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异时空之大中华最新章节!
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头两年内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在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没有外援独自作战的那十二个月的特别严峻的考验,对英联邦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英国人民在德国狂轰猛炸之下坚持抗战而赢得的尊敬,以及各**队在中东战场和在遍及半个世界的海上与空中并肩作战的同志情谊,都是加强英联邦团结的有力因素。可是,这些事情也产生了一种反作用。各自治领的陆、海、空军人员把自己同联合王国的那些著名的陆、海、空军部队的士兵和指挥官相比之下,不但认为自己毫无逊色,而且由于萌发了对自己国家的信心,甚至往往认为自己比那些来自母国的同志和同事还要强一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许多自治领的部队中都有英国指挥官或参谋人员参加,而这一次则不然,自治领的部队不仅能够在没有英国人协助的情况下作战,而且有时还能够派出军官去指挥联合王国的军队。这种体会加速地增强了英联邦各国对自已国家的信心,使它们越发感到自己的国家已经发展成熟。同样的倾向在经济领域里更加显著。英联邦国家需要改进工业生产,并在许多得不到伦敦方面指导的遥远地区发挥主动积极性,这一切,都加强了它们在经济方面的自给自足和信心。而且,联合王国已经由它们的债权国变成了它们的债户。战争真是一种强烈的催化剂。它对英联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将把这个独特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引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第3卷轴心国的初期胜利第四编英国和英联邦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完
中国龙魂武警少校
引用109楼2006-7-820:04:52
第五编征服东南欧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
第一章德国以外交手段迫使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参加轴心国集团,以及随之而来的领土易手1939年8月至1941年3月
前面已经谈过,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和捷克第一共和国瓦解后,匈牙利对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土要求和保加利亚对多布罗加南部的领土要求比以前更有希望达到,因此两国也就更加咄咄逼人和更加坚决了。另外,由于苏联从来没有承认过俄国已丧失比萨拉比亚省,因此罗马尼亚的东部边界也一直受到威胁。
当年,奥地利人曾认为有可能利用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民族主义混水摸鱼。现有的证据表明了,希特勒有过之无不及。例如,他在同其轴心国盟邦的所有谈判中,都强调了德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政策的宽宏大量。他还说,德国在东南欧除了谋求经济利益之外并无其他要求,以让意大利在政治方面可自由行动。在同苏联搞好关系时,他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于1939年8月2第三条说:“关于东南欧,苏联方面强调了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方面声明,它在这些地区的政治方面完全没有利害关系。”他一会儿宣扬极权主义,一会儿又把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区别开来,这种做法自相矛盾得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德国人会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希特勒于1939年8月12日在伯希特斯加登曾激动地怂恿齐亚诺说,必须把自己背后不可靠的朋友清除掉,正象德国因此而一定要消灭波兰那样,意大利也必须干掉南斯拉夫。