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砚光瓦影(46)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龙脉最新章节!
金永陶是个韩国人,他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读书,和方丽琼同学,而且都是文学社的积极分子。刚来中国第二年,汉语讲得还不算流利。小伙子干干净净的,两只眼睛看上去很单纯。陶砚瓦一见,就感觉很喜欢他。
方丽琼说:问陶主任一个私事:您老家是深州,又姓陶,具体想问问,您老家的村子是不是叫陶村?
陶砚瓦说,是叫陶村。
方丽琼就和金永陶对视一下,两人都笑了。
方丽琼说:金永陶也是陶村的,很可能他是你们陶家的后人。
陶砚瓦一惊,忙问究竟。
方丽琼就帮着金永陶,两个人配合着把金永陶的家事娓娓道来。
金永陶的爷爷叫金俊明,原名陶俊明,已经去世多年了。他原本是个中国军人,应该还是个军官。其所在部队作为志愿军赴朝参战,在五次战役中被美军包围,几千人都成了俘虏,被关押在韩国的第二大岛:巨济岛,过了好几年屈辱不堪又令人绝望的日子。
当时为了这批战俘,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韩国政府,以及没有参战但积极参与此事的台湾国民党政府,展开了激烈较量。台湾甚至派遣大量特务渗透进入战俘营进行策反,还强行在战俘身上剌“**抗俄”四字,不愿剌字就被杀掉。195年7月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确定战俘按照“自愿原则”遣返。就是愿意去台湾的去台湾,愿意回大陆的回大陆。美方于是开始调查、甄别战俘意愿。混进战俘营的台湾特工和变节者一夜之间,将坚决要求返回大陆的数百人残害,并且大部被割肉挖心。他们用匕首剖开战俘的胸膛,把尚在跳动的心脏挑在匕首上,到处去恐吓战俘。在这惨绝人寰的高压下,最终美方得到的甄别结果是,14000名战俘“自愿”去台湾。
1954年1月0日早晨9点,载着志愿军战俘的船,离开了距离板门店不远的联合国军战俘营。
在战俘船驶离巨济岛不久,陶俊明越想越不对劲:“刺了一身字,大陆也回不去,到台湾横竖也是个死”。干脆,他趁人不注意,一头扎下海里了。船上人发现后,打了一阵乱枪,感觉他反正也活不成,就再也不理会走了。
陶俊明虽然从小生活在北方平原,却是个游泳好手,确切说应该是个“狗刨儿”好手。他在海水里泡了一个晚上,侥幸抓住飘过来的一块破木板,第二天被一个韩国渔民发现救到船上,把他带回了家:一个叫做突突的小岛上。
渔民们看他人老实忠厚,又能帮着干活儿,就把他收留了。后来他娶了岛上的姑娘金英淑,也随妻改姓金,叫金俊明。那时韩国和中国属于交战的敌对国,好在岛上是个世外桃园,只有几户人家,都是打渔为业,也没有外面人上岛,金俊明就这样开始了新生活。他感谢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异国朋友们,感谢妻子对自己的照料,婚姻还算幸福,生了五个子女,金永陶的父亲金熙贤是家中长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他们都知道爷爷是个中国人,但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却一直没人认真问过。
爷爷老了以后经常一个人喝酒,奶奶告诉爸爸:爷爷想家了。几年后爷爷患了脑血栓,落下了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他后来一句韩语也不讲了,只讲深州老家方言,全家人都听不懂,只能从他的表情和简单的肢体动作上猜测他的意图。在最后弥留之际,他把儿女们叫到身边,拉着长子熙贤的手,嘴里嘟哝着:“中国”、“河北”、“深州”、“陶村”。他用手比划着让熙贤拿过纸笔,又让熙贤把他扶起来,眼泪不停地往下掉,颤颤巍巍写下“陶村”两字。写完之后,他连纸带笔扔到地上,嘴里大声吼叫起来,那吼声似喊似唱,似笑似哭。
金熙贤从地上捡起那张纸,跪在父亲面前说:爸爸放心,儿子一定把陶村找到,一定回去认祖归宗,一定陪您回陶村落叶归根!爷爷听了父亲的话,在父亲手心里使劲捏了捏,脸上艰难露出一丝笑意。
爷爷去世后,父亲金熙贤一直在心里记着“陶村”这个地名,偶尔有人问起他们家在哪里,他们就会说自己父亲是中国人,是中国河北深州陶村人,这也是金永陶名字的来历。
陶砚瓦听着,心里已经明白陶俊明就是自己的本家大伯,东邻锡贵爷爷家的儿子,算起来他和金熙贤还没出五服。他记得锡贵爷爷,背微驼,总是推个破独轮车卖些小杂物。晚年由两个女儿照顾他,他死后房子也早被拆掉没有了。小时候听说过他儿子的事,都以为这个儿子早死了。
说起锡贵爷爷的儿子,村里人没有不深深惋惜的。陶砚瓦从小也常听父亲讲过。父亲说他和陶俊明是同学,两个人从小在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念书。就连辍学去安平丝网学徒也是一起的。
陶俊明是锡贵爷爷那一枝里唯一男孩子,从小被寄予传承香火的独苗儿,而且还送到私塾读书,学习成绩很好,和砚瓦父亲两个人不相上下。毕竟因为家里贫穷,十三岁时家里就都供不起了,于是双双辍学到安平县城一个丝网厂当学徒。由于年龄小没出过门儿,两人都特别想家,刚去几天就偷偷相约跑回来。砚瓦爷爷和锡贵爷爷都不让进门,骂他们没出息,回来会饿死,逼他们返回安平。因为两个人识文断字,很快成为记帐的小先生,砚瓦父亲被派往开封,陶俊明被派往北平管帐。谁知这一走,陶俊明到死也再没踏进家乡一步。
他在北平被抓去当兵,编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随着起义部队又成为解放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总算不幸中之万幸,虽流落在异国他乡,总算保住性命,也有了自己血脉。
陶砚瓦听完这个真实故事,看着眼前的金永陶,不觉流出热泪。他一把抓住孩子的手,急切地问,你爸爸今年多大了?他在做什么?
