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他还是个孩子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他还是个孩子呀】
唐懿宗驾崩之后,12岁的唐僖宗继位。他将肩负起帝国复兴的重任。可他还是个孩子啊!他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前面在分析南诏的时候,已经说过,幼主登基的背后,往往是宦官、外戚、权臣等势力集团之间的博弈。
有些时候,同一个势力集团内部也会分成不同的利益派系,如两宫太后夺嫡之争;有些时候,不同势力之间也会达成合作,如太后与宦官勾结,甚至外戚与藩镇内外勾结。
最典型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故事,当然就《三国演义》里董卓进京的故事了。后宫、外戚、宦官之间相爱相杀,最后勾引镇边大将董卓入京。开篇就把东汉末年的昏暗腐朽表现地淋漓尽致,小屁孩儿汉献帝登基坐殿也正是这一系列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12岁的唐僖宗,由宦官集团拥立,宦官势力就得到了抬头。沉寂不久的“南衙北司之争”又有死灰复燃之势。
南衙,即官僚机构所在,借指文人士大夫集团;北司,指宦官集团。
在唐朝,两大集团进行了长期的争权夺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两次事件是“二王八司马事件”(805),“甘露之变”(835)。
“二王八司马事件”是顺宗皇帝依靠部分朝臣,企图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结果以失败告终;
“甘露之变”是文宗皇帝密谋诛杀宦官,遭泄密出卖,参与此事的朝臣均遭灭族。
经过这两次较量,宦官的地位再也无可动摇,直至唐朝灭亡。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王八司马”的正确读法应该是“二王,八司马”,而不是“俩王八,司马”。八个被贬为“司马”的人中,就有两个我们熟知的老朋友:柳宗元、刘禹锡。
唐懿宗也是宦官们矫诏拥立,但他即位的时候已经二十多岁岁,不是个小孩子了。而且他任用的宰相是老鼠跟黄鼠狼抱窝,一窝不如一窝,如“保研党”之流,他们臭名远播,竟然遮蔽了宦官集团的丑恶。
而接下来的唐僖宗,是一个12岁的孩子,还不懂事,非常容易控制。蛰伏的宦官集团迎来了春天。
他们不动声色地把权倾朝野的韦保衡干掉,足见宦官集团能量之巨大。
僖宗一朝,最得宠的宦官是田令孜。
田令孜,最初只是普王府上养马的,职位卑贱、身份低微,但田令孜读过很多书,又很有心机,很会哄普王李俨开心。主仆二人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小李俨认田令孜做“干爹”(阿父)。
唐僖宗李俨即位之后,就把国家军政大事全部交给田令孜去处理。田令孜从此开始专权乱政。官员的任命和爵位的封赏,全出田令孜一人之手,完全不经过皇帝,已经不是“先斩后奏”,而是“只斩不奏”。
田令孜在哄小孩儿方面的造诣是无师自通。每次见小李俨时,都会提前准备好糖果零食,一见面先给好吃的,哄孩子开心;然后利用小孩子贪玩的特点,积极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充当游戏中的老司机,带他五五开黑,带他装逼带他飞。
在田令孜的悉心教导下,小李俨很快就培养了斗鹅、围棋、马球、歌舞等诸多兴趣爱好,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游戏玩乐,是需要花钱的。不充钱,你能变得更强?
小李俨对理财更是一窍不通的,花钱大手大脚,给唱歌演奏的伶官乐师、跳舞的御用网红主播们打赏,动不动就是以“万”为计量单位。疯狂散财的程度直逼他懿宗老爹。
府库空虚,囊中羞涩怎么办?田令孜出了一条妙计:让首都长安东西两市的商人、旅客们,把珠宝货物通通登记在册,然后转送宫中,“自愿捐给”皇上。
皇帝亲自拦路抢劫啊!
有人向司法机关控诉。其下场是被乱棍打死。
天子荒唐至此,自古罕见!
