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一品驸马爷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谢则安第一时间收到京城的消息。
狄使耶律衍来访。
耶律衍这人颇有些传奇色彩,明明是狄人,却学了一身汉人本领。他劝服他哥哥定都建国,休养生息。北边再荒凉也找得出几块好地儿,狄人占了那些关键地形耕作和生产,顺便圈了一大圈的水源和草地,别的草原人想要放牧或者交易都得向他们称臣。
几年下来,北边竟渐渐成了气候。
谭无求来信时提及这些变化,言语间免不了带上几分忧虑。这本来是谭无求计划要做的事,这几年派人深入草原,才发现北边竟有那样的人才。面对刚刚“汉化”、还带着浓郁马背民族气息的狄国,想照搬西夏的经验根本无从下手,连派去的探子都消失了好几批。
这些事,谢则安也只能当个看客。
谢则安虽然升得快,却也只是边关小州的知州,能掺和西夏的事纯粹是因为他和燕冲、谢晖关系够亲近,他们听得进他的意见。他没去过北边,根本不了解那边的具体情况,哪比得上谭无求和恭王。
但这并不妨碍谢则安对北边的重视。
自古以来,最大的威胁都来自于北边。
谢则安叫芸娘继续跟进。
端王看过谭无求的信,相当复杂地瞅着谢则安:“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什么人都认识?宫里的内侍你认识,恭王的幕僚你认识,那么多的商户你也认识。”
谢则安一笑:“皇叔我不也认识。”
端王不说话了。
凉州离得远,日子还算平静,京城却不怎么太平。
谢大郎是个领地意识很强的人,意识到有这么一批狄国使者入京后一直严阵以待。没想到这习惯性的提防还真给他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比如这个耶律衍好像对京城很熟悉,很多地方不需要人指引都能出入自如。
而对于京城这几年才出现的事物,耶律衍则会多观察一会儿。
这样的表现非常细微,谢大郎的人却一点都没落下,统统记了下来。
谢大郎可以推测出两个事实:一、耶律衍以前来过京城,而且来的时间不短,足以让他摸清京城的状况。二、耶律衍来京是在几年之前,以他对金玉楼的关注程度来看,至少从八年前起他就没来过了。
谢大郎皱起眉。
谢季禹进门时正好看到谢大郎那表情,不由取笑:“都快成亲的人了,怎么把眉头皱成那样?”
谢大郎眉心微微舒展,在纸上写出自己的推断。
谢季禹一怔,说道:“这你都能看出来?”
谢大郎写:“三郎教的。”他收的人有些和他一样口不能言,有的耳不能听,这样本来是种缺陷,但这些缺陷往往会赋予他们更好的视力、嗅觉或者观察力。谢则安教过他们一整套方法:人的言语往往只能表达比较片面的东西,光是听对方说话可能只能获取三成自己想要的信息。想真正掌握对方的想法、对方隐藏的事实,从表情、肢体语言、真实行动下手会更容易也更准确。
谢季禹对谢则安时不时弄出来的新东西已经麻木,听谢大郎这么说也不觉得奇怪。
谢季禹说:“也许他真的在京城呆过。许多年前来京城混吃混喝的异族人可不少,当然,也有很多事浑水摸鱼的密探。当初会有那场大乱,绝对少不了他们的兴风作浪。”
谢大郎静静地听着,并不打断也并不发问。
谢季禹对谢大郎总有些无奈,这家伙和他根本不亲,要不是这回主动要他向长孙家提亲,他都怕这个儿子一辈子都不成亲了。
谢季禹说:“你和三郎不需要太忧心,有谭先生和恭王殿下在,北边怎么都不会有事。”
谢大郎点点头。
第二天上朝时赵崇昭接见了狄使。
耶律衍当着百官的面给赵崇昭献刀。
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稀奇的在于那把刀所用的钢材。
谢季禹一眼认了出来:那是一等一的精钢,用的是当年齐王集众匠之力琢磨出来的炼钢新法。
赵崇昭看不出来刚才好坏,他看了眼那把刀,点点头叫内侍接了下来,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这样的刀大庆比比皆是,用得着狄国献上来吗?
他对接待狄使的事本就兴致缺缺,随便搪塞几句准备把人打发走。
耶律衍差点没气死。
都说这位新皇不靠谱,真没想到竟连示威都看不出来。
耶律衍说:“等一下。”他望向赵崇昭强调,“这刀不是一般的刀,它坚硬无比,削铁如泥,是一等一的好刀。”
赵崇昭颔首:“当然,要不然你们也不会跋山涉水地把它送过来。”他回望耶律衍,“对你们狄人来说,它是最好的刀了吧?”
