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 第133章 人心难测
第133章 人心难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节!
“来,天德,喝一杯。”朱元璋端起酒杯提议,徐达自然不会反对,二人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朱元璋直入主题:“天德,咱们弟兄,有话就直说了。今天的事儿,你怎么想?”
徐达当然不会以为皇帝只是单纯找自己吃饭,早就有了应对,所以丝毫没有犹豫:“陛下圣明。拿着百姓供给的俸禄,还要百般盘剥,似这样的官儿,只有一个字‘杀’。现在不杀,将来也得杀。”
“说得好,只是委屈你了,天德。”朱元璋端起酒杯说。
“不委屈,臣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全赖陛下。当初咱们为啥造反,‘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天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陛下如今给了他们三次机会,已是皇恩浩荡。”徐达立即回道。
“好!”二人又喝了一杯。
“天德,对于北边战事,你有何看法?”朱元璋又换了话题。
“陛下,此次北征,未能犁庭扫穴,臣兵败辱国,难辞其咎。”徐达上来就先告罪。
朱元璋一摆手,说:“这个今儿早朝都说过了,不赏不罚。说实在的,当初蓝玉在野马川取胜,太子就看出中路军有些突出,怀疑是扩廓的骄兵之计,提醒咱注意侧翼掩护。当时没放在心上,以为元人接连败绩,已是惊弓之鸟,哎,没想到……”
“哦?太子见机得如此之早,真是令臣刮目相看。”徐达虽然接到过朱标的信,但不知道他竟然早有预见,此时听说,吃惊不小。
朱标连连摆手,谦虚道:“一些浅见而已,不值一提。”
“你也别夸他,他还差得远。咱是问,接下来怎么办?辽东纳哈出最近不消停,定辽都司吃了不小的亏。”
徐达沉声回答:“陛下,依臣愚见,纳哈出乃败军之将,不足为虑,有定辽都司小心应付就可以了。首虑者仍是扩廓,此次他以劣势兵力,竟能抵挡我军,可见其才能之高。咱们还是要加强北边的戒备,找准时机,再次出征,不能给对方太多的喘息时间。”
“说的是,草原之上,没有城池,没办法设置流官,只能一次次扫荡,而且主动权必须掌握在咱们手中。往后御边扫北,少不了还得辛苦你啊,天德。”对徐达的话,朱元璋表示赞同。
“陛下言重了,这是臣的职责。”
“父皇,儿臣有话想说。”朱标插话道。他想借此机会,向徐达也兜售一下自己的策略。
在得到朱元璋的许可后,朱标咳嗽一声,说:“虽说目前大明与北元敌我对立,势同水火,但维持这种状态绝非长久之计。其一,元人游牧为主,行踪飘忽不定,在漫长的北部边境,我朝也无法做到处处防御,边境上的百姓随时可能受到元骑的杀掠;其二,从古至今,中原王朝从未彻底消灭过游牧民族,双方敌对可能长达百年以上,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无算;其三,没有一方能够长期占据优势,双方实力此消彼长,譬如说像徐叔叔这样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可遇而不可求,也不是代代都有。”
“儿臣以为,长期对峙,兵戎相见,无论是我朝百姓还是北元牧民,都不是乐见的。所以,对待普通的牧民,应该以拉拢、安抚甚至同化为主,对于顽固的好战分子,那只有刀兵相见,打到臣服为止。”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又是这一套,徐达倒是头一次听说,觉得有些道理,普通老百姓,谁愿意打仗啊,毕竟打仗就意味着死人。
“当普通牧民从与我朝的和平相处中得到了实惠之后,譬如柴米油盐、吃穿住行,他们就再也不愿意打仗了,再也不会响应贵族们的号召了。”
“太子眼光长远,臣不及也。”徐达细品了一下朱标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不由赞叹。
“瞎显摆啥,咱们各干各的,不耽误。来,天德,再喝一杯。”正事儿说的差不多了,朱元璋和徐达又连喝了几杯,闲聊一些往事。
在徐达进宫的时候,冯宗异在府中接见陆仲亨。
“冯大哥,徐天德回府后就称病不见外客,我们没见到。后来太子和王祈年就来了,宣他进宫。我看陛下是要试探一下他的态度,或者叮嘱他。我估摸着徐天德不会帮我们出头了。”陆仲亨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情况。
“这事儿还用估计?徐天德是什么人,他对陛下的决定,何时质疑过。”冯宗异听了陆仲亨的话,毫不意外,“本来也没打算能拉徐天德下水,让你们去,也就给他添点儿堵。”
“老爷,永嘉侯来了。”这时候,管家进门禀告。
“冯大哥,这回不好办了。”还没看到人,就听到了朱亮祖的大嗓门。
朱亮祖边喊边走进了正堂,看到陆仲亨也在,点头示意。
“怎么不好办啦?”冯宗异问。
“今天我和胡惟庸一起去了韩国公府。我把您的意思说了,可韩国公态度很坚决,他不会替我们说话,还劝我们接受现实,以后别让人抓住把柄。胡惟庸这小子,在一旁屁都不放,一副为韩国公马首是瞻的模样,看着都来气。”朱亮祖气呼呼地说。
一听这话,陆仲亨坐不住了,连最后的救命稻草都没有了,他怎能不急:“连韩国公都不肯出面了,他就忍心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儿人头落地啊!”