但是十一天后,即从第一个莫斯科协定签订的那一天起,他的政策却改变了,这时他坚决主张有必要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巴尔于地区的和平。他从未考虑过找保加利亚的麻烦。对此,他在伯希特斯加登告诉齐亚诺,轴心国可以完全信赖它。“为了这个原因,德国已尽量以武器支援了保加利亚,并将继续这样做下去。”情况是:捷-南-罗小协约国的崩溃,已经削弱了反对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协约国;保加利亚王后是意大利国王的女儿;保加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同德国并肩作战;德俄两国重修旧好,抚慰了保加利亚的泛斯拉夫主义的感情。最后的一点是,保加利亚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并未引起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这个要求普遍地被认为相当有道理。
特兰西瓦尼亚问题完全是另一回事。在1938年11月铁卫队领袖科德里亚努逝世之前,希特勒一直是同情罗马尼亚的。他认为,通过建立铁卫队,罗马尼亚人已比马扎尔人组织了一个更好的**运动,德意志少数民族在罗马尼亚受到的待遇比在匈牙利好,而罗马尼亚当局为讲德语的居民提供的条件,也比为讲马扎尔语的居民提供的条件有利。最后一点是希特勒不喜欢匈牙利社会中仍然流行的贵族习气。由于墨索里尼自命为支持马扎尔人修改条约的主要靠山,故而特兰西瓦尼亚问题已经不止一次使轴心国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战争爆发以来,罗马尼亚在经济上的价值自然而然地上升了,但是在政治上,由于它在9月17日准许那些被打败的波兰领导人在它的国土上避难,因而它在希特勒眼中的价值下降了。由于同波兰有盟约关系,罗马尼亚这样做是它最起码的义务,但是这件事也促使它在外交上作好把比萨拉比亚交给苏联和把多布罗加南部交给保加利亚的准备。可是,如果德国将同意罗马尼亚把这些领土割让的话,那么,倘若它对匈牙利的领土要求仍然置若罔闻,那就未免太会引起反感了。固然,马扎尔人也热情地收容了许多地位较低的波兰难民;但另一方面,来自匈牙利的粮食供应,即使不象罗马尼亚的汽油那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必不可少的,再说,德**队随时有可能需要使用匈牙利的铁路,因此希特勒不想过于鲁莽从事而与匈牙利结怨。如果说,德国和罗马尼亚在1939年春季达成了一项极为令人满意的经济协定,那么,在这之前,匈牙利已经决定支持轴心国的一项政策,还加入了**产国际公约,而接着罗马尼亚却接受了法英两国的保证。还应当再指出一点,德国的民情——不论是真是假——是亲马扎尔人的,因为匈牙利人同样也吃过1919年和约的苦头。
匈牙利人对泛德意志主义的野心是熟悉的,同时他们几乎也有种种理由要强烈反对俄国。自从苏联占领波兰南部而与匈牙利接壤以后,匈牙利首相捷列基特别害怕俄国的压力。因此,在1939-1940年的那个冬天,当齐亚诺于12月16日向意大利议院发表演说表明意大利的中立以反布尔什维克主义为原则时,这种中立就使罗马和布达佩斯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两国甚至还讨论了将圣斯蒂芬王冠授与奥斯塔公爵的可能性。1940年1月6-7日,齐亚诺在威尼斯会见了匈牙利外相恰基,当时恰基出示了表明匈牙利在领土方面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的两幅地图。最高要求是要占领拥有四百二十万人口的七万八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一半是罗马尼亚人,百分之十是德意志人。最低要求是要占领拥有二百七十万人口的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马扎尔人和罗马尼亚人在人数上大致是相等的,在任何情况下,匈牙利人都要求占有特兰西瓦尼亚东南角的塞克莱尔兹地区的这三个县。恰基坚决认为,这是要防止在匈牙利发生“箭十字”暴动的最低条件;这个要求比匈牙利在翌年夏天实际获得的领土只稍微多一些。由于匈牙利不想削弱罗马尼亚对抗苏联的力量,恰基表示,如果罗马尼亚人准备对苏联的进攻进行抵抗,他愿意采取友好的中立态度,可是,如果罗马尼亚人不经一战就将领土割让给苏联或保加利亚,那么,匈牙利将自行采取行动。在这以前二周,罗马尼亚人曾向意大利政府呼吁,要求它阻止匈牙利在罗马尼亚背后进行威胁,因为这种做法有可能迫使布加勒斯特屈从俄国同时提出的要求。
