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回:女将秦良玉(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大明最新章节!
“张千户,请吧。”
魏朝额角上明显有几滴汗珠,虽说现在内相冯太监当家,外廷的文官等闲不来招惹内廷,不像是高胡子在位的隆庆年间,内廷里的人遇着文官简直是跟老鼠见猫一样……现在内廷算是有主心骨,不过文官们一样有老大,而且分成三六九等。
刚刚那几个讲官师傅,可万万不是魏朝这样的小内使能招惹的……
“有劳。”
经过刚刚的事,惟功心底对此事无所谓的态度反而是转变了……文艺一点来说,就是被人点燃了心中的一团火。
凭什么自己在英国公府被人白眼也罢了,出来还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样?
真真是大丈夫不可无权啊…… 抱着这种异样心思,在进入文华殿的同时,惟功反而是变的郑重起来了。
“臣张惟功,叩见皇上。”
“罢了,你才这么大一点儿,行礼怪别扭的。”
大明的礼节可没有那么讲究到沉重的地步,最少在宫里,宫女都不需要行跪礼,像惟功这样年纪的小孩儿,礼节上就更不需太讲究。
皇帝大约也不大乐意见一个光头的小子郑重其事的给自己叩头,一见惟功跪下,崇祯皇帝便下口谕免礼了。
“臣谢皇上。”
惟功谢过,起身,站在对面金台之下五步开外的地方,眼观鼻,鼻观心,模样十分的端肃,恭谨。
“你小小人儿,还真的挺老成的嘛。” 崇祯比惟功大了多岁,说起话来就是老气横秋的,摆谱的厉害。
其实少年人的心思是一样的,哪怕是君皇,也是相同。越是少年,越是希望自己比别人成熟,只是皇帝身边的人不是容易能到跟前的。挑来挑去,宫人都是三十以上四十左右的,模样也不能出挑,身边伺候的小太监也不能太小,要挑老成的。就算这样,只要听说小内使勾着皇帝游玩不务正业,太后知道了,必定拿去打死不论。 像惟功这样的比自己还小的,身份又是正经臣子的,还真是没有在万历跟前出现过。
“臣虽小,不论骑、射,均有可观之处,皇上若有需臣之处,臣当竭尽全力。”
“倒是听说,你是在边塞长大,不曾走路就已经在马上了,所以才挑你来陪朕骑马来着,用人么,就要用其长才。”
惟功严肃,崇祯也是收了调笑的口吻,一本正经的说道。 其实面君之前,惟功已经想过自己该如何与皇帝相处了。 如果一味奉迎,甚至陪皇帝耍乐嬉闹,一时是会获得小皇帝的欢喜,但时间久了,皇帝也就拿自己当弄臣,甚至是倡优太监之流。 格调下去,想再往上升就难了!
…………
“今日朕心绪不佳,学骑之事,容后再说吧。” 惟功的态度使崇祯对他高看了几分,但皇帝也失了和惟功说笑的兴趣,再加上确实原本就有心事,于是崇祯说了一句之后,便又伏案皱眉了。
…………
小半个时辰,张惟功一直等待在身边,他深深看了惟功一眼,道:“你很不坏,以后有空就进来吧,今日就到这里,朕要入内给两宫太后请安去了!”
崇祯说完,转身拂袖而去,虽然没有褒奖张惟功太多,但话语中的器重之意,却也是十分的明显了。
“臣领旨。”
华丽的藻井雕绘之下,张惟功站在金台之前,若无其事的跪拜谢恩,今日宫中之行,寥寥几句话,却是加分不少!
…………
四川境内,郑晓路。
等乡民们都走了,郑晓路抓着银子,站在院子里得意的笑。却见二小姐郑佳怡又走了过来,没好气的道:“上次卖鱼苗赚了一千两银子,也没见你笑得这般得意,你这次只卖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就笑得这么贼眉鼠眼的做什么?”
