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 第一次统一战役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秦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公元前236年,赵国在国际形势的逼迫下,发起了对燕国的战争。
邯郸之围的仇恨,赵国至今记忆犹新,已经三番两次借口打击燕国。这次更是背负着吞燕抗秦的使命,战斗力格外高涨。
不久,赵国就打下了燕国的貍城和阳城。为了迷惑秦国,赵国不顾长途跋涉,把从燕国掠夺来的物资向秦国运输。赵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发展壮大的时间。因此必须对秦国讨好甚至献媚,防止秦国从背后插上一刀。
赵国的计策隐蔽性和实用性都有,可惜赵悼襄王又出了个昏招,致使功亏一篑。
燕国一直在寻求化解危机的办法,他们搞不明白,本来是秦国和燕国联合,怎么风向说变就变,国际形势实在是变化万端、风云莫测。
解铃还需系铃人,燕国只有请求秦国拔刀相助,才能得以保全。一队燕国使者开赴秦国,准备去抗议和示威游行。
燕国的使者团不可能绕道匈奴,那等于羊入虎口。又不可能借道韩、魏,人家三晋毕竟是一奶同胞。虽然不至于帮助赵国,最起码不愿意拉赵国后腿,赵国亡了,他们都要跟着遭殃。
通往秦国的道路只剩下赵国这一条,燕国的使团只能硬着头皮上。不出所料,赵国把燕国的使者都扣了下来。
赵悼襄王当然不能让燕国去拜访秦国,傻子都知道燕国是要去搬救兵。他告诉燕使:“赵国风光秀丽、江山如画,邯郸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燕、赵是友好邻邦,燕使应该受到赵国的款待,你们就留下来享福吧,何必往咸阳那大西北的边远山区瞎跑。”
到现在为止,赵悼襄王都还没有犯任何错误,形势还朝着对赵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可是,当燕使说出一番道理之后,赵悼襄王的脑袋就转不过弯,开始犯浑了。
燕使甲:“尊敬的赵王,恐怕您留下我们的原因并非这么单纯吧?”
赵悼襄王:“这个...这个......”
燕使乙:“尊敬的赵王,大家都是明白人,谁也别藏着掖着了,您是不是怕我们去秦国破坏你们的关系呀?”
赵悼襄王脸红,他被燕使的无遮拦攻击,搞得很被动。
燕使丙:“赵王请放心,我们决不会去破坏秦、赵两国和睦的关系。如果您不放我们入秦,秦、赵的联盟才会不攻自破。”
赵悼襄王非常纳闷,他想不明白为什么?
燕使丁:“赵王可以阻止我们的人,却无法阻止我们的消息。当秦国知道我们入秦的使团,被赵国扣留后,首先就会怀疑赵国合作的诚意,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是我们能预料的了。”
赵悼襄王光顾着出冷汗了,没有仔细思考,就赶快给燕国使团放行了,他也不想想燕国凭什么去送消息?
燕国的使者的确利害,估计都是苏秦给燕国培养的后备人才。他们能够忽悠的赵国给放行,劝说秦国出兵,就更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始皇帝接见了燕使后,很快认清了现实。如果任由赵国攻燕,燕国只能不敌投赵。一旦赵国实力大增,秦国这些年对赵国的打击将付诸东流。秦国决不允许赵国再次崛起,给秦国制造隐患。
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切践踏道德的举动,在国家利益这个大前提下获得了正义性。
秦国毫无羞愧的单方面撕毁协议,派出两路大军,互为犄角,向赵国的腹地挺进。
这一仗秦国名将尽出,王翦同杨端合兵从西路进发,延太行山东进。桓齮率兵从南路进攻,由平原突击。两路大军高歌猛进,务求破赵。
秦军常年跟赵国打仗,对赵国的兵力部署、战术应用等等方面一清二楚,这次又是抱着目的而来,很快便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王翦攻占了赵国西部山区的阏与、橑阳,大军直逼邯郸百里。桓齮就更厉害了,他的部队攻打的是赵国的平原地带。那里无险可守,秦军一举攻占了邺城、安阳。据说每当晚饭的时候,已经能遥望见邯郸城外冒起的炊烟了。
赵国大大小小的城镇,被秦国的两路大军攻破了九座。
正率军在燕国肆虐的庞煖,听说赵国后院失火,急忙班师回朝,南下救援。奈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几十年来,赵国的领土已经被秦国侵蚀的不成样子。三晋分家之时,赵国的受益最实在,山川田园、风景无限。从秦昭襄王时候起,赵国就把埋着祖坟的山西之地给丢了,送给秦国作了太原郡。经此一役,赵国又失去了太行山这个天然屏障。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赵国南部的广阔平原,成了秦国新的军事基地,这简直太致命了。
一,秦国在这里驻军,等于切断了赵国同魏、韩的联系。北方的燕国不会救赵,东方的齐国没有能力救赵。赵国已经被秦国关进了笼子里,可以随时宰割,而不虑后患。
二,秦国军队的后勤补充,都可以从赵国南方的富饶之地征收,不用再劳师动众的从国内运输,更方便了对赵国的打击。
三,赵国跟秦国接壤的部位,已经无险可守。邯郸周围只剩下河北地区的一些小城,根本不能对秦国的进攻形成有效的阻挡。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败家之子往往受到人们的谴责。守不住祖宗的基业,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赵悼襄王眼看江山不保,赶快两眼一闭、入土为安,到地下享清福去了,把破摊子甩给自己的儿子去发愁。
倒霉的赵王迁继位,称赵幽缪王。成了他父亲的替死鬼,代受亡国的责任。
