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巾帼何须让须眉(二)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唐朝三世祖最新章节!
元日朝会,文武百官齐齐赶往太极宫太极殿朝贺。州县上的官员乃及各国使节也在这一天携带礼品进行朝拜。
这样的大朝会更加注重于形式方面的精彩,展现一下大唐的国力。当然各州县的官员也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性的讲述一下州县上发生的事情。朝集使会拿着‘计薄’上朝,若皇上有所询问。朝集使就要将该年的该州县的政绩说上一番,而统计州县官员政绩的方式一向已‘税收多少’为首,以及考核州县一把手私德是否有亏...
百官当然是报喜不报忧的,但倘若有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攻击政敌,那当然也会有报忧的场面出现。
比如京官们在报告情况的时候杨宗站出来说了一番太常寺官员的情况,他的计薄上记录着太常寺胥吏们的考绩。一般不够格的胥吏不需要表述,而梨园因为在太常寺也属于下辖的一个小官署,郭善这个梨园令的考绩也被大致说了一番。
对郭善的评价,杨宗毫不避讳的指出‘有才而无德、怠于政务、粗鲁马虎、’。
考核官员的四善中,郭善的三善就被抹灭了。不用说了,如果杨宗的考词被认同的话,郭善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因为四善二十七最中,郭善的三善都没了,郭善二十七最里有个再好的考词恐怕也不足以让他的考绩从‘中下’变为‘中上’。如果一个不小心变为‘下下’,那乐子可就大发了。真说不准会出现被流放的可能性...
其实评价一个人的私德是否有亏,还真不好评价。众口铄金,有人铁了心要污蔑你,那你在干净也变得不干不净了。
不过郭善的私德是否有亏显然不是杨宗一个人说了算,毕竟真正主管官员考核升迁和罢黜的是吏部。所以郭善的政治生涯主要还掌握在吏部,一切还有考功郎中呢。但无论最后结局如何,杨宗这么一说,百官这么一听,第一印象上就不可能对郭善有好感。有这么个污点,郭善三年之内是别想升迁了。
一同来朝会的还有太子和诸王子,此刻听到提到郭善,李泰和李承乾自然神情有异。李泰不动声色的看向杨师道,想看看杨宗对郭善的考词是不是杨师道授意的。毕竟杨师道才是太常寺的寺卿,对于部门下的考核一般性必须他这个寺卿点头才会形成奏折上禀。
杨师道半眯着眼,如老僧入定一般。他既然闭着眼似乎周遭事情与自己无关紧要,而听了杨宗上奏的事情后也没露出惊容,那就证明他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是知道杨宗‘参劾’郭善的事情的。
没听说过杨师道跟郭善有仇啊?再说,他这个朝廷大员不至于会为难郭善这个小小的协律郎吧?难道是杨宗已经是他的人了,所以他才会准许杨宗对郭善出手的?可是杨宗小说也是个四品官儿,不该是个能轻轻松松就投靠人的人。
左思右想想不通,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杨师道根本不想搭理底下的事情。虽然有小道消息说他跟郭善认识,但认识郭善不代表会喜欢郭善。犯不着为了保护郭善而跟一个四品大员作对,哪怕少卿这个职位在寺卿面前不怎么入得了眼。
再要么,就是杨宗背后有人支持,以至于让杨师道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杨师道虽然不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也不可能是个允许别人随意插手他公廨事务的人吧?一个聪明的一把手总该把内部斗争和外部斗争区分清楚,要不然迟早有一天会翻船。
李泰一想到郭善曾经得罪过永嘉公主,心里有些恍然。
杨师道跟永嘉公主有亲,郭善得罪了永嘉公主就等同于得罪了杨师道了。如此一来有人要参劾郭善,他杨师道除了落井下石外当然不可能对郭善施以援手了。得多傻逼的人才会为了一个跟自己不相干的人得罪自己亲近的人,而且这亲戚的来头还不小?
李泰左右望了一眼,发现果然没找到郭善的身影。听说郭善今儿病了没来,看起来有人是要趁他病要他命啊。
果然,在提到州县赈灾情况时有御史台的人跳了出来禀奏:“赈灾粮奇缺,臣最近听闻有人大量购买粮食,得闻后曾经微服查访,发现协律郎暗中购买大米不下于一万石悄悄运出长安。”
众人心中一咯噔,这什么意思?
一万石粮食,悄悄运出长安?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说郭善在募兵马,广积粮,然后准备造反?
