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溪有条北西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茶客林中人文集最新章节!
题叙
蒲溪镇以塘桥为界,分塘南、塘北。北有北大街,南有南大街。二条大街虽只有二米来宽,却是蒲溪镇的繁华之地。一条横贯东西的蒲汇塘河,沿河两岸是东巷,西街,并有明确的南北之分。
有千年历史的蒲溪镇,虽说离市区不远,但至今是城乡杂居。蒲溪大队的四个生产队,分居在沿河两岸的巷街上,平分着镇外围的四片农田。小镇上的居民大多在服务行业工作,而且都是本地人,几辈子的老住户。小镇上的农民也以本地人为多。唯有北西街,整整百来户人家,竟全部是苏北人。用小镇上本地人的口气说:“依拉是一条小船撑到蒲溪,沿河岸搭棚建屋的江北人。”
北西街是蒲溪大队的第四生产队,由此在小镇上得到了一个雅号:江北四队。
过去,江北四队以穷闻名乡里。人多地小,一个强劳力辛辛苦苦地干上一天,才挣四五毛钱。而且北西街的人家,家家户户都是一搭拉子。老的老,小的小,哪一家都有七八口子。干的人少,吃的人多。种田的人多,而农田又少。几乎家家户户每年都是透支。
现在,大变样了。北西街占了一个天时地利,富起来了。四队的农田全都在公路两侧,交通方便。这是蒲溪大队其它三个队都不具备的。公社的社办工厂建在四队的土地上,这样,四队年年都能得到一大笔补贴。那些城里的工厂纷纷到乡下来建仓库,都看中了四队的地方。过去一亩农田一年最好的收入才千把元,现在六百多平方米的大仓库,一年租金三万多元。四队划出了十来亩的农田建仓库,一年净收入三四十万。再加上苏北人的勤俭肯干,副业收入,四队富得流油。到年底生产队分红,一个强劳力可以分到五六千,就连在菜田里拔草的老奶奶,都能分到三四千元。家里有三四个劳动力,就有一万多元。过去是人多穷,现在是人多富。而且富得叫人难以相信,家家万元户。由此,北西街在小镇上又得到了一个美名:富街。
现在北西街还是清一色的苏北人。然而富起来了,反而富出了很多令人烦恼和哭笑不得的事。
一
阳春三月,太阳每天都是暖哄哄的。照着小镇,照着北西街。四队的人这一段时间也真够忙的,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虽说农田已不多,而且都已分给了各家各户,但是,谁都想在仅有的农田上有更大的收获。
现在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快十二点了,北西街还不见几个人影。往日这时候,北西街够热闹的。大人、小孩捧着饭碗,沿街边一长溜地坐在门前的石阶上,边吃边扯谈着农田的活计和小镇上每天的趣闻。而现在,农田离住家不远,却偏偏一家人轮换着吃饭。
老姑奶奶邱三妹在街口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儿子阿根回来吃饭的身影。她有点焦急地问那些回来吃饭的人,但都回答说:阿根在地里忙着呢。老姑奶奶只好转身往家走,只有等阿根回来吃饭。因为这儿的人从来也没有把饭送到田头的习惯。
整整一个上午,左眼皮老是跳,跳得老姑奶奶心神不宁。她到河边淘米洗菜,到灶上点火烧饭,心里总是默默念叨着,今天万事都要当心点。过去,有过这样的事,眼皮跳,心里就发怵,越是当心越是出差错。不是打破一只碗,就是摔坏一只杯子。看来,今天大概也会有点事,那么干脆什么也别做。老姑奶奶想:否则,真把什么搞坏了,懊悔也来不及。她没等儿子回来就先吃了午饭,然后拿着簸箕一个人坐在堂屋里,戴着老花眼镜,拣着黄豆种子。
六十刚出头的邱三妹,在北西街是个老一辈的人。街上的人都叫她老姑奶奶。她是第一批随爹娘从苏北撑船到蒲溪的。刚到蒲溪镇的那阵才七、八岁,还是个不谙事的小孩。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看着蒲溪镇的一天天变化,看着北西街从窝棚到草房,从草房到瓦房,从瓦房到楼房。北西街的形成,百来户人家的人丁兴旺,一点一滴都在老姑奶奶的心里装着。人说创业难,要说从苏北到蒲溪镇的历史,也真够说上三天三夜的。
可是,现在还有什么要说呢?过去那种揪心挂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楼房造好了,口袋里装的是数也难数的钱。好日子总算摊上了。舒心的日子,人也过得也心宽体胖。老姑奶奶发福了。想到这里她就要笑,有时候,要说不称心的事也有,老头子在六五年就过世了,如果能过上几天好日子,那该多好。看看眼前自家的大房大屋,看看儿子、女儿的楼房和孙子、外孙的天真活泼,那才真叫有福气。如果再把小儿子的婚事办好,最后的手脚也了了,无牵无挂。
不过,叫老姑奶奶烦心的事不是没有,就拿眼下来说,老大和二个女儿都成家立业,各立门户,唯独小儿子,都快二十八岁了,连个对象也没有。听人说找上了,但儿子回来从不漏个风,每天出去干活,回来说不上三句话。做娘的问过儿子,但儿子总是显得不耐烦地说:“急啥,只要手里有钱,还怕找不到女人。”是啊,有些事也不便多问。儿子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会不着急吗?更何况儿子手里不捏着一张二万元的存折,只要一有对象,说结婚,不就结了吗。
想到这里,老姑奶奶会心地笑了。如今的日子,还有什么值得烦心的呢?
“三妹,饭吃了吧!你真巴结,也不歇个晌。”从喉结里发出的沙哑和颤抖的笑声,吓得老姑奶奶猛地抬起头来。原来是二队的陆安清,手里拎着一只装有半篮野荠菜的淘箩。人依在门框上,脸上堆着笑对老姑奶奶直点头。
老姑奶奶怔了一怔,赶紧招呼着陆安清:“哟,我当是谁呢?吓了我一跳,进来坐一歇吧!”她放下手里的簸箕,站起身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看着瘦老头陆安清慢慢地走进堂屋。然后,又从条桌上拿了一只杯子,放了糖,冲了一杯甜茶给还站着的陆安清。
“你坐吧。”老姑奶奶指了指椅子,把茶放在陆安清手里,说:“看你,都快清明了,还穿着老棉袄,戴着棉帽子,你不热吗?”
“还好,还好。”陆安清边喝茶边朝椅子上坐,嘴里还喃喃地说:“谢谢,谢谢。”
老姑奶奶站在堂屋中间,打量着陆安清的一身穿着和说活行动的寒酸相,心头涌起了一股说不出滋味的难受。这个老头子,都六十好几了,还是个光棍,这穷日子不知要过到哪一天才会了结。
老姑奶奶对陆安清是了解的,在蒲溪大队他是穷得出名。过去,吃大锅饭,他还能混得下去。看看场,西瓜地里守夜,生产队杂七杂八的事他都还能做做。如今呢,家家户户承包,他陆安清已经上了年纪,还能干些什么呢?靠挖点野荠菜、捉青蛙、癞蛤蟆,弄点小鱼小虾,还不敢拿到集市上卖。否则,连交管理费都不够。就这样过日子,每天还要喝酒,抽烟。大队每月的二十元生活补助费,不够他吃半个月。前段时间,公社让他进养老院,没住上一个星期,他自己跑了出来,还是回到了他那间搭着别人山墙的半边茅屋。
“三妹,这点荠菜。”陆安清从地上拎起淘箩,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买下吧,随便给几毛钱。”
这野荠菜不满一斤,值几毛钱吗?集市上那些新鲜的荠菜才二毛多钱一斤。可是,做点好事,接济接济穷人,为儿孙们积积德,老姑奶奶经常这样想,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元钱。
“老陆啊!你们队里就没有一点点活让你干干?你要去找大队干部,老是这样,能混得下去吗?”
“是啊,是啊!”陆安清接过一块钱,也没听清老姑奶奶究竟说些什么,点着头,弯着腰,拎着淘箩问道:“给你倒在哪里?”
“我去拿篮子。”老姑奶奶转身想去拿篮子,儿子阿根回来吃饭了。他跨进门槛,看见陆安清,额上的双眉就打起了结,两眼气势汹汹地看着陆安清,看着陆安清手里的一块钱和拎在手里的半篮野荠菜。
“你又来骗钱了!”阿根一个大步走到陆安清面前,把陆安清吓得直往后退。“这点野荠菜有谁要,拿着给我滚出去!”
“阿根,你不要这样,是我买下的。”老姑奶奶说。
“是,是。是你娘买下的。”陆安清哆哆嗦嗦地说,随手把淘箩朝地下一放,又想把一块钱塞进口袋里。
阿根伸手一抢,从陆安清手里抢过一块钱。紧接着又是一脚,把地上的淘箩踢出了门外,野荠菜撒了一地。老姑奶奶想阻止已来不及。陆安清吓得浑身发抖,竟一时说不出话来,猫着腰走出堂屋,去拿门外的淘箩。
“赤佬,以后再来骗钱,把你打出去。”阿根指着陆安清的脊梁,气呼呼地说道。
站在门外的陆安清,似乎壮起了一点胆子,声音很小,骂得干脆:“你个江北赤佬,小气鬼,以后死在铜钱眼里。”骂完就走。阿根想追出去,给老姑奶奶拦住了。
“阿根,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他。”老姑奶奶生气地说。
“姆妈,这种穷鬼,以后少跟他罗嗦。有钱没地方用,我帮你用。”阿根没好气地说。
“你呀,小炮子的,你是人吗!”
“好啦,好啦。不跟你说,我肚子饿死了,快弄饭吃。”
“没得吃。有钱就看不起人家穷人,你还有良心啊!”
