
对那些国家来说,那种赚了一个亿的感觉,真的是挡也挡不住啊。
这点上其实还是理解的偏差造成的,毕竟在慎独看来,大唐的各方面的技术优势,也不只是兵甲之利,还包括了生产力的各个方面,才是真正的武林秘籍。
最少也是少林寺七十二绝技那个级别的,轻易不能授予别人。
这文化方面的交流,其实还多亏了皇家印书局,市面上终于能见到相对廉价的经史子集,还有那些经过大唐朝廷认可的注解。
不只是于大唐而言,教化世人方便了许多,成本降低了不少,于这些对此心向往之的国家来说,也是容易了不少。
反正这些遣唐使回去复命的时候,都没少带着这些典籍回去,而且一个个都如获至宝的样子,对待这些书籍真的是珍逾生命的。
当然这些更多的还是唐文化的辐射圈内的那些国度来说,比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疯狂迷恋神州大地上的各种文化的倭国,又比如说后世的语言其实仍然和古汉语发音差不多的高丽。
对于草原上那些只认谁拳头大的游牧民族来说,还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好用,就比如慎独手下的商队带去的那些。
不论是能让他们更好的活命的茶叶,还是能直接给他们钱帛的羊毛收购,这都是他们能切实感觉到的好处。
所以在大唐官方教各国派来的遣唐使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派出了第二批的商队。
当然这一次的商队规模,可就比慎家出去探路的那第一批来的大得多了,其中也不只是慎独的下属了。
他的手下还是最多的,不过这里面也多了许多程咬金和秦琼他们一众相熟的老将家里的家丁部曲。
显然是李承乾在兑现当初的承诺,让程咬金他们一同入场,以确保慎独的下属能在这块他们开发出的商业领域内站稳脚跟,不会被其他大佬们联手震荡出局。
慎独的商队仍然是和李承乾合股的形式,至于其他的大佬自家就有足够的渠道,满足从备货到去突厥草原上行商的整个流程,基本都是自成一伙。
只不过彼此相熟,所以搭个伴一同去草原上,既是为了让慎独的下属帮忙引路,也是加强整个队伍的力量,彼此有个照应。
就算是草原上的大部族见财起意,也得考虑下能不能吃得下这么庞大的一个队伍。
这都恨不能凑出一两千号精锐骑兵出来了,真的不是一般的部族能干的过的。
更何况这队伍背后代表的,还是大唐近乎一大半的当世猛将。
真个得罪这么多大佬,整个部族都等着倒霉吧,搞不好用不多久就要迎来唐军的大规模报复的。
所以这么一个商队出行,安全性上可是有保证多了。
这边反正有尉迟管事来具体负责,慎独基本就没怎么操心,他和自家老婆孩子这段时间还都一直在长安城的房子里生活呢。
除了李承乾过来调整饮食这件事,正好这段时间也没少了去应付各国的遣唐使,也算是多了一个留在这边的缘由。
只不过借着这个机会,慎独又把商队之中的护卫人手进行了一些调换,又弄了一些没有经过历练的,空间中刚放出来的人手塞进队伍里。
还是以老带新的形式,帮着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外边的环境,更好的融合进慎家的下属队伍之中来。
送走了商队以后,慎独这边的生活又回复了之前的规律。
直到出去搞了一圈秘密外交的唐俭,时隔一年多以后,终于风尘仆仆的从外边回来,又跑来找到了慎独。
慎独的建议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当初关于朝突厥草原禁售的那些提议的一个拓展而已,针对的却是周边所有的邻国。
总之一句话,所有能够提高邻国生产力和武力的技术,一律不提供。
倒是教化他们的东西,可以多输出一些,趁着大唐这边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强势地位,而文化方面的强势更加明显的情况下。
让他们多学一些仁恕的思想,多学点遁世修身什么的,也改一改他们的野性,能够让他们真的学会尊重就再好不过了。
尤其是像高句丽和倭国,这种后世很难让人喜欢的国度,就算不以后世犯下的那些滔天罪行,来审判如今的这些“古人”,防患于未然总没错吧。
而且就在不久之后,倭国还和大唐开战了呢,近些年他们扩张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下过。
新罗那边可是不止一次跟李世民这边抱怨,自家沿海被倭国不断地侵略,想让大唐帮忙主持公道来着。
而最能直观的感受到这个国家的自大的,就是曾经很出名的倭国遣唐使出使前隋时,带来的那封国书“日出之国皇帝告日落之国皇帝书”。
单是因为这个开头,狠狠的揍这倭国一顿那是一点不为过。
