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八章 妥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谋妻入局:总裁深夜来、尸姐、金钢进化、暗夜超神、尸灯鬼话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欢乐土匪闹民国最新章节!
在军事上各退一步,为和谈创造条件,这就是肖林的建议。
事情最后报到克林姆林宫,斯大林经过审慎考虑,终于答应了肖林的提议,中苏两军开始心照不宣地收缩。
中队首先退出克城,退回了边境小城圣尼克,同一天下午,苏军也主动退出了富锦,返回了黑龙江以北。中苏两军的突出部一起向后收缩,犹如猛兽收起利爪,不那么锋芒毕露,做的都是长远打算。
经过这个交换,苏军完全退出中国境内,在谈判桌上更为被动。但是他们得到了价值巨大的克城,大乌里的数万苏军终于打通了铁路补给线,从军事价值上来说还占了些便宜,这也是斯大林同意交换的原因。
绿脚兵之所以进行这个交换,原因更加简单,克城的补给能力支撑不了一个冬天,早退晚退都是要退,还不如趁着大乌里的苏军难过,可以要点好处。
一波三折之后,中苏之间展开了第三轮艰苦的谈判。
不能再拖下去了,双方二十万大军陈兵边境,不战,不和,不走,对中苏双方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才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因为存在根本性分歧,这一轮谈判还是变成了马拉松比赛,旷日持久,遥遥看不到尽头。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谈判桌上毫无进展,边境线上受阻于天气,双方部队不战不和不走。就这么硬着头皮僵持着,中苏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已。
严重对立的情绪逐渐缓和,中苏双方都在不断释放试探气球,沟通,讨论,说服……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奉天帅府,不。按照正规的说法,应该改叫沈阳张学良司令府邸,不过在老辈人口中。还是习惯把这里称作帅府。
大青楼,老虎厅,张司令正在会见谈判中东北的主要代表。
“汉公。在刚刚结束的第六次正式会议上,终于和苏方达成了初步协定,距离谈判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蔡运生满脸带笑,从手提包中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双手递到了张学良的案头:“这是协定草案,请汉公过目,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在下一次会议中敲定和平时间。”
“具体内容我都知道,不用细看了。”
张学良的脸上挂着笑容,却稍显有些热情不足。伸手在文件上拍了拍,眼神中露出一丝遗憾:“这是一件大好事,可喜可贺......不过美中不足,还是没能要回来哪怕一寸领土。”
“汉公明见,虽然没能直接取得领土权益。但苏俄方面的态度也不再是磐石一块,在外蒙和黑龙江水道上都有所松动……”
“不错,所以谈判能达到这个效果,也可以向国人交待了。”
说到这里,张学良的心情终于好转,把那点遗憾丢在了一旁。又拿起那摞厚厚的文件在手中哗啦啦地翻动,说不出的得意爱惜,又对蔡运生夸奖道:“你们代表团是首功,‘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给子孙后代解决’。这个理论提得好,很有创意!”
“全靠汉公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我们才能取得这次谈判的胜利……”
蔡运生忙着给张学良戴高帽,旁边坐着的邹尚友身子却突然动了动,看他神色有异,张学良随口问道:“怎么了?希古兄(邹尚友字),有什么话要说吗?”…,
“这个,这个……”
邹尚友看了蔡运生一眼,低声说道:“你刚才那番话不是我们的构思,而是苏民毅苏将军最先提出来的,这次和谈中几次陷入僵局,也都是苏民毅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得到苏方的认可和接受。苏民毅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却比我们这些专业外交人的思路更加灵活,眼界也更加开阔,我觉得……觉得非常惭愧,也非常敬佩。”
张学良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苏民毅,代表的就是肖林,怎么到处都有他?
肖林的确是个人才,如果能够专心带兵打仗,或者一心发展民生经济,都会成为自己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但令人不安的是,此人自有一套行事准则,这两年渐渐骄纵,每每不能和自己保持一致。一个不安分的人才,要比碌碌无为的庸才危险十倍……
战争还未结束,肖林在东北军中的威望就急剧上升,甚至引起了全国的注意。张学良十分头疼,仗打胜了,该如何为众将酬功?肖林又如何安排呢?