“你还没完啊!烦死了。这个鬼老头子,下次再让我碰见他,看我不把他打出去。”阿根说完,蹭蹭地跑到自己房间里,换了一件衣服,饭也没吃,赌气地走出了家门。
看着儿子蛮横无理的样子,老姑奶奶难受地流下了眼泪。其实,她对陆安清何止是同情,在她的心底,埋藏着一个秘密。多少年了,她没有对儿女们说过。她不想说,也不能说。过去的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忘不了。是啊,大概世界上有很多事,只有到死,才会彻底丢开。
二
这一阵子,地里的农活很忙。菜农们都知道,只要抓紧这段时间把地整好,把培育好的小苗种进地里,到了夏季,就可以换回很多钱。什么黄瓜、茄子、蕃茄,提前一天上市就是一天的差价。几天来为了和林娟的事,阿根的心情不太好,但地里的农活却不敢耽搁。每天,一大早起来,胡乱地扒上几口饭,就来干活,一直要干到日落西山。
阿根干活的田块,在十字路口的蒲溪中学边上。这里有新建的蒲溪商场,有市区开往蒲溪的公交车终点站,所以,也是人来人往的热闹之地。
阳春三月的太阳,再加上拼命的干活,阿根只穿一件衬衣,但还是觉得身上汗涔涔的。他看了看手表,放下锄头,走到一边的田埂上,想坐下来抽支烟歇一会儿。当他刚坐下点上烟,抬头看见车站前面为等车而聚集的一大群人,心里顿时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烦恼。大概是车晚点的缘故,车站前人越聚越多,喧闹声越来越响。阿根实在受不了,站起身又朝另一边田埂走去。
阿根就这样抽着烟呆呆地坐在田埂上。此刻,脑子里却还是乱七八糟的。大概人在拼命干活的时候,可以暂时地忘掉一切。但一停下手来,大脑的思维活动又重新开始,并且从不规则的思维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想什么呢?当然又是林娟,和林娟的事确实让阿根感到头痛。
一个镇上住着,过了塘桥,穿过南东巷转弯就是浴堂街。林娟的家就住在浴堂街,在蒲溪镇也是个小户人家。她的父亲是远郊一个四等小站的站长,一星期才回来休息一天。母亲在镇上的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林娟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二个哥哥都已参加了工作。初中毕业后,她没有考上高中,现在还是个待业青年。阿根比林娟大整整八岁,倒不是年龄相差有点大的缘故,而是因为林娟还是待业青年,所以,阿根也就暂时没有把已经找到对象的事告诉自己的老娘。
和林娟的认识,还是几个月以前的事。蒲溪镇虽说离市区不远,但这里的文化设施还是相当落后。镇上唯一的一座电影院,每天晚上,不管放映什么影片,在电影院门口,总是聚集着镇上的很多年轻人,男男女女,东一群,西一堆,蛮热闹的。如果遇上放映新片,电影院门口的人会突然巨增。当然,阿根和林娟都属于经常跑电影院的人。一个是本来就闲着无事,一个是因为无聊或者有着什么动机的。
阿根的确有动机。在城市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没有对象或者没有结婚,并不是一件会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在农村,二十七、八岁还没有对象,就是老大难了。
其实,阿根长得并不难看。但经常在田里干活的人,难免显得又土又黑。而且服饰上又不讲究,更显得粗俗。在北西街找对象,现在已经很难,年轻姑娘有的是,但都嫁到了离市区更近的农村,因为离市区越近,被国家征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一个农村姑娘就会变成城市姑娘。况且,北西街嫁女,最高的已有一万元财物的嫁妆,不用说大彩电、电冰箱,就是压箱钱也有几千元的。这样一来,倒也确实难为了像阿根这样的青年人。
老姑奶奶为儿子阿根的婚事烦心,阿根为自己的事同样焦急不安。他有的是精力、物力,但缺少的却是机缘。尽管阿根嘴上说:有钱还怕找不到女人,但心里却始终有点虚。有人帮阿根介绍过对象,离过婚的,或者死了男人的,都被阿根拒绝了。有时候阿根在胡思乱想中还真打算当一辈子光棍呢!然而机会却在他胡思乱想中来到了。
有一天晚上,电影院放映少林寺,盛况空前。电影院门前的一条街上站满了人,有准备进场看电影的,有等人的。当然也有人想用手里的票子卖高价的,等退票的人也不少。阿根和林娟都是等退票的。在这以前,阿根和林娟面熟,但并不相识,因为等退票,他们相识
了,而且很快地两人恋爱上了。
有人手里拿着二张票,轻声地问哪一位要,要价三元一张。林娟听了吓得伸舌头,想看想要但口袋里只有一元钱,真是可望而不可及。然而这六块钱二张票子,对阿根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的确是一个机会,阿根鼓起了勇气问林娟“我请客,你看吗?”
林娟抬起头来,看了看阿根,有点羞怩地摇摇头。“不要紧的,我们认识,认识。”阿根对林娟说。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高价买了二张票,递给了林娟一张。
生活对林娟这样的姑娘来说,还刚刚是个开始。从走出学校的大门,她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是莫名其妙的。说到前途,就能让她陷入苦恼之中,更谈不上什么理想之类的。如果能有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每个月像二个哥哥一样有固定的工资收入,那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待业三年了,吃、穿都不能随心所欲。口袋里的钱是父母、哥哥给的,一个月不满十元。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过时的旧衣服,连件像样的毛线衣都没有。她看到和她同龄的姑娘,考上高中的,在家里是重点保护对象,找到工作的,能穿上眼下女青年最时髦的衣服。林娟什么都想要,但什么也得不到。何况,整天在家中就像保姆一样,洗衣服、烧饭,家务事都得她干,她腻透了。刚刚起步的生活,给她带来的是苦恼。随着待业的时间加长,她的苦恼也就越深。
林娟在苦恼中想了很多,也想到了谈恋爱,她想找一个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而她对幸福和快乐的最大认识,就是男方一定要有钱,否则怎么会有幸福和快乐呢!
林娟知道阿根是江北四队的万元户,虽然长相一般,但万元户已经足够使林娟青睐的了,何况自己还没有工作,阿根是主动要和她好,再说自己终究会有工作的。反正以后也要谈朋友,现在就谈起来也没有关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林娟和阿根谈起了恋爱。
别看平时阿根在花钱方面抠抠捏捏的,但在林娟身上,阿根舍得花钱。到市区看电影,吃饭店,有时候看戏晚了赶不上末班车,阿根就叫出租车。这一切对平时没有钱花的林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用林娟开口,阿根十元八元总是给林娟一些零用钱。阿根和林娟的
事,在蒲溪镇是公开的秘密,没有多少时间,林娟的父母也都知道了女儿找了一个江北四队的农民万元户。
钱对阿根来说,并不算什么。就拿眼下来说,一个人种二个人的地,一年下来几千元是稳当当的。家里的楼房造好了,手里有二万元的存款,现在劳动挣下的钱,就派一个用场:结婚,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烦恼的。就是林娟一直没有工作,阿根也有能力养活她。只要林娟嫁到北西街,随便在队里做点什么农活,一年也有个一、二千元,怕什么呢?能找到一个居民户的姑娘,在北西街不是乓乓响吗!
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林娟的父母却偏偏反对林娟和阿根好。最近一段时间,就连林娟晚上出来都给阻止了。这件事,让阿根感到了头痛。他想来想去,想不出林娟的父母为什么要反对,是因为自己是个农民,或者是江北人?而林娟则是对他说:“我爸爸说在没有工作
之前,不能谈朋友。”
现在,让阿根去和林娟的父母亲说,阿根还没有这个勇气。但他想到了一点,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稳住林娟,千万不能让林娟动摇。至于林娟的父母亲,阿根很自信的认为,只要舍得花钱,他们就一定会同意。
在这一点上,阿根又想错了。昨天上午,阿根在地里干活,林娟找来了。并给他带来了口信,说:“阿根,我爸爸约你今天晚上到我们家去一次,他想和你谈谈。”
“你爸爸同意我们的事了。”
“不知道。”
“那叫我去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但爸爸说,一定让你去。”
对这种邀请,阿根想不出到底应该去,还是不去。最后,阿根对林娟说:“让我想想,你吃了中午饭再来一次,我给你答复。”
一直到吃完中午饭,阿根还没有想好究竟该去不该去。林娟来问他的时候,阿根像突然醒悟了,对林娟说:“好,我去。今天晚上我一定去。”说完之后,阿根就让林娟陪他一起到市区走一次,林娟问:“现在去干什么?”阿根说:“我要准备点送礼的东西。”林娟说:“万一我家里不要呢?”阿根摇摇头:“不会的,随便你父亲怎样,我第一次上门,总不能空着手。”但是,林娟不愿去,她要回家告诉父亲,说阿根答应来。阿根想了想,也就算了。自己立即回家换了衣服,乘车到市区置办礼物了。
整整一个下午,跑了很多商店,买了很多高档的礼品,而且并不显眼。二盒盒装的人参,二条三五牌香烟,四盒上海人参蜂皇浆,全部东西放在拎包里正好。
月挂树梢,小镇的晚上是静谧的。南北大街灰暗的路灯光,依稀洒落在小镇青石板路上。塘桥上昏黄的灯光和横沥河上船家的桅灯,点点闪闪,在微波的河面上,弯弯曲曲地晃动着。
林娟在塘桥脚下等着阿根。当阿根一脚踏进林娟的家门,就被一种近乎严肃的气氛弄得很不自然。一间做客厅又做房间的屋子,大约有十八平方左右,只有一盏八瓦的小日光亮着,林娟的爸爸、妈妈、二个哥哥都在。谁也没有给他让座,倒是林娟指了指一把竹椅,让阿根坐下。阿根把手提包放在膝盖上,慢慢地拉开拉链,把礼物一件件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把双手插在两腿之间,低着头,等着林娟的父亲发问。
沉默。大家的脸上都没有表情。还是林娟的父亲先做出反映,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甩给了阿根。阿根拿起烟,突然懊悔今天自己为什么不去买一包好烟,因为他口袋里装的是一包难以出手给人抽的飞马烟。
“你和林娟的事,我们家里是坚决反对的。”林娟的父亲说话很干脆“她年纪还轻,又没有工作,还没有到谈朋友的时候。”
“没有工作,我可以养活她。”阿根抬起头,不经思索地从嘴里冒出了一句。
“靠侬养活依,算啥意思。侬有钞票了不起。”林娟的母亲虎着脸气呼呼地说。
“少讲二句。”林娟的父亲不让妻子说下去,又说道:“镇上就要开始招工考试了,林娟不会一直待业。如果进了单位,也不允许在学徒时间谈朋友,这一点你要为林娟想一想。”
“等林娟进了单位,我会注意的。”阿根说
“好了,好了。不要讲了,反正阿拉是不会同意侬搭林娟好的。”林娟的母亲说。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反对呢!算啥意思?”阿根把双手一摊说。
“没有什么意思。林娟还是个小姑娘,你要为她前途着想。”林娟的父亲说。
“我当然会为她着想,否则,我怎么会和她好呢!”阿根说。
“亏侬讲得出,侬几岁,阿拉林娟几岁。镇上的人都在讲,阿拉是要面子的人家。”林娟的母亲说。
听了这句话,阿根真想发火,但他克制了自己。他知道就这样谈下去,不会谈出个什么名堂。他们的反对,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则是反对而已。
“好吧!说林娟小,也有二十岁了。让林娟自己决定吧!”阿根在最后甩出了自己的王牌。说完起身告辞要走。但林娟的母亲走上一步,拿起阿根的包,把桌子的礼物又全都塞在了包里。还嘲讽地说:“东西带回去,阿拉也买得起。”
谈话就这样不愉快结束了。阿根对不收礼物并不勉强。走出林娟的家门看见林娟在门外轻声的哭泣。阿根拖着林娟走了几步,轻声地问林娟:“你看怎么办,这件事你自己一定要拿定主意。”
“我跟你好下去,还要怎样。”林娟说。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了。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我有的是钱。”
两人分手,林娟走进了自己的家门。阿根却没有走,因为从林娟的家传来了她父母亲严厉的斥骂声和林娟的呜呜哭声。
烟抽了一支又接着一支,阿根坐在田埂上还在想着,他能够想像林娟在家中的处境。但马上和林娟结婚,又是不现实的事情。唯一的就是干脆把这件事告诉老娘,让林娟到我们家来,让小镇上的人都知道。假如实在不行,就生米做成熟饭,不同意也要他们同意。
三
太阳刚偏西,四队的人都已收工回家了,这种情况在北西街很少见。过去,那一天不是日落西山才收工,今天,谁家也没有在地里多待一分钟,明明可以再干一会儿的农活就可以做完了,但还是歇手不干了。回家抓紧做晚饭,今天晚上的电视是淮剧珍珠塔,都是名角
扮演的,特别是淮剧小生韩小友扮的方卿,那唱、做、念功夫多好,能错过吗!