金永陶说:爸爸生于195年,现在他忙着调查志愿军阵亡者遗骨的事。
陶砚瓦心中生出阵阵悲凉。他掏出一张自己名片递给金永陶,说:孩子,你应该叫我叔叔,咱们是一家人!我和你爸爸是同一个高祖的兄弟!陶家人随时都欢迎你们回来!
金永陶高兴地说:太好了,我马上要告诉我爸爸。他嘱咐我来中国找陶村,但是他说一定要慢慢地找,小声地找,千万不可以给别人找麻烦,千万不可以惊扰长辈老人。
金永陶举起手中那本《砚光瓦影》对方丽琼说:我想请陶主任签个名。
方丽琼嗔道:你怎么这样傻?还叫陶主任?快改口啊!
金永陶说:怎么改口?
方丽琼笑道:以后叫叔叔!不要再叫主任了!
金永陶就叫:叔叔!
陶砚瓦答应着,拿过书,想起自己一首旧作,便随手在扉页上写下:
半生萍迹寓京华,南望深州是我家。
漫道平原无峻岭,滹沱曾也浪淘沙。
永陶世侄存念陶砚瓦于北京(未完待续)
金永陶是个韩国人,他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读书,和方丽琼同学,而且都是文学社的积极分子。刚来中国第二年,汉语讲得还不算流利。小伙子干干净净的,两只眼睛看上去很单纯。陶砚瓦一见,就感觉很喜欢他。
方丽琼说:问陶主任一个私事:您老家是深州,又姓陶,具体想问问,您老家的村子是不是叫陶村?
陶砚瓦说,是叫陶村。
方丽琼就和金永陶对视一下,两人都笑了。
方丽琼说:金永陶也是陶村的,很可能他是你们陶家的后人。
陶砚瓦一惊,忙问究竟。
方丽琼就帮着金永陶,两个人配合着把金永陶的家事娓娓道来。
金永陶的爷爷叫金俊明,原名陶俊明,已经去世多年了。他原本是个中国军人,应该还是个军官。其所在部队作为志愿军赴朝参战,在五次战役中被美军包围,几千人都成了俘虏,被关押在韩国的第二大岛:巨济岛,过了好几年屈辱不堪又令人绝望的日子。
当时为了这批战俘,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韩国政府,以及没有参战但积极参与此事的台湾国民党政府,展开了激烈较量。台湾甚至派遣大量特务渗透进入战俘营进行策反,还强行在战俘身上剌“**抗俄”四字,不愿剌字就被杀掉。195年7月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确定战俘按照“自愿原则”遣返。就是愿意去台湾的去台湾,愿意回大陆的回大陆。美方于是开始调查、甄别战俘意愿。混进战俘营的台湾特工和变节者一夜之间,将坚决要求返回大陆的数百人残害,并且大部被割肉挖心。他们用匕首剖开战俘的胸膛,把尚在跳动的心脏挑在匕首上,到处去恐吓战俘。在这惨绝人寰的高压下,最终美方得到的甄别结果是,14000名战俘“自愿”去台湾。
1954年1月0日早晨9点,载着志愿军战俘的船,离开了距离板门店不远的联合国军战俘营。
在战俘船驶离巨济岛不久,陶俊明越想越不对劲:“刺了一身字,大陆也回不去,到台湾横竖也是个死”。干脆,他趁人不注意,一头扎下海里了。船上人发现后,打了一阵乱枪,感觉他反正也活不成,就再也不理会走了。
陶俊明虽然从小生活在北方平原,却是个游泳好手,确切说应该是个“狗刨儿”好手。他在海水里泡了一个晚上,侥幸抓住飘过来的一块破木板,第二天被一个韩国渔民发现救到船上,把他带回了家:一个叫做突突的小岛上。
渔民们看他人老实忠厚,又能帮着干活儿,就把他收留了。后来他娶了岛上的姑娘金英淑,也随妻改姓金,叫金俊明。那时韩国和中国属于交战的敌对国,好在岛上是个世外桃园,只有几户人家,都是打渔为业,也没有外面人上岛,金俊明就这样开始了新生活。他感谢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异国朋友们,感谢妻子对自己的照料,婚姻还算幸福,生了五个子女,金永陶的父亲金熙贤是家中长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他们都知道爷爷是个中国人,但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却一直没人认真问过。