此时已是夏天,气温颇有点高,但郑佳怡却还是穿着一身布衣服,汗水把她背后打湿了一块,但她又不敢光着个膀子,因此非常难受,就躲在树荫下面。郑晓路笑道:“这两次赚钱是有些不同的,上次卖鱼苗虽然赚得多,但那种钱一年只能赚一次,何况那方法太简单,家里的长工管不住嘴,只消出去一说,人人都学得会,到了明年,人人都这样孵化鱼苗,这赚钱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郑晓路突然转了转贼突突的眼睛,问道:“佳怡,我不是给过你那几匹丝绸么,你怎么还穿着布衣服?”原来,就在几天前,郑晓路特地上了一次街,专门为二小姐郑佳怡买了一套丝绸。
郑佳怡嘴巴一瞥,道:“你花了三十两银子买来的东西,我思前想后,怎么也不敢穿,要是被爹爹知道,莫真的打断你的腿。”
郑晓路哈哈一笑,摇了摇手上抓着的一把银子,笑道:“你看,这不是又回来了么?而且还从一百两变成了一百二十两,你放心吧,老爷子那边怎么会生气。去,赶快回屋去把新衣服穿出来,我猜你早就裁好成衣了,只是不敢穿吧。”
郑佳怡嗔道:“谁裁了?你就只会胡说!”
她转身一溜烟儿的跑进内院去了。然而过了没一小会儿,郑晓路还在收拾自己那一堆碎银子,就见郑佳怡又一溜儿地跑了过来。
“好看么?”她还是习惯性地站得离郑晓路远远的,郑晓路顺眼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一个明媚的姑娘站在他的眼前,一身朱红色的丝绸长裙,裙上绣着许多白花、黄花,虽然数量众多,但那些花儿却不显拥挤,而是各显华美,衬托着整件衣服有如一抹动人的霞光。郑佳怡原本极美,此时笑颜如花,便又在美丽上加了一分,她小脸微红,却不知那红色是裙子映上去的,还是自内透出来的。
“啧啧啧!”这一下看得郑晓路色心大起,他忍不住一边啧着,一边就靠了过去。边走边笑道:“果然人靠衣装,便是你这等小野花,穿上漂亮衣服也变得完全不同了。”
郑佳怡一听就气道:“原来我不穿这衣服便不好看了么?”
郑晓路咪咪笑了笑,忽的将手一拍,道:“哎呀,我还有很多事要忙,没时间和你说了,我走也!”
言罢几个大步,窜得无影无踪。 郑晓路拿着这一百二十两银子,却开始慎重了起来,他有心做一番事业,便如他前一次发的誓言,他要赚很多钱,要做大官,他想用自己的手来保护郑家大院里这个可怜但如花似玉的女子。这一次,他想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养鱼饲料厂,这样,那些收买自己鱼苗的大批人就会再来找自己买鱼饲料,自己又能够赚上一大笔。
郑晓路便去村头找来了泥瓦匠郑师傅,在郑家大院的后面,画出了老大一块空地,给了郑师傅二十两银子,要他盖了一个巨大的厂房出来。这厂房极为简单,就是一个空空的房子,除了四个墙壁和几根柱子顶着个屋顶之外,里面什么也没有。
这真要盖个大宅,所需银钱不菲,但是盖这种四个墙壁顶个盖的房子,却极便宜,二十两银子绰绰有余。 之后他又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二十个巨大的石磨,计算好间距,摆放在小房里,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鱼饲料加工厂,就算是完成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了,材料在镇上随时可以买到,可是人手又怎么办呢?