唐僖宗12岁即位,27岁驾崩,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对于汉献帝和明崇祯帝,更多的是给予同情,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而对于唐懿宗和唐僖宗,虽然都不是亡国之君,却努力争取来了亡国之运。
懿宗14年,僖宗15年。父子俩专业误国三十年。在毁灭大唐帝国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不遗余力。
三十年后,当唐昭宗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已经是无力回天了。唐昭宗也就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情皇帝。
现在,让我们把时光重新拨到唐僖宗即位的时候,看看这个12岁的小孩儿是如何把大唐葬送掉的。
【民变】
在封建王朝,“民变”一直是时代的副产品。我们通常把人民反抗朝廷的行为笼统地称为“起义”,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起义”的定义是“进步革命的公开武装行动”,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才能称之为“起义”。
而“造反”、“叛乱”又带有浓重的贬义色彩。
本书所用的“民变”,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不对其妄加评论,只是客观地描述一次地方上的群体事件;同理,以“兵变”描述军队中的下克上。
民变的诉求往往都非常单纯,他们的动机也很直观,所谓官逼民反。但他们的“反”并不是要真正的造反,不一定非得推翻当前朝廷。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反”更像是一次武装维权、或者暴力抗法。
一般程序是这样的:某地父母官暴虐贪敛,因某事成为导火索,遭变民驱逐或诛杀,然后朝廷另派新官到任,安抚百姓,再把带头闹事的人斩首,“只诛首恶,余皆不问”。
而且民变不一定都那么血腥,有时候甚至还很搞笑。
比如咸通十年(869),6月份,陕虢道发生旱灾,农民向观察使崔荛诉苦,这位崔大老爷随手一指院子里的大树,说:“瞧这叶子,多绿啊!哪儿来的什么旱灾?”然后把诉苦的农民拖下去,乱棍殴打。愤怒的农民暴起反击,把他赶走。
崔大老爷一路逃亡,口干舌燥,就去一户农家讨水喝。农民认出了他,适逢大旱,地主家也没有余水啊!于是大家踊跃众筹,很快,就筹集到满满一大杯新鲜尿液,然后热情地给崔大老爷灌了下去。满饮此杯,聊表寸心。
老百姓还是很淳朴的,发泄一下胸中怨气,至多要求朝廷给换个清廉一点的父母官就行了。其规模通常只局限在一个乡,如果能影响到一个县、甚至一个州,就算很大的规模了。
所以朝廷对待这种民变的态度也是相对宽容的。
相比较而言,“兵变”就玩儿的比较大了。
兵变的诉求通常也比较简单,只是要价更高一些,概括起来也无非是要钱要权,算是简单粗暴了;其规模和社会危害性,也比民变要大得多。
其一般程序是这样:某副职或下属,挑动士兵不满情绪,以武力取代军事首长;或诛杀监军宦官,全军成建制哗变,割据称雄。
而当参与哗变的武装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们的要价也会直线上升,上升到什么价码呢?答:上不封顶。
比如某节度使率军出征,中途哗变,调头回京师,把皇上扒拉到一边,自己黄袍加身,登基坐殿。
唐末各地的民变与兵变,可谓是多如牛毛。闹得动静也是有大有小,大的诸如前文“裘甫之乱”、“庞勋之乱”,小的诸如陕虢道人民给官员灌尿。
僖宗皇帝即位之初,就赶上了唐末最大的一次民变——“王仙芝、黄巢之乱”。
【他还是个孩子呀】
唐懿宗驾崩之后,12岁的唐僖宗继位。他将肩负起帝国复兴的重任。可他还是个孩子啊!他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前面在分析南诏的时候,已经说过,幼主登基的背后,往往是宦官、外戚、权臣等势力集团之间的博弈。
有些时候,同一个势力集团内部也会分成不同的利益派系,如两宫太后夺嫡之争;有些时候,不同势力之间也会达成合作,如太后与宦官勾结,甚至外戚与藩镇内外勾结。
最典型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故事,当然就《三国演义》里董卓进京的故事了。后宫、外戚、宦官之间相爱相杀,最后勾引镇边大将董卓入京。开篇就把东汉末年的昏暗腐朽表现地淋漓尽致,小屁孩儿汉献帝登基坐殿也正是这一系列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12岁的唐僖宗,由宦官集团拥立,宦官势力就得到了抬头。沉寂不久的“南衙北司之争”又有死灰复燃之势。
南衙,即官僚机构所在,借指文人士大夫集团;北司,指宦官集团。
在唐朝,两大集团进行了长期的争权夺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两次事件是“二王八司马事件”(805),“甘露之变”(835)。
“二王八司马事件”是顺宗皇帝依靠部分朝臣,企图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结果以失败告终;
“甘露之变”是文宗皇帝密谋诛杀宦官,遭泄密出卖,参与此事的朝臣均遭灭族。
经过这两次较量,宦官的地位再也无可动摇,直至唐朝灭亡。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王八司马”的正确读法应该是“二王,八司马”,而不是“俩王八,司马”。八个被贬为“司马”的人中,就有两个我们熟知的老朋友:柳宗元、刘禹锡。
唐懿宗也是宦官们矫诏拥立,但他即位的时候已经二十多岁岁,不是个小孩子了。而且他任用的宰相是老鼠跟黄鼠狼抱窝,一窝不如一窝,如“保研党”之流,他们臭名远播,竟然遮蔽了宦官集团的丑恶。
而接下来的唐僖宗,是一个12岁的孩子,还不懂事,非常容易控制。蛰伏的宦官集团迎来了春天。
他们不动声色地把权倾朝野的韦保衡干掉,足见宦官集团能量之巨大。
僖宗一朝,最得宠的宦官是田令孜。
田令孜,最初只是普王府上养马的,职位卑贱、身份低微,但田令孜读过很多书,又很有心机,很会哄普王李俨开心。主仆二人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小李俨认田令孜做“干爹”(阿父)。
唐僖宗李俨即位之后,就把国家军政大事全部交给田令孜去处理。田令孜从此开始专权乱政。官员的任命和爵位的封赏,全出田令孜一人之手,完全不经过皇帝,已经不是“先斩后奏”,而是“只斩不奏”。
田令孜在哄小孩儿方面的造诣是无师自通。每次见小李俨时,都会提前准备好糖果零食,一见面先给好吃的,哄孩子开心;然后利用小孩子贪玩的特点,积极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充当游戏中的老司机,带他五五开黑,带他装逼带他飞。
在田令孜的悉心教导下,小李俨很快就培养了斗鹅、围棋、马球、歌舞等诸多兴趣爱好,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游戏玩乐,是需要花钱的。不充钱,你能变得更强?
