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边报如雪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谋妻入局:总裁深夜来、尸姐、金钢进化、暗夜超神、尸灯鬼话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水浒凌云志最新章节!
王伦等人还未走出多远,高俅便已派党世英、党世雄兄弟二人领率太尉府禁军追出城来。
王伦等人见后面尘烟大起,知是追兵到了,当下也不管其他,只是纵马狂奔,党氏兄弟则率军在后穷追不舍。
等党氏兄弟追出数十里地,王伦没有追上,官道两侧的林中却忽地冲出无数兵马,呈半月之形将官道拦腰截断,挡住了去路。
又有一员大将分众而出,横槊立马阻于官道之上,向着党氏兄弟高声喊道:“党家兄弟,可还记得梁山赵云吗!”
党世英、党世雄见竟是赵云拦路,立时吓得魂飞魄散,当初梁山一战,朝廷十余万大军被梁山军团杀得肝胆俱裂,而梁山诸将之中最令官军胆寒者,莫过于赵云。
梁山一战党氏兄弟二人死里逃生,苟活了性命,又怎会不知道赵云的威名。
此时赵云将前路截断,党氏兄弟哪里还敢再追,二人在马上向着赵云遥遥一拜,便立即传令命众军前队变作后队速速回城,等进城之后更是直接将城门关了,再不出来。
而赵云、扈成则立即率军退走,赶上王伦等人之后,也是马不停蹄,直接回奔梁山。
等众人赶回梁山之后,小舞、小虎几个便将东京之行添油加醋地讲给山上众人听,听得众人无不羡慕非常。
而王伦此时却已再顾不得其它,只因金国南下侵宋已是指日之间的事,大宋朝廷可以继续做梦,但王伦可
不想坐以待毙,所以自从回到梁山之后,王伦便开始日夜加紧整军备战,同时又联络田虎、梁兴等绿林各路,传命天下绿林时刻做好大战准备。
王伦也派人联系了麒麟门,麒麟门却是送回消息,麒麟门这段时间也在积极联络中原武林各派以及招募民间乡勇,全力组建抗金义军,现在已经募得中原义军数万人,一旦金宋开战,便会由史文恭亲率义军,配合绿林盟北上抗金。
王伦在整军备战的同时,也在等待东京的消息,但多日过去,却是毫无音信,不过这一切本也在王伦的意料之中,所以王伦也没放在心上。
东京虽然没有消息,但北边的情报却如雪片般飞来,先是金国威逼大宋朝廷交出叛将张觉,如若不交,便要挥兵南下,而宋廷软弱至极毫无骨气,竟以维持宋金两国和平大局为由,要求张觉回去金国自首。
张觉悔恨万分,自己一腔为国之心,换来的却是如此下场,张觉郁愤难平,一怒之下横剑自刎,一代名将报国无门,却只落得身首异处。
张觉自尽之后,宋廷便派人将张觉的首级送去了金国,但金国却未就此罢手,而是依旧以宋国不讲信誉为由,当即发兵南下,正式开启侵宋之战。
金国大军兵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西路以完颜宗翰为主帅,完颜娄室为副,猛攻大宋北境重镇晋阳,东路则以完颜宗望为主帅,完颜宗弼为
副,统兵十万直扑燕幽。
完颜宗望兵锋直指燕州,大宋河北节度使梁中书亲率河北禁军兵发大名府北上抗敌,随后宋金两军在燕州相遇。
亏得之前曾有周侗传信,使得梁中书早有准备,而河北禁军之中也多有能征贯战之将,宋金两军在燕州城外一场大战,竟是难分难解,平分秋色,一时未有胜败。
两军正自焦灼之际,金军副帅完颜宗弼突率一军从河北禁军背后杀来,河北禁军腹背受敌,顿时措手不及,虽经殊死拼杀,却终是不敌,最后防线崩溃,全军大败。
完颜宗弼本是率领一支偏军攻打幽州,以牵制幽州的宋军兵力,而完颜宗弼之所以能在此时赶来燕州参战,却是因为宋军幽州守将郭药师不战而降,开城投敌。
而这郭药师原也是故辽汉将,辽国覆灭之后便即归宋,郭药师本也是一心想要为大宋镇守边疆,却因为有了张觉的前车之鉴,不由心生悔意,只怕自己会跟张觉一般下场。等完颜宗弼率军来攻幽州,郭药师几番思量之后,遂决定开城降金,完颜宗弼也才得以穿过幽州,直插燕州参战。
梁中书败于燕京,十万河北禁军折损大半,不得以只好弃了燕幽二州,率领河北禁军残部退回大名府,而后梁中书便立即传令坚壁清野,关闭大名府城门,准备凭城死守,同时向大宋朝廷发回八百里加急军报,让朝廷速派援军。
大名
