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人心不古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征尘漫道最新章节!
此外还有一件更加头疼的事。
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于永乐此刻虽然不是腰缠万贯的暴发户,相比于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破落户,手里握的存款已经足够诱人。
多年不见的朋友,平时不走动的同学,见了面都分外的热情;有的猥自枉屈,登门拜访。
请吃饭的请吃饭,还有邀请到家里做客的。
例如初中时同桌了一个学期的斗鸡眼,那时是患难之交,毕业后便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街上邂逅,又拉手又拍肩膀,宛如跟初恋情人重逢一般喜出望外:“这几年失踪哪去了?我到处打听你。晚上一起坐坐,咱哥俩好好交流一下,打电话可不许不接呀。”
于永乐正在困惑自己何以人气瞬间飙升,看别人这样敬重他,反而鄙视自己内心多余的猜疑。
不过几天之后,就有人乞请借钱。
这些人开口的理由,倒不是哭穷,反而炫耀自己的阔绰,只是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权宜之计,望能伸出援手缓解燃眉之急。
斗鸡眼就说自己搞的民生工程,正在验收,有近千万的工程款待付。
这让于永乐左右为难,吃人家的嘴软,不借钱又显得不仗义,何况一向自诩侠骨丹心,扶危济困造福无量。
然而听他们口中吹嘘,就知道借或不借,类似于请神与送神的关系。你金口一开,到时追讨,反而伤了和气。
跟谭志成谈起,谁知都有同样的体验。
谭志成道:“你信这些人吹破了牛皮,他们要是混得好,还用为这点钱低声下气地求人。
“我有个朋友,身家几百万,开着豪车。有一次我看见他打电话跟女孩子借钱,我就看不起。男人跟女人借钱,最没有出息了。
“我跟你说,男人可以被父母瞧不起,可以被兄弟瞧不起,被女人瞧不起,就无药可救了。
“你别看有的人表面光鲜得很,这里开个公司,那里揽个工程,谁知道是不是个空心大萝卜。”
前两年谭志成买房装修,一时困难,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而雪中送炭的人无几,叹人情冷漠。
这次回来,那些该出手时袖手的人,不失时机地出现。谭志成心灰意冷,不为他们许下支付高息的诱惑所动,他始终抱着“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态度。
然而如何委婉地拒绝别人,这确实是门技术活。一天罗绍恒向他授以妙计,于永乐听了如获至宝。
以后有人跟他开口借钱,他就假装惋惜地说:“真不凑巧,钱我刚存银行了,定期。你要是早几天跟我说就好了,现在想取也取不出来了。”
来人便无话可说了。
为了这个事,于永乐反而觉得自己怀了鬼胎,倒惶恐了好半天。
他想自己撒的这个谎薄如蝉翼,别人一定会看穿,转了身就要吐舌头翻白眼。
世事难以两全其美,他有时恨自己心肠太软,既不想吃亏,又要迁就别人的情绪,到头来是累了自己。
时代越进步,越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私下打着如意算盘,于己有利的事,趋之若鹜,多了算计提防,少了淳朴纯真。
譬如走在街上,看见落魄的求助者、可怜的行乞人,心里面油然而生的念头,这人一定是在赚取人们廉价的同情心,或者背后有人在操作,职业行骗;报纸上、电视里报道的碰瓷、诈骗、违约的新闻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就是兄弟之间,也未必同心同德,也许若干年后,“打架亲兄弟”的例子,或许将成为遥远的传说,只能到历史中去寻找。
于父年纪渐渐大了,开始具备一切具有年事基础的人的特征:新事记不住,旧事忘不了。
据说每个人过了知天命的年纪,都喜欢回头看,所以内心刮起的怀旧风愈演愈烈。他跟人聊天,念念不忘当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
尤其津津乐道的是宗族兄弟间的团结协助,真是一人有难,各施援手,以能够出力帮忙为荣,从不计较报酬回报。