只有老姑奶奶,整整一个下午,心口就像被谁踢过一脚,痛到现在,连晚饭也不想吃。大儿子阿强一收工就来叫她,晚上到他家看彩电。但被老姑奶奶拒绝了。这么好的戏都不想看,老姑奶奶心里烦着呢?
中午,阿根一脚把陆安清的淘箩踢出去,又把陆安清赶出家门。这件事,让老姑奶奶难受了大半天。做人那能这样呢!是因为穷就看不起人家,还是困为富就应该这样趾高气昂。
自从阿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后,开始三年,收入不高,他还不错,每年挣到的工分钱,一文不少地交给妈妈。后来,随着收入的年年提高,阿根开始变了。说要准备以后结婚,除了吃饭外,其余的钱都要自己存起来。这一点,老姑奶奶并不反对。后来盖楼房,老姑奶奶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而阿根却拿出来三分之一。为这事,兄弟之间红过脸。但阿根是小儿子,做哥哥的阿强最后也就迁就了。楼房造好了,阿根也变得越来越不像样,一个钱如同是命,就连平时的一日三餐都要吃老姑奶奶的。前几年,老姑奶奶身体也硬朗,一年到头,歇不了几天,到年底分个三、四千不成问题,吃就吃吧。但老姑奶奶给阿根吃白食,却还瞒着阿强和二个女儿,说阿根贴饭钱呢!到现在,阿根手里有二万多元,老姑奶奶只有三千多元。农田承包了,阿根种二个人的地。老姑奶奶帮忙搭个手,到年底一结帐,或多或少老姑奶
奶都不要。队里的杂务活,一年还能干上点工分,到年底也分有个一、二千元的。够用了,还跟子女们伸什么手呢!
但是,老姑奶奶看不惯的是阿根的小气。晚上回到家,睡觉之前,总是把存折一张张地拿出来,看了又看。把抽屉里的现钱拿出来,数了又数。侄子、侄女、外孙们来了,做叔叔、舅舅的,竟从不用一分钱。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例外。老姑奶奶提醒过阿根,但阿根却说:“小把戏,用什么钱。用惯了,长大了不得了。”其实,是他舍不得用钱。以后,老姑奶奶也就不说了。一娘养九子,九九不同样。偏偏这个小儿子,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这样小气。做娘的心里这样想,其实,阿根的小气在北西街也算出了名的。
阿根中午饭也没吃,也不知死到哪里去了。老姑奶奶虽然自己不想吃晚饭,但晚饭还是做好了。看看时间已不早了,肚子也有点饿,就用开水泡了二把油散子,放了糖慢慢地吃完了。又到堂屋把门带上,想早点儿上楼睡觉。
睡在床上,白天陆安清的那副模样就浮现在眼前。这个孤老头子,也太可怜了。都快清明了,还穿着棉袄裤,带着棉帽子,不热死人吗!怕是没有换的衣服。现在的天气,穿单衣不是时候,穿夹衣怕没有。唉,一日三餐都不周全,那还顾得穿什么呢?
从想到陆安清的穿着,勾起了老姑奶奶对很久以前的往事回忆。
瓢泼的大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有水就涝的苏北建湖,在三天的大雨中,变成了水汪汪的一片。黄泥坯搭成的茅屋,眼看着山墙倾斜,最后倒了下去。一家七、八口人在爹娘的安排下,上了小船,开始了逃难生活。
那时的老姑奶奶才七、八岁,虽不懂事,但已经记事了。小船在水上漂了很多天,最后划进了河道。一路上停停靠靠,帮人家做些短工,一船人勉强糊口。最后,停在了蒲溪镇蒲汇塘河的北西岸。
那时的蒲溪镇,只有几爿小店。店主是经营小店又兼雇工种田。要想在蒲溪镇租几亩地种种,那是办不到的。本来就已经人多地少。唯一的出路,就是摸鱼捉虾,做小生意。停下船,在岸边搭个窝棚,暂且寻下个安身之地。
原来北西街的外围,是一大片荒滩。镇上的本地人很迷信,明明可以开垦的土地,却荒芜着。后来,划进蒲溪镇的小船越来越多。有些人弃船而带着一家老小到市区去混饭吃,留下的人百般无奈,便去垦荒。每年的收成都源源不断地送往那些工商地主的大宅大院。然
而,却由此在北西街建立了一个苏北人的居住地。
老姑奶奶认识陆安清的那年才十九岁。那一年,镇上有位工商地主家办喜事,人手不够,北西街去了几个人帮忙,其中就有老姑奶奶。而陆安清也正好是南东巷来帮忙的人。
那时的陆安清,虽说是种田人家的孩子,到也长得干干净净,是个漂漂亮亮的小伙子,看上去就是个老实巴脚的种田人。听说他家有几亩地,日子也不怎么难过。老姑奶奶年轻的时候,也长得蛮好看的,手脚又勤快。就在帮忙的几天里,他们认识了。
一个镇上住着,过了塘桥,就可以天天见面。然而,北西街穷,一日三餐,是菜皮熬成的一大锅粥,虽说能填饱肚子,但只要干一会儿活,就马上觉得肚子里又空空如已。何况,才十九岁的邱三妹,忙里忙外,心里常常是因为饿而一阵阵发慌。有一次饿昏了从塘桥上摔倒在塘桥脚下。从认识陆安清后,邱三妹就时常能在塘桥脚下得到陆安清塞给她的饭团和锅巴。如果遇上过年过节,陆安清还给三妹带一些糖果和糯米糕。虽然双方都没有挑明一个要娶,一个要嫁,但都有爱慕之情。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给邱三妹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但是,蒲溪镇太小了。邱三妹和陆安清的接触交往,很快地被双方父母知道了。于是,老姑奶奶的父亲用棍棒教训了这个不懂规矩的女儿。并且说:“不行。我们苏北人不能嫁给蛮子。”同样,陆安清的父亲用扁担打了儿子,罚儿子在地上跪了整整一夜,还说:“江北人的
女人伲不要。”时隔半月,托人说媒,老姑奶奶就在北西街与他人成亲了。
而陆安清在此后却大病一场,病愈后变得沉默寡言。身体也时好时坏。最后,竟未能取上老婆。直到如今还是孤身一人。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自从明媒正娶后,邱三妹不愿意再去想过去的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在她临出嫁的那天晚上,母亲就是这样传授给她的。
从隔壁人家传来了韩小友在珍珠塔后见姑中笃悠悠的唱段,搅乱了老姑奶奶的思绪,而时时在她眼前浮现的,竟是四十多年前的陆安清。
四
老姑奶奶的家在北西街的当口,塘桥脚下,出门就是北大街。转弯几步路就是蒲溪镇的大饭店——天香楼。天香楼的营业时间是根据蒲溪镇固存的传统而定,从清晨四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因为附近的农民有吃早酒的习惯,所以天香楼早市的供应往往比中午更显得忙碌。
今天一大早,老姑奶奶就到集市上去买鸡买鸭,在集市上转了一个大圈子,菜篮子里装得满满的,口袋里的三十多元钱也花得所剩无几,在集市上老姑奶奶看见陆安清有一蟹箩的小鱼,用一块塑料布摊在地上,把鱼放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在卖,等到老姑奶奶买好菜,走到北西街,看见陆安清已经坐在天香楼里喝着酒。老姑奶奶心里琢磨着,大概陆安清的小鱼全部卖掉了,所以赶紧到天香楼喝早酒。其实,老姑奶奶看见也就看见了,等她走到家,已经把陆安清在喝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最近几天,老姑奶奶觉得脸上皮肤干巴巴的,胃口也不好,吃什么也不香。她知道自己并没有得什么病,而是心情不好所致。前几天,她对儿子阿根简直不想搭理。要不是最近地里活忙,老姑奶奶连饭都不想烧。气恼的时候还真想到女儿家住几天。可是,转而一想,阿根
每天早出晚归,侍弄着那几块农田,也真够累的。做娘的哪有不心疼儿子的,还真忍心让儿子回家摸冷锅灶。所以,尽管老姑奶奶对阿根心里有气,可是,一天三顿热汤热饭,还是为阿根准备下了。
前天晚上,老姑奶奶的堂兄弟,蒲溪四队的生产队长邱龙根来串门,真巧,大儿子阿强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也真好来。大家坐在堂屋里东拉西扯地谈说着。说着说着,就谈起了阿根找对象结婚的事。
“这个小炮子,也不晓得他急不急,都二十八岁的人了。”老姑奶奶有点生气地说。邱龙根接过阿强递过来的一支烟点上,听完老姑奶奶的话,笑了起来,说:“哼,大姐,你是在家里不晓得阿根的事,阿根有对象了。”
“我也听说了。”阿强说:“大概是浴堂街林家的小闺娘。”
“浴堂街林家的?”老姑奶奶不明白地问。
“就是百货商场钱月妹的闺娘。”邱龙根说。
“噢,想起来了。商场里那个最凶的女人。”老姑奶奶问道。
“对,对,就是她。”阿强说。