府军报刚到东京,山西节度使姚古的军报也几乎同时到了,姚古上报金军大将完颜宗翰亲率十万大军猛攻晋阳,幸得晋阳总兵大将王禀骁勇善战,甚能用兵,率领晋阳军民以一当十,将金国西路大军阻在晋阳,致使金军连攻数日,竟是寸步未进。
两份军报同日送到,赵佶顿时大惊失色,急召众臣商议对策,但朝中多是昏聩无能之辈,又能有什么计策,不过都是妄议而已,有提迁都避祸者,有提割地赔款者,有提献书请和者,一时众说纷纭,大宋朝堂之上已是一片大乱。
终是太常少卿李纲及御营右军兵马指挥使张叔夜二人出班请奏,迁都、割地、请和等皆是祸国之论,当处以诛心之罪,现在国难当头,必得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以倾国之力与金人一战,方能保在江山社稷,救万民于水火。
赵佶闻得李纲、张叔夜二人之言,心中方才镇定,便向高俅道:“高爱卿执掌太尉府,还应速速调拨军马,北上抗金才是。”
高俅却支吾不言,殿前副太尉宿景便出班奏道:“李、张二位大人所言极是,现在确是唯有誓死一战方能保得江山不失,只是近年来朝廷多方征战,京畿中原之地的兵马早已抽调一空,东京御营兵马也已经不足三万,而且还要拱卫都城京师,切不可轻动,如今实已是无兵可用。”
“这便如何是好?”赵佶又惊,见蔡
京、高俅等人皆是垂首不语,便只得再问张叔夜道:“张爱卿可有良策?”
张叔夜却是镇定自若,只道:“现在金国分了两路大军来攻,我也自以两路军兵迎他便是,至于说到兵马,我大宋国富民丰,戴甲百万,又岂能说无兵可用。”
赵佶又喜,连忙问道:“既是有兵,就请爱卿调配,只是不知爱卿所说的是哪两路兵马?”
张叔夜便道:“这西面一路,有山西节度使姚古麾下大将王禀镇守晋阳,现在已将金军势头阻住,可保暂时无忧。
不过金军兵锋正锐,实非山西一镇兵力所能抵敌,唯今之计,只有抽调甘陕经略府的兵马往援山西,此举虽然会造成甘陕边地防卫空虚,恐为西夏乘虚而入,但为解燃眉之急,暂且也只能如此。
至于东边一路,虽然京畿中原之地的兵源不足,但却仍有两处兵马可用,其一便是前次进剿梁山后返回的刘光世一部,现在刘光世所部五万人马正在移防江南,离京只有数日,尚未走远,可传旨刘光世令其停止南下,立即还师北上,直奔河北抵挡金军。”
“刘光世所部只有五万人马,恐不足用。”赵佶又问道:“那另外一路人马又在何处?”
张叔夜道:“这另外一路便是绿林王伦的梁山军。”
“王伦!”赵佶猛然醒悟,大喜道:“朕怎么将他忘了,这王伦前些时日还来过东京,朕与他也尚有一面之缘
,这人虽然身在江湖,但却心悬国家社稷,确也算得个可用之才。”
张叔夜与李纲对视一眼,李纲便上前道:“既是圣上已经见过王伦,又觉得其才可用,便可传下一道旨意,晋封王伦官职,让王伦为国效命,同时命王伦即刻出兵,与刘光世部左右并进驰援大名府,以助梁中书。”
赵佶连声称好,当即便道:“传朕旨意,晋封王伦为山东节度使,总领山东兵马,即刻出兵增援河北。”
赵佶金口一开,门下中书便当堂拟旨,赵佶却又道:“只是现在虽然东西两路都已有兵马驰援,但西军东进,西北防御必定空虚,若战事绵延日久,那西夏定会生事,此事也不可不虑啊。”
张叔夜道:“此事臣也已有所考虑,在东西两路兵马北上驰援的同时,可传旨正在江北驻防的宗泽、刘锜,以及新近受诏的淮西节度使王庆,命这三镇各自抽调一部兵马进京勤王,只待勤王兵马到达,便可替换甘陕西军,让西军返回辖地驻防,如此西北之忧自解。”
赵佶大喜道:“张、李两位爱卿皆为谋国之臣,实是我大宋的肱骨臂柱,有此良臣忠心于国,朕心甚慰,今日所议之事,朕皆准奏,即刻发旨,依令而行,任人不得掣肘。”
朝议已毕,众臣散去尊旨而行,只有蔡京、高俅、童贯等人面如土色,散朝之后也未各自回家,而是都聚到蔡京府中商议对
策。
至于商量什么,无外乎是如何重获圣心,保住自己一伙在朝中的地位,但他们又哪里知道,任凭如何垂死挣扎,在不久的将来,等待他们的仍就只有穷途末路。
王伦等人还未走出多远,高俅便已派党世英、党世雄兄弟二人领率太尉府禁军追出城来。
王伦等人见后面尘烟大起,知是追兵到了,当下也不管其他,只是纵马狂奔,党氏兄弟则率军在后穷追不舍。
等党氏兄弟追出数十里地,王伦没有追上,官道两侧的林中却忽地冲出无数兵马,呈半月之形将官道拦腰截断,挡住了去路。
又有一员大将分众而出,横槊立马阻于官道之上,向着党氏兄弟高声喊道:“党家兄弟,可还记得梁山赵云吗!”