他指着已经塌掉了的祖宅上的残垣断壁,告诉子侄孙子辈。他说,那时盖个房子,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也容易,选定了日子,从打地基到上梁铺瓦,不用招呼,左邻右舍的人都来帮忙,搬砖的搬砖,挑土的挑土,筑墙的筑墙。
晚饭也没什么好招待,女人累了一天,还得回自家去吃饭,几个爷们各倒上二三两白酒,就着半碗炒黄豆,一碟小鱼干,还能把话说到夜深人静。
建这房子的时候,于父刚十来岁。
那时家道艰难,一砖一瓦皆来之不易,于父品尝得出父辈的艰辛。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两鬓染上了风霜,房子早成为遗址,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这地方成了神圣的领地。
前几年永乐的大哥永毅刚买车,正缺钱,打起了这闲置的宅基地的主意,想转让他人。
于父知道了这事,仿佛旧时热血的人听到了割地赔偿的消息,愤然于胸,骂儿子无能,不但守土无心,还想变卖祖业,不折不扣是个败家子。
永毅受了父亲一场教训,愧悔不及,断了非分之想。他想父亲平时温文尔雅,没料到发起火来,居然能够让人汗毛森森的一根根竖起来。
当年建房子,是众人拾柴互相出力。于父就常感叹说,虽然那时每家一贫如洗,可是人心是暖的,一家的事便是大家的事。
这家有红白喜事,大家一起张罗,共同出谋划策,好不热闹。吃酒席吃的是人情味,张家的儿子结婚,李氏前来贺喜,好酒好茶地款待。
并且那时彩礼崇尚简朴,一个红漆油的木箱子就把娘家送的嫁妆全装下了。而今生活好了,反而各扫门前雪,“没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要找我”。
现在买套房子,不说几乎革掉了父母的半条老命,就连儿子结婚,也差点让双亲半身不遂。
于永乐刚回到家的那天,邻居的儿子抱得美人归,大摆宴席,彩礼车载舟渡,好不铺张。何况现在年轻人的择偶标准,除了盲目地跟风,还有变态的不齿。
前些年私下流行一句话,说理解的对象是“有车有房,没爹没娘”,这话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丧尽天良。
可是话说回来,还是这个年代好,“因为不用饿肚子”。
于永乐没有将退伍费上交母亲,于母也没有巧取豪夺,此事不了了之。
在他看来,身后没有孔方兄的声援,说话都缺乏底气,腰板硬不起来。
自己二十好几的人了,还不能独立自主,传出门去,也是个笑话。
隔一天,谭志成转告他说,张建捷请他们几个人到他家里吃晚饭。张建捷选择转业,昨天刚从部队回来。
于永乐笑骂说,这人好大架子,回来了也不打电话说一声,请吃饭还叫人代发通知,可见没什么诚意。
到时汇集以后,谭志成道:“这餐饭不是白吃的。张建捷真会打算盘,请客祝寿一举两得。”
大家才知道今天是他奶奶的寿辰。他奶奶今年九十岁了,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大宴宾客,亲戚朋友都来拜寿。
到了张家,果然是高朋满座,鼎沸人声,从院子到大厅延绵摆了七八张桌子。
谭志成送上祝寿的礼金,问老人家身体健朗,祝她“寿比南山”。
张建捷客气道:“怎么还搞这一套?”
引大家上楼,在茶几前坐下,一边烧水清洗茶具,道:“我昨天刚回来,家里乱糟糟的,没来得及收拾。本来说过两天才放人,我跟参谋长报告说家里有特殊情况,他才批准——”
没说完电话响了,掏出来瞄一眼,道:“先坐一会儿,喝杯茶。还有战友快到了,到时我们坐一桌开工。”一边接一边走下楼去。
张建捷家是幢三层小楼,虽然古朴,却也宽敞。院子里一棵枝叶茂密的龙眼树,像把撑开的巨伞。
树下鸡鸣鸭戏,被竹条扎成的篱笆围住,嘎嘎地叫,似乎在向来往走动的人叫板。
何忠勇泡茶,对宁思瑜笑道:“有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你下去侦察一下,数一数他们家养的土鸡有多少,到时咱们每人提一只回去。”
宁思瑜道:“这些都是养了留过年用的,你打什么歪主意,他老爸老妈不直接剁了你。”
谭志成之前来过张家两三次,知道他们家有点小家子气,待客的礼数尤其需要进修;张建捷的脾性,一脉相承。
他当时接到张建捷的电话,虽然心里不乐意,看在寿者的分上,勉强发了通知。
悄声笑道:“可不是么,咱们打了红包,只吃一餐饭太不划算了。咱们已经做了赔本的买卖,不顺手牵点什么东西回去,对不起落山的红太阳。”
张建捷回来,报告了部队这一个月的新闻,看见他们兴致盎然地听自己说话,绘声绘色地说了几个酸甜苦辣的故事。
昨日之日不可留,回来不到一个月,而今听了张建捷的讲述,恍然如梦。