已经有呼声传来,要求让肖林进入新一届东北军事委员会,并出任军委会副主任。对于这样一个敢于挑战自己权威的人,张学良实在不愿把他安排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
“希古兄,这就是你的偏执了。”看到张学良脸色不对,蔡运生连忙打圆场,邹尚友不幸成为批评的对象:“不管是谁的主意,都是为国家着想,苏将军也是代表团的重要成员,更是汉公的下属,何必这么在意?”
张学良恍惚一下,这才醒悟过来,顺口说道:“是的,中东路不光是咱们东北的事情,也是全国的大事件,和苏联人签订正式协议的时候,必须有南京方面的人到场。希古兄,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从南京请来几位重量级人物,压压场子。”
“是,请汉公放心。”邹尚友应了一声,不敢再多说。
。。。。。。
于此同时,克林姆林宫中。
领袖同志的个子不高,但高加索人堂堂正正的相貌,再加上一副考究的小胡子,使得斯大林同志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威严的力量。
“斯曼诺夫斯基同志。为什么没有我的批准,就同意放开蒙古口岸,和中国人进行陆路商贸?”
因为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又因为白俄猖獗,同时为了弱化蒙古,使之彻底成为苏联的附属国,苏方在中东路战争爆发前就关闭了张库大道。昔日繁忙的黄金商路突然断绝,察哈尔和绥远的经济损失很大。
“尊敬的领袖,请听我的解释。”
斯曼诺夫斯基有些紧张。不过这件事当初就经过慎重考虑,所以回答起来几乎不用考虑:“按照您的指示,在外蒙地区接受中国人的意见。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所以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区,为苏维埃打开一道通向世界的窗户。”
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技术、人才、原材料……所有的一切都受到西方国家严密控制,只能自力更生,依靠苏联自身的力量解决。
这是斯大林万万不能接受的,如果不能和整个世界互通有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会变成闭门造车。第一个五年计划也会变成纸上谈兵。
斯大林却不为所动,反驳道:“你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是开放蒙古会造成地区的不稳定,给白俄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还会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利润。扶植我们的敌人。”…,
苏联军方这一段时间在进行战后反思,一致认为红军不是被东北军打败的,而是败在绿脚兵手下,斯大林对这支部队的情报也非常了解,深知绥远和张家口就是绿脚兵的后方基地。对外商贸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扶植起一个强大的对手。就有些得不偿失。
“斯大林同志,我来解释这件事。”
插话的是图哈切夫斯基,这位远东集团军的新任司令官专门赶回莫斯科,就是因为这件事对红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亲自向斯大林报告,取得领袖的支持。
“斯大林同志,在中东路战争中,我们对中队新颖的防御战术印象深刻,不得不承认,其二十三军在很多作战理念和指导思想上走到了我们的前面,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果能和这支军队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红军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旧时空中,图哈切夫斯基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军事天才,他就是大纵深理论的始作俑者,被苏联军方当做金科玉律奉行了半个多世纪,直到苏联解体。
以他的眼光,当然立刻看出绿脚兵作战思想中那些超越时代的闪光点,如果能将这些经验系统整理并加以推广,苏军的整体能力将得到迅速提高。
“既然打了败仗,就得学会点什么,所幸对方也非常配合。在和二十三军接触的过程中,对方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表达合作的意愿。从其提供的合作计划书来看,这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沟通,其力度和覆盖面甚至超过了北伐战争时期。”图哈切夫斯基接着说道:““斯大林同志,我强烈建议立刻和中国方面展开这种军事合作,这样一来,我们和中国人就成了朋友,而不是相互对抗的敌人。”
“军事合作?我们刚刚和中国人打了一场战争,马上又进行深度军事合作,是不是转换地太快了一点?”被对方一顿胖揍打了个鼻青脸肿,马上又热乎乎地贴上去,斯大林元帅的面子有些下不来。