“钱月妹的小闺娘不是待业青年吗?!”老姑奶奶也知道林娟的待业。
“你管她呢?反正阿根要她。你最好让他们去。”阿强劝说着母亲。
老姑奶奶不说了。阿根能找到对象,对她来说,至少也是个安慰。她知道即使自己反对,其实也没有用。
“我才不管他们,我又不跟他们过一辈子。”老姑奶奶说。
“大姐这话说得有懂理。他们小青年的事最好不管,让他们去,好坏反正都是他们自己愿意的。你要去管,倒是找气受。”邱龙根接着老姑奶奶的话说。
正说着,阿根回来了。进门后,阿根叫了声“舅舅”就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烟来给邱龙根递去。嘴里说:“正好,舅舅在,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有什么事就说。”邱龙根接过烟说。
阿根拖了把椅子,坐在邱龙根身旁,说:“谈了个女朋友,想叫她上门,你们看。”
“晓得,晓得。刚才还在说这件事,上门就上门吧!”邱龙根说。
“姆妈,大哥你们看呢?”阿根转过身问道。
“这是好事,说个日子,叫妈妈去买点菜,把风妹一家也叫来,大家热闹热闹。舅舅把舅妈也一起叫来。”阿强说。
阿根从口袋里拿出五十元钱,递给老姑奶奶,说:“好,大后天就叫他们来。这钱姆妈拿去用。”
老姑奶奶没有伸手去接钱,到是邱龙根说了一句:“钱你拿着,阿根既然拿出来就用吧!老姑奶奶接过钱,说:“大后天阿强你早点来,帮我烧烧弄弄。”阿强答应了一声,邱龙根也答应大后天一定来。
所以,今天一大早老姑奶奶就上街去买菜。尽管老姑奶奶对阿根余气未消,但想到未来的媳妇今天上门,老姑奶奶身上的不舒服好像也一下子消失了。回到家,就赶紧叫阿根把鸡和鸭杀了,吃了一点泡饭,就在砧板上剁起碎肉,准备做些肉圆子。
阿根把鸡和鸭杀好,上楼换了一件衣服饭也没吃,和老姑奶奶说了声:“我出去一趟,马上就回来。”就走了。
没过一会儿,阿强一家子就来了。忙着洗鸡洗鸭,下锅烧。邱龙根和他的老婆拎着一盒蛋糕笑嘻嘻地也来了。喝茶、抽烟,说东道西闲聊着。
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准备下的菜都烧好了。老姑奶奶看看时间,已经快中午了,怎么阿根还没有回来。此刻,老姑奶奶显得有点焦急不安。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做什么事总是冒冒失失的。阿根早上出门的时候,老姑奶奶心想他大概去接姑娘,怎么接到现在,还不见个人影呢?说好要来,肯定会来,老姑奶奶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北西街人家大概都知道了老姑奶奶今天是最小的媳妇上门,所以三三两两不断地有人来看望,虽说有人知道林娟是什么模样的,但好像只有今天看一看才够意思似的。当然,老姑奶奶不怠慢人家,来者都是客,递支烟,说上几句客套话,并脸上总是笑着说:“等过门那天
请来喝喜酒。”
但是,看着人家都已捧起饭碗在吃午饭了,老姑奶奶真有点急了。忙叫阿强出去找找。
“阿强啊!你去看看,怎么到现在还不来。”老姑奶奶说。
“到哪块去找。不急,再等一歇。你看着,马上就会来的。”阿强稳笃笃地说。
“你去找找,舅舅、舅妈大概都等饿了。”老姑奶奶又说。
“没关系,没关系。”邱龙根说:“阿根大概和姑娘到市里去买点东西来送给你这个未来的婆婆。“
“算了吧!这个阿根,人家姑娘又没有工作,要送什么东西。”老姑奶奶说。
正说着,阿根一个人回来了。脸上一脸的不高兴。一进门,就说:“不要等了,先吃吧,她不来了。”
“哎,说好来的怎么又不来了。”老姑奶奶不安地问。
阿根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划着一根火柴点上,狠狠地从嘴里吐出一口烟,气乎乎地说:“她妈妈把她关在家里,不给她出来。”
“为什么?”老姑奶奶问。
“说过二天要招工考试了,让她在家里复习功课。”
“她妈妈晓得今天的事吗?”
“不晓得,我叫林娟今天来的。”
老姑奶奶生气了。她把腰里的围裙解开,朝灶台上一扔。又拿了一只小凳子,坐在门口,气得连话都不想说。是啊,忙了一个上午,人又不来,自己家里人吃一顿,算什么名堂。她想骂阿根,但转而一想,骂又有什么用呢?反正人家姑娘又不来,吃饭吧,吃饭,老姑奶奶无奈地叫阿强把桌子拉开,招呼舅舅、舅妈一起吃饭。
屋里的气氛变得凝固了起来。邱龙根虽然拿着小酒杯和阿强喝着酒,但明显地感觉到没劲。老姑奶奶连饭也不想吃,拿着筷子给邱龙根和他的老婆夹菜。阿根埋着头,开始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酒,越吃越不对头,大口大口地喝起了酒,老姑奶奶要抢阿根的酒杯,给邱龙根拦住了。一桌子的菜,一桌子的人,因为林娟没有来,人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淡淡的。
突然,从街上传来了有人骂街的声音,而且越骂越响,声音直冲着老姑奶奶的家。阿强从桌子边站起身,要走出去看,被老姑奶奶拦住了。老姑奶奶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在骂,而且知道骂谁。她丢下饭碗,走到门口一看,不错,果然是他。
陆安清干瘦的脸上红通通的,醉眼朦胧,站在北西街当口,用手指着老姑奶奶的家,言语不清地骂着。
“赤佬,你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我骂你,你个江北小赤佬。”
来来往往的都站在北西街当口,都在看陆安清出洋相,竟没有人上前相劝。
老姑奶奶一走出家门,看见陆安清喝醉的神态,就感觉到一阵阵的心酸。她知道陆安清是在骂阿根。但现在想叫他不骂,或者让他走开,老姑奶奶知道自己无法办到。老姑奶奶看见四队有几个小青年在围观着陆安清,就拉着一个小青年说:“你们把他拉走,他吃醉了。”
陆安清也看见了老姑奶奶。不看见则罢,一看见,陆安清竟双膝一软,扑通朝地下一跪,大声地哭叫起来。周围的人连拖带拉都没有把陆安清扶起来。
“小畜牲,你不是人,你为啥欺侮我。赤佬,你个江北赤佬。”
看着陆安清的样子,老姑奶奶擦了擦腮边滚下的泪珠,转身就想回走。这时,阿根已经从家里一步冲了出来,跑进人群,一把揪住陆安清的衣襟,伸出拳头就要打下去。老姑奶奶想拦已经来不及。幸好,阿根要落下的拳头,被阿强按住了。邱龙根让阿强把阿根拖回去,又叫四队的人把陆安清拉走。
“你打,你打。”陆安清叫着,哭着。“你打,打死我你去抵命。赤佬,你欺侮我老头子,不得好死。”醉了的陆安清被人拉走了。
阿根被拖回了家,还在大声地叫骂着:“死老头子,我非要打死你。”
老姑奶奶被人扶着进门,听到“打死你”竟一下昏厥了过去。
五
老姑奶奶住进了公社卫生院。
开始二天,脸色很难看。饭不想吃,茶也不想喝。后来在阿强和医生的劝说下,才勉强吃点粥。邱龙根来看望了几次,说一些安慰的话。阿根也来了,买了很多水果,又买了麦乳精,放在老姑奶奶的床头。老姑奶奶看都不想看阿根一眼。北西街来了很多人,都说不能怪陆安清,是阿根不好。这样一说,老姑奶奶的心里才似乎觉得好受些。
这天早晨,老姑奶奶一觉醒来,发现病床旁的小柜子上有几条活鲫鱼,盛在一个塑料袋里。她感到奇怪,问隔壁病床上的人,说是一个瘦老头子送来的。放在这里,人就走了。老姑奶奶一想,准是陆安清。那天,陆安清喝醉酒骂街的事,老姑奶奶住进卫生院后,还没有问过
任何人。以后的事,听阿强说过几句,也没听清个什么。这个老头子,是个好人,但一辈子却过得窝窝囊囊。老姑奶奶拿起塑料袋看了看鱼,不知怎么搞的,心底又感觉到阵阵难受,眼睛里流下了泪水。
当然,陆安清现在的状况和大半辈子的窝囊,老姑奶奶心里知道得清清楚楚,假如当初,老姑奶奶不敢再往下想下去。可是,像一笔债似的,迟迟未还,虽然人家不催,但自己总是觉得过不去。可是,这笔债又该怎样还呢?老姑奶奶知道,但确实无法说。
邱龙根骑着自行车来送早饭,进入病房后,老姑奶奶就把陆安清送来鲫鱼的事告诉了邱龙根。
“这个老头子,那天晚上,差一点把命送掉。”邱龙根拿起鱼看了眼,从嘴里突然冒出了一句。
老姑奶奶一听,吓了一跳,忙问道:“真的?你说给我听听。”
“那天吃醉酒,回到家就像死猪一样睡觉了。到了晚上,起来小便,站在门前的河塘边,脚一滑,就掉到河里去了。还巧了,河边有二个人在网鱼,看见他掉到河里,就下去把他救起来。大概呛了几口水,酒也醒了。后来他们周队长把他弄到家里,换了衣裳。说这样下去不行,还是要送他到养老院。陆安清听了,又哭了一夜,周队长拿他也没有办法。”
“是哪个告诉你的?”