一个月前的自己,肩挑天下安危,每天横刀立马,现在呢,无衔一身轻,平头老百姓一个,身份上的变化,让人空添嗟呀。
此外还有一件更加头疼的事。
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于永乐此刻虽然不是腰缠万贯的暴发户,相比于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破落户,手里握的存款已经足够诱人。
多年不见的朋友,平时不走动的同学,见了面都分外的热情;有的猥自枉屈,登门拜访。
请吃饭的请吃饭,还有邀请到家里做客的。
例如初中时同桌了一个学期的斗鸡眼,那时是患难之交,毕业后便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街上邂逅,又拉手又拍肩膀,宛如跟初恋情人重逢一般喜出望外:“这几年失踪哪去了?我到处打听你。晚上一起坐坐,咱哥俩好好交流一下,打电话可不许不接呀。”
于永乐正在困惑自己何以人气瞬间飙升,看别人这样敬重他,反而鄙视自己内心多余的猜疑。
不过几天之后,就有人乞请借钱。
这些人开口的理由,倒不是哭穷,反而炫耀自己的阔绰,只是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权宜之计,望能伸出援手缓解燃眉之急。
斗鸡眼就说自己搞的民生工程,正在验收,有近千万的工程款待付。
这让于永乐左右为难,吃人家的嘴软,不借钱又显得不仗义,何况一向自诩侠骨丹心,扶危济困造福无量。
然而听他们口中吹嘘,就知道借或不借,类似于请神与送神的关系。你金口一开,到时追讨,反而伤了和气。
跟谭志成谈起,谁知都有同样的体验。
谭志成道:“你信这些人吹破了牛皮,他们要是混得好,还用为这点钱低声下气地求人。
“我有个朋友,身家几百万,开着豪车。有一次我看见他打电话跟女孩子借钱,我就看不起。男人跟女人借钱,最没有出息了。
“我跟你说,男人可以被父母瞧不起,可以被兄弟瞧不起,被女人瞧不起,就无药可救了。
“你别看有的人表面光鲜得很,这里开个公司,那里揽个工程,谁知道是不是个空心大萝卜。”
前两年谭志成买房装修,一时困难,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而雪中送炭的人无几,叹人情冷漠。
这次回来,那些该出手时袖手的人,不失时机地出现。谭志成心灰意冷,不为他们许下支付高息的诱惑所动,他始终抱着“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态度。
然而如何委婉地拒绝别人,这确实是门技术活。一天罗绍恒向他授以妙计,于永乐听了如获至宝。
以后有人跟他开口借钱,他就假装惋惜地说:“真不凑巧,钱我刚存银行了,定期。你要是早几天跟我说就好了,现在想取也取不出来了。”
来人便无话可说了。
为了这个事,于永乐反而觉得自己怀了鬼胎,倒惶恐了好半天。
他想自己撒的这个谎薄如蝉翼,别人一定会看穿,转了身就要吐舌头翻白眼。
世事难以两全其美,他有时恨自己心肠太软,既不想吃亏,又要迁就别人的情绪,到头来是累了自己。
时代越进步,越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私下打着如意算盘,于己有利的事,趋之若鹜,多了算计提防,少了淳朴纯真。
譬如走在街上,看见落魄的求助者、可怜的行乞人,心里面油然而生的念头,这人一定是在赚取人们廉价的同情心,或者背后有人在操作,职业行骗;报纸上、电视里报道的碰瓷、诈骗、违约的新闻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就是兄弟之间,也未必同心同德,也许若干年后,“打架亲兄弟”的例子,或许将成为遥远的传说,只能到历史中去寻找。
于父年纪渐渐大了,开始具备一切具有年事基础的人的特征:新事记不住,旧事忘不了。
据说每个人过了知天命的年纪,都喜欢回头看,所以内心刮起的怀旧风愈演愈烈。他跟人聊天,念念不忘当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
尤其津津乐道的是宗族兄弟间的团结协助,真是一人有难,各施援手,以能够出力帮忙为荣,从不计较报酬回报。
他指着已经塌掉了的祖宅上的残垣断壁,告诉子侄孙子辈。他说,那时盖个房子,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也容易,选定了日子,从打地基到上梁铺瓦,不用招呼,左邻右舍的人都来帮忙,搬砖的搬砖,挑土的挑土,筑墙的筑墙。
