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张嫂的商品经济意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情满大荒山最新章节!
(求收藏、求推荐)
今天村活动中心打第一层现浇,乡农技员老杨一早就来到村上。乡党委张书记知道今天打现浇,特意叮嘱了乡电管所保证电力供应,不许随意停电;又安排老杨到现场来协助我们搞监督。老刘老师也跟我说过,现浇是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我把马书记、王主任和黄文书都叫到了现场。一大堆水泥和一大堆砂石堆在操场上,两台搅拌机并排支着,工人把砂石、水泥和水按比例进搅拌机,随着搅拌机的轰鸣,十几个工人开始往屋顶挑混凝土。三人工人负责将倒下的混凝土刮平,两个工人用震动棒震动混凝土,使其结合紧密。我们认真仔细地检查,砂石比较干净,水泥用量充足,震动也比较充分。
搅拌机不停,震动棒不停,工人们也不停地劳作,一气呵成,到下午三点,第一层现浇全面结束。工人们收拾工具、洗手吃饭。
我们村上几个人难得聚集在一起,正好开个短会,研究村上的近期工作,特别是脱贫工作。会在我和老刘老师的住所里开。
我说:“贫困户的住房建设基本结束了,活动中心建设也步入正常轨道,接下来应该研究如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事了。”
王主任说:“就这样呗,总不能再给他们发放6头猪呀。”
我看了王主任一眼,说:“养殖山羊只是一条途径,我们还要培育另外的增收途径,几条腿走路,形成多点支撑,多方面增加贫困户收入。”
老杨说:“对的,今年年底要实现脱贫的目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得超过4000元,关键还是要培育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你们衡量一下,贫困户们都有哪些家能达到脱贫标准。”
我问黄文书:“98户贫困户中,有多少没有纳入低保?”
黄文书永想了想,说:“大概有30多户吧。”
我又问:“全村有多少低保户?不是贫困户,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有多少户?”
黄文书永想了想,说:“低保户有120多户,不是贫困户,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大概有40多户吧。”
我不解地问:“就我理解吧,贫困户应该是全村最穷的,收入最低的。而低保覆盖的对象,也是全村最穷的,收入最低的。低保户有120多户,贫困户98户,按道理贫困户98户应该全部纳入低保才符合逻辑,你们说是不是?”
老杨说:“逻辑上应该是这样。这个问题全乡都存在,不光是茅草坪村的问题。这是贫困户的评定和低保户的评定两套方案、两个标准、两张皮造成的。”
马书记说:“李书记你才来,很多事不清楚,低保是分得有名额的,我们村就120户、460人的样子,而且是前几年就评定了,每年只允许作小范围动态调整。”
我说:“这事咱们得向乡党委写个书面报告,要求把所有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
黄文书说:“这个报告我来写,这会儿就写,写好了请老杨带到乡里去交。”
老杨说:“产业发展方面,你们可以考虑下,能不能种石榴、苹果、水蜜桃、雪梨,或者是花椒、核桃等。看看哪样更适合,到时我们向林业部门争取点树苗来发给贫困户。”
……
在小卖部前,我遇到来卖菌子的王宗保,我问他:“你今天又捡到鸡枞了吗?”
王宗保不好意思地说:“没捡到鸡枞,我上山捡到一些菌子,怕是有两斤左右。”
王宗保边说边把篮子歪过来给我看。篮子底上确实有一些菌子,虽然不是很多。
小贩把王宗保的菌子从篮子里拿出来,分好类,一类一类的称。一算总计,25元钱。王宗保拿了钱,赶忙装进口袋里。
我关切地问:“你腿脚不方便,能上山吗?”