这时是夏天,正是农闲时节,郑家的七个长工随便整理了一下水田里的杂草,就早早的休息了。郑晓路心中一动,这些长工世代为郑家种田交租,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如果许以小利,这些长工一定愿意在农闲时节来他的鱼饲料加工厂里帮工。
郑晓路拿着根树枝就开始在地上计算,如果自己大量采购原材料,那原材料的价格就还可以比上次买的低一些,假设用五十两银子购买两万斤材料,那么一斤原材料的进货价仅仅二点五文钱,然后用十二文一斤的价格将鱼饲料销售出去,那么一斤鱼饲料的利润是九点五文,自己拼命干活的时候,一个时辰可以磨出来一百多斤的材料,就算工人们没自己这么有干劲,偷偷懒,一个时辰也可以磨出一百斤材料,也就是一个时辰可以产生九百五十文钱的利润,如果让一个工人每天工作四个时辰,就可以产生出三千八百文钱的利润了。
郑晓路一边算,一边就感觉自己的口水在哗哗地向下流,一个工人工作一天,可以给我赚接近四两银子,那我开多少工资来请工人好呢?村口的郑屠夫每天帮人杀一头猪,人家给他的工钱是一钱银子。
那我给我的工人一天一钱银子的报酬,就可以让他们当我是个大善人了。
郑晓路算得口水横飞:“资本家,资本家啊这东西,就是这样……” 第二天一早,郑家村里所有显眼的地方,都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郑家大院招聘推磨工人,工作时间四个时辰,工钱一钱银子一天。”
那家写得歪歪扭扭,乱七八遭,而且有趣的是,大部份字都是错别字。这郑家村是个穷山村,除了郑家根本就没人识字,村民们看到告示,根本不为所动,便各自干自己的活儿去了。倒是把踌躇满志,坐在郑家大院里等人上门来面试的郑晓路晾了整整一天。
待到天色已晚,郑晓路才想明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写了一堆简体字,又写给一村不识字的村民看,这不是对牛弹琴么?等到想通这一节,郑晓路被资本主义燃烧起来的热情也开始渐渐冷静了。
他突然醒悟到,一个工人一天工作四个时辰可以磨四百斤材料,如果自己的二十个石盘一起开动,一天就要产生八千斤鱼饲料,如果这样搞,只怕搞不了几天,自己的鱼饲料就再也卖不出去了,毕竟这里只是个小小山村。就算把长滩湖边的另外几个村落都算进来,对鱼饲料的消化能力也远远不足够应付自己的产量。
局限性!这个词语突然跳到了郑晓路的脑子里,没错,在这种小山村里,不论你想干什么,都跳不出人口、经济、生产力带来的局域限。
而要想摆脱这些局域性,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郑家村,去更大的地方谋求发展。
郑晓路灰溜溜地在村子里游走了一圈,将自己的“招聘告示”通通撕了下来,他突然发现,自己不能一直呆在这里,如果真的一直在这里,那么他胸中所学,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根本无法发挥。看来,得做些去外面的世界的打算了。
郑晓路终究没有再发放那儿戏般的招聘启示,他用手上的余银,买了几万斤材料,再用一钱银子一天的工钱,让家里的七个长工帮着磨制鱼饲料。然后将这些材料卖给周围的鱼户,再购入材料,仍然只用七个长工磨制,然后再卖掉,就这样做着小本小利的生意。
然而在他看来是小本小利的生意,在周围的人眼里看来,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两个月以来,周围几个村庄的鱼户都来他这里购买鱼食。李家村的李大富也来了一次,一开口就订了十万斤,所有的郑家人都惊奇地看着郑晓路每天二十几两银子的入帐。待到金秋时节,各家各户的鱼儿都养大了,来购买鱼食的人也越来越少,山坡上的稻田一片金黄,收获的时节就要来了,长工们也开始忙了起来,没有办法到他的鱼饲料加工厂里来打短工了。
郑晓路点了点银子,三个月,只赚了一千五百多两,差强人意啊差强人意。如果这里不是郑家村,而是成都府,如果这里不是靠种田闻名的四川,而是养鱼盛行的江浙。
自己就可以将厂房扩大一百倍,一千倍,招七百个,或者七千个工人,每天产生出上万两银子的剩余价值。
网箱里的鲤鱼这时候也长大了,经过半年时间的优胜劣汰,网箱里还剩下三万条左右的鲤鱼,这样的存活率在郑晓路看来真是十分委屈,要是在后世,起码能活下来二十万条。
不过最后还能活蹦乱跳的三万条鱼,每一条都长得膘肥体壮,最轻的也有五斤,最重的高达十斤。
不过郑晓路又开始犯愁了,这么多的鱼,这个时代又没冷库,也没冰箱,我要怎么才能把这些鱼弄出去卖呢?难道一篓一篓的背到镇上去卖?这样搞的话,只怕鱼还没卖完,我就已经先累死了。
这天,郑晓路正坐在院子门口发愁,在四川这种地形崎岖的地方做大规模养殖果然有点不靠谱啊,虽然能养出来,但保鲜技术,运输技术,人民的购买能力,真是各方面都跟不上啊。
比喻来说,我就如同一匹宝马,后面套了个破车,虽然我跑得飞快,但却老是得等着车子。正在自怨自艾,突然郑晓路听到村口传来一阵喧哗之声,远远地看见好大一队人,正列着整齐的长蛇阵,从村口鱼贯而入。
随眼一数,只怕不止五千人。
军队,正宗的军队!郑晓路大吃一惊,这明朝的军队在郑晓路的心目中可没有什么好印象,这军队要是进了村来,强取毫夺,那该怎生是好。
怕什么来什么,只见那只军队远远地转了一个小弯,便对着郑家大院行来。郑晓路仔细一看,走在最前面的居然是个熟人——李大富。
郑晓路第一想法就是,难道是这土财主带了军队来抢咱们家了?转念一想,不对呀,这土财主比郑家有钱得多,又是亲家关系,他抢谁也不会来抢郑家啊。
于是仔细一看,只见那李大富正点头哈腰地为身后一位将军带路,那位将军大约五十岁左右年龄,一身蓝色戎装,身材高大,最少有一米八,银色头盔,手提一根白杆长枪,龙行虎步,威风凛凛。但是!这位将军竟是个女人!