有人立刻又想到了去年一直让人头疼的獠民身上,难道这郭善的一万石粮食用去资敌去了?一万石粮食,不少啦。
不光文武百官们惊讶,李世民都是有些动容。郭善家里并不缺米少粮,干嘛悄悄运一万石粮食出长安去?一万石粮食,可以养活几千士兵食用至少大半年了。
郭善这一万石粮食,到底要干什么用?
李世民沉着脸,转脸望向李泰。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儿一直跟郭善关系不错,也不知道自己这位皇儿知不知道郭善的所作所为。
李承乾同样也不动声色的看向李泰。
他们李家骨子里一度把粮食对等换算就是‘一石米能养多少兵’,所以李承乾认为郭善拿一万石粮食说不定真用来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且这见不得人的勾当,还很可能跟李泰有关,说不定就是自己这个最近风头正盛的弟弟指使的。
而此刻的李泰却面如糠色,他已经注意到有许多人望向了自己了。而且他注意到,望向自己的目光中不仅仅有自己的哥哥李承乾,还有自己的父皇李世民。
虽说一万石粮食就算拉起几千谋反兵也不足以让大唐受到多大的伤害,所以不应该有人认为郭善会拿着一万石粮食谋反。但是,不搞清楚郭善买粮的真正举动,那有人栽赃郭善谋反郭善也不能自辩了。关键是还会牵连到自己,因为李泰已经一度感觉自己的哥哥越来越像自己的父皇了...为了皇权,把一切可威胁的都去除,哪怕是兄弟。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李泰固然有压力,但是却假装感受不到。这个时候他肯定不会崩出半个为郭善解释的话来。因为他本人也不知道郭善到底干了些什么。没法儿替郭善开脱罪名,也不能把自己卷进去。唯一可恨的就是那个御史,怎么突然又盯上了郭善了?
肯定又是永嘉公主,李泰比任何人都了解一个皇子和公主的能量有多么可怕。尤其是一个得宠的皇子和得宠的公主。
“臣知道此事。”正在这时,猛然一个声音响起。
李世民抬起头,百官望向了说话之人。
众人一看,几乎都认识这说话之人是协律郎张文收。
张文收在太常寺干了很久了,也上过不少次朝。对于张文收这个人,李世民是很有好感的。觉得张文收这个人缺乏急智,不会变通,也没有掌握全局的大能力,但胜在忠诚。
“张爱卿知道?”李世民问。
张文收道:“臣得闻过协律郎提到过此事。”
于是,张文收不紧不慢的把事情说了出来。
张文收多木讷啊?多实诚啊?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头一句话把李世民说的差点吐血:“小郭大人那天来太常寺,跟我哭着说‘张大人啊,自古来皇上都喜欢下嫁公主的吗?为什么他总想把和顺公主嫁给我?这可叫我怎么活。’我跟他道...”
话还没落,李世民上面就是脸色一沉问道:“这跟购粮有什么关系?”
周围的人都差点儿炸了窝,暗想原来郭善背地里说过这么一句话,那也可够大胆的啦。只是这句话私下里说还好,明里说出来恐怕皇上的脸面就不须好看了。这张文收果然木讷不懂变通之术,这些话能随便说的么?
众人心里都这般想,但却不敢当面提醒张文收。而张文收似乎浑然未觉,不明白李世民其实此刻心里不大痛快。于是接过李世民的话茬解释道:“皇上莫急,容臣慢慢说来。”
众人:“... ...”
就连李世民也是一阵无语了,摆了摆手让张文收继续说。
得了李世民的允许,张文收才咂了咂舌道:“小郭大人哭着跟我说‘张大人啊,自古来皇上都喜欢下嫁公主的吗?....”
有人看李世民脸色难看,忍不住好心打断道:“张大人,此话你先前已经说过了,可略过不提。”
张文收’哦‘了一声,连连说了两声抱歉,他还打算从头说起呢,既然大家都听懂了那就没必要从头说了。于是道:“在小郭大人问了我话后,我便劝慰他说‘小郭大人此言差矣,身为臣子能娶公主乃是荣幸。’”
众人均想,张文收这话不管真假,不过倒也回答的算有水平了。果然,李世民的脸色好看了许多。但紧接着张文收的话让李世民差点没气死,文武百官们也差点没一跤摔倒。就听张文收道:“小郭大人听了我的话后,便回答我说‘我也没说尚公主不是福分,但我只当和顺公主是我的妹妹,如何能娶她?若皇上真是好意,让我在诸公主中选一个,干么不把长乐公主许给我?那我郭善必然感激。’”
这句话一出,满堂几乎都炸了锅似的。好多人想要吐血,暗想郭善可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众人忽然认为让张文收出来解释是一件很错误的决定,他们宁肯郭善造反,也不想让张文收继续再说下去了。因为再说下去,还不知道会说出些什么祸事出来。(未完待续)
元日朝会,文武百官齐齐赶往太极宫太极殿朝贺。州县上的官员乃及各国使节也在这一天携带礼品进行朝拜。
这样的大朝会更加注重于形式方面的精彩,展现一下大唐的国力。当然各州县的官员也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性的讲述一下州县上发生的事情。朝集使会拿着‘计薄’上朝,若皇上有所询问。朝集使就要将该年的该州县的政绩说上一番,而统计州县官员政绩的方式一向已‘税收多少’为首,以及考核州县一把手私德是否有亏...