王宗保说:“走了几天,基本上适应了,比较陡的山坡去不了。走慢一点,平点的山坡还是可以去的。”
王宗保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我感到非常欣慰。他勤劳起来,不再等、靠、要,通过自主劳动,自食其力,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生活。除了陈小勇外,王宗保是第二个让我放心的贫困户。虽然他有残疾,他的能力也有限,但我肯定,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王宗保能够脱贫奔康。
张嫂小卖部里免费供应开水,我抱着茶杯,坐在大树子下面,一边喝茶,一边观察来来往往的人,一边思考,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助推茅草坪村持续稳定的发展。
有人买豆瓣和味精,张嫂给人拿了东西,收了钱,看着王宗保远去的背景,对我说:“这几个月王宗保变化大了,李书记,你们的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
我说:“是吧?我感觉成效不明显呢。”
张嫂说:“水有源头树有根,贫穷也是有原因的。咱们农村人,只要你早点起、晚点睡,别人休息时你多做一会儿,就不至于穷到哪里去。王宗保以前经常睡到太阳黄才起床。现在忽然改变了。这两天刚亮,我就看到他背起篮子,赶着羊子上山去了。照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年,他就脱贫了。”
我对张嫂说:“张嫂,你很有眼光嘛。”
张嫂说:“我在这里守门市卖东西,来来往往见过的人多了。”
我打量了一下小卖部里面,货架上放着烟酒糖茶等许多东西,我对张嫂说:“张嫂,全茅草坪村,只有你在搞商品经济。”
张嫂说:“啥子商品经济哦,混日子罢了。”
我问:“小卖部一年能挣多少钱?”话已出口,我忽然感觉有些冒失。
张嫂说:“不瞒你说,比外出打工要轻松一点,比种地喂猪要强一点。但是赊账大,赚点钱都压在货上了。你别看这小商店里没多少东西,好几万元的货呢。”
我说:“你可以现款现货呀。”
张嫂说:“这你就外行了,做生意要有灵活性。再说,都是村邻,人家说一时没钱,过几天再结账,你好意思说不得行吗。”
张嫂从里屋拿了一个小本子,翻开给我看:“你看嘛,光赊账就有将近2万元。”
小卖部是人员集散场所,最能体现社情民意。我问张嫂:“群众对我们村委有什么意见没有?”
张嫂说:“以前吧,群众还是有些看法的,现在嘛,群众对你们的评价还是可以的。”
我接着问张嫂:“你觉得茅草坪村什么产业能搞出名堂?”
张嫂摇头说:“这个我就真不知道了。但最好是先把水泥路修通,解决交通问题。”
(求收藏、求推荐)
今天村活动中心打第一层现浇,乡农技员老杨一早就来到村上。乡党委张书记知道今天打现浇,特意叮嘱了乡电管所保证电力供应,不许随意停电;又安排老杨到现场来协助我们搞监督。老刘老师也跟我说过,现浇是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我把马书记、王主任和黄文书都叫到了现场。一大堆水泥和一大堆砂石堆在操场上,两台搅拌机并排支着,工人把砂石、水泥和水按比例进搅拌机,随着搅拌机的轰鸣,十几个工人开始往屋顶挑混凝土。三人工人负责将倒下的混凝土刮平,两个工人用震动棒震动混凝土,使其结合紧密。我们认真仔细地检查,砂石比较干净,水泥用量充足,震动也比较充分。
搅拌机不停,震动棒不停,工人们也不停地劳作,一气呵成,到下午三点,第一层现浇全面结束。工人们收拾工具、洗手吃饭。
我们村上几个人难得聚集在一起,正好开个短会,研究村上的近期工作,特别是脱贫工作。会在我和老刘老师的住所里开。
我说:“贫困户的住房建设基本结束了,活动中心建设也步入正常轨道,接下来应该研究如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事了。”
王主任说:“就这样呗,总不能再给他们发放6头猪呀。”
我看了王主任一眼,说:“养殖山羊只是一条途径,我们还要培育另外的增收途径,几条腿走路,形成多点支撑,多方面增加贫困户收入。”
老杨说:“对的,今年年底要实现脱贫的目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得超过4000元,关键还是要培育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你们衡量一下,贫困户们都有哪些家能达到脱贫标准。”
我问黄文书:“98户贫困户中,有多少没有纳入低保?”
黄文书永想了想,说:“大概有30多户吧。”
我又问:“全村有多少低保户?不是贫困户,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有多少户?”