罗马尼亚的那些不幸的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德俄两国的修好有可能使波兰也使他们本国遭到瓜分的危险。罗马尼亚发觉自己面临双重危险:俄国正对它的东部和北部各省虎视耽耽,而德国则“不动声色地”垂涎着所有其余地方。一旦波兰被击溃后,罗马尼亚人就时刻准备着俄国向他们提出割让比萨拉比亚的要求。象罗马尼亚外相加芬库这样的人心里非常明白,比萨拉比亚问题就是争夺多瑙河河口的问题,它同海峡问题只有一步之差。在罗马尼亚这个多瑙河流入黑海的地方,再善于投机取巧也无法防止希特勒同斯大林发生冲突。
当波将金(当时的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于1939年5月访问巴尔干时,他采用李维诺夫的态度以笑脸对待巴尔干协约国,但是8月23日以后,苏联对罗马尼亚的态度变得冷淡了,并且带着威胁。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公使馆机敏地利用了这种变化。公使馆的官员说:“只有我们才能保护你们不吃我们的朋友斯大林的亏,同我们交朋友吧,把汽油放出来吧。”这样,就象加芬库所写的那样,俄国人驱使罗马尼亚,而德国人则诱使罗马尼亚参加了轴心国集团。与此同时,英国驻布加勒斯特的公使于12月14日明白表示了人所共知的事实,即英法对罗马尼亚所作的保证不能用以对付苏联。最后的希望是寄托在那个大谈建立一个中立国联盟的意大利身上,希特勒已经将巴尔干地区的政治事务全权委托给墨索里尼,而这位意大利的领袖则时断时续,不很认真地考虑着消灭南斯拉夫和占领罗马尼亚油田的计划。齐亚诺在同恰基会谈后三天(其实齐亚诺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恰基),向罗马尼亚驻罗马的公使保证,意大利准备在罗马尼亚对抗布尔什维主义,就象它曾在西班牙所做的那样。很显然,德国事实上将不会允许这种做法,但是这时正是意大利公然违抗希特勒的那一段短暂的时期。两个月后,当里宾特洛甫于3月10日访问罗马时,他向墨索里尼“解释”说,甚至在巴尔干地区,俄国人也不是一种威胁,因为他们决不会冒扩大战争的危险,如果同罗马尼亚发生冲突,那就会带来这种危险了。在这样情况下,墨索里尼似乎最后屈服于纳粹的魅力,于是罗马尼亚就只得听天由命了。
在以后的几星期中,谣言四起,说德国自己可能抢在俄国之前占领罗马尼亚。1940年4月初,德国参谋总部又一次要求匈牙利让德军自由通过,说是为了占领罗马尼亚的油田。虽然按照齐亚诺所说,德国人曾提出过把特兰西瓦尼亚给匈牙利作为报答,但是匈牙利政府却在考虑,如果意大利肯挺身而出帮它的忙,它还是要进行抵制。它仍然天真地设想有这种可能。后来才知道,德国这次提出的要求原来是为了替入侵丹麦和挪威打“掩护”
4月和5月间,整个世界都被德军的惊人胜利吓得目瞪口呆,这些胜利以法国的崩溃而达到顶点。罗马尼亚最初恋慕的对象同时又是它最后寄托希望的国家,与其说是英国,还不如说是法国。到5月底的时候,形势表明,法国有可能一败涂地,于是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作出决定,这时除了奉承讨好德国之外,别无其他办法。纳粹对巴尔干地区的政策已经由基林格(他后来担任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公使)在5月13日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制定好了。他认为,东南欧的反德宣传这时统统可以被根除,因为巴尔干各国政府将不敢再拒绝德国的要求。
在德国发动春季攻势之前,莫洛托夫于1940年3月29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言时,已经公开地,即使是含糊其词地,提出了比萨拉比亚的问题。6月23日,即法国投降后还不到一星期的时候,他通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说“比萨拉比亚问题的解决不能再拖延下去”他又说,苏联的领土要求还包括布科维纳,那里有乌克兰族的居民。