可能是因为这次新君登基,又为赵国延长了一些气运。秦国没有对赵国赶尽杀绝,而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南方,那里正发生着一些秦国感兴趣的事情。(未完待续)
公元前236年,赵国在国际形势的逼迫下,发起了对燕国的战争。
邯郸之围的仇恨,赵国至今记忆犹新,已经三番两次借口打击燕国。这次更是背负着吞燕抗秦的使命,战斗力格外高涨。
不久,赵国就打下了燕国的貍城和阳城。为了迷惑秦国,赵国不顾长途跋涉,把从燕国掠夺来的物资向秦国运输。赵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发展壮大的时间。因此必须对秦国讨好甚至献媚,防止秦国从背后插上一刀。
赵国的计策隐蔽性和实用性都有,可惜赵悼襄王又出了个昏招,致使功亏一篑。
燕国一直在寻求化解危机的办法,他们搞不明白,本来是秦国和燕国联合,怎么风向说变就变,国际形势实在是变化万端、风云莫测。
解铃还需系铃人,燕国只有请求秦国拔刀相助,才能得以保全。一队燕国使者开赴秦国,准备去抗议和示威游行。
燕国的使者团不可能绕道匈奴,那等于羊入虎口。又不可能借道韩、魏,人家三晋毕竟是一奶同胞。虽然不至于帮助赵国,最起码不愿意拉赵国后腿,赵国亡了,他们都要跟着遭殃。
通往秦国的道路只剩下赵国这一条,燕国的使团只能硬着头皮上。不出所料,赵国把燕国的使者都扣了下来。
赵悼襄王当然不能让燕国去拜访秦国,傻子都知道燕国是要去搬救兵。他告诉燕使:“赵国风光秀丽、江山如画,邯郸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燕、赵是友好邻邦,燕使应该受到赵国的款待,你们就留下来享福吧,何必往咸阳那大西北的边远山区瞎跑。”
到现在为止,赵悼襄王都还没有犯任何错误,形势还朝着对赵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可是,当燕使说出一番道理之后,赵悼襄王的脑袋就转不过弯,开始犯浑了。
燕使甲:“尊敬的赵王,恐怕您留下我们的原因并非这么单纯吧?”
赵悼襄王:“这个...这个......”
燕使乙:“尊敬的赵王,大家都是明白人,谁也别藏着掖着了,您是不是怕我们去秦国破坏你们的关系呀?”
赵悼襄王脸红,他被燕使的无遮拦攻击,搞得很被动。
燕使丙:“赵王请放心,我们决不会去破坏秦、赵两国和睦的关系。如果您不放我们入秦,秦、赵的联盟才会不攻自破。”
赵悼襄王非常纳闷,他想不明白为什么?
燕使丁:“赵王可以阻止我们的人,却无法阻止我们的消息。当秦国知道我们入秦的使团,被赵国扣留后,首先就会怀疑赵国合作的诚意,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是我们能预料的了。”
赵悼襄王光顾着出冷汗了,没有仔细思考,就赶快给燕国使团放行了,他也不想想燕国凭什么去送消息?
燕国的使者的确利害,估计都是苏秦给燕国培养的后备人才。他们能够忽悠的赵国给放行,劝说秦国出兵,就更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始皇帝接见了燕使后,很快认清了现实。如果任由赵国攻燕,燕国只能不敌投赵。一旦赵国实力大增,秦国这些年对赵国的打击将付诸东流。秦国决不允许赵国再次崛起,给秦国制造隐患。
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切践踏道德的举动,在国家利益这个大前提下获得了正义性。
秦国毫无羞愧的单方面撕毁协议,派出两路大军,互为犄角,向赵国的腹地挺进。
这一仗秦国名将尽出,王翦同杨端合兵从西路进发,延太行山东进。桓齮率兵从南路进攻,由平原突击。两路大军高歌猛进,务求破赵。
秦军常年跟赵国打仗,对赵国的兵力部署、战术应用等等方面一清二楚,这次又是抱着目的而来,很快便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王翦攻占了赵国西部山区的阏与、橑阳,大军直逼邯郸百里。桓齮就更厉害了,他的部队攻打的是赵国的平原地带。那里无险可守,秦军一举攻占了邺城、安阳。据说每当晚饭的时候,已经能遥望见邯郸城外冒起的炊烟了。
赵国大大小小的城镇,被秦国的两路大军攻破了九座。
正率军在燕国肆虐的庞煖,听说赵国后院失火,急忙班师回朝,南下救援。奈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几十年来,赵国的领土已经被秦国侵蚀的不成样子。三晋分家之时,赵国的受益最实在,山川田园、风景无限。从秦昭襄王时候起,赵国就把埋着祖坟的山西之地给丢了,送给秦国作了太原郡。经此一役,赵国又失去了太行山这个天然屏障。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赵国南部的广阔平原,成了秦国新的军事基地,这简直太致命了。
一,秦国在这里驻军,等于切断了赵国同魏、韩的联系。北方的燕国不会救赵,东方的齐国没有能力救赵。赵国已经被秦国关进了笼子里,可以随时宰割,而不虑后患。
二,秦国军队的后勤补充,都可以从赵国南方的富饶之地征收,不用再劳师动众的从国内运输,更方便了对赵国的打击。
三,赵国跟秦国接壤的部位,已经无险可守。邯郸周围只剩下河北地区的一些小城,根本不能对秦国的进攻形成有效的阻挡。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败家之子往往受到人们的谴责。守不住祖宗的基业,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赵悼襄王眼看江山不保,赶快两眼一闭、入土为安,到地下享清福去了,把破摊子甩给自己的儿子去发愁。
倒霉的赵王迁继位,称赵幽缪王。成了他父亲的替死鬼,代受亡国的责任。
可能是因为这次新君登基,又为赵国延长了一些气运。秦国没有对赵国赶尽杀绝,而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南方,那里正发生着一些秦国感兴趣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