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过年啦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谋妻入局:总裁深夜来、尸姐、金钢进化、暗夜超神、尸灯鬼话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老关家的六零日常最新章节!
晚饭之后,就要开始准备祭灶的事儿了。明子爹劈了一堆的木头,在院子里堆成一堆。
天黑透了,按爷爷的说法儿,星星出全了之后,点上火堆,在火堆边儿上摆上桌子,放上几个早就准备好的馒头和香炉碗儿,还有三个小杯子,倒上酒,酒也点火着了。然后把墙上的灶王爷画像、对联跟白天扎好的马一起烧了。这就是灶王爷上天了。一边儿烧的时候,还要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儿,还有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同时,还要放一挂鞭炮。
之后,爷爷带着明子爹和两个哥哥,一起在供桌前磕头。也是念念有词的。
特别的有仪式感。
家家都是要祭灶的,从天黑下来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鞭炮声传出来。从鞭炮声的多少,也能听出来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只响了一两声的,这是买不起成挂的鞭,拿单个儿的充数儿。也有声音小一点,百十响的。还有声音大一点儿的,档次又高了一个台阶。一般听着几百响,声音也传得远的,那肯定就是生产队里放的了。个人家,是没人会舍得花那个钱的。
关家放的是一块钱一挂的不高不低,中档的鞭。是高官屯里的普遍选择,当然,在外面的人看来,已经是很奢侈的了。
小文哥特别的兴奋,他对鞭炮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喜欢。连大哥都没法保持冷静。
明子无法理解男孩子对于鞭炮的这种热情。她更喜欢这种特别有仪式感的氛围。这才是中国人该过的年嘛!
二十四,做面灯。明子完全不知道是在干什么。只是懵懂的看着,爷爷带着大哥一起用粗面捏成个小酒杯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放上爷爷用麻子碾出来的麻子油,再放上一小节细麻绳,就完成了。之后放到外面去让它冻上。
明子化身人型十万个为什么,每天都在好奇中。爷爷说,这是做面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就是灯。除夕的时候,要在房前屋后点这些小面灯的。还有正月十五也要点的。不过那个不着急做。
二十五,做豆腐。能吃得起豆腐的人家不多,大队里都没有豆腐坊,要买豆腐,得去兴隆镇里。明子爹去镇里买了十块豆府回来。下了大雪之后,自行车已经骑不了了。出门都是靠走。
回到家,鲜豆腐就已经变成冻豆腐了。留出来两块儿做菜,其它的继续放在外面冻着。当天晚上,就多了一道菜,白菜炖冻豆腐。
二十六,烀年肉。关家有家规,过年要吃三天素的。所以,年前实际也就还能再吃三四天的荤腥。这烀年肉,更多的就是象征意义上的活动。之后一直到除夕,每天饭桌上都会有一盘子肉倒是真的。
二十七,杀年鸡。留着的那六只鸡,已经喂了快一个月的玉米粒了,算是原始的催肥方法了。不同与后世什么肉都要精的,瘦的。这时候的肉,都是越肥越好。
六只鸡,真的不少了。杀、退毛、拔毛,可费工夫了。当天的晚餐,当然就是鸡肉炖土豆了。小哥这几天都高兴坏了,天天吃好吃的。明子觉得,他都胖了一圈儿了。
二十八,把面发。这就是为第二天蒸馒头做准备了。一大盆的面,放上面起子和好了,放在炕头儿,发一天一夜。第二天刚刚好。
二十九,蒸馒头。两大锅的馒头,不只上供要用,吃素的三天,这就是主食了。蒸馒头是个技术活儿,大姐蒸不好,明子娘这一天得亲自下厨的。
然后,就是年三十儿啦。也就是除夕。
关家过年要放四挂鞭,祭灶的时候是第一挂。年三十早上的,是第二挂。小哥为了亲自点这挂鞭,早早就从被窝爬起来了,巴巴的等到吃早饭之前。
过年要供家谱的。是过年期间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事情。
家谱摆上去的时候,明子发现,两侧对联上的字,她居然认不全!