与永嘉侯和吉安侯的焦躁不同,冯宗异倒是淡定得很,好像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平静地说:“算了吧,别生气。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既然内部不行,咱们只能请求外援了。”
“外援?冯大哥的意思是?”陆仲亨心中感觉抓到了什么,但又不确定。
冯宗异喝了口茶,说:“别忘了咱们的身份,咱们是领兵打仗的将军,身经百战,真刀真枪拼杀过来的。你们想一下,一旦有了战事,那些文人能提刀上阵吗?会行军布阵吗?到头来还不得靠咱们兄弟。”
“可是,还有徐达、李文忠,他们不可和咱们穿一条裤子。”朱亮祖插嘴道。
“那又如何?他徐天德有三头六臂吗?一个北边的扩廓就够他喝一壶的啦。更何况还有云南的前元梁王,沿海各省的倭寇,光凭他们够用吗?”冯宗异反问。
陆仲亨反应快,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赞同道:“那是,徐天德再厉害,也终究是凡人一个。对,只要有仗要打,陛下就离不开咱们,咱们手里的兵权、身上的爵位就都能保住。”
“所以说,永嘉侯,”冯宗异对朱亮祖说,“与北边的联系不能断,还得时不时送点儿消息过去。但是,要掌握一个度,既不能让扩廓大胜,也不能大败。”
“来,天德,喝一杯。”朱元璋端起酒杯提议,徐达自然不会反对,二人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朱元璋直入主题:“天德,咱们弟兄,有话就直说了。今天的事儿,你怎么想?”
徐达当然不会以为皇帝只是单纯找自己吃饭,早就有了应对,所以丝毫没有犹豫:“陛下圣明。拿着百姓供给的俸禄,还要百般盘剥,似这样的官儿,只有一个字‘杀’。现在不杀,将来也得杀。”
“说得好,只是委屈你了,天德。”朱元璋端起酒杯说。
“不委屈,臣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全赖陛下。当初咱们为啥造反,‘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天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陛下如今给了他们三次机会,已是皇恩浩荡。”徐达立即回道。
“好!”二人又喝了一杯。
“天德,对于北边战事,你有何看法?”朱元璋又换了话题。
“陛下,此次北征,未能犁庭扫穴,臣兵败辱国,难辞其咎。”徐达上来就先告罪。
朱元璋一摆手,说:“这个今儿早朝都说过了,不赏不罚。说实在的,当初蓝玉在野马川取胜,太子就看出中路军有些突出,怀疑是扩廓的骄兵之计,提醒咱注意侧翼掩护。当时没放在心上,以为元人接连败绩,已是惊弓之鸟,哎,没想到……”
“哦?太子见机得如此之早,真是令臣刮目相看。”徐达虽然接到过朱标的信,但不知道他竟然早有预见,此时听说,吃惊不小。
朱标连连摆手,谦虚道:“一些浅见而已,不值一提。”
“你也别夸他,他还差得远。咱是问,接下来怎么办?辽东纳哈出最近不消停,定辽都司吃了不小的亏。”
徐达沉声回答:“陛下,依臣愚见,纳哈出乃败军之将,不足为虑,有定辽都司小心应付就可以了。首虑者仍是扩廓,此次他以劣势兵力,竟能抵挡我军,可见其才能之高。咱们还是要加强北边的戒备,找准时机,再次出征,不能给对方太多的喘息时间。”
“说的是,草原之上,没有城池,没办法设置流官,只能一次次扫荡,而且主动权必须掌握在咱们手中。往后御边扫北,少不了还得辛苦你啊,天德。”对徐达的话,朱元璋表示赞同。
“陛下言重了,这是臣的职责。”
“父皇,儿臣有话想说。”朱标插话道。他想借此机会,向徐达也兜售一下自己的策略。