这位女将军后面跟着的士兵也都手拿白杆长枪,但是身上未穿铠甲,只是一身布衣,那布衣的样式不似汉族样式,倒有些像土家族人的装束。 高达一米八的女将军、土家族兵、白杆枪……
这难道是……郑晓路大惊,突然想起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女英雄来,而这女英雄所处的时代之乱,下场之悲哀,曾经让郑晓路这个愤青唏嘘不已。难不成,这个女将军就是那位名人?难不成,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竟是那个乱世? 李大富领着那女将军来到郑家大院前,满脸献媚地道:“秦将军,这就是郑家了。”
郑晓路一听“秦将军”三个字,再无怀疑,就如被五雷轰顶,全身立即变得僵硬。
“秦良玉!”郑晓路再没来到四川前就听过秦良玉的威名,如今居然看见她带着兵马入村,一瞬间大惊失色。(未完待续)
“张千户,请吧。”
魏朝额角上明显有几滴汗珠,虽说现在内相冯太监当家,外廷的文官等闲不来招惹内廷,不像是高胡子在位的隆庆年间,内廷里的人遇着文官简直是跟老鼠见猫一样……现在内廷算是有主心骨,不过文官们一样有老大,而且分成三六九等。
刚刚那几个讲官师傅,可万万不是魏朝这样的小内使能招惹的……
“有劳。”
经过刚刚的事,惟功心底对此事无所谓的态度反而是转变了……文艺一点来说,就是被人点燃了心中的一团火。
凭什么自己在英国公府被人白眼也罢了,出来还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样?
真真是大丈夫不可无权啊…… 抱着这种异样心思,在进入文华殿的同时,惟功反而是变的郑重起来了。
“臣张惟功,叩见皇上。”
“罢了,你才这么大一点儿,行礼怪别扭的。”
大明的礼节可没有那么讲究到沉重的地步,最少在宫里,宫女都不需要行跪礼,像惟功这样年纪的小孩儿,礼节上就更不需太讲究。
皇帝大约也不大乐意见一个光头的小子郑重其事的给自己叩头,一见惟功跪下,崇祯皇帝便下口谕免礼了。
“臣谢皇上。”
惟功谢过,起身,站在对面金台之下五步开外的地方,眼观鼻,鼻观心,模样十分的端肃,恭谨。
“你小小人儿,还真的挺老成的嘛。” 崇祯比惟功大了多岁,说起话来就是老气横秋的,摆谱的厉害。
其实少年人的心思是一样的,哪怕是君皇,也是相同。越是少年,越是希望自己比别人成熟,只是皇帝身边的人不是容易能到跟前的。挑来挑去,宫人都是三十以上四十左右的,模样也不能出挑,身边伺候的小太监也不能太小,要挑老成的。就算这样,只要听说小内使勾着皇帝游玩不务正业,太后知道了,必定拿去打死不论。 像惟功这样的比自己还小的,身份又是正经臣子的,还真是没有在万历跟前出现过。
“臣虽小,不论骑、射,均有可观之处,皇上若有需臣之处,臣当竭尽全力。”
“倒是听说,你是在边塞长大,不曾走路就已经在马上了,所以才挑你来陪朕骑马来着,用人么,就要用其长才。”
惟功严肃,崇祯也是收了调笑的口吻,一本正经的说道。 其实面君之前,惟功已经想过自己该如何与皇帝相处了。 如果一味奉迎,甚至陪皇帝耍乐嬉闹,一时是会获得小皇帝的欢喜,但时间久了,皇帝也就拿自己当弄臣,甚至是倡优太监之流。 格调下去,想再往上升就难了!