耶律衍听赵崇昭话里藏着话:对狄人来说是最好的,对大庆而言却未必。
耶律衍面色微沉,并不接话,而是说道:“这刀到底有多好,其实很容易检验——我们的刀可以把天底下的刀砍成两半!”
赵崇昭对内侍说:“把刀还给使者,让他检验来瞧瞧。”
耶律衍说:“那恕我冒犯了。”他请求道,“请找一位你们的勇士拿出你们的刀。”
谢季禹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我来吧。”
众人讶异地看了谢季禹一眼。
耶律衍也有些惊讶,转头看向文质彬彬的谢季禹。
谢季禹微微一笑:“只是要拿住刀的话,我来就可以了。”他在大殿中走了几步,走到个品级最低的禁卫跟前,抬手抽出对方的刀,回身望向赵崇昭,“请陛下恩准。”
赵崇昭不知道谢季禹打的是什么主意,但他很清楚谢季禹不会拿这个来开玩笑,所以很快点了头:“喏。”
谢季禹一身绯色文官官袍,看起来弱不禁风,握刀的手却稳得很,十分从容。
耶律衍看了眼谢季禹手中的刀,面色微微一变。
谢季禹说:“请使君试刀吧。”
耶律衍骑虎难下,只能使出了狠劲,抬刀砍向谢季禹手中的长刀。
喀拉一声——刀断了。
耶律衍面色如土。
谢季禹握刀的手依然很稳,他回身朝赵崇昭复命:“陛下,刀到底有多好,检验起来确实很简单。”
耶律衍的脸彻底黑了。
谢季禹会出这个面,是因为这是对工部的挑衅。他虽然不管工部了,炼钢法的事却是他跟进的,当初他儿子身边的人还起了关键作用。
谢则安才不管耶律衍是怎么拿到齐王那个炼钢法的,他只管工部有没有一刻不停地拿出更好的东西。
这样即使再多的人来“偷师”,依然只能被大庆甩下。
谢季禹一直是这样认为,也是一直这样倡导的。别人的方法好,那就学。但不能依葫芦画瓢地搬过来,得变通、得改进,得把它变得更好、更适合才行。
耶律衍这种偷了别人东西还得意洋洋拿出来炫耀的行径,谢季禹怎么看得下去?
谢季禹定定地站在那儿,黑幽幽的眼睛带着让人无法忽略的锋芒。
赵崇昭顿时有点明白赵英为什么这么喜欢谢季禹了。
有时候谢季禹真是认真较真得叫人不得不喜欢。
简直大快人心!
赵崇昭说:“谢卿说得对。”他意思意思地安抚耶律衍,“虽然使君带来的刀断了,可我们也要回一把才行。谢卿,把你手中的刀给使君带回去吧。”
谢季禹说:“是,陛下。”
耶律衍面色已恢复如常,平静地接过谢季禹手中的刀。
谢季禹笑了笑,退回原位。
一场风波就此消弭。
耶律衍的挑衅成了笑话,反倒是让谢季禹出了头。
谢季禹这些年一直没什么声息,他再娶之后似乎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浑人了,压根没出过什么风头。他在大殿上让狄使丢了个大脸,赵崇昭心中快慰不已,找谢季禹的次数比以前要频繁得多。
耶律衍不是简单人物,即使闹出了那样的笑话,他依然在京城多呆了几天。
在离京前夕,耶律衍终于拿到了他在等候的消息。
端王如今在凉州,与凉州知州谢则安往来甚密。这几个月尤甚,好好的王府都不住了,竟挤去州府后衙和谢则安同住,感情深厚得很。
听完从人的汇报,耶律衍的脸色比在大殿上更难看。
他来大庆都城,一来是为了满足他哥哥的愿望来向大庆朝廷“示威”,二来是为了实现一个诺言。没想到示威成了笑话,连第二件事也落空了。那个原本该可怜巴巴等着他来带走的少年皇子已经封了王、去了封地,身边也有了更亲近的人。回想起十年前最后一次见面,那人半梦半醒,却还是能准确地念出他当初的名字,耶律衍沉下脸。那一次相会时怀中人的触感那么温软,那么令人爱不释手,见多了草原莽人之后更觉那滋味好得不得了。看在那身体和那份痴情的份上,他特意接下这份差使,准备把人带回草原享用。
没想到竟连这事也做不成。
看来只能等马踏中原之日才能好好享受了。
听说那人还有个儿子,若是那时那人已经不再年轻,那拿他儿子来顶替也不错。
耶律衍面色恢复如常,甚至还带上了几分笑意。
南人再怎么繁华,迟早也会臣服于他的铁蹄之下。
热门推荐:、 、 、 、 、 、 、
谢则安第一时间收到京城的消息。
狄使耶律衍来访。