前几天因为小文哥只识十个数儿建立起来的天才自信心,瞬间就碎成了渣渣……
家谱上面已经有四代人了,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儿开始的。明子个子太小,家谱上的字也太小,她站在地上,都看不清楚上面具体的内容。当然,她也不能表现得她认得字的样子。那她可就不是天才儿童,会被当成妖怪的。
其实说起来,关家也是个大家族,没出五服的亲戚正经还有不少。爷爷说,他已经是闯关东过来的第三代了,爷爷的爷爷那时候是挑着担子带着老婆孩子从山东走到东北落户在大房身屯儿的。爷爷是零零后,呃,一九零零后,已经是生在东北了。可见他们家出来的时间有多早。
刚到东北的时候,那是真的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爷爷说,他小时候,家里还有好多地。就那,还只能算是富农,跟地主家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爷爷小时候是上过五年私塾的。生活好,不挨饿,身体好,肯定孩子就多。一家三四个孩子都算少的,向八爷爷家那样十来个孩子的也不少,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爷爷的堂兄弟姐妹得有二三十个了。到了明子爷这辈儿,同族的兄弟姐妹得有几十个了。
只是爷爷这一枝儿,人丁比较单薄。就明子爹一个孩子。好在,到了明子他们这一辈儿,人口又兴旺起来。
又因为从大房身搬到了高官屯,六爷爷早逝,只留下一个堂姑姑,只剩下明子爷爷和八爷爷两家,才觉得势单力薄了些。其实还真不是。老家,人多着呢。
同宗的长辈,都要上家谱的。因为家族大,几乎每一年都有长辈过逝,家谱上都要添新名字。大房身离高官屯也就十几里的路,离兴隆镇才不到一里地,去镇上都会路过,所以消息并不闭塞,族里有啥婚丧嫁娶的大事,明子爷爷跟八爷爷也都要随份子的。
族里长辈过逝,可不光是要把名字添上家谱,还要服丧的。
都是小老百姓,规矩也不是那么严格,服大功小功啥的。只是过年的时候,不能大肆贴春联,福字啥的了,因为那些都是大红纸的。远枝儿的亲戚一年不能贴,直近的,要三年。
明子爹这一辈儿,直近的,自打六爷爷没了之后,已经三十来年没人过逝了。
剩下的,都算是远枝儿了,但是架不住亲戚多。一年又一年的。大姐说,她这么大,家里贴过春联的次数都不超过五次。
晚饭之后,就要开始准备祭灶的事儿了。明子爹劈了一堆的木头,在院子里堆成一堆。
天黑透了,按爷爷的说法儿,星星出全了之后,点上火堆,在火堆边儿上摆上桌子,放上几个早就准备好的馒头和香炉碗儿,还有三个小杯子,倒上酒,酒也点火着了。然后把墙上的灶王爷画像、对联跟白天扎好的马一起烧了。这就是灶王爷上天了。一边儿烧的时候,还要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儿,还有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同时,还要放一挂鞭炮。
之后,爷爷带着明子爹和两个哥哥,一起在供桌前磕头。也是念念有词的。
特别的有仪式感。
家家都是要祭灶的,从天黑下来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鞭炮声传出来。从鞭炮声的多少,也能听出来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只响了一两声的,这是买不起成挂的鞭,拿单个儿的充数儿。也有声音小一点,百十响的。还有声音大一点儿的,档次又高了一个台阶。一般听着几百响,声音也传得远的,那肯定就是生产队里放的了。个人家,是没人会舍得花那个钱的。
关家放的是一块钱一挂的不高不低,中档的鞭。是高官屯里的普遍选择,当然,在外面的人看来,已经是很奢侈的了。
小文哥特别的兴奋,他对鞭炮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喜欢。连大哥都没法保持冷静。
明子无法理解男孩子对于鞭炮的这种热情。她更喜欢这种特别有仪式感的氛围。这才是中国人该过的年嘛!