“周队长。他还问阿根和陆安清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结的仇呢?我说,不为什么事,大概阿根说了他几句。”
“龙根,你不晓得,是阿根骂他,又把他东西踢出门的。”
“这个老头子也不好,为这点小事,何苦要这样呢?”
“唉,说什么呢!”老姑奶奶叹了一口气,偷偷地用手抹掉了泪花。
其实,老姑奶奶和陆安清的往事,邱龙根也略知一二,但过去一直没有说起过,他不便问这个老姐姐,老姑奶奶一定还有其他事情藏在心里。否则,为了儿子和陆安清,她为什么不帮儿子,而只要提起陆安清,老姑奶奶就会难过呢?
“老姐姐,阿根年纪轻,他陆安清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件事,不能全怪阿根,你要想开点,身体要紧。”邱龙根劝说着。
“唉,龙根啊,你不晓得。阿根没良心,人家陆安清过去对我们不错。阿根能活到今天,还真亏了陆安清。”老姑奶奶说。
“噢,这个倒没有听说过。”
“养阿根的那年,队里家家都是透支,靠他死鬼老子一个人,要养活四个人。把阿根养下来,我差一点把命送掉。后来,我身体虽然好了,但又没有奶水,粮食又不够吃。那时候,陆安清在二队养奶牛,天天送一大杯子牛奶给我们,阿根的死鬼老子要给陆安清磕头。亏得是陆安清的牛奶,否则,阿根能活下来吗?他老子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得了个绝病。人家陆安清送米、送菜。你去问问阿强,陆安清对他怎样。现在我们日子好过了,人家日子不怎么好过,就把过去的事忘了,你说有这个理吗?”老姑奶奶流着眼泪说着。
“人是个好人,蒲溪大队哪个不晓得。我说,要是陆安清在我们四队就好了,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邱龙根说。
“话是这样说。二队对他也没有办法,没有劳动力,搞责任田,他陆安清做不动了。”
“姑奶奶啊,我说一句,你不要见怪。干脆,你把陆安清接过来一起过,老伴老伴。”邱龙根顺着老姑奶奶的心思说。“我们四队养得起。让他看看仓库,就怕你不愿意。”
“龙根啊!就是我愿意,这个家陆安清进得来吗?”老姑奶奶担忧地说。
“你是说阿根。我去和阿根说。阿强总不会反对的。”
“还是慢慢再讲吧!要真这样,街的上人又要怎么讲呢?”
“不要紧。我看关健还是阿根。”
“龙根,你要去说说阿根。我看是钱多把他害了。过去是穷想钱,现在是钱多害人。”
“老姐姐,不能这么说。北西街有几个阿根。不过,阿根也不太像话。上次为非洲灾民捐款,家家户户都出了钱。叫他捐,你晓得他说什么,我才不捐呢!算什么名堂。当时,就被我骂了几句。”
“弄不好,这个小棺材。等我出院回家,让他一个人过,随便他怎样。”
“好了,好了,不谈了。陆安清的事你再想想,如果你没意见,我去和周队长谈一下就可以。他陆安清总会愿意的。”
“好吧,等出院再说吧!”
六
第二天上午,老姑奶奶就出院了。是阿强用自行车把她送回家的。
其实,老姑奶奶本来也没有什么病,只是被气了一下,所以才昏厥了过去。在卫生院休息了几天,众人又劝说了很多话。老姑奶奶的心里才觉得好受。回到家,阿根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阿强让老姑奶奶休息休息,中午饭由他送来,就回去了。
北西街的人知道老姑奶奶出院了,又都来看了一下,说了些宽心的话,让老姑奶奶不要为阿根的事再受气,就走了。老姑奶奶收拾了一下东西,觉得有点累,就想到楼上去躺一会儿。刚想上楼,林娟的妈妈钱月妹来了。
钱月妹站在堂屋中间,四处打量了一番,说:“你就是阿根的娘。”
一个镇上住着,虽不相识,但都是熟面孔,老姑奶奶从钱月妹踏进门槛,就知道她是林娟的妈妈,所以,赶紧招呼钱月妹坐,又忙着要去倒水。
“你不要倒茶,我来看看,想和你讲讲阿根和林娟的事。”钱月妹拦住了老姑奶奶,并拖着老姑奶奶坐下,自己坐在老姑奶奶身旁。
“阿根娘,林娟和阿根的事你大概都晓得吧?”钱月妹说。老姑奶奶点点头。
“你做娘的要管管儿子。林娟这二天就要参加招工考试,要复习功课。偏偏阿根天天来叫她出去。这怎么行呢?何况,我们本来就不同意这件事。”
老姑奶奶莫名其妙地被钱月妹抢白了几句,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但又不好说,只好陪着笑脸说:“是啊,是啊,我和阿根讲讲。”
“做人不好这样。拿钱多来硬讨老婆,有这种事吗?林娟还小,又没有工作。你也是做娘的,你讲,可以这样吗?”
钱月妹说话的口气越来越硬。老姑奶奶平时就不会多说话,此刻,更无言对付,只好唯唯诺诺,听钱月妹说。钱月妹越是说得起劲,老姑奶奶越是觉得难堪。当钱月妹说起前几天阿根要打陆安清的事,老姑奶奶更觉得无地可容。
“叫林娟上门,我们还不同意这件事。是我把林娟关在家里的。怎么,林娟不来,你家阿根就要把气出在人家穷老头子身上,就凭这点,我们就不同意把林娟给他。”
“好了,不要说了。阿根的事我也管不了。”
“亏你做娘的讲得出。自己的儿子也管不了,如果阿根再缠着林娟,有什么事,让你阿根负责。”钱月妹说完,站起身来要走。
“负什么责。”阿根大概在门外,听了一会儿。此刻,一脚踏进门就粗声粗气地问道。
钱月妹看见阿根归来,顿时火冒三丈,她仗着是林娟的母亲,用手指着阿根说:“你凭什么缠着林娟,想骗人家小姑娘是吗?林娟如果有什么事,就要你负责。”
阿根并不示弱,回敬着说:“当然我负责,只要你女儿愿意。”
“不要脸的东西,拿面镜子照照自己,算个什么。”钱月妹露出了一脸凶相。
老姑奶奶看见阿根回来,就害怕他们吵起来,她上前拖阿根,并劝钱月妹先走。
钱月妹边骂边走出堂屋,阿根在后面气恼地骂道:“滚出去,滚。”
“你骂人,你个江北赤佬,你不是人,”钱月妹走到街上,竟哭了起来,边哭边骂。只有一会儿功夫,北西街就站下了很多人,围观着看热闹。
老姑奶奶此时劝也不是,拉也不是,急得大骂阿根。但阿根却站在门口,一句一句地回敬着钱月妹。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直到阿强赶来,把钱月妹劝走,争吵才结束。
阿根余怒未消,站在堂屋里,竟骂起看热闹的人。
老姑奶奶看着阿根的样子,感到一阵阵心痛,直到邻居把阿根拖走,阿强劝老姑奶奶不要为阿根的事操心,又好说歹说地把老姑奶奶扶到自己家里去了。
老姑奶奶流着眼泪,深深地叹着气,咀咒着阿根。
七
又忙又累,最近一段时间,阿根觉得自己简直有点焦头烂额。田里的活不敢放松,为林娟的事可谓绞尽脑汁,偏偏又出了个陆安清搅在里面。事事不顺心,处处不得意。
那天和钱月妹吵架的事,阿根现在想来懊悔不及,太不应该了。后来和林娟碰头时,林娟哭着对阿根说:“这样下去,叫我在家里怎么做人。”阿根好言相劝,千说万说自己不好,甚至答应上门向钱月妹道歉,但是,林娟却说:“上门道谦,更没有落场势,我妈非把你赶出来不可。”没有办法,阿根自己也觉得没趣。听任林娟的斥责,竟毫不还嘴。
这几天,林娟参加了招工考试,按理说,考试已经结束,有足够时间可以出来和阿根约会。然而,林娟却很少出来。阿根厚着脸皮悄悄地去叫林娟,而林娟推说身体不好,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阿根似乎预测到林娟可能变心,但阿根不甘心,每次和林娟碰头都说,只要有了工作,你要什么就买什么。但是,林娟却说,到时候再说吧!对林娟的变化,阿根忧心忡忡,只好看着办吧!
可是,就在昨天,林娟接到了通知,她被市属工厂录用了。这对林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快乐,而对阿根来说,却是沉重一击。阿根宁愿林娟考得不好,甚至没有单位要她,这样,林娟就有可能到北西街。而现在,林娟进了工厂,又在市区,接触的东西多了,厂里的小青年又多,阿根和林娟的事就会吹。事情果然不出阿根所料,当天晚上,林娟却主动到北西街来了。
老姑奶奶还住在阿强家。阿根回到家,自己胡乱地搞了些饭菜,刚端起饭碗,林娟来了。
“阿根,你出来一次,我想和你说一件事。”林娟站在堂屋里说。
阿根放下饭碗,又是冲麦乳精,又是拿糖果,招呼着林娟。
“我妈不在家,有什么就在家里说吧。”阿根说。
“阿根,厂里我已经去报到过了。厂里讲艺徒期间不准谈朋友,你看。”林娟把早已想好的话,一口气说了出来。
“我等你,有什么关系。我们的事情,你们厂里又不晓得。”阿根说。
“万一给厂里知道了,怎么办。我看,暂时先不要谈,以后再讲。”
开始,阿根以为林娟只是一般地讲讲而已。现在,看到林娟说话的神态竟是这样认真,阿根晓得,事情不妙。忙说:“林娟,你不要听家里人的话,我对你真心真意,以后时间长了,你会知道的。”
“这件事和我家里不搭界,是我自己这样想的,我怕在厂里影响弄坏了,以后不好办。”
“我劝你不要这样。你如果不相信我,可以先拿一万元存在你的名字上,你说行吗?”
“这个不好,我又不是为了钞票。”
“那,林娟,我求求你,你放心,我。”阿根语无伦次地说。
“阿根,就这样。过去,我没有工作,你待我很好,谢谢你,以后,你不要来找我了。”林娟说完就要走。
“林娟。”阿根突然大叫了一声,上前一把抓住林娟的衣服,又双腿朝下一跪,说:“你不是答应要我的吗?”