小李俨对理财更是一窍不通的,花钱大手大脚,给唱歌演奏的伶官乐师、跳舞的御用网红主播们打赏,动不动就是以“万”为计量单位。疯狂散财的程度直逼他懿宗老爹。
府库空虚,囊中羞涩怎么办?田令孜出了一条妙计:让首都长安东西两市的商人、旅客们,把珠宝货物通通登记在册,然后转送宫中,“自愿捐给”皇上。
皇帝亲自拦路抢劫啊!
有人向司法机关控诉。其下场是被乱棍打死。
天子荒唐至此,自古罕见!
唐僖宗12岁即位,27岁驾崩,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对于汉献帝和明崇祯帝,更多的是给予同情,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而对于唐懿宗和唐僖宗,虽然都不是亡国之君,却努力争取来了亡国之运。
懿宗14年,僖宗15年。父子俩专业误国三十年。在毁灭大唐帝国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不遗余力。
三十年后,当唐昭宗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已经是无力回天了。唐昭宗也就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情皇帝。
现在,让我们把时光重新拨到唐僖宗即位的时候,看看这个12岁的小孩儿是如何把大唐葬送掉的。
【民变】
在封建王朝,“民变”一直是时代的副产品。我们通常把人民反抗朝廷的行为笼统地称为“起义”,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起义”的定义是“进步革命的公开武装行动”,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才能称之为“起义”。
而“造反”、“叛乱”又带有浓重的贬义色彩。
本书所用的“民变”,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不对其妄加评论,只是客观地描述一次地方上的群体事件;同理,以“兵变”描述军队中的下克上。
民变的诉求往往都非常单纯,他们的动机也很直观,所谓官逼民反。但他们的“反”并不是要真正的造反,不一定非得推翻当前朝廷。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反”更像是一次武装维权、或者暴力抗法。
一般程序是这样的:某地父母官暴虐贪敛,因某事成为导火索,遭变民驱逐或诛杀,然后朝廷另派新官到任,安抚百姓,再把带头闹事的人斩首,“只诛首恶,余皆不问”。
而且民变不一定都那么血腥,有时候甚至还很搞笑。
比如咸通十年(869),6月份,陕虢道发生旱灾,农民向观察使崔荛诉苦,这位崔大老爷随手一指院子里的大树,说:“瞧这叶子,多绿啊!哪儿来的什么旱灾?”然后把诉苦的农民拖下去,乱棍殴打。愤怒的农民暴起反击,把他赶走。
崔大老爷一路逃亡,口干舌燥,就去一户农家讨水喝。农民认出了他,适逢大旱,地主家也没有余水啊!于是大家踊跃众筹,很快,就筹集到满满一大杯新鲜尿液,然后热情地给崔大老爷灌了下去。满饮此杯,聊表寸心。
老百姓还是很淳朴的,发泄一下胸中怨气,至多要求朝廷给换个清廉一点的父母官就行了。其规模通常只局限在一个乡,如果能影响到一个县、甚至一个州,就算很大的规模了。
所以朝廷对待这种民变的态度也是相对宽容的。
相比较而言,“兵变”就玩儿的比较大了。
兵变的诉求通常也比较简单,只是要价更高一些,概括起来也无非是要钱要权,算是简单粗暴了;其规模和社会危害性,也比民变要大得多。
其一般程序是这样:某副职或下属,挑动士兵不满情绪,以武力取代军事首长;或诛杀监军宦官,全军成建制哗变,割据称雄。
而当参与哗变的武装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们的要价也会直线上升,上升到什么价码呢?答:上不封顶。
比如某节度使率军出征,中途哗变,调头回京师,把皇上扒拉到一边,自己黄袍加身,登基坐殿。
唐末各地的民变与兵变,可谓是多如牛毛。闹得动静也是有大有小,大的诸如前文“裘甫之乱”、“庞勋之乱”,小的诸如陕虢道人民给官员灌尿。
僖宗皇帝即位之初,就赶上了唐末最大的一次民变——“王仙芝、黄巢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