耶律衍这人颇有些传奇色彩,明明是狄人,却学了一身汉人本领。他劝服他哥哥定都建国,休养生息。北边再荒凉也找得出几块好地儿,狄人占了那些关键地形耕作和生产,顺便圈了一大圈的水源和草地,别的草原人想要放牧或者交易都得向他们称臣。
几年下来,北边竟渐渐成了气候。
谭无求来信时提及这些变化,言语间免不了带上几分忧虑。这本来是谭无求计划要做的事,这几年派人深入草原,才发现北边竟有那样的人才。面对刚刚“汉化”、还带着浓郁马背民族气息的狄国,想照搬西夏的经验根本无从下手,连派去的探子都消失了好几批。
这些事,谢则安也只能当个看客。
谢则安虽然升得快,却也只是边关小州的知州,能掺和西夏的事纯粹是因为他和燕冲、谢晖关系够亲近,他们听得进他的意见。他没去过北边,根本不了解那边的具体情况,哪比得上谭无求和恭王。
但这并不妨碍谢则安对北边的重视。
自古以来,最大的威胁都来自于北边。
谢则安叫芸娘继续跟进。
端王看过谭无求的信,相当复杂地瞅着谢则安:“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什么人都认识?宫里的内侍你认识,恭王的幕僚你认识,那么多的商户你也认识。”
谢则安一笑:“皇叔我不也认识。”
端王不说话了。
凉州离得远,日子还算平静,京城却不怎么太平。
谢大郎是个领地意识很强的人,意识到有这么一批狄国使者入京后一直严阵以待。没想到这习惯性的提防还真给他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比如这个耶律衍好像对京城很熟悉,很多地方不需要人指引都能出入自如。
而对于京城这几年才出现的事物,耶律衍则会多观察一会儿。
这样的表现非常细微,谢大郎的人却一点都没落下,统统记了下来。
谢大郎可以推测出两个事实:一、耶律衍以前来过京城,而且来的时间不短,足以让他摸清京城的状况。二、耶律衍来京是在几年之前,以他对金玉楼的关注程度来看,至少从八年前起他就没来过了。
谢大郎皱起眉。
谢季禹进门时正好看到谢大郎那表情,不由取笑:“都快成亲的人了,怎么把眉头皱成那样?”
谢大郎眉心微微舒展,在纸上写出自己的推断。
谢季禹一怔,说道:“这你都能看出来?”
谢大郎写:“三郎教的。”他收的人有些和他一样口不能言,有的耳不能听,这样本来是种缺陷,但这些缺陷往往会赋予他们更好的视力、嗅觉或者观察力。谢则安教过他们一整套方法:人的言语往往只能表达比较片面的东西,光是听对方说话可能只能获取三成自己想要的信息。想真正掌握对方的想法、对方隐藏的事实,从表情、肢体语言、真实行动下手会更容易也更准确。
谢季禹对谢则安时不时弄出来的新东西已经麻木,听谢大郎这么说也不觉得奇怪。
谢季禹说:“也许他真的在京城呆过。许多年前来京城混吃混喝的异族人可不少,当然,也有很多事浑水摸鱼的密探。当初会有那场大乱,绝对少不了他们的兴风作浪。”
谢大郎静静地听着,并不打断也并不发问。
谢季禹对谢大郎总有些无奈,这家伙和他根本不亲,要不是这回主动要他向长孙家提亲,他都怕这个儿子一辈子都不成亲了。
谢季禹说:“你和三郎不需要太忧心,有谭先生和恭王殿下在,北边怎么都不会有事。”
谢大郎点点头。
第二天上朝时赵崇昭接见了狄使。
耶律衍当着百官的面给赵崇昭献刀。
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稀奇的在于那把刀所用的钢材。
谢季禹一眼认了出来:那是一等一的精钢,用的是当年齐王集众匠之力琢磨出来的炼钢新法。
赵崇昭看不出来刚才好坏,他看了眼那把刀,点点头叫内侍接了下来,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这样的刀大庆比比皆是,用得着狄国献上来吗?
他对接待狄使的事本就兴致缺缺,随便搪塞几句准备把人打发走。
耶律衍差点没气死。
都说这位新皇不靠谱,真没想到竟连示威都看不出来。
耶律衍说:“等一下。”他望向赵崇昭强调,“这刀不是一般的刀,它坚硬无比,削铁如泥,是一等一的好刀。”
赵崇昭颔首:“当然,要不然你们也不会跋山涉水地把它送过来。”他回望耶律衍,“对你们狄人来说,它是最好的刀了吧?”