“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
“林娟,我求求你。”阿根竟嚎啕大哭起来。
就在这时候,从门外走进来三个人,林娟的父亲和二个哥哥。其实,他们是和林娟一起来的,站在门外,怕有不妙,所以,就等在外面。现在,看看事情差不多了,就一起走了进来。
“好了,起来,起来。难为情吗?你再去找一个女朋友就是了。”林娟的父亲说。
看见是林娟的父亲和哥哥,阿根站了起来。抹掉了眼泪,一下子觉得羞愧难容。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木呆呆地站着,眼看着林娟走出了家门。
人一走,阿根像发疯似地把桌上的饭碗一下子全都撸在了地上,搬起了一个方凳朝地上狠狠一砸,嚎叫着说:“滚,滚吧,我什么也不要了。”
阿根的举动,惊动了四邻。人们都跑了过来,有人去叫老姑奶奶和阿强,有人去叫邱龙根。阿根在堂屋里虽然被人拉住,还是又跳又闹。
没过一会儿,老姑奶奶、阿强、邱龙根都来了。弄清了事由,只好相劝着阿根。而老姑奶奶看着阿根的样子,又是伤心又是同情,站在一旁悄悄地抹着眼泪。
“好了,阿根。男子汉大丈夫,就为这点事受不了,还行?”邱龙根给阿根递了一支烟说。
邻居中也有人劝说道:“现在的小姑娘心高,不谈就不谈,还是找一个本村的好。”
阿根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坐在那儿抽着烟,一句话也不说,他觉得脑子里乱七八糟。后来,还是老姑奶奶再去弄了点饭菜,邻居们也都走了。阿根吃了点饭,又和舅舅邱龙根谈了一会儿。
等舅舅走后,阿根来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床边上,觉得浑身无力。的确,林娟的事对他刺激很大,至少使他过去的某种信念受到了冲击。过去穷的时候,他曾幻想过有了钱后应该怎样怎样,但现在真正有了钱,却事事不称心。阿根无法想透其中究竟的原因。其实,阿根有的是钱,但缺的却是某种寄托,这一点,在阿根碰了壁后,他仍然没有想到。因为,阿根在临上床睡觉之前,自言自语地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这一夜,阿根想了很多。他没有忘记菜皮熬成的稀粥,他一顿吃四大碗的年代,他更没有忘记,因为穷,过早地参加劳动,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同样,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成为万元户时一种无法说清的冲动。而现在,一切都变得这样的空洞,钱,就是为了享受才去挣得吗?有了钱,除了享受之外,究竟还有什么用呢?
阿根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醒来时还十分清晰。
阴天,蒲溪镇卫生院。阿根躺在病床上,觉得自己快将死去,因为每一次呼吸都是这样紧迫,困难。妈妈、哥哥、舅舅、林娟都站在床边,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丝毫没有表情,谁也不说话,就这样看着他。阿根想说话,但又说不出来。后来,医生来了,竟是陆安清,穿着白大褂看了一眼,摇摇头又走了。阿根拼着全身的力气叫着“救救我,我给钱。”
但是,陆安清笑着说:“晚了,阿根,钱救不了你的命。”
阿根想哭,想叫,想喊,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人们都走了,病房里,阿根一个人双眼直瞪瞪地看着天花板。
一大早起来,阿根觉得有点头昏脑胀。老姑奶奶上街买了豆浆,又煎了几个鸡蛋,让阿根吃了,并关照说,今天就不要去干活了,休息二天。地里的活叫阿强帮助弄一下。
休息了一个上午,下午阿根又睡了一觉。到了晚上,精神好了许多。邱龙根和阿强晚上来看阿根,东拉西扯地说了一会儿闲话,又劝说了阿根几句。最后说起了老姑奶姑和陆安清的事。
开始,阿根有点吃惊,但转而一想,又慢慢冷静了下来。当邱龙根说起陆安清过去的事情,阿根不声不响地听着。邱龙根说完,阿根才慢慢吞吞地说:“这件事,只要妈妈愿意,我不管。”
“现在我们是家里讲讲,对外人还没有说起过。如果家里没有意见,我再到二队去讲。”邱龙根说。
“既然舅舅这么说,妈妈又同意,哥哥没意见,我也赞成。”阿根爽气地说。
阿根同意这件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特别是老姑奶奶,因为阿根连任何附加的条件都没有。不过,阿根的同意,和失去林娟后精神不振有很大的关系。但谁也不去想阿根为什么会这样轻而易举地表示赞成。
不过,老姑奶奶却暂时得到了一种安慰。
八
邱龙根决定亲自去和陆安清谈一次。
那天,在大队开会,邱龙根和二队的周队长谈起了老姑奶奶和陆安清的事。周队长高兴得直点头,连连说:“太好了。这样,我们对陆安清也算尽到责任了。”但是,邱龙根有句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来。“你们二队甩掉了一个包袱。”因为是自己主动谈起的,何况,陆安清到四队来也不会继续成为包袱,所以,邱龙根就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进去。最后商定,由周队长出面和陆安清谈,再给邱龙根一个答复。以后的事再商量。
可是,偏偏出于人们的意料,陆安清竟不同意。什么原因也不知道。邱龙根一听到这个答复,当时就火冒三丈,说:“让他从糠箩里往米箩里跳,他还不肯,这个糟老头子,想什么?”周队长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邱龙根只好亲自去找陆安清。
骑着自行车从北西街到二队,只有几分钟的事。到了二队,熟门熟路,邱龙根很快找到了陆安清。
陆安清的一间小屋,是搭着一个远房亲戚的山墙而建成的。土墙、草顶,虽然和旁边的楼房很不协调,但从外面看,也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土墙抹得很平整,草顶铺得很整齐,就像一间常用的灶间,所以也就不刺眼。反正,陆安清住这间草屋并不会长久,人一死,又没
有人继承什么的,他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下。到时候,草房一扒,建一间像样的灶间,还白占地皮一块,有什么不好。
邱龙根双脚踏进陆安清的小屋,稍稍有点吃惊。别看这个老头平时窝窝囊囊的,屋里到还收拾得清清爽爽,整整齐齐。而且给邱龙要的第一印象就是屋里的一切东西摆放得有条有理,农具虽不常用,但都擦得亮光光的挂在那里。邱龙根知道,如论农田的活计,陆安清是一把好手。只不过年纪大了,做不动了。又没有子女,所以就落到现在这种贫困的地步。
大概一大早就出去,捉了很多瘌哈蟆,此刻,陆安清正埋着头在剥癞哈蟆的皮,准备收拾干净了再拿出去卖。邱龙根进门,陆安清赶紧站起身,招呼道:“邱队长,你来了,坐,坐。”
“你忙,你忙。”邱龙根朝凳子上一坐,拿出香烟,给陆安清递了一枝,说:“老陆,你捉了不少啊!”
陆安清用围腰布擦了擦手,说:“不多,不多,要是落雨,还可以多捉一些。”邱龙根点上烟,看了看站在一旁的陆安清,用表示疑问的口气说:“周队长跟你说的事,你不同意?”
“啥事体?三妹的事?”陆安清有点紧张地问道,然后说:“邱队长,伲是穷光蛋一个,讨不起。再讲,年纪一大把,快落土了,这。”
“唉,这算什么。”邱龙根打断陆安清话语,说:“三妹有这个意思。何况,你过去对他们一家不错,现在吗,过去老伴老伴。我们四队也好派派你的用场。”
“好了,好了。三妹的儿子像只狼,有了钞票就了不起了。伲惹不起,躲总躲得起。”
“三妹的儿子也同意了。现在就看你了。”
“真的?三妹的儿子会同意,我才不相信呢。”
“我邱龙根还会跟你说假话。老陆啊,这是好事情,你再想想。人家三妹是一片真心。”
“三妹是个好人。”陆安清点点头说:“让我再想想。”
“好了。还有啥想头。说声同意,拣个日子闹闹猛猛地就过去,不就完。”
“不要,这样不好。”陆安清很爽快地说。
陆安清的活刚说完,邱龙根觉得很恼火,但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脸还想说点什么,周队长此时大步走进了屋子。
“邱队长,你亲自来做说客了。”周队长大大咧咧地说。
“老周,看你说的,我是找老陆谈谈玩玩。”邱龙根笑着说。
“怎么样,陆安清你到底同意吗?”周队长两眼直瞪瞪地盯着陆安清,问道。
看见周队长来了,陆安清好像有点害怕,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小了。他有点慌张地说:“我刚才说,还要再想想。”
“想什么?”周队长吹胡子瞪眼地说:“二条路。一条是到北西街去。还有一条,马上就派人送你到公社养老院去。”
“周队长”陆安清一下子乱了阵脚,竟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条路,你拣一条走走。我也没有办法。这是对你负责。”周队长说。
邱龙根看着眼前周队长的表演,再看陆安清的一副窘相,想笑不敢笑。只好在一旁说:“周队长,让老陆想想,让老陆想想。”
“想什么,现在就定。如果准备到北西街去,算数。不去,我马上就去叫人。”周队长用毫无商量余地的口吻说。
“周队长。”陆安清此时也发急了,大声地说:“你不要逼人太紧,我我。”说到这里,陆安清结结巴巴地说不下去了。最后竟冒出了一句软弱无力的话:“那我到北西街去。”
“哈,哈。”周队长大笑了起来。邱龙根也跟着嘻嘻地笑着。而陆安清双膝蹲下竟用双手捂住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老姑奶奶听完邱龙根和陆安清谈话的经过后,用手轻轻地抹掉了脸上的泪珠,说:“龙根啊!北西街的人都晓得这件事了,你看怎么办才好呢?”