晚饭也没什么好招待,女人累了一天,还得回自家去吃饭,几个爷们各倒上二三两白酒,就着半碗炒黄豆,一碟小鱼干,还能把话说到夜深人静。
建这房子的时候,于父刚十来岁。
那时家道艰难,一砖一瓦皆来之不易,于父品尝得出父辈的艰辛。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两鬓染上了风霜,房子早成为遗址,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这地方成了神圣的领地。
前几年永乐的大哥永毅刚买车,正缺钱,打起了这闲置的宅基地的主意,想转让他人。
于父知道了这事,仿佛旧时热血的人听到了割地赔偿的消息,愤然于胸,骂儿子无能,不但守土无心,还想变卖祖业,不折不扣是个败家子。
永毅受了父亲一场教训,愧悔不及,断了非分之想。他想父亲平时温文尔雅,没料到发起火来,居然能够让人汗毛森森的一根根竖起来。
当年建房子,是众人拾柴互相出力。于父就常感叹说,虽然那时每家一贫如洗,可是人心是暖的,一家的事便是大家的事。
这家有红白喜事,大家一起张罗,共同出谋划策,好不热闹。吃酒席吃的是人情味,张家的儿子结婚,李氏前来贺喜,好酒好茶地款待。
并且那时彩礼崇尚简朴,一个红漆油的木箱子就把娘家送的嫁妆全装下了。而今生活好了,反而各扫门前雪,“没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要找我”。
现在买套房子,不说几乎革掉了父母的半条老命,就连儿子结婚,也差点让双亲半身不遂。
于永乐刚回到家的那天,邻居的儿子抱得美人归,大摆宴席,彩礼车载舟渡,好不铺张。何况现在年轻人的择偶标准,除了盲目地跟风,还有变态的不齿。
前些年私下流行一句话,说理解的对象是“有车有房,没爹没娘”,这话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丧尽天良。
可是话说回来,还是这个年代好,“因为不用饿肚子”。
于永乐没有将退伍费上交母亲,于母也没有巧取豪夺,此事不了了之。
在他看来,身后没有孔方兄的声援,说话都缺乏底气,腰板硬不起来。
自己二十好几的人了,还不能独立自主,传出门去,也是个笑话。
隔一天,谭志成转告他说,张建捷请他们几个人到他家里吃晚饭。张建捷选择转业,昨天刚从部队回来。
于永乐笑骂说,这人好大架子,回来了也不打电话说一声,请吃饭还叫人代发通知,可见没什么诚意。
到时汇集以后,谭志成道:“这餐饭不是白吃的。张建捷真会打算盘,请客祝寿一举两得。”
大家才知道今天是他奶奶的寿辰。他奶奶今年九十岁了,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大宴宾客,亲戚朋友都来拜寿。
到了张家,果然是高朋满座,鼎沸人声,从院子到大厅延绵摆了七八张桌子。
谭志成送上祝寿的礼金,问老人家身体健朗,祝她“寿比南山”。
张建捷客气道:“怎么还搞这一套?”
引大家上楼,在茶几前坐下,一边烧水清洗茶具,道:“我昨天刚回来,家里乱糟糟的,没来得及收拾。本来说过两天才放人,我跟参谋长报告说家里有特殊情况,他才批准——”
没说完电话响了,掏出来瞄一眼,道:“先坐一会儿,喝杯茶。还有战友快到了,到时我们坐一桌开工。”一边接一边走下楼去。
张建捷家是幢三层小楼,虽然古朴,却也宽敞。院子里一棵枝叶茂密的龙眼树,像把撑开的巨伞。
树下鸡鸣鸭戏,被竹条扎成的篱笆围住,嘎嘎地叫,似乎在向来往走动的人叫板。
何忠勇泡茶,对宁思瑜笑道:“有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你下去侦察一下,数一数他们家养的土鸡有多少,到时咱们每人提一只回去。”
宁思瑜道:“这些都是养了留过年用的,你打什么歪主意,他老爸老妈不直接剁了你。”
谭志成之前来过张家两三次,知道他们家有点小家子气,待客的礼数尤其需要进修;张建捷的脾性,一脉相承。
他当时接到张建捷的电话,虽然心里不乐意,看在寿者的分上,勉强发了通知。
悄声笑道:“可不是么,咱们打了红包,只吃一餐饭太不划算了。咱们已经做了赔本的买卖,不顺手牵点什么东西回去,对不起落山的红太阳。”
张建捷回来,报告了部队这一个月的新闻,看见他们兴致盎然地听自己说话,绘声绘色地说了几个酸甜苦辣的故事。
昨日之日不可留,回来不到一个月,而今听了张建捷的讲述,恍然如梦。
一个月前的自己,肩挑天下安危,每天横刀立马,现在呢,无衔一身轻,平头老百姓一个,身份上的变化,让人空添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