只不过当时的倭国于隋朝而言就是个鸡肋,没有什么能看得上眼的好处,反倒是耗费不少,毕竟要开战就得跨越海峡到对岸去。
就算打下来倭国全境,也只是多一个耀武扬威的功绩而已,炫耀的价值比什么高句丽和突厥这类的可又差远了。
而国内又正逢焦头烂额的场面,所以最后也只是骂了两句不疼不痒的话就完事了。
不过慎独不一样啊,时机成熟的话,他是希望能有机会亲自带人踏上倭国的土地的,只是方式肯定没有那么温和。
这是一种执念,来自后世的执念。
眼下只把关于倭国的这些东西,当个趣闻给李承乾说一声也好。
有了慎独的这番提醒,尽管对倭国这样的国家还有点不以为然,可打下高句丽同样是早就种在李世民心中的结,没有这一份功绩,他又怎么能说自个全方位的超过了他那个亲戚,那个背负了无数骂名的昏君隋炀帝呢,所以限制技术出口这回事,大唐这边还是进行的比较彻底的。
毕竟之前那些个世家背景的商队,可刚为这种事付出了不少血的代价,足以让李世民意识到,这些东西确实有其重要性了。
更何况还是在不需要有这些东西,也足够让那些国家感恩戴德。
甚至因为对各种学术论著的大开方便之门,周边的国家可是没少上书去赞颂李世民的大方,充分展现了大唐的宗主国胸怀和气度。
在这些大小国度看来,大唐的做派,无疑是武林盟主大方的把自家门派的秘籍都分享了出来,让大家随便学。
对那些国家来说,那种赚了一个亿的感觉,真的是挡也挡不住啊。
这点上其实还是理解的偏差造成的,毕竟在慎独看来,大唐的各方面的技术优势,也不只是兵甲之利,还包括了生产力的各个方面,才是真正的武林秘籍。
最少也是少林寺七十二绝技那个级别的,轻易不能授予别人。
这文化方面的交流,其实还多亏了皇家印书局,市面上终于能见到相对廉价的经史子集,还有那些经过大唐朝廷认可的注解。
不只是于大唐而言,教化世人方便了许多,成本降低了不少,于这些对此心向往之的国家来说,也是容易了不少。
反正这些遣唐使回去复命的时候,都没少带着这些典籍回去,而且一个个都如获至宝的样子,对待这些书籍真的是珍逾生命的。
当然这些更多的还是唐文化的辐射圈内的那些国度来说,比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疯狂迷恋神州大地上的各种文化的倭国,又比如说后世的语言其实仍然和古汉语发音差不多的高丽。
对于草原上那些只认谁拳头大的游牧民族来说,还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好用,就比如慎独手下的商队带去的那些。
不论是能让他们更好的活命的茶叶,还是能直接给他们钱帛的羊毛收购,这都是他们能切实感觉到的好处。
所以在大唐官方教各国派来的遣唐使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派出了第二批的商队。
当然这一次的商队规模,可就比慎家出去探路的那第一批来的大得多了,其中也不只是慎独的下属了。
他的手下还是最多的,不过这里面也多了许多程咬金和秦琼他们一众相熟的老将家里的家丁部曲。
显然是李承乾在兑现当初的承诺,让程咬金他们一同入场,以确保慎独的下属能在这块他们开发出的商业领域内站稳脚跟,不会被其他大佬们联手震荡出局。
慎独的商队仍然是和李承乾合股的形式,至于其他的大佬自家就有足够的渠道,满足从备货到去突厥草原上行商的整个流程,基本都是自成一伙。
只不过彼此相熟,所以搭个伴一同去草原上,既是为了让慎独的下属帮忙引路,也是加强整个队伍的力量,彼此有个照应。
就算是草原上的大部族见财起意,也得考虑下能不能吃得下这么庞大的一个队伍。
这都恨不能凑出一两千号精锐骑兵出来了,真的不是一般的部族能干的过的。
更何况这队伍背后代表的,还是大唐近乎一大半的当世猛将。
真个得罪这么多大佬,整个部族都等着倒霉吧,搞不好用不多久就要迎来唐军的大规模报复的。
所以这么一个商队出行,安全性上可是有保证多了。
这边反正有尉迟管事来具体负责,慎独基本就没怎么操心,他和自家老婆孩子这段时间还都一直在长安城的房子里生活呢。
除了李承乾过来调整饮食这件事,正好这段时间也没少了去应付各国的遣唐使,也算是多了一个留在这边的缘由。
只不过借着这个机会,慎独又把商队之中的护卫人手进行了一些调换,又弄了一些没有经过历练的,空间中刚放出来的人手塞进队伍里。
还是以老带新的形式,帮着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外边的环境,更好的融合进慎家的下属队伍之中来。
送走了商队以后,慎独这边的生活又回复了之前的规律。
直到出去搞了一圈秘密外交的唐俭,时隔一年多以后,终于风尘仆仆的从外边回来,又跑来找到了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