邱龙根说:“再和阿强、阿根商量一下,腾一间房间,收拾收拾。拣个日子,弄二桌酒,意思意思就行了。”
“是啊,不过,你要再和阿根说说,我怕他”
“没事情,阿根那里我负责。如果实在不行,阿强的房子也有,怕什么。”
“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九
东家娶,西家嫁,在北西街是常事。几串鞭炮,几车嫁妆,几十桌喜酒,红红火火,闹闹猛猛。只要是办喜事,一条长长的北西街可以闹上三天三夜。
唯有老姑奶奶在北西街开了先例,也不知道是娶,还是嫁,反正有那么回事。最近一段时间,也够忙的。街上左邻右舍的婆婆妈妈们,东一句西一句,说衣服要做个里外三套新,装修个新房间,添点像样家具,喜酒也不能少等等。把老奶姑姑说得拿不定主意,倒是邱龙根
一锤定音,说:“现在不是过去,一张床一张桌子就行了。要办就像模像样,小的结婚什么样,老的也一样。”这件事也真亏了阿强和邱龙根,置办家具,布置新房,还特地拿出二百元给陆安清做了二套新衣服。弄到最后,除去办喜酒宴席的钱,老姑奶奶的积蓄也所剩无几了。不过,老姑奶奶的心里倒是一直蛮高兴的,能让陆安清过上几天好日子,不正是老姑奶的心愿吗。
一早起来,洗刷完毕,老姑奶奶就觉得左眼皮老是一跳一跳的。活了大半辈子,就怕左眼皮跳,因为每次跳都会出点让人不高兴的事。现在,老姑奶奶心里放不下的就是阿根。虽说阿根这一段时间好像不声不响,但看得出阿根有心事,脸上很少露笑脸。前二天,阿根拿出二百元交给老姑奶奶,说给姆妈做件衣服。老姑奶奶不想要,但阿强说:阿根既然有这份心,还是拿下的好。所以,老姑奶奶收下了。但是心里想,等办完事,如果钱还有积余,这二百元还是还给阿根。
帮忙办事的人都陆续地来齐了。老姑奶奶也穿戴一新。邱龙根也早早地来了,打了个招呼,对老姑奶奶和阿强说:“你们这里抓紧点,我去二队接陆安清。”
没半个时辰,客人们也都来了。邱龙根领着陆安清也来到了北西街。一大群孩子跟在陆安清身后,大声叫嚷着:“新娘子,新官人。”把陆安清叫得满脸通红。俗话说:人靠衣着马靠鞍。别看陆安清平时窝窝囊囊,今天,理了发,刮了胡子,穿一身新衣,还真像个有家有
口的男主人。陆安清一到老姑奶奶的家门口,鞭炮声就响了一条街。客人们在客厅里嘻嘻哈哈地谈笑着,喝着茶,抽着烟。陆安清挨个地递烟、倒茶,有点新官人的味道。
一直到摆定酒席,客人们都入了席。老姑奶奶才发现阿根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邱龙根叫人去找,找了半天,也不见个人影。客人们都在等着,老姑奶奶对邱龙根说:“不要等了,开吧。”邱龙根说声好,就叫帮厨的人开席。这里准备开席,阿根回来了。
自从和林娟的事闹翻后,阿根的心里一直不痛快。后来又听说自己的妈妈要和陆安清结婚。气得阿根真想一家伙把家里砸个稀巴烂。听了邱龙恩的劝,阿根才平息了心头的火,转而想想,让他们老的去结婚吧,我反正这一辈子也不想再讨老婆了,混一天算一天,管那么多干什么。但是,心里总有一股自己也说不清的什么滋味,看着哥哥阿强挺起劲的买家具,装修新房,阿根却躲得远远的。他想找一个地方痛快地哭一场,或者喝它个三瓶酒,醉倒了不是什么也不知道吗?可是,眼前的事总是搅得阿根心烦意乱的。阿根知道想阻止妈妈和陆安清的事,那是很难办到的,如果大闹一场,也没有多大的意思。算了,就让他们折腾去吧。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阿根当然对什么都不会热心,包括今天老姑奶奶结婚。但是,是否要吃喜酒,阿根是有想法的,他想不吃,但害怕邻居们会讲闲话,如果吃喜酒,又觉得自己的脸面没地方搁。妈妈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在结婚,而自己年纪轻轻,却没结婚。这对阿根来说,的确是最难接受的。所以,一大早阿根就悄悄地溜出了家门,到市区转一了圈,大概后来想想不对,又赶回来参加酒宴。
邱龙根说一声“开席”客人们都举起了酒碗。十几桌酒席的人都红光满面,喜气洋洋。只有阿根,虽坐在席上,但人家刚举碗,阿根已经一仰脖子喝下了一碗酒。老姑奶奶看见了,但不想声张,她悄悄地走到阿强身边,对阿强说:“你当心点阿根,他这样喝酒要醉的。”
偏偏阿强没当一会事,说:“让他喝,今天是大喜日子,没关系。”
在另一桌上的陆安清,平时好酒,今天也显得格外兴奋,端起酒碗,禁不住别人的三劝二说:“喝,喝。”敞怀大饮。酒宴还没吃到一半,陆安清已经醉眼朦胧。
吃喜酒要闹,越闹越发。这在北西街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一家有喜事,而办得冷冷清清准会招人闲言碎语。而闹得凶,就会显出喜事办得红火。当然,平时只是小辈结婚,闹闹还可以说。而今天是例外,老辈人结婚,这闹就显得有分寸,但还是有人三碗酒下肚,就
想出法子闹猛一下。有人出了个点子,叫老姑奶奶的女儿和儿子认继父,上前对陆安清叫一声“老阿爸”就可。老姑奶奶的二个女儿和阿强碍着众人的面子,便红着脸叫了陆安清一声“阿爸”叫得陆安清欢喜得了不得。而轮着阿根叫的时候,却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阿根这时酒喝得已经有点醉了。他摇摇晃晃地走到陆安清面前,想睁大眼睛看看,但眼前是模模糊糊的。阿根眨巴着眼皮看清了陆安清后,就一把拉住了陆安清的衣服,傻笑了起来,然后怪腔怪调地叫了起来:“老阿爸。”阿根一声叫毕,客厅里一阵喧笑。听到了喧笑声,阿根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扑在了陆安清身上,怪声怪气地连叫了几声“老阿爸”这里陆安清酒喝得也是迷迷糊糊,连连应声“唉,唉”还用双手抱住了阿根。客厅里的喧笑声哗然大起。
“你们笑什么?”被笑声惊醒的阿根大声喝了一声,说:“我阿爸老早死了。”说完一松手推开陆安清,大声地哭了起来。陆安清被阿根一推,本来就有点站不稳脚,朝后一退,仰面一跤,跌得爬不起身来。
阿根朝地上一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简直是嚎叫着哭,嘴里还叫着:“阿爸,阿爸,你为什么死这么早,你为什么不管管我的事。”众人拖的拖,拉的拉,但无济于事,阿根死命地赖在地上不肯起来,而且越哭越凶。
老姑奶奶站在一旁,竟一点办法也没有,听到阿根的哭叫声,感到一阵阵心痛,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最后竟一口气吸不上来昏厥了过去。
好端端的一件事,最后竟让阿根给砸了。
题叙
蒲溪镇以塘桥为界,分塘南、塘北。北有北大街,南有南大街。二条大街虽只有二米来宽,却是蒲溪镇的繁华之地。一条横贯东西的蒲汇塘河,沿河两岸是东巷,西街,并有明确的南北之分。
有千年历史的蒲溪镇,虽说离市区不远,但至今是城乡杂居。蒲溪大队的四个生产队,分居在沿河两岸的巷街上,平分着镇外围的四片农田。小镇上的居民大多在服务行业工作,而且都是本地人,几辈子的老住户。小镇上的农民也以本地人为多。唯有北西街,整整百来户人家,竟全部是苏北人。用小镇上本地人的口气说:“依拉是一条小船撑到蒲溪,沿河岸搭棚建屋的江北人。”
北西街是蒲溪大队的第四生产队,由此在小镇上得到了一个雅号:江北四队。
过去,江北四队以穷闻名乡里。人多地小,一个强劳力辛辛苦苦地干上一天,才挣四五毛钱。而且北西街的人家,家家户户都是一搭拉子。老的老,小的小,哪一家都有七八口子。干的人少,吃的人多。种田的人多,而农田又少。几乎家家户户每年都是透支。
现在,大变样了。北西街占了一个天时地利,富起来了。四队的农田全都在公路两侧,交通方便。这是蒲溪大队其它三个队都不具备的。公社的社办工厂建在四队的土地上,这样,四队年年都能得到一大笔补贴。那些城里的工厂纷纷到乡下来建仓库,都看中了四队的地方。过去一亩农田一年最好的收入才千把元,现在六百多平方米的大仓库,一年租金三万多元。四队划出了十来亩的农田建仓库,一年净收入三四十万。再加上苏北人的勤俭肯干,副业收入,四队富得流油。到年底生产队分红,一个强劳力可以分到五六千,就连在菜田里拔草的老奶奶,都能分到三四千元。家里有三四个劳动力,就有一万多元。过去是人多穷,现在是人多富。而且富得叫人难以相信,家家万元户。由此,北西街在小镇上又得到了一个美名:富街。
现在北西街还是清一色的苏北人。然而富起来了,反而富出了很多令人烦恼和哭笑不得的事。
一
阳春三月,太阳每天都是暖哄哄的。照着小镇,照着北西街。四队的人这一段时间也真够忙的,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虽说农田已不多,而且都已分给了各家各户,但是,谁都想在仅有的农田上有更大的收获。
现在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快十二点了,北西街还不见几个人影。往日这时候,北西街够热闹的。大人、小孩捧着饭碗,沿街边一长溜地坐在门前的石阶上,边吃边扯谈着农田的活计和小镇上每天的趣闻。而现在,农田离住家不远,却偏偏一家人轮换着吃饭。
老姑奶奶邱三妹在街口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儿子阿根回来吃饭的身影。她有点焦急地问那些回来吃饭的人,但都回答说:阿根在地里忙着呢。老姑奶奶只好转身往家走,只有等阿根回来吃饭。因为这儿的人从来也没有把饭送到田头的习惯。
整整一个上午,左眼皮老是跳,跳得老姑奶奶心神不宁。她到河边淘米洗菜,到灶上点火烧饭,心里总是默默念叨着,今天万事都要当心点。过去,有过这样的事,眼皮跳,心里就发怵,越是当心越是出差错。不是打破一只碗,就是摔坏一只杯子。看来,今天大概也会有点事,那么干脆什么也别做。老姑奶奶想:否则,真把什么搞坏了,懊悔也来不及。她没等儿子回来就先吃了午饭,然后拿着簸箕一个人坐在堂屋里,戴着老花眼镜,拣着黄豆种子。
六十刚出头的邱三妹,在北西街是个老一辈的人。街上的人都叫她老姑奶奶。她是第一批随爹娘从苏北撑船到蒲溪的。刚到蒲溪镇的那阵才七、八岁,还是个不谙事的小孩。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看着蒲溪镇的一天天变化,看着北西街从窝棚到草房,从草房到瓦房,从瓦房到楼房。北西街的形成,百来户人家的人丁兴旺,一点一滴都在老姑奶奶的心里装着。人说创业难,要说从苏北到蒲溪镇的历史,也真够说上三天三夜的。
可是,现在还有什么要说呢?过去那种揪心挂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楼房造好了,口袋里装的是数也难数的钱。好日子总算摊上了。舒心的日子,人也过得也心宽体胖。老姑奶奶发福了。想到这里她就要笑,有时候,要说不称心的事也有,老头子在六五年就过世了,如果能过上几天好日子,那该多好。看看眼前自家的大房大屋,看看儿子、女儿的楼房和孙子、外孙的天真活泼,那才真叫有福气。如果再把小儿子的婚事办好,最后的手脚也了了,无牵无挂。
不过,叫老姑奶奶烦心的事不是没有,就拿眼下来说,老大和二个女儿都成家立业,各立门户,唯独小儿子,都快二十八岁了,连个对象也没有。听人说找上了,但儿子回来从不漏个风,每天出去干活,回来说不上三句话。做娘的问过儿子,但儿子总是显得不耐烦地说:“急啥,只要手里有钱,还怕找不到女人。”是啊,有些事也不便多问。儿子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会不着急吗?更何况儿子手里不捏着一张二万元的存折,只要一有对象,说结婚,不就结了吗。
想到这里,老姑奶奶会心地笑了。如今的日子,还有什么值得烦心的呢?