提到布科维纳,肯定会引起轩然大*,因为希特勒决心要把旧哈布斯堡帝国的版图全部加以控制,作为实现他更加理想的计划的一个序曲;他与匈牙利的关系也取决于他的这种决心。希特勒接到舒伦堡的消息后,马上就查问里宾特洛甫,他1939年8月在莫斯科时究竟答应过什么。里宾特洛甫在1940年6月24日的备忘录里回答说,元首曾经“授权我声明,德国对东南欧地区,如果必要的话,甚至对远至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那样的地方,都不感兴趣。不过,后面两个地方并没有讨论到”因此,纳粹领导人事实上已经让俄国人可以肆意并吞他们喜欢的地方,只要德国能从俄国获得物资供应就行;直到那时,苏联一贯是认真地向德国输送物资的。
1940年6月25日,里宾特洛甫用电话通知舒伦堡,在比萨拉比亚,德国关心的只是德意志人,但是“苏联政府对布科维纳的领土要求却是一个新的问题。布科维纳过去是奥地利的一个直辖省,现在是德意志人集居的地方。”舒伦堡在他26日的答复中说:“莫洛托夫反驳说,布科维纳是统一的乌克兰缺少的最后一个部分。”这种说法不顾匈牙利不久以前获得卢西尼亚一事,但是同所谓在旧奥地利的一个边远地区密集地聚居着德意志人——其实那里讲德语的大部分是犹太人——的谰言比起来,还没有那么异想天开。事实上,苏联政府同意把不属于乌克兰的布科维纳南部地区留给罗马尼亚;可是,为了一条铁路线的缘故,俄国人再一次伤害了罗马尼亚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国境线推进到古摩尔达维亚公国境内的赫尔塔。
1940年6月25日,里宾特洛甫用电话通知舒伦堡,在比萨拉比亚,德国关心的只是德意志人,但是“苏联政府对布科维纳的领土要求却是一个新的问题。布科维纳过去是奥地利的一个直辖省,现在是德意志人集居的地方。”舒伦堡在他26日的答复中说:“莫洛托夫反驳说,布科维纳是统一的乌克兰缺少的最后一个部分。”这种说法不顾匈牙利不久以前获得卢西尼亚一事,但是同所谓在旧奥地利的一个边远地区密集地聚居着德意志人——其实那里讲德语的大部分是犹太人——的谰言比起来,还没有那么异想天开。事实上,苏联政府同意把不属于乌克兰的布科维纳南部地区留给罗马尼亚;可是,为了一条铁路线的缘故,俄国人再一次伤害了罗马尼亚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国境线推进到古摩尔达维亚公国境内的赫尔塔。
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头两年内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在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没有外援独自作战的那十二个月的特别严峻的考验,对英联邦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英国人民在德国狂轰猛炸之下坚持抗战而赢得的尊敬,以及各**队在中东战场和在遍及半个世界的海上与空中并肩作战的同志情谊,都是加强英联邦团结的有力因素。可是,这些事情也产生了一种反作用。各自治领的陆、海、空军人员把自己同联合王国的那些著名的陆、海、空军部队的士兵和指挥官相比之下,不但认为自己毫无逊色,而且由于萌发了对自己国家的信心,甚至往往认为自己比那些来自母国的同志和同事还要强一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许多自治领的部队中都有英国指挥官或参谋人员参加,而这一次则不然,自治领的部队不仅能够在没有英国人协助的情况下作战,而且有时还能够派出军官去指挥联合王国的军队。这种体会加速地增强了英联邦各国对自已国家的信心,使它们越发感到自己的国家已经发展成熟。同样的倾向在经济领域里更加显著。英联邦国家需要改进工业生产,并在许多得不到伦敦方面指导的遥远地区发挥主动积极性,这一切,都加强了它们在经济方面的自给自足和信心。而且,联合王国已经由它们的债权国变成了它们的债户。战争真是一种强烈的催化剂。它对英联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将把这个独特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引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第3卷轴心国的初期胜利第四编英国和英联邦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完
中国龙魂武警少校
引用109楼2006-7-820:04:52