百官当然是报喜不报忧的,但倘若有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攻击政敌,那当然也会有报忧的场面出现。
比如京官们在报告情况的时候杨宗站出来说了一番太常寺官员的情况,他的计薄上记录着太常寺胥吏们的考绩。一般不够格的胥吏不需要表述,而梨园因为在太常寺也属于下辖的一个小官署,郭善这个梨园令的考绩也被大致说了一番。
对郭善的评价,杨宗毫不避讳的指出‘有才而无德、怠于政务、粗鲁马虎、’。
考核官员的四善中,郭善的三善就被抹灭了。不用说了,如果杨宗的考词被认同的话,郭善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因为四善二十七最中,郭善的三善都没了,郭善二十七最里有个再好的考词恐怕也不足以让他的考绩从‘中下’变为‘中上’。如果一个不小心变为‘下下’,那乐子可就大发了。真说不准会出现被流放的可能性...
其实评价一个人的私德是否有亏,还真不好评价。众口铄金,有人铁了心要污蔑你,那你在干净也变得不干不净了。
不过郭善的私德是否有亏显然不是杨宗一个人说了算,毕竟真正主管官员考核升迁和罢黜的是吏部。所以郭善的政治生涯主要还掌握在吏部,一切还有考功郎中呢。但无论最后结局如何,杨宗这么一说,百官这么一听,第一印象上就不可能对郭善有好感。有这么个污点,郭善三年之内是别想升迁了。
一同来朝会的还有太子和诸王子,此刻听到提到郭善,李泰和李承乾自然神情有异。李泰不动声色的看向杨师道,想看看杨宗对郭善的考词是不是杨师道授意的。毕竟杨师道才是太常寺的寺卿,对于部门下的考核一般性必须他这个寺卿点头才会形成奏折上禀。
杨师道半眯着眼,如老僧入定一般。他既然闭着眼似乎周遭事情与自己无关紧要,而听了杨宗上奏的事情后也没露出惊容,那就证明他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是知道杨宗‘参劾’郭善的事情的。
没听说过杨师道跟郭善有仇啊?再说,他这个朝廷大员不至于会为难郭善这个小小的协律郎吧?难道是杨宗已经是他的人了,所以他才会准许杨宗对郭善出手的?可是杨宗小说也是个四品官儿,不该是个能轻轻松松就投靠人的人。
左思右想想不通,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杨师道根本不想搭理底下的事情。虽然有小道消息说他跟郭善认识,但认识郭善不代表会喜欢郭善。犯不着为了保护郭善而跟一个四品大员作对,哪怕少卿这个职位在寺卿面前不怎么入得了眼。
再要么,就是杨宗背后有人支持,以至于让杨师道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杨师道虽然不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也不可能是个允许别人随意插手他公廨事务的人吧?一个聪明的一把手总该把内部斗争和外部斗争区分清楚,要不然迟早有一天会翻船。
李泰一想到郭善曾经得罪过永嘉公主,心里有些恍然。
杨师道跟永嘉公主有亲,郭善得罪了永嘉公主就等同于得罪了杨师道了。如此一来有人要参劾郭善,他杨师道除了落井下石外当然不可能对郭善施以援手了。得多傻逼的人才会为了一个跟自己不相干的人得罪自己亲近的人,而且这亲戚的来头还不小?
李泰左右望了一眼,发现果然没找到郭善的身影。听说郭善今儿病了没来,看起来有人是要趁他病要他命啊。
果然,在提到州县赈灾情况时有御史台的人跳了出来禀奏:“赈灾粮奇缺,臣最近听闻有人大量购买粮食,得闻后曾经微服查访,发现协律郎暗中购买大米不下于一万石悄悄运出长安。”
众人心中一咯噔,这什么意思?
一万石粮食,悄悄运出长安?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说郭善在募兵马,广积粮,然后准备造反?
有人立刻又想到了去年一直让人头疼的獠民身上,难道这郭善的一万石粮食用去资敌去了?一万石粮食,不少啦。
不光文武百官们惊讶,李世民都是有些动容。郭善家里并不缺米少粮,干嘛悄悄运一万石粮食出长安去?一万石粮食,可以养活几千士兵食用至少大半年了。
郭善这一万石粮食,到底要干什么用?