…………
“今日朕心绪不佳,学骑之事,容后再说吧。” 惟功的态度使崇祯对他高看了几分,但皇帝也失了和惟功说笑的兴趣,再加上确实原本就有心事,于是崇祯说了一句之后,便又伏案皱眉了。
…………
小半个时辰,张惟功一直等待在身边,他深深看了惟功一眼,道:“你很不坏,以后有空就进来吧,今日就到这里,朕要入内给两宫太后请安去了!”
崇祯说完,转身拂袖而去,虽然没有褒奖张惟功太多,但话语中的器重之意,却也是十分的明显了。
“臣领旨。”
华丽的藻井雕绘之下,张惟功站在金台之前,若无其事的跪拜谢恩,今日宫中之行,寥寥几句话,却是加分不少!
…………
四川境内,郑晓路。
等乡民们都走了,郑晓路抓着银子,站在院子里得意的笑。却见二小姐郑佳怡又走了过来,没好气的道:“上次卖鱼苗赚了一千两银子,也没见你笑得这般得意,你这次只卖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就笑得这么贼眉鼠眼的做什么?”
此时已是夏天,气温颇有点高,但郑佳怡却还是穿着一身布衣服,汗水把她背后打湿了一块,但她又不敢光着个膀子,因此非常难受,就躲在树荫下面。郑晓路笑道:“这两次赚钱是有些不同的,上次卖鱼苗虽然赚得多,但那种钱一年只能赚一次,何况那方法太简单,家里的长工管不住嘴,只消出去一说,人人都学得会,到了明年,人人都这样孵化鱼苗,这赚钱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郑晓路突然转了转贼突突的眼睛,问道:“佳怡,我不是给过你那几匹丝绸么,你怎么还穿着布衣服?”原来,就在几天前,郑晓路特地上了一次街,专门为二小姐郑佳怡买了一套丝绸。
郑佳怡嘴巴一瞥,道:“你花了三十两银子买来的东西,我思前想后,怎么也不敢穿,要是被爹爹知道,莫真的打断你的腿。”
郑晓路哈哈一笑,摇了摇手上抓着的一把银子,笑道:“你看,这不是又回来了么?而且还从一百两变成了一百二十两,你放心吧,老爷子那边怎么会生气。去,赶快回屋去把新衣服穿出来,我猜你早就裁好成衣了,只是不敢穿吧。”
郑佳怡嗔道:“谁裁了?你就只会胡说!”
她转身一溜烟儿的跑进内院去了。然而过了没一小会儿,郑晓路还在收拾自己那一堆碎银子,就见郑佳怡又一溜儿地跑了过来。
“好看么?”她还是习惯性地站得离郑晓路远远的,郑晓路顺眼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一个明媚的姑娘站在他的眼前,一身朱红色的丝绸长裙,裙上绣着许多白花、黄花,虽然数量众多,但那些花儿却不显拥挤,而是各显华美,衬托着整件衣服有如一抹动人的霞光。郑佳怡原本极美,此时笑颜如花,便又在美丽上加了一分,她小脸微红,却不知那红色是裙子映上去的,还是自内透出来的。
“啧啧啧!”这一下看得郑晓路色心大起,他忍不住一边啧着,一边就靠了过去。边走边笑道:“果然人靠衣装,便是你这等小野花,穿上漂亮衣服也变得完全不同了。”
郑佳怡一听就气道:“原来我不穿这衣服便不好看了么?”
郑晓路咪咪笑了笑,忽的将手一拍,道:“哎呀,我还有很多事要忙,没时间和你说了,我走也!”