第五编征服东南欧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
第一章德国以外交手段迫使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参加轴心国集团,以及随之而来的领土易手1939年8月至1941年3月
前面已经谈过,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和捷克第一共和国瓦解后,匈牙利对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土要求和保加利亚对多布罗加南部的领土要求比以前更有希望达到,因此两国也就更加咄咄逼人和更加坚决了。另外,由于苏联从来没有承认过俄国已丧失比萨拉比亚省,因此罗马尼亚的东部边界也一直受到威胁。
当年,奥地利人曾认为有可能利用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民族主义混水摸鱼。现有的证据表明了,希特勒有过之无不及。例如,他在同其轴心国盟邦的所有谈判中,都强调了德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政策的宽宏大量。他还说,德国在东南欧除了谋求经济利益之外并无其他要求,以让意大利在政治方面可自由行动。在同苏联搞好关系时,他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于1939年8月2第三条说:“关于东南欧,苏联方面强调了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方面声明,它在这些地区的政治方面完全没有利害关系。”他一会儿宣扬极权主义,一会儿又把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区别开来,这种做法自相矛盾得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德国人会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希特勒于1939年8月12日在伯希特斯加登曾激动地怂恿齐亚诺说,必须把自己背后不可靠的朋友清除掉,正象德国因此而一定要消灭波兰那样,意大利也必须干掉南斯拉夫。但是十一天后,即从第一个莫斯科协定签订的那一天起,他的政策却改变了,这时他坚决主张有必要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巴尔于地区的和平。他从未考虑过找保加利亚的麻烦。对此,他在伯希特斯加登告诉齐亚诺,轴心国可以完全信赖它。“为了这个原因,德国已尽量以武器支援了保加利亚,并将继续这样做下去。”情况是:捷-南-罗小协约国的崩溃,已经削弱了反对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协约国;保加利亚王后是意大利国王的女儿;保加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同德国并肩作战;德俄两国重修旧好,抚慰了保加利亚的泛斯拉夫主义的感情。最后的一点是,保加利亚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并未引起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这个要求普遍地被认为相当有道理。
特兰西瓦尼亚问题完全是另一回事。在1938年11月铁卫队领袖科德里亚努逝世之前,希特勒一直是同情罗马尼亚的。他认为,通过建立铁卫队,罗马尼亚人已比马扎尔人组织了一个更好的**运动,德意志少数民族在罗马尼亚受到的待遇比在匈牙利好,而罗马尼亚当局为讲德语的居民提供的条件,也比为讲马扎尔语的居民提供的条件有利。最后一点是希特勒不喜欢匈牙利社会中仍然流行的贵族习气。由于墨索里尼自命为支持马扎尔人修改条约的主要靠山,故而特兰西瓦尼亚问题已经不止一次使轴心国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战争爆发以来,罗马尼亚在经济上的价值自然而然地上升了,但是在政治上,由于它在9月17日准许那些被打败的波兰领导人在它的国土上避难,因而它在希特勒眼中的价值下降了。由于同波兰有盟约关系,罗马尼亚这样做是它最起码的义务,但是这件事也促使它在外交上作好把比萨拉比亚交给苏联和把多布罗加南部交给保加利亚的准备。可是,如果德国将同意罗马尼亚把这些领土割让的话,那么,倘若它对匈牙利的领土要求仍然置若罔闻,那就未免太会引起反感了。