李世民沉着脸,转脸望向李泰。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儿一直跟郭善关系不错,也不知道自己这位皇儿知不知道郭善的所作所为。
李承乾同样也不动声色的看向李泰。
他们李家骨子里一度把粮食对等换算就是‘一石米能养多少兵’,所以李承乾认为郭善拿一万石粮食说不定真用来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且这见不得人的勾当,还很可能跟李泰有关,说不定就是自己这个最近风头正盛的弟弟指使的。
而此刻的李泰却面如糠色,他已经注意到有许多人望向了自己了。而且他注意到,望向自己的目光中不仅仅有自己的哥哥李承乾,还有自己的父皇李世民。
虽说一万石粮食就算拉起几千谋反兵也不足以让大唐受到多大的伤害,所以不应该有人认为郭善会拿着一万石粮食谋反。但是,不搞清楚郭善买粮的真正举动,那有人栽赃郭善谋反郭善也不能自辩了。关键是还会牵连到自己,因为李泰已经一度感觉自己的哥哥越来越像自己的父皇了...为了皇权,把一切可威胁的都去除,哪怕是兄弟。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李泰固然有压力,但是却假装感受不到。这个时候他肯定不会崩出半个为郭善解释的话来。因为他本人也不知道郭善到底干了些什么。没法儿替郭善开脱罪名,也不能把自己卷进去。唯一可恨的就是那个御史,怎么突然又盯上了郭善了?
肯定又是永嘉公主,李泰比任何人都了解一个皇子和公主的能量有多么可怕。尤其是一个得宠的皇子和得宠的公主。
“臣知道此事。”正在这时,猛然一个声音响起。
李世民抬起头,百官望向了说话之人。
众人一看,几乎都认识这说话之人是协律郎张文收。
张文收在太常寺干了很久了,也上过不少次朝。对于张文收这个人,李世民是很有好感的。觉得张文收这个人缺乏急智,不会变通,也没有掌握全局的大能力,但胜在忠诚。
“张爱卿知道?”李世民问。
张文收道:“臣得闻过协律郎提到过此事。”
于是,张文收不紧不慢的把事情说了出来。
张文收多木讷啊?多实诚啊?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头一句话把李世民说的差点吐血:“小郭大人那天来太常寺,跟我哭着说‘张大人啊,自古来皇上都喜欢下嫁公主的吗?为什么他总想把和顺公主嫁给我?这可叫我怎么活。’我跟他道...”
话还没落,李世民上面就是脸色一沉问道:“这跟购粮有什么关系?”
周围的人都差点儿炸了窝,暗想原来郭善背地里说过这么一句话,那也可够大胆的啦。只是这句话私下里说还好,明里说出来恐怕皇上的脸面就不须好看了。这张文收果然木讷不懂变通之术,这些话能随便说的么?
众人心里都这般想,但却不敢当面提醒张文收。而张文收似乎浑然未觉,不明白李世民其实此刻心里不大痛快。于是接过李世民的话茬解释道:“皇上莫急,容臣慢慢说来。”
众人:“... ...”
就连李世民也是一阵无语了,摆了摆手让张文收继续说。
得了李世民的允许,张文收才咂了咂舌道:“小郭大人哭着跟我说‘张大人啊,自古来皇上都喜欢下嫁公主的吗?....”
有人看李世民脸色难看,忍不住好心打断道:“张大人,此话你先前已经说过了,可略过不提。”
张文收’哦‘了一声,连连说了两声抱歉,他还打算从头说起呢,既然大家都听懂了那就没必要从头说了。于是道:“在小郭大人问了我话后,我便劝慰他说‘小郭大人此言差矣,身为臣子能娶公主乃是荣幸。’”
众人均想,张文收这话不管真假,不过倒也回答的算有水平了。果然,李世民的脸色好看了许多。但紧接着张文收的话让李世民差点没气死,文武百官们也差点没一跤摔倒。就听张文收道:“小郭大人听了我的话后,便回答我说‘我也没说尚公主不是福分,但我只当和顺公主是我的妹妹,如何能娶她?若皇上真是好意,让我在诸公主中选一个,干么不把长乐公主许给我?那我郭善必然感激。’”
这句话一出,满堂几乎都炸了锅似的。好多人想要吐血,暗想郭善可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众人忽然认为让张文收出来解释是一件很错误的决定,他们宁肯郭善造反,也不想让张文收继续再说下去了。因为再说下去,还不知道会说出些什么祸事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