爷爷老了以后经常一个人喝酒,奶奶告诉爸爸:爷爷想家了。几年后爷爷患了脑血栓,落下了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他后来一句韩语也不讲了,只讲深州老家方言,全家人都听不懂,只能从他的表情和简单的肢体动作上猜测他的意图。在最后弥留之际,他把儿女们叫到身边,拉着长子熙贤的手,嘴里嘟哝着:“中国”、“河北”、“深州”、“陶村”。他用手比划着让熙贤拿过纸笔,又让熙贤把他扶起来,眼泪不停地往下掉,颤颤巍巍写下“陶村”两字。写完之后,他连纸带笔扔到地上,嘴里大声吼叫起来,那吼声似喊似唱,似笑似哭。
金熙贤从地上捡起那张纸,跪在父亲面前说:爸爸放心,儿子一定把陶村找到,一定回去认祖归宗,一定陪您回陶村落叶归根!爷爷听了父亲的话,在父亲手心里使劲捏了捏,脸上艰难露出一丝笑意。
爷爷去世后,父亲金熙贤一直在心里记着“陶村”这个地名,偶尔有人问起他们家在哪里,他们就会说自己父亲是中国人,是中国河北深州陶村人,这也是金永陶名字的来历。
陶砚瓦听着,心里已经明白陶俊明就是自己的本家大伯,东邻锡贵爷爷家的儿子,算起来他和金熙贤还没出五服。他记得锡贵爷爷,背微驼,总是推个破独轮车卖些小杂物。晚年由两个女儿照顾他,他死后房子也早被拆掉没有了。小时候听说过他儿子的事,都以为这个儿子早死了。
说起锡贵爷爷的儿子,村里人没有不深深惋惜的。陶砚瓦从小也常听父亲讲过。父亲说他和陶俊明是同学,两个人从小在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念书。就连辍学去安平丝网学徒也是一起的。
陶俊明是锡贵爷爷那一枝里唯一男孩子,从小被寄予传承香火的独苗儿,而且还送到私塾读书,学习成绩很好,和砚瓦父亲两个人不相上下。毕竟因为家里贫穷,十三岁时家里就都供不起了,于是双双辍学到安平县城一个丝网厂当学徒。由于年龄小没出过门儿,两人都特别想家,刚去几天就偷偷相约跑回来。砚瓦爷爷和锡贵爷爷都不让进门,骂他们没出息,回来会饿死,逼他们返回安平。因为两个人识文断字,很快成为记帐的小先生,砚瓦父亲被派往开封,陶俊明被派往北平管帐。谁知这一走,陶俊明到死也再没踏进家乡一步。
他在北平被抓去当兵,编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随着起义部队又成为解放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总算不幸中之万幸,虽流落在异国他乡,总算保住性命,也有了自己血脉。
陶砚瓦听完这个真实故事,看着眼前的金永陶,不觉流出热泪。他一把抓住孩子的手,急切地问,你爸爸今年多大了?他在做什么?
金永陶说:爸爸生于195年,现在他忙着调查志愿军阵亡者遗骨的事。
陶砚瓦心中生出阵阵悲凉。他掏出一张自己名片递给金永陶,说:孩子,你应该叫我叔叔,咱们是一家人!我和你爸爸是同一个高祖的兄弟!陶家人随时都欢迎你们回来!
金永陶高兴地说:太好了,我马上要告诉我爸爸。他嘱咐我来中国找陶村,但是他说一定要慢慢地找,小声地找,千万不可以给别人找麻烦,千万不可以惊扰长辈老人。
金永陶举起手中那本《砚光瓦影》对方丽琼说:我想请陶主任签个名。
方丽琼嗔道:你怎么这样傻?还叫陶主任?快改口啊!
金永陶说:怎么改口?
方丽琼笑道:以后叫叔叔!不要再叫主任了!
金永陶就叫:叔叔!
陶砚瓦答应着,拿过书,想起自己一首旧作,便随手在扉页上写下:
半生萍迹寓京华,南望深州是我家。
漫道平原无峻岭,滹沱曾也浪淘沙。
永陶世侄存念陶砚瓦于北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