固然,马扎尔人也热情地收容了许多地位较低的波兰难民;但另一方面,来自匈牙利的粮食供应,即使不象罗马尼亚的汽油那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必不可少的,再说,德**队随时有可能需要使用匈牙利的铁路,因此希特勒不想过于鲁莽从事而与匈牙利结怨。如果说,德国和罗马尼亚在1939年春季达成了一项极为令人满意的经济协定,那么,在这之前,匈牙利已经决定支持轴心国的一项政策,还加入了**产国际公约,而接着罗马尼亚却接受了法英两国的保证。还应当再指出一点,德国的民情——不论是真是假——是亲马扎尔人的,因为匈牙利人同样也吃过1919年和约的苦头。
匈牙利人对泛德意志主义的野心是熟悉的,同时他们几乎也有种种理由要强烈反对俄国。自从苏联占领波兰南部而与匈牙利接壤以后,匈牙利首相捷列基特别害怕俄国的压力。因此,在1939-1940年的那个冬天,当齐亚诺于12月16日向意大利议院发表演说表明意大利的中立以反布尔什维克主义为原则时,这种中立就使罗马和布达佩斯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两国甚至还讨论了将圣斯蒂芬王冠授与奥斯塔公爵的可能性。1940年1月6-7日,齐亚诺在威尼斯会见了匈牙利外相恰基,当时恰基出示了表明匈牙利在领土方面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的两幅地图。最高要求是要占领拥有四百二十万人口的七万八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一半是罗马尼亚人,百分之十是德意志人。最低要求是要占领拥有二百七十万人口的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马扎尔人和罗马尼亚人在人数上大致是相等的,在任何情况下,匈牙利人都要求占有特兰西瓦尼亚东南角的塞克莱尔兹地区的这三个县。恰基坚决认为,这是要防止在匈牙利发生“箭十字”暴动的最低条件;这个要求比匈牙利在翌年夏天实际获得的领土只稍微多一些。由于匈牙利不想削弱罗马尼亚对抗苏联的力量,恰基表示,如果罗马尼亚人准备对苏联的进攻进行抵抗,他愿意采取友好的中立态度,可是,如果罗马尼亚人不经一战就将领土割让给苏联或保加利亚,那么,匈牙利将自行采取行动。在这以前二周,罗马尼亚人曾向意大利政府呼吁,要求它阻止匈牙利在罗马尼亚背后进行威胁,因为这种做法有可能迫使布加勒斯特屈从俄国同时提出的要求。
罗马尼亚的那些不幸的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德俄两国的修好有可能使波兰也使他们本国遭到瓜分的危险。罗马尼亚发觉自己面临双重危险:俄国正对它的东部和北部各省虎视耽耽,而德国则“不动声色地”垂涎着所有其余地方。一旦波兰被击溃后,罗马尼亚人就时刻准备着俄国向他们提出割让比萨拉比亚的要求。象罗马尼亚外相加芬库这样的人心里非常明白,比萨拉比亚问题就是争夺多瑙河河口的问题,它同海峡问题只有一步之差。在罗马尼亚这个多瑙河流入黑海的地方,再善于投机取巧也无法防止希特勒同斯大林发生冲突。
当波将金(当时的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于1939年5月访问巴尔干时,他采用李维诺夫的态度以笑脸对待巴尔干协约国,但是8月23日以后,苏联对罗马尼亚的态度变得冷淡了,并且带着威胁。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公使馆机敏地利用了这种变化。公使馆的官员说:“只有我们才能保护你们不吃我们的朋友斯大林的亏,同我们交朋友吧,把汽油放出来吧。”这样,就象加芬库所写的那样,俄国人驱使罗马尼亚,而德国人则诱使罗马尼亚参加了轴心国集团。与此同时,英国驻布加勒斯特的公使于12月14日明白表示了人所共知的事实,即英法对罗马尼亚所作的保证不能用以对付苏联。最后的希望是寄托在那个大谈建立一个中立国联盟的意大利身上,希特勒已经将巴尔干地区的政治事务全权委托给墨索里尼,而这位意大利的领袖则时断时续,不很认真地考虑着消灭南斯拉夫和占领罗马尼亚油田的计划。齐亚诺在同恰基会谈后三天(其实齐亚诺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恰基),向罗马尼亚驻罗马的公使保证,意大利准备在罗马尼亚对抗布尔什维主义,就象它曾在西班牙所做的那样。很显然,德国事实上将不会允许这种做法,但是这时正是意大利公然违抗希特勒的那一段短暂的时期。两个月后,当里宾特洛甫于3月10日访问罗马时,他向墨索里尼“解释”说,甚至在巴尔干地区,俄国人也不是一种威胁,因为他们决不会冒扩大战争的危险,如果同罗马尼亚发生冲突,那就会带来这种危险了。在这样情况下,墨索里尼似乎最后屈服于纳粹的魅力,于是罗马尼亚就只得听天由命了。