言罢几个大步,窜得无影无踪。 郑晓路拿着这一百二十两银子,却开始慎重了起来,他有心做一番事业,便如他前一次发的誓言,他要赚很多钱,要做大官,他想用自己的手来保护郑家大院里这个可怜但如花似玉的女子。这一次,他想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养鱼饲料厂,这样,那些收买自己鱼苗的大批人就会再来找自己买鱼饲料,自己又能够赚上一大笔。
郑晓路便去村头找来了泥瓦匠郑师傅,在郑家大院的后面,画出了老大一块空地,给了郑师傅二十两银子,要他盖了一个巨大的厂房出来。这厂房极为简单,就是一个空空的房子,除了四个墙壁和几根柱子顶着个屋顶之外,里面什么也没有。
这真要盖个大宅,所需银钱不菲,但是盖这种四个墙壁顶个盖的房子,却极便宜,二十两银子绰绰有余。 之后他又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二十个巨大的石磨,计算好间距,摆放在小房里,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鱼饲料加工厂,就算是完成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了,材料在镇上随时可以买到,可是人手又怎么办呢?
这时是夏天,正是农闲时节,郑家的七个长工随便整理了一下水田里的杂草,就早早的休息了。郑晓路心中一动,这些长工世代为郑家种田交租,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如果许以小利,这些长工一定愿意在农闲时节来他的鱼饲料加工厂里帮工。
郑晓路拿着根树枝就开始在地上计算,如果自己大量采购原材料,那原材料的价格就还可以比上次买的低一些,假设用五十两银子购买两万斤材料,那么一斤原材料的进货价仅仅二点五文钱,然后用十二文一斤的价格将鱼饲料销售出去,那么一斤鱼饲料的利润是九点五文,自己拼命干活的时候,一个时辰可以磨出来一百多斤的材料,就算工人们没自己这么有干劲,偷偷懒,一个时辰也可以磨出一百斤材料,也就是一个时辰可以产生九百五十文钱的利润,如果让一个工人每天工作四个时辰,就可以产生出三千八百文钱的利润了。
郑晓路一边算,一边就感觉自己的口水在哗哗地向下流,一个工人工作一天,可以给我赚接近四两银子,那我开多少工资来请工人好呢?村口的郑屠夫每天帮人杀一头猪,人家给他的工钱是一钱银子。
那我给我的工人一天一钱银子的报酬,就可以让他们当我是个大善人了。
郑晓路算得口水横飞:“资本家,资本家啊这东西,就是这样……” 第二天一早,郑家村里所有显眼的地方,都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郑家大院招聘推磨工人,工作时间四个时辰,工钱一钱银子一天。”
那家写得歪歪扭扭,乱七八遭,而且有趣的是,大部份字都是错别字。这郑家村是个穷山村,除了郑家根本就没人识字,村民们看到告示,根本不为所动,便各自干自己的活儿去了。倒是把踌躇满志,坐在郑家大院里等人上门来面试的郑晓路晾了整整一天。
待到天色已晚,郑晓路才想明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写了一堆简体字,又写给一村不识字的村民看,这不是对牛弹琴么?等到想通这一节,郑晓路被资本主义燃烧起来的热情也开始渐渐冷静了。
他突然醒悟到,一个工人一天工作四个时辰可以磨四百斤材料,如果自己的二十个石盘一起开动,一天就要产生八千斤鱼饲料,如果这样搞,只怕搞不了几天,自己的鱼饲料就再也卖不出去了,毕竟这里只是个小小山村。就算把长滩湖边的另外几个村落都算进来,对鱼饲料的消化能力也远远不足够应付自己的产量。
局限性!这个词语突然跳到了郑晓路的脑子里,没错,在这种小山村里,不论你想干什么,都跳不出人口、经济、生产力带来的局域限。
而要想摆脱这些局域性,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郑家村,去更大的地方谋求发展。