二十四,做面灯。明子完全不知道是在干什么。只是懵懂的看着,爷爷带着大哥一起用粗面捏成个小酒杯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放上爷爷用麻子碾出来的麻子油,再放上一小节细麻绳,就完成了。之后放到外面去让它冻上。
明子化身人型十万个为什么,每天都在好奇中。爷爷说,这是做面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就是灯。除夕的时候,要在房前屋后点这些小面灯的。还有正月十五也要点的。不过那个不着急做。
二十五,做豆腐。能吃得起豆腐的人家不多,大队里都没有豆腐坊,要买豆腐,得去兴隆镇里。明子爹去镇里买了十块豆府回来。下了大雪之后,自行车已经骑不了了。出门都是靠走。
回到家,鲜豆腐就已经变成冻豆腐了。留出来两块儿做菜,其它的继续放在外面冻着。当天晚上,就多了一道菜,白菜炖冻豆腐。
二十六,烀年肉。关家有家规,过年要吃三天素的。所以,年前实际也就还能再吃三四天的荤腥。这烀年肉,更多的就是象征意义上的活动。之后一直到除夕,每天饭桌上都会有一盘子肉倒是真的。
二十七,杀年鸡。留着的那六只鸡,已经喂了快一个月的玉米粒了,算是原始的催肥方法了。不同与后世什么肉都要精的,瘦的。这时候的肉,都是越肥越好。
六只鸡,真的不少了。杀、退毛、拔毛,可费工夫了。当天的晚餐,当然就是鸡肉炖土豆了。小哥这几天都高兴坏了,天天吃好吃的。明子觉得,他都胖了一圈儿了。
二十八,把面发。这就是为第二天蒸馒头做准备了。一大盆的面,放上面起子和好了,放在炕头儿,发一天一夜。第二天刚刚好。
二十九,蒸馒头。两大锅的馒头,不只上供要用,吃素的三天,这就是主食了。蒸馒头是个技术活儿,大姐蒸不好,明子娘这一天得亲自下厨的。
然后,就是年三十儿啦。也就是除夕。
关家过年要放四挂鞭,祭灶的时候是第一挂。年三十早上的,是第二挂。小哥为了亲自点这挂鞭,早早就从被窝爬起来了,巴巴的等到吃早饭之前。
过年要供家谱的。是过年期间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事情。
家谱摆上去的时候,明子发现,两侧对联上的字,她居然认不全!
前几天因为小文哥只识十个数儿建立起来的天才自信心,瞬间就碎成了渣渣……
家谱上面已经有四代人了,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儿开始的。明子个子太小,家谱上的字也太小,她站在地上,都看不清楚上面具体的内容。当然,她也不能表现得她认得字的样子。那她可就不是天才儿童,会被当成妖怪的。
其实说起来,关家也是个大家族,没出五服的亲戚正经还有不少。爷爷说,他已经是闯关东过来的第三代了,爷爷的爷爷那时候是挑着担子带着老婆孩子从山东走到东北落户在大房身屯儿的。爷爷是零零后,呃,一九零零后,已经是生在东北了。可见他们家出来的时间有多早。
刚到东北的时候,那是真的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爷爷说,他小时候,家里还有好多地。就那,还只能算是富农,跟地主家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爷爷小时候是上过五年私塾的。生活好,不挨饿,身体好,肯定孩子就多。一家三四个孩子都算少的,向八爷爷家那样十来个孩子的也不少,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爷爷的堂兄弟姐妹得有二三十个了。到了明子爷这辈儿,同族的兄弟姐妹得有几十个了。
只是爷爷这一枝儿,人丁比较单薄。就明子爹一个孩子。好在,到了明子他们这一辈儿,人口又兴旺起来。
又因为从大房身搬到了高官屯,六爷爷早逝,只留下一个堂姑姑,只剩下明子爷爷和八爷爷两家,才觉得势单力薄了些。其实还真不是。老家,人多着呢。
同宗的长辈,都要上家谱的。因为家族大,几乎每一年都有长辈过逝,家谱上都要添新名字。大房身离高官屯也就十几里的路,离兴隆镇才不到一里地,去镇上都会路过,所以消息并不闭塞,族里有啥婚丧嫁娶的大事,明子爷爷跟八爷爷也都要随份子的。
族里长辈过逝,可不光是要把名字添上家谱,还要服丧的。
都是小老百姓,规矩也不是那么严格,服大功小功啥的。只是过年的时候,不能大肆贴春联,福字啥的了,因为那些都是大红纸的。远枝儿的亲戚一年不能贴,直近的,要三年。
明子爹这一辈儿,直近的,自打六爷爷没了之后,已经三十来年没人过逝了。
剩下的,都算是远枝儿了,但是架不住亲戚多。一年又一年的。大姐说,她这么大,家里贴过春联的次数都不超过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