“斯大林元帅,外部世界的具体条件不同,我们也得采取不同的手段,输出革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梅里尼可夫以为最高领袖还在拘泥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出言相劝道:“肖林虽然同属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相比别的中阀来说,更加实际,更加功利,身上的民族主义气息较为浓厚。从他提供的资料来看,可以为我国引进先进的轻工生产技术,填补我国工业布局的空白,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轻工业?如果他真的能够带来最新的技术能力,我们当然双手欢迎。”斯大林终于松了口。与肖林合作能带来军事上、经济上的双重效益,战场上的一时胜败又算的了什么。
气氛稍感轻松,几位苏联代表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只要得到斯大林元帅的支持,这场谈判很快就会结束,苏联虽然做出了不少让步,但得到的也很多。未必是输家。
双赢,中国人说的不错,只要在战后尽释前嫌。中苏双方就可以达到双赢。
但是斯大林却不打算就此罢休,接着追问道:“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开放黑龙江航道和海参崴?鞑靼海峡的出海口对远东具有重要军事意义。中国人染指这里,整个西伯利亚都变得不安。”…,
海洋意味着财富,海洋意味着资源,海参崴更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与中国人共享黑龙江出海口和海参崴,斯大林心中感到一阵阵刺痛。
“这个,这个是中国人最后的底线,他们放弃了领土要求,但一定要得到出海口,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们。”斯曼诺夫斯基的声音低了下来。准备迎接最高领袖的怒火。
但意外的是,斯大林并没有发火,风平浪静。
“好吧,这件事不怪你们,战场上打了败仗。总要付出代价……”
斯大林之所以没有生气,是因为突然想起了最近收到的一份情报。
东北数省虽然物产丰富,但因为被日本霸占了关东地区,大连、旅顺都在关东军手中,所以同样缺乏出海口。虽然东北方面这两年努力想把葫芦岛建成一座大型港口,但是因为资金问题。进展速度一直很慢。
东北想要发展起来,就需要一座真正的出海口,这个时候放开黑龙江航道,东北的经济重心必然向此转移,离日本越来越远,和苏联方面加强合作……
也许,放开黑龙江航道是一步好棋。
“这件事就按你们的意思办吧。”斯大林摆了摆手,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又接着问道:“第三个问题,中东铁路的赎回方式为什么变了?钱落进那些中国官僚的口袋,怎么还可能还给苏联?”
与最初的和谈方案不同,中国人对中东铁路的赎买方式做了修改,100万元赎买款不变,但却分成了二十年期限,每年从铁路赚取的利润额从抽出5万元归还苏联方面。
这一招是肖林想出来的,按揭还款,旧时空里每个房奴都要面对的问题,盗版过来对付老毛子正好合适。
“本来我们也不同意。”
斯曼诺夫斯基又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低声对领袖解释道:“但是中国人实在没有钱,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为了避免在战争赔款问题上纠缠,我们做出了小小的让步,答应了这个方案。”
还好,斯大林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地翻看着手中的文件,看来是接受了代表团的解释。
良久,他终于抬起头来,有些疑惑地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想要取得克拉斯诺卡缅斯克的采矿权,他们在哪里发现什么了?”
一片沉默,没人能回答最高领袖。
良久,斯曼诺夫斯基才嗫嚅答道:“我们还没有答应中国人,所以暂时没来得及去调查。这,这是我们的失误。”
“尽快去查,除了科学家实地勘察以外,也要利用其他手段加快调查速度。”
斯大林表情严肃,众人连连点头……
出乎意料,调查进行的非常顺利,第二天下午,斯曼诺夫斯基又一次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向他进行报告。
“中国人的目的搞清了,克城有一座小型煤矿,中国人缺乏燃料,看上了那里优质的无烟煤……”
斯委员所说的这个理由,是绿脚兵精心准备的搪塞之词,他们在克城呆了两个月,总算找到了一座煤矿,就以此为借口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知道,肖林。
身为资讯爆炸时代的网络宅男,肖林脑海中记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片段信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间也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克拉斯诺卡缅斯克,俄罗斯最大的铀矿,这是肖林脑海深处的一条记忆,也是旧时空生活给他的一丝纪念。
这个秘密现在没必要戳穿,将来能不能用上也在两可之间。总之一句话,这件事不急,肖林只不过是早做准备。
原子弹,这个时代的终极大杀器,现在还是科学家脑海中的粗略的想象。
。。。。。。
经过再一次的沟通和准备,中苏双方高调宣布,将在同江召开第三轮会谈第九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之所以如此大张旗鼓,是因为中苏双方已经达成谅解,将在这次会议上签署正式的停火协议。
新闻界的专业人士立刻认识到,双方的遣词用句非常统一,都将这份即将签署的文件称为停火协定,而不是停战条约。