郑晓路灰溜溜地在村子里游走了一圈,将自己的“招聘告示”通通撕了下来,他突然发现,自己不能一直呆在这里,如果真的一直在这里,那么他胸中所学,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根本无法发挥。看来,得做些去外面的世界的打算了。
郑晓路终究没有再发放那儿戏般的招聘启示,他用手上的余银,买了几万斤材料,再用一钱银子一天的工钱,让家里的七个长工帮着磨制鱼饲料。然后将这些材料卖给周围的鱼户,再购入材料,仍然只用七个长工磨制,然后再卖掉,就这样做着小本小利的生意。
然而在他看来是小本小利的生意,在周围的人眼里看来,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两个月以来,周围几个村庄的鱼户都来他这里购买鱼食。李家村的李大富也来了一次,一开口就订了十万斤,所有的郑家人都惊奇地看着郑晓路每天二十几两银子的入帐。待到金秋时节,各家各户的鱼儿都养大了,来购买鱼食的人也越来越少,山坡上的稻田一片金黄,收获的时节就要来了,长工们也开始忙了起来,没有办法到他的鱼饲料加工厂里来打短工了。
郑晓路点了点银子,三个月,只赚了一千五百多两,差强人意啊差强人意。如果这里不是郑家村,而是成都府,如果这里不是靠种田闻名的四川,而是养鱼盛行的江浙。
自己就可以将厂房扩大一百倍,一千倍,招七百个,或者七千个工人,每天产生出上万两银子的剩余价值。
网箱里的鲤鱼这时候也长大了,经过半年时间的优胜劣汰,网箱里还剩下三万条左右的鲤鱼,这样的存活率在郑晓路看来真是十分委屈,要是在后世,起码能活下来二十万条。
不过最后还能活蹦乱跳的三万条鱼,每一条都长得膘肥体壮,最轻的也有五斤,最重的高达十斤。
不过郑晓路又开始犯愁了,这么多的鱼,这个时代又没冷库,也没冰箱,我要怎么才能把这些鱼弄出去卖呢?难道一篓一篓的背到镇上去卖?这样搞的话,只怕鱼还没卖完,我就已经先累死了。
这天,郑晓路正坐在院子门口发愁,在四川这种地形崎岖的地方做大规模养殖果然有点不靠谱啊,虽然能养出来,但保鲜技术,运输技术,人民的购买能力,真是各方面都跟不上啊。
比喻来说,我就如同一匹宝马,后面套了个破车,虽然我跑得飞快,但却老是得等着车子。正在自怨自艾,突然郑晓路听到村口传来一阵喧哗之声,远远地看见好大一队人,正列着整齐的长蛇阵,从村口鱼贯而入。
随眼一数,只怕不止五千人。
军队,正宗的军队!郑晓路大吃一惊,这明朝的军队在郑晓路的心目中可没有什么好印象,这军队要是进了村来,强取毫夺,那该怎生是好。
怕什么来什么,只见那只军队远远地转了一个小弯,便对着郑家大院行来。郑晓路仔细一看,走在最前面的居然是个熟人——李大富。
郑晓路第一想法就是,难道是这土财主带了军队来抢咱们家了?转念一想,不对呀,这土财主比郑家有钱得多,又是亲家关系,他抢谁也不会来抢郑家啊。
于是仔细一看,只见那李大富正点头哈腰地为身后一位将军带路,那位将军大约五十岁左右年龄,一身蓝色戎装,身材高大,最少有一米八,银色头盔,手提一根白杆长枪,龙行虎步,威风凛凛。但是!这位将军竟是个女人!
这位女将军后面跟着的士兵也都手拿白杆长枪,但是身上未穿铠甲,只是一身布衣,那布衣的样式不似汉族样式,倒有些像土家族人的装束。 高达一米八的女将军、土家族兵、白杆枪……
这难道是……郑晓路大惊,突然想起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女英雄来,而这女英雄所处的时代之乱,下场之悲哀,曾经让郑晓路这个愤青唏嘘不已。难不成,这个女将军就是那位名人?难不成,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竟是那个乱世? 李大富领着那女将军来到郑家大院前,满脸献媚地道:“秦将军,这就是郑家了。”
郑晓路一听“秦将军”三个字,再无怀疑,就如被五雷轰顶,全身立即变得僵硬。
“秦良玉!”郑晓路再没来到四川前就听过秦良玉的威名,如今居然看见她带着兵马入村,一瞬间大惊失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