党世英、党世雄见竟是赵云拦路,立时吓得魂飞魄散,当初梁山一战,朝廷十余万大军被梁山军团杀得肝胆俱裂,而梁山诸将之中最令官军胆寒者,莫过于赵云。
梁山一战党氏兄弟二人死里逃生,苟活了性命,又怎会不知道赵云的威名。
此时赵云将前路截断,党氏兄弟哪里还敢再追,二人在马上向着赵云遥遥一拜,便立即传令命众军前队变作后队速速回城,等进城之后更是直接将城门关了,再不出来。
而赵云、扈成则立即率军退走,赶上王伦等人之后,也是马不停蹄,直接回奔梁山。
等众人赶回梁山之后,小舞、小虎几个便将东京之行添油加醋地讲给山上众人听,听得众人无不羡慕非常。
而王伦此时却已再顾不得其它,只因金国南下侵宋已是指日之间的事,大宋朝廷可以继续做梦,但王伦可
不想坐以待毙,所以自从回到梁山之后,王伦便开始日夜加紧整军备战,同时又联络田虎、梁兴等绿林各路,传命天下绿林时刻做好大战准备。
王伦也派人联系了麒麟门,麒麟门却是送回消息,麒麟门这段时间也在积极联络中原武林各派以及招募民间乡勇,全力组建抗金义军,现在已经募得中原义军数万人,一旦金宋开战,便会由史文恭亲率义军,配合绿林盟北上抗金。
王伦在整军备战的同时,也在等待东京的消息,但多日过去,却是毫无音信,不过这一切本也在王伦的意料之中,所以王伦也没放在心上。
东京虽然没有消息,但北边的情报却如雪片般飞来,先是金国威逼大宋朝廷交出叛将张觉,如若不交,便要挥兵南下,而宋廷软弱至极毫无骨气,竟以维持宋金两国和平大局为由,要求张觉回去金国自首。
张觉悔恨万分,自己一腔为国之心,换来的却是如此下场,张觉郁愤难平,一怒之下横剑自刎,一代名将报国无门,却只落得身首异处。
张觉自尽之后,宋廷便派人将张觉的首级送去了金国,但金国却未就此罢手,而是依旧以宋国不讲信誉为由,当即发兵南下,正式开启侵宋之战。
金国大军兵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西路以完颜宗翰为主帅,完颜娄室为副,猛攻大宋北境重镇晋阳,东路则以完颜宗望为主帅,完颜宗弼为
副,统兵十万直扑燕幽。
完颜宗望兵锋直指燕州,大宋河北节度使梁中书亲率河北禁军兵发大名府北上抗敌,随后宋金两军在燕州相遇。
亏得之前曾有周侗传信,使得梁中书早有准备,而河北禁军之中也多有能征贯战之将,宋金两军在燕州城外一场大战,竟是难分难解,平分秋色,一时未有胜败。
两军正自焦灼之际,金军副帅完颜宗弼突率一军从河北禁军背后杀来,河北禁军腹背受敌,顿时措手不及,虽经殊死拼杀,却终是不敌,最后防线崩溃,全军大败。
完颜宗弼本是率领一支偏军攻打幽州,以牵制幽州的宋军兵力,而完颜宗弼之所以能在此时赶来燕州参战,却是因为宋军幽州守将郭药师不战而降,开城投敌。
而这郭药师原也是故辽汉将,辽国覆灭之后便即归宋,郭药师本也是一心想要为大宋镇守边疆,却因为有了张觉的前车之鉴,不由心生悔意,只怕自己会跟张觉一般下场。等完颜宗弼率军来攻幽州,郭药师几番思量之后,遂决定开城降金,完颜宗弼也才得以穿过幽州,直插燕州参战。
梁中书败于燕京,十万河北禁军折损大半,不得以只好弃了燕幽二州,率领河北禁军残部退回大名府,而后梁中书便立即传令坚壁清野,关闭大名府城门,准备凭城死守,同时向大宋朝廷发回八百里加急军报,让朝廷速派援军。
大名
府军报刚到东京,山西节度使姚古的军报也几乎同时到了,姚古上报金军大将完颜宗翰亲率十万大军猛攻晋阳,幸得晋阳总兵大将王禀骁勇善战,甚能用兵,率领晋阳军民以一当十,将金国西路大军阻在晋阳,致使金军连攻数日,竟是寸步未进。