在得到朱元璋的许可后,朱标咳嗽一声,说:“虽说目前大明与北元敌我对立,势同水火,但维持这种状态绝非长久之计。其一,元人游牧为主,行踪飘忽不定,在漫长的北部边境,我朝也无法做到处处防御,边境上的百姓随时可能受到元骑的杀掠;其二,从古至今,中原王朝从未彻底消灭过游牧民族,双方敌对可能长达百年以上,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无算;其三,没有一方能够长期占据优势,双方实力此消彼长,譬如说像徐叔叔这样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可遇而不可求,也不是代代都有。”
“儿臣以为,长期对峙,兵戎相见,无论是我朝百姓还是北元牧民,都不是乐见的。所以,对待普通的牧民,应该以拉拢、安抚甚至同化为主,对于顽固的好战分子,那只有刀兵相见,打到臣服为止。”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又是这一套,徐达倒是头一次听说,觉得有些道理,普通老百姓,谁愿意打仗啊,毕竟打仗就意味着死人。
“当普通牧民从与我朝的和平相处中得到了实惠之后,譬如柴米油盐、吃穿住行,他们就再也不愿意打仗了,再也不会响应贵族们的号召了。”
“太子眼光长远,臣不及也。”徐达细品了一下朱标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不由赞叹。
“瞎显摆啥,咱们各干各的,不耽误。来,天德,再喝一杯。”正事儿说的差不多了,朱元璋和徐达又连喝了几杯,闲聊一些往事。
在徐达进宫的时候,冯宗异在府中接见陆仲亨。
“冯大哥,徐天德回府后就称病不见外客,我们没见到。后来太子和王祈年就来了,宣他进宫。我看陛下是要试探一下他的态度,或者叮嘱他。我估摸着徐天德不会帮我们出头了。”陆仲亨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情况。
“这事儿还用估计?徐天德是什么人,他对陛下的决定,何时质疑过。”冯宗异听了陆仲亨的话,毫不意外,“本来也没打算能拉徐天德下水,让你们去,也就给他添点儿堵。”
“老爷,永嘉侯来了。”这时候,管家进门禀告。
“冯大哥,这回不好办了。”还没看到人,就听到了朱亮祖的大嗓门。
朱亮祖边喊边走进了正堂,看到陆仲亨也在,点头示意。
“怎么不好办啦?”冯宗异问。
“今天我和胡惟庸一起去了韩国公府。我把您的意思说了,可韩国公态度很坚决,他不会替我们说话,还劝我们接受现实,以后别让人抓住把柄。胡惟庸这小子,在一旁屁都不放,一副为韩国公马首是瞻的模样,看着都来气。”朱亮祖气呼呼地说。
一听这话,陆仲亨坐不住了,连最后的救命稻草都没有了,他怎能不急:“连韩国公都不肯出面了,他就忍心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儿人头落地啊!”
与永嘉侯和吉安侯的焦躁不同,冯宗异倒是淡定得很,好像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平静地说:“算了吧,别生气。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既然内部不行,咱们只能请求外援了。”
“外援?冯大哥的意思是?”陆仲亨心中感觉抓到了什么,但又不确定。
冯宗异喝了口茶,说:“别忘了咱们的身份,咱们是领兵打仗的将军,身经百战,真刀真枪拼杀过来的。你们想一下,一旦有了战事,那些文人能提刀上阵吗?会行军布阵吗?到头来还不得靠咱们兄弟。”
“可是,还有徐达、李文忠,他们不可和咱们穿一条裤子。”朱亮祖插嘴道。
“那又如何?他徐天德有三头六臂吗?一个北边的扩廓就够他喝一壶的啦。更何况还有云南的前元梁王,沿海各省的倭寇,光凭他们够用吗?”冯宗异反问。
陆仲亨反应快,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赞同道:“那是,徐天德再厉害,也终究是凡人一个。对,只要有仗要打,陛下就离不开咱们,咱们手里的兵权、身上的爵位就都能保住。”
“所以说,永嘉侯,”冯宗异对朱亮祖说,“与北边的联系不能断,还得时不时送点儿消息过去。但是,要掌握一个度,既不能让扩廓大胜,也不能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