耶律衍听赵崇昭话里藏着话:对狄人来说是最好的,对大庆而言却未必。
耶律衍面色微沉,并不接话,而是说道:“这刀到底有多好,其实很容易检验——我们的刀可以把天底下的刀砍成两半!”
赵崇昭对内侍说:“把刀还给使者,让他检验来瞧瞧。”
耶律衍说:“那恕我冒犯了。”他请求道,“请找一位你们的勇士拿出你们的刀。”
谢季禹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我来吧。”
众人讶异地看了谢季禹一眼。
耶律衍也有些惊讶,转头看向文质彬彬的谢季禹。
谢季禹微微一笑:“只是要拿住刀的话,我来就可以了。”他在大殿中走了几步,走到个品级最低的禁卫跟前,抬手抽出对方的刀,回身望向赵崇昭,“请陛下恩准。”
赵崇昭不知道谢季禹打的是什么主意,但他很清楚谢季禹不会拿这个来开玩笑,所以很快点了头:“喏。”
谢季禹一身绯色文官官袍,看起来弱不禁风,握刀的手却稳得很,十分从容。
耶律衍看了眼谢季禹手中的刀,面色微微一变。
谢季禹说:“请使君试刀吧。”
耶律衍骑虎难下,只能使出了狠劲,抬刀砍向谢季禹手中的长刀。
喀拉一声——刀断了。
耶律衍面色如土。
谢季禹握刀的手依然很稳,他回身朝赵崇昭复命:“陛下,刀到底有多好,检验起来确实很简单。”
耶律衍的脸彻底黑了。
谢季禹会出这个面,是因为这是对工部的挑衅。他虽然不管工部了,炼钢法的事却是他跟进的,当初他儿子身边的人还起了关键作用。
谢则安才不管耶律衍是怎么拿到齐王那个炼钢法的,他只管工部有没有一刻不停地拿出更好的东西。
这样即使再多的人来“偷师”,依然只能被大庆甩下。
谢季禹一直是这样认为,也是一直这样倡导的。别人的方法好,那就学。但不能依葫芦画瓢地搬过来,得变通、得改进,得把它变得更好、更适合才行。
耶律衍这种偷了别人东西还得意洋洋拿出来炫耀的行径,谢季禹怎么看得下去?
谢季禹定定地站在那儿,黑幽幽的眼睛带着让人无法忽略的锋芒。
赵崇昭顿时有点明白赵英为什么这么喜欢谢季禹了。
有时候谢季禹真是认真较真得叫人不得不喜欢。
简直大快人心!
赵崇昭说:“谢卿说得对。”他意思意思地安抚耶律衍,“虽然使君带来的刀断了,可我们也要回一把才行。谢卿,把你手中的刀给使君带回去吧。”
谢季禹说:“是,陛下。”
耶律衍面色已恢复如常,平静地接过谢季禹手中的刀。
谢季禹笑了笑,退回原位。
一场风波就此消弭。
耶律衍的挑衅成了笑话,反倒是让谢季禹出了头。
谢季禹这些年一直没什么声息,他再娶之后似乎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浑人了,压根没出过什么风头。他在大殿上让狄使丢了个大脸,赵崇昭心中快慰不已,找谢季禹的次数比以前要频繁得多。
耶律衍不是简单人物,即使闹出了那样的笑话,他依然在京城多呆了几天。
在离京前夕,耶律衍终于拿到了他在等候的消息。
端王如今在凉州,与凉州知州谢则安往来甚密。这几个月尤甚,好好的王府都不住了,竟挤去州府后衙和谢则安同住,感情深厚得很。
听完从人的汇报,耶律衍的脸色比在大殿上更难看。
他来大庆都城,一来是为了满足他哥哥的愿望来向大庆朝廷“示威”,二来是为了实现一个诺言。没想到示威成了笑话,连第二件事也落空了。那个原本该可怜巴巴等着他来带走的少年皇子已经封了王、去了封地,身边也有了更亲近的人。回想起十年前最后一次见面,那人半梦半醒,却还是能准确地念出他当初的名字,耶律衍沉下脸。那一次相会时怀中人的触感那么温软,那么令人爱不释手,见多了草原莽人之后更觉那滋味好得不得了。看在那身体和那份痴情的份上,他特意接下这份差使,准备把人带回草原享用。
没想到竟连这事也做不成。
看来只能等马踏中原之日才能好好享受了。
听说那人还有个儿子,若是那时那人已经不再年轻,那拿他儿子来顶替也不错。
耶律衍面色恢复如常,甚至还带上了几分笑意。
南人再怎么繁华,迟早也会臣服于他的铁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