两份军报同日送到,赵佶顿时大惊失色,急召众臣商议对策,但朝中多是昏聩无能之辈,又能有什么计策,不过都是妄议而已,有提迁都避祸者,有提割地赔款者,有提献书请和者,一时众说纷纭,大宋朝堂之上已是一片大乱。
终是太常少卿李纲及御营右军兵马指挥使张叔夜二人出班请奏,迁都、割地、请和等皆是祸国之论,当处以诛心之罪,现在国难当头,必得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以倾国之力与金人一战,方能保在江山社稷,救万民于水火。
赵佶闻得李纲、张叔夜二人之言,心中方才镇定,便向高俅道:“高爱卿执掌太尉府,还应速速调拨军马,北上抗金才是。”
高俅却支吾不言,殿前副太尉宿景便出班奏道:“李、张二位大人所言极是,现在确是唯有誓死一战方能保得江山不失,只是近年来朝廷多方征战,京畿中原之地的兵马早已抽调一空,东京御营兵马也已经不足三万,而且还要拱卫都城京师,切不可轻动,如今实已是无兵可用。”
“这便如何是好?”赵佶又惊,见蔡
京、高俅等人皆是垂首不语,便只得再问张叔夜道:“张爱卿可有良策?”
张叔夜却是镇定自若,只道:“现在金国分了两路大军来攻,我也自以两路军兵迎他便是,至于说到兵马,我大宋国富民丰,戴甲百万,又岂能说无兵可用。”
赵佶又喜,连忙问道:“既是有兵,就请爱卿调配,只是不知爱卿所说的是哪两路兵马?”
张叔夜便道:“这西面一路,有山西节度使姚古麾下大将王禀镇守晋阳,现在已将金军势头阻住,可保暂时无忧。
不过金军兵锋正锐,实非山西一镇兵力所能抵敌,唯今之计,只有抽调甘陕经略府的兵马往援山西,此举虽然会造成甘陕边地防卫空虚,恐为西夏乘虚而入,但为解燃眉之急,暂且也只能如此。
至于东边一路,虽然京畿中原之地的兵源不足,但却仍有两处兵马可用,其一便是前次进剿梁山后返回的刘光世一部,现在刘光世所部五万人马正在移防江南,离京只有数日,尚未走远,可传旨刘光世令其停止南下,立即还师北上,直奔河北抵挡金军。”
“刘光世所部只有五万人马,恐不足用。”赵佶又问道:“那另外一路人马又在何处?”
张叔夜道:“这另外一路便是绿林王伦的梁山军。”
“王伦!”赵佶猛然醒悟,大喜道:“朕怎么将他忘了,这王伦前些时日还来过东京,朕与他也尚有一面之缘
,这人虽然身在江湖,但却心悬国家社稷,确也算得个可用之才。”
张叔夜与李纲对视一眼,李纲便上前道:“既是圣上已经见过王伦,又觉得其才可用,便可传下一道旨意,晋封王伦官职,让王伦为国效命,同时命王伦即刻出兵,与刘光世部左右并进驰援大名府,以助梁中书。”
赵佶连声称好,当即便道:“传朕旨意,晋封王伦为山东节度使,总领山东兵马,即刻出兵增援河北。”
赵佶金口一开,门下中书便当堂拟旨,赵佶却又道:“只是现在虽然东西两路都已有兵马驰援,但西军东进,西北防御必定空虚,若战事绵延日久,那西夏定会生事,此事也不可不虑啊。”
张叔夜道:“此事臣也已有所考虑,在东西两路兵马北上驰援的同时,可传旨正在江北驻防的宗泽、刘锜,以及新近受诏的淮西节度使王庆,命这三镇各自抽调一部兵马进京勤王,只待勤王兵马到达,便可替换甘陕西军,让西军返回辖地驻防,如此西北之忧自解。”
赵佶大喜道:“张、李两位爱卿皆为谋国之臣,实是我大宋的肱骨臂柱,有此良臣忠心于国,朕心甚慰,今日所议之事,朕皆准奏,即刻发旨,依令而行,任人不得掣肘。”
朝议已毕,众臣散去尊旨而行,只有蔡京、高俅、童贯等人面如土色,散朝之后也未各自回家,而是都聚到蔡京府中商议对
策。
至于商量什么,无外乎是如何重获圣心,保住自己一伙在朝中的地位,但他们又哪里知道,任凭如何垂死挣扎,在不久的将来,等待他们的仍就只有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