黄文书永想了想,说:“低保户有120多户,不是贫困户,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大概有40多户吧。”
我不解地问:“就我理解吧,贫困户应该是全村最穷的,收入最低的。而低保覆盖的对象,也是全村最穷的,收入最低的。低保户有120多户,贫困户98户,按道理贫困户98户应该全部纳入低保才符合逻辑,你们说是不是?”
老杨说:“逻辑上应该是这样。这个问题全乡都存在,不光是茅草坪村的问题。这是贫困户的评定和低保户的评定两套方案、两个标准、两张皮造成的。”
马书记说:“李书记你才来,很多事不清楚,低保是分得有名额的,我们村就120户、460人的样子,而且是前几年就评定了,每年只允许作小范围动态调整。”
我说:“这事咱们得向乡党委写个书面报告,要求把所有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
黄文书说:“这个报告我来写,这会儿就写,写好了请老杨带到乡里去交。”
老杨说:“产业发展方面,你们可以考虑下,能不能种石榴、苹果、水蜜桃、雪梨,或者是花椒、核桃等。看看哪样更适合,到时我们向林业部门争取点树苗来发给贫困户。”
……
在小卖部前,我遇到来卖菌子的王宗保,我问他:“你今天又捡到鸡枞了吗?”
王宗保不好意思地说:“没捡到鸡枞,我上山捡到一些菌子,怕是有两斤左右。”
王宗保边说边把篮子歪过来给我看。篮子底上确实有一些菌子,虽然不是很多。
小贩把王宗保的菌子从篮子里拿出来,分好类,一类一类的称。一算总计,25元钱。王宗保拿了钱,赶忙装进口袋里。
我关切地问:“你腿脚不方便,能上山吗?”
王宗保说:“走了几天,基本上适应了,比较陡的山坡去不了。走慢一点,平点的山坡还是可以去的。”
王宗保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我感到非常欣慰。他勤劳起来,不再等、靠、要,通过自主劳动,自食其力,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生活。除了陈小勇外,王宗保是第二个让我放心的贫困户。虽然他有残疾,他的能力也有限,但我肯定,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王宗保能够脱贫奔康。
张嫂小卖部里免费供应开水,我抱着茶杯,坐在大树子下面,一边喝茶,一边观察来来往往的人,一边思考,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助推茅草坪村持续稳定的发展。
有人买豆瓣和味精,张嫂给人拿了东西,收了钱,看着王宗保远去的背景,对我说:“这几个月王宗保变化大了,李书记,你们的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
我说:“是吧?我感觉成效不明显呢。”
张嫂说:“水有源头树有根,贫穷也是有原因的。咱们农村人,只要你早点起、晚点睡,别人休息时你多做一会儿,就不至于穷到哪里去。王宗保以前经常睡到太阳黄才起床。现在忽然改变了。这两天刚亮,我就看到他背起篮子,赶着羊子上山去了。照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年,他就脱贫了。”
我对张嫂说:“张嫂,你很有眼光嘛。”
张嫂说:“我在这里守门市卖东西,来来往往见过的人多了。”
我打量了一下小卖部里面,货架上放着烟酒糖茶等许多东西,我对张嫂说:“张嫂,全茅草坪村,只有你在搞商品经济。”
张嫂说:“啥子商品经济哦,混日子罢了。”
我问:“小卖部一年能挣多少钱?”话已出口,我忽然感觉有些冒失。
张嫂说:“不瞒你说,比外出打工要轻松一点,比种地喂猪要强一点。但是赊账大,赚点钱都压在货上了。你别看这小商店里没多少东西,好几万元的货呢。”
我说:“你可以现款现货呀。”
张嫂说:“这你就外行了,做生意要有灵活性。再说,都是村邻,人家说一时没钱,过几天再结账,你好意思说不得行吗。”
张嫂从里屋拿了一个小本子,翻开给我看:“你看嘛,光赊账就有将近2万元。”
小卖部是人员集散场所,最能体现社情民意。我问张嫂:“群众对我们村委有什么意见没有?”
张嫂说:“以前吧,群众还是有些看法的,现在嘛,群众对你们的评价还是可以的。”
我接着问张嫂:“你觉得茅草坪村什么产业能搞出名堂?”
张嫂摇头说:“这个我就真不知道了。但最好是先把水泥路修通,解决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