这其中的差别就大了,所谓停火,大家就还在交战状态,所谓协定,其约束力更是远远小于国与国之间的正式条约。
难道说,中苏之间还没有打够?报纸杂志议论纷纷,国际社会纷纷侧目,日本人尤其莫名其妙。(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军事上各退一步,为和谈创造条件,这就是肖林的建议。
事情最后报到克林姆林宫,斯大林经过审慎考虑,终于答应了肖林的提议,中苏两军开始心照不宣地收缩。
中队首先退出克城,退回了边境小城圣尼克,同一天下午,苏军也主动退出了富锦,返回了黑龙江以北。中苏两军的突出部一起向后收缩,犹如猛兽收起利爪,不那么锋芒毕露,做的都是长远打算。
经过这个交换,苏军完全退出中国境内,在谈判桌上更为被动。但是他们得到了价值巨大的克城,大乌里的数万苏军终于打通了铁路补给线,从军事价值上来说还占了些便宜,这也是斯大林同意交换的原因。
绿脚兵之所以进行这个交换,原因更加简单,克城的补给能力支撑不了一个冬天,早退晚退都是要退,还不如趁着大乌里的苏军难过,可以要点好处。
一波三折之后,中苏之间展开了第三轮艰苦的谈判。
不能再拖下去了,双方二十万大军陈兵边境,不战,不和,不走,对中苏双方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才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因为存在根本性分歧,这一轮谈判还是变成了马拉松比赛,旷日持久,遥遥看不到尽头。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谈判桌上毫无进展,边境线上受阻于天气,双方部队不战不和不走。就这么硬着头皮僵持着,中苏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已。
严重对立的情绪逐渐缓和,中苏双方都在不断释放试探气球,沟通,讨论,说服……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奉天帅府,不。按照正规的说法,应该改叫沈阳张学良司令府邸,不过在老辈人口中。还是习惯把这里称作帅府。
大青楼,老虎厅,张司令正在会见谈判中东北的主要代表。
“汉公。在刚刚结束的第六次正式会议上,终于和苏方达成了初步协定,距离谈判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蔡运生满脸带笑,从手提包中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双手递到了张学良的案头:“这是协定草案,请汉公过目,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在下一次会议中敲定和平时间。”
“具体内容我都知道,不用细看了。”
张学良的脸上挂着笑容,却稍显有些热情不足。伸手在文件上拍了拍,眼神中露出一丝遗憾:“这是一件大好事,可喜可贺......不过美中不足,还是没能要回来哪怕一寸领土。”
“汉公明见,虽然没能直接取得领土权益。但苏俄方面的态度也不再是磐石一块,在外蒙和黑龙江水道上都有所松动……”
“不错,所以谈判能达到这个效果,也可以向国人交待了。”
说到这里,张学良的心情终于好转,把那点遗憾丢在了一旁。又拿起那摞厚厚的文件在手中哗啦啦地翻动,说不出的得意爱惜,又对蔡运生夸奖道:“你们代表团是首功,‘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给子孙后代解决’。这个理论提得好,很有创意!”
“全靠汉公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我们才能取得这次谈判的胜利……”
蔡运生忙着给张学良戴高帽,旁边坐着的邹尚友身子却突然动了动,看他神色有异,张学良随口问道:“怎么了?希古兄(邹尚友字),有什么话要说吗?”…,
“这个,这个……”
邹尚友看了蔡运生一眼,低声说道:“你刚才那番话不是我们的构思,而是苏民毅苏将军最先提出来的,这次和谈中几次陷入僵局,也都是苏民毅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得到苏方的认可和接受。苏民毅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却比我们这些专业外交人的思路更加灵活,眼界也更加开阔,我觉得……觉得非常惭愧,也非常敬佩。”
张学良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苏民毅,代表的就是肖林,怎么到处都有他?
肖林的确是个人才,如果能够专心带兵打仗,或者一心发展民生经济,都会成为自己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但令人不安的是,此人自有一套行事准则,这两年渐渐骄纵,每每不能和自己保持一致。一个不安分的人才,要比碌碌无为的庸才危险十倍……
战争还未结束,肖林在东北军中的威望就急剧上升,甚至引起了全国的注意。张学良十分头疼,仗打胜了,该如何为众将酬功?肖林又如何安排呢?
已经有呼声传来,要求让肖林进入新一届东北军事委员会,并出任军委会副主任。对于这样一个敢于挑战自己权威的人,张学良实在不愿把他安排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
“希古兄,这就是你的偏执了。”看到张学良脸色不对,蔡运生连忙打圆场,邹尚友不幸成为批评的对象:“不管是谁的主意,都是为国家着想,苏将军也是代表团的重要成员,更是汉公的下属,何必这么在意?”