在以后的几星期中,谣言四起,说德国自己可能抢在俄国之前占领罗马尼亚。1940年4月初,德国参谋总部又一次要求匈牙利让德军自由通过,说是为了占领罗马尼亚的油田。虽然按照齐亚诺所说,德国人曾提出过把特兰西瓦尼亚给匈牙利作为报答,但是匈牙利政府却在考虑,如果意大利肯挺身而出帮它的忙,它还是要进行抵制。它仍然天真地设想有这种可能。后来才知道,德国这次提出的要求原来是为了替入侵丹麦和挪威打“掩护”
4月和5月间,整个世界都被德军的惊人胜利吓得目瞪口呆,这些胜利以法国的崩溃而达到顶点。罗马尼亚最初恋慕的对象同时又是它最后寄托希望的国家,与其说是英国,还不如说是法国。到5月底的时候,形势表明,法国有可能一败涂地,于是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作出决定,这时除了奉承讨好德国之外,别无其他办法。纳粹对巴尔干地区的政策已经由基林格(他后来担任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公使)在5月13日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制定好了。他认为,东南欧的反德宣传这时统统可以被根除,因为巴尔干各国政府将不敢再拒绝德国的要求。
在德国发动春季攻势之前,莫洛托夫于1940年3月29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言时,已经公开地,即使是含糊其词地,提出了比萨拉比亚的问题。6月23日,即法国投降后还不到一星期的时候,他通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说“比萨拉比亚问题的解决不能再拖延下去”他又说,苏联的领土要求还包括布科维纳,那里有乌克兰族的居民。
提到布科维纳,肯定会引起轩然大*,因为希特勒决心要把旧哈布斯堡帝国的版图全部加以控制,作为实现他更加理想的计划的一个序曲;他与匈牙利的关系也取决于他的这种决心。希特勒接到舒伦堡的消息后,马上就查问里宾特洛甫,他1939年8月在莫斯科时究竟答应过什么。里宾特洛甫在1940年6月24日的备忘录里回答说,元首曾经“授权我声明,德国对东南欧地区,如果必要的话,甚至对远至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那样的地方,都不感兴趣。不过,后面两个地方并没有讨论到”因此,纳粹领导人事实上已经让俄国人可以肆意并吞他们喜欢的地方,只要德国能从俄国获得物资供应就行;直到那时,苏联一贯是认真地向德国输送物资的。
1940年6月25日,里宾特洛甫用电话通知舒伦堡,在比萨拉比亚,德国关心的只是德意志人,但是“苏联政府对布科维纳的领土要求却是一个新的问题。布科维纳过去是奥地利的一个直辖省,现在是德意志人集居的地方。”舒伦堡在他26日的答复中说:“莫洛托夫反驳说,布科维纳是统一的乌克兰缺少的最后一个部分。”这种说法不顾匈牙利不久以前获得卢西尼亚一事,但是同所谓在旧奥地利的一个边远地区密集地聚居着德意志人——其实那里讲德语的大部分是犹太人——的谰言比起来,还没有那么异想天开。事实上,苏联政府同意把不属于乌克兰的布科维纳南部地区留给罗马尼亚;可是,为了一条铁路线的缘故,俄国人再一次伤害了罗马尼亚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国境线推进到古摩尔达维亚公国境内的赫尔塔。
1940年6月25日,里宾特洛甫用电话通知舒伦堡,在比萨拉比亚,德国关心的只是德意志人,但是“苏联政府对布科维纳的领土要求却是一个新的问题。布科维纳过去是奥地利的一个直辖省,现在是德意志人集居的地方。”舒伦堡在他26日的答复中说:“莫洛托夫反驳说,布科维纳是统一的乌克兰缺少的最后一个部分。”这种说法不顾匈牙利不久以前获得卢西尼亚一事,但是同所谓在旧奥地利的一个边远地区密集地聚居着德意志人——其实那里讲德语的大部分是犹太人——的谰言比起来,还没有那么异想天开。事实上,苏联政府同意把不属于乌克兰的布科维纳南部地区留给罗马尼亚;可是,为了一条铁路线的缘故,俄国人再一次伤害了罗马尼亚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国境线推进到古摩尔达维亚公国境内的赫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