张学良恍惚一下,这才醒悟过来,顺口说道:“是的,中东路不光是咱们东北的事情,也是全国的大事件,和苏联人签订正式协议的时候,必须有南京方面的人到场。希古兄,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从南京请来几位重量级人物,压压场子。”
“是,请汉公放心。”邹尚友应了一声,不敢再多说。
。。。。。。
于此同时,克林姆林宫中。
领袖同志的个子不高,但高加索人堂堂正正的相貌,再加上一副考究的小胡子,使得斯大林同志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威严的力量。
“斯曼诺夫斯基同志。为什么没有我的批准,就同意放开蒙古口岸,和中国人进行陆路商贸?”
因为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又因为白俄猖獗,同时为了弱化蒙古,使之彻底成为苏联的附属国,苏方在中东路战争爆发前就关闭了张库大道。昔日繁忙的黄金商路突然断绝,察哈尔和绥远的经济损失很大。
“尊敬的领袖,请听我的解释。”
斯曼诺夫斯基有些紧张。不过这件事当初就经过慎重考虑,所以回答起来几乎不用考虑:“按照您的指示,在外蒙地区接受中国人的意见。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所以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区,为苏维埃打开一道通向世界的窗户。”
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技术、人才、原材料……所有的一切都受到西方国家严密控制,只能自力更生,依靠苏联自身的力量解决。
这是斯大林万万不能接受的,如果不能和整个世界互通有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会变成闭门造车。第一个五年计划也会变成纸上谈兵。
斯大林却不为所动,反驳道:“你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是开放蒙古会造成地区的不稳定,给白俄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还会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利润。扶植我们的敌人。”…,
苏联军方这一段时间在进行战后反思,一致认为红军不是被东北军打败的,而是败在绿脚兵手下,斯大林对这支部队的情报也非常了解,深知绥远和张家口就是绿脚兵的后方基地。对外商贸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扶植起一个强大的对手。就有些得不偿失。
“斯大林同志,我来解释这件事。”
插话的是图哈切夫斯基,这位远东集团军的新任司令官专门赶回莫斯科,就是因为这件事对红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亲自向斯大林报告,取得领袖的支持。
“斯大林同志,在中东路战争中,我们对中队新颖的防御战术印象深刻,不得不承认,其二十三军在很多作战理念和指导思想上走到了我们的前面,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果能和这支军队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红军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旧时空中,图哈切夫斯基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军事天才,他就是大纵深理论的始作俑者,被苏联军方当做金科玉律奉行了半个多世纪,直到苏联解体。
以他的眼光,当然立刻看出绿脚兵作战思想中那些超越时代的闪光点,如果能将这些经验系统整理并加以推广,苏军的整体能力将得到迅速提高。
“既然打了败仗,就得学会点什么,所幸对方也非常配合。在和二十三军接触的过程中,对方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表达合作的意愿。从其提供的合作计划书来看,这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沟通,其力度和覆盖面甚至超过了北伐战争时期。”图哈切夫斯基接着说道:““斯大林同志,我强烈建议立刻和中国方面展开这种军事合作,这样一来,我们和中国人就成了朋友,而不是相互对抗的敌人。”
“军事合作?我们刚刚和中国人打了一场战争,马上又进行深度军事合作,是不是转换地太快了一点?”被对方一顿胖揍打了个鼻青脸肿,马上又热乎乎地贴上去,斯大林元帅的面子有些下不来。
“斯大林元帅,外部世界的具体条件不同,我们也得采取不同的手段,输出革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梅里尼可夫以为最高领袖还在拘泥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出言相劝道:“肖林虽然同属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相比别的中阀来说,更加实际,更加功利,身上的民族主义气息较为浓厚。从他提供的资料来看,可以为我国引进先进的轻工生产技术,填补我国工业布局的空白,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轻工业?如果他真的能够带来最新的技术能力,我们当然双手欢迎。”斯大林终于松了口。与肖林合作能带来军事上、经济上的双重效益,战场上的一时胜败又算的了什么。
气氛稍感轻松,几位苏联代表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只要得到斯大林元帅的支持,这场谈判很快就会结束,苏联虽然做出了不少让步,但得到的也很多。未必是输家。
双赢,中国人说的不错,只要在战后尽释前嫌。中苏双方就可以达到双赢。
但是斯大林却不打算就此罢休,接着追问道:“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开放黑龙江航道和海参崴?鞑靼海峡的出海口对远东具有重要军事意义。中国人染指这里,整个西伯利亚都变得不安。”…,
海洋意味着财富,海洋意味着资源,海参崴更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与中国人共享黑龙江出海口和海参崴,斯大林心中感到一阵阵刺痛。
“这个,这个是中国人最后的底线,他们放弃了领土要求,但一定要得到出海口,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们。”斯曼诺夫斯基的声音低了下来。准备迎接最高领袖的怒火。
但意外的是,斯大林并没有发火,风平浪静。
“好吧,这件事不怪你们,战场上打了败仗。总要付出代价……”
斯大林之所以没有生气,是因为突然想起了最近收到的一份情报。
东北数省虽然物产丰富,但因为被日本霸占了关东地区,大连、旅顺都在关东军手中,所以同样缺乏出海口。虽然东北方面这两年努力想把葫芦岛建成一座大型港口,但是因为资金问题。进展速度一直很慢。
东北想要发展起来,就需要一座真正的出海口,这个时候放开黑龙江航道,东北的经济重心必然向此转移,离日本越来越远,和苏联方面加强合作……
也许,放开黑龙江航道是一步好棋。
“这件事就按你们的意思办吧。”斯大林摆了摆手,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又接着问道:“第三个问题,中东铁路的赎回方式为什么变了?钱落进那些中国官僚的口袋,怎么还可能还给苏联?”
与最初的和谈方案不同,中国人对中东铁路的赎买方式做了修改,100万元赎买款不变,但却分成了二十年期限,每年从铁路赚取的利润额从抽出5万元归还苏联方面。
这一招是肖林想出来的,按揭还款,旧时空里每个房奴都要面对的问题,盗版过来对付老毛子正好合适。
“本来我们也不同意。”
斯曼诺夫斯基又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低声对领袖解释道:“但是中国人实在没有钱,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为了避免在战争赔款问题上纠缠,我们做出了小小的让步,答应了这个方案。”
还好,斯大林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地翻看着手中的文件,看来是接受了代表团的解释。
良久,他终于抬起头来,有些疑惑地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想要取得克拉斯诺卡缅斯克的采矿权,他们在哪里发现什么了?”
一片沉默,没人能回答最高领袖。
良久,斯曼诺夫斯基才嗫嚅答道:“我们还没有答应中国人,所以暂时没来得及去调查。这,这是我们的失误。”
“尽快去查,除了科学家实地勘察以外,也要利用其他手段加快调查速度。”
斯大林表情严肃,众人连连点头……
出乎意料,调查进行的非常顺利,第二天下午,斯曼诺夫斯基又一次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向他进行报告。
“中国人的目的搞清了,克城有一座小型煤矿,中国人缺乏燃料,看上了那里优质的无烟煤……”
斯委员所说的这个理由,是绿脚兵精心准备的搪塞之词,他们在克城呆了两个月,总算找到了一座煤矿,就以此为借口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知道,肖林。
身为资讯爆炸时代的网络宅男,肖林脑海中记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片段信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间也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克拉斯诺卡缅斯克,俄罗斯最大的铀矿,这是肖林脑海深处的一条记忆,也是旧时空生活给他的一丝纪念。
这个秘密现在没必要戳穿,将来能不能用上也在两可之间。总之一句话,这件事不急,肖林只不过是早做准备。
原子弹,这个时代的终极大杀器,现在还是科学家脑海中的粗略的想象。
。。。。。。
经过再一次的沟通和准备,中苏双方高调宣布,将在同江召开第三轮会谈第九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之所以如此大张旗鼓,是因为中苏双方已经达成谅解,将在这次会议上签署正式的停火协议。
新闻界的专业人士立刻认识到,双方的遣词用句非常统一,都将这份即将签署的文件称为停火协定,而不是停战条约。
这其中的差别就大了,所谓停火,大家就还在交战状态,所谓协定,其约束力更是远远小于国与国之间的正式条约。
难道说,中苏之间还没有打够?报纸杂志议论纷纷,国际社会纷纷侧目,日本人尤其莫名其妙。(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