“三妹,饭吃了吧!你真巴结,也不歇个晌。”从喉结里发出的沙哑和颤抖的笑声,吓得老姑奶奶猛地抬起头来。原来是二队的陆安清,手里拎着一只装有半篮野荠菜的淘箩。人依在门框上,脸上堆着笑对老姑奶奶直点头。
老姑奶奶怔了一怔,赶紧招呼着陆安清:“哟,我当是谁呢?吓了我一跳,进来坐一歇吧!”她放下手里的簸箕,站起身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看着瘦老头陆安清慢慢地走进堂屋。然后,又从条桌上拿了一只杯子,放了糖,冲了一杯甜茶给还站着的陆安清。
“你坐吧。”老姑奶奶指了指椅子,把茶放在陆安清手里,说:“看你,都快清明了,还穿着老棉袄,戴着棉帽子,你不热吗?”
“还好,还好。”陆安清边喝茶边朝椅子上坐,嘴里还喃喃地说:“谢谢,谢谢。”
老姑奶奶站在堂屋中间,打量着陆安清的一身穿着和说活行动的寒酸相,心头涌起了一股说不出滋味的难受。这个老头子,都六十好几了,还是个光棍,这穷日子不知要过到哪一天才会了结。
老姑奶奶对陆安清是了解的,在蒲溪大队他是穷得出名。过去,吃大锅饭,他还能混得下去。看看场,西瓜地里守夜,生产队杂七杂八的事他都还能做做。如今呢,家家户户承包,他陆安清已经上了年纪,还能干些什么呢?靠挖点野荠菜、捉青蛙、癞蛤蟆,弄点小鱼小虾,还不敢拿到集市上卖。否则,连交管理费都不够。就这样过日子,每天还要喝酒,抽烟。大队每月的二十元生活补助费,不够他吃半个月。前段时间,公社让他进养老院,没住上一个星期,他自己跑了出来,还是回到了他那间搭着别人山墙的半边茅屋。
“三妹,这点荠菜。”陆安清从地上拎起淘箩,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买下吧,随便给几毛钱。”
这野荠菜不满一斤,值几毛钱吗?集市上那些新鲜的荠菜才二毛多钱一斤。可是,做点好事,接济接济穷人,为儿孙们积积德,老姑奶奶经常这样想,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元钱。
“老陆啊!你们队里就没有一点点活让你干干?你要去找大队干部,老是这样,能混得下去吗?”
“是啊,是啊!”陆安清接过一块钱,也没听清老姑奶奶究竟说些什么,点着头,弯着腰,拎着淘箩问道:“给你倒在哪里?”
“我去拿篮子。”老姑奶奶转身想去拿篮子,儿子阿根回来吃饭了。他跨进门槛,看见陆安清,额上的双眉就打起了结,两眼气势汹汹地看着陆安清,看着陆安清手里的一块钱和拎在手里的半篮野荠菜。
“你又来骗钱了!”阿根一个大步走到陆安清面前,把陆安清吓得直往后退。“这点野荠菜有谁要,拿着给我滚出去!”
“阿根,你不要这样,是我买下的。”老姑奶奶说。
“是,是。是你娘买下的。”陆安清哆哆嗦嗦地说,随手把淘箩朝地下一放,又想把一块钱塞进口袋里。
阿根伸手一抢,从陆安清手里抢过一块钱。紧接着又是一脚,把地上的淘箩踢出了门外,野荠菜撒了一地。老姑奶奶想阻止已来不及。陆安清吓得浑身发抖,竟一时说不出话来,猫着腰走出堂屋,去拿门外的淘箩。
“赤佬,以后再来骗钱,把你打出去。”阿根指着陆安清的脊梁,气呼呼地说道。
站在门外的陆安清,似乎壮起了一点胆子,声音很小,骂得干脆:“你个江北赤佬,小气鬼,以后死在铜钱眼里。”骂完就走。阿根想追出去,给老姑奶奶拦住了。
“阿根,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他。”老姑奶奶生气地说。
“姆妈,这种穷鬼,以后少跟他罗嗦。有钱没地方用,我帮你用。”阿根没好气地说。
“你呀,小炮子的,你是人吗!”
“好啦,好啦。不跟你说,我肚子饿死了,快弄饭吃。”
“没得吃。有钱就看不起人家穷人,你还有良心啊!”
“你还没完啊!烦死了。这个鬼老头子,下次再让我碰见他,看我不把他打出去。”阿根说完,蹭蹭地跑到自己房间里,换了一件衣服,饭也没吃,赌气地走出了家门。
看着儿子蛮横无理的样子,老姑奶奶难受地流下了眼泪。其实,她对陆安清何止是同情,在她的心底,埋藏着一个秘密。多少年了,她没有对儿女们说过。她不想说,也不能说。过去的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忘不了。是啊,大概世界上有很多事,只有到死,才会彻底丢开。
二
这一阵子,地里的农活很忙。菜农们都知道,只要抓紧这段时间把地整好,把培育好的小苗种进地里,到了夏季,就可以换回很多钱。什么黄瓜、茄子、蕃茄,提前一天上市就是一天的差价。几天来为了和林娟的事,阿根的心情不太好,但地里的农活却不敢耽搁。每天,一大早起来,胡乱地扒上几口饭,就来干活,一直要干到日落西山。
阿根干活的田块,在十字路口的蒲溪中学边上。这里有新建的蒲溪商场,有市区开往蒲溪的公交车终点站,所以,也是人来人往的热闹之地。
阳春三月的太阳,再加上拼命的干活,阿根只穿一件衬衣,但还是觉得身上汗涔涔的。他看了看手表,放下锄头,走到一边的田埂上,想坐下来抽支烟歇一会儿。当他刚坐下点上烟,抬头看见车站前面为等车而聚集的一大群人,心里顿时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烦恼。大概是车晚点的缘故,车站前人越聚越多,喧闹声越来越响。阿根实在受不了,站起身又朝另一边田埂走去。
阿根就这样抽着烟呆呆地坐在田埂上。此刻,脑子里却还是乱七八糟的。大概人在拼命干活的时候,可以暂时地忘掉一切。但一停下手来,大脑的思维活动又重新开始,并且从不规则的思维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想什么呢?当然又是林娟,和林娟的事确实让阿根感到头痛。
一个镇上住着,过了塘桥,穿过南东巷转弯就是浴堂街。林娟的家就住在浴堂街,在蒲溪镇也是个小户人家。她的父亲是远郊一个四等小站的站长,一星期才回来休息一天。母亲在镇上的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林娟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二个哥哥都已参加了工作。初中毕业后,她没有考上高中,现在还是个待业青年。阿根比林娟大整整八岁,倒不是年龄相差有点大的缘故,而是因为林娟还是待业青年,所以,阿根也就暂时没有把已经找到对象的事告诉自己的老娘。
和林娟的认识,还是几个月以前的事。蒲溪镇虽说离市区不远,但这里的文化设施还是相当落后。镇上唯一的一座电影院,每天晚上,不管放映什么影片,在电影院门口,总是聚集着镇上的很多年轻人,男男女女,东一群,西一堆,蛮热闹的。如果遇上放映新片,电影院门口的人会突然巨增。当然,阿根和林娟都属于经常跑电影院的人。一个是本来就闲着无事,一个是因为无聊或者有着什么动机的。
阿根的确有动机。在城市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没有对象或者没有结婚,并不是一件会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在农村,二十七、八岁还没有对象,就是老大难了。
其实,阿根长得并不难看。但经常在田里干活的人,难免显得又土又黑。而且服饰上又不讲究,更显得粗俗。在北西街找对象,现在已经很难,年轻姑娘有的是,但都嫁到了离市区更近的农村,因为离市区越近,被国家征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一个农村姑娘就会变成城市姑娘。况且,北西街嫁女,最高的已有一万元财物的嫁妆,不用说大彩电、电冰箱,就是压箱钱也有几千元的。这样一来,倒也确实难为了像阿根这样的青年人。
老姑奶奶为儿子阿根的婚事烦心,阿根为自己的事同样焦急不安。他有的是精力、物力,但缺少的却是机缘。尽管阿根嘴上说:有钱还怕找不到女人,但心里却始终有点虚。有人帮阿根介绍过对象,离过婚的,或者死了男人的,都被阿根拒绝了。有时候阿根在胡思乱想中还真打算当一辈子光棍呢!然而机会却在他胡思乱想中来到了。
有一天晚上,电影院放映少林寺,盛况空前。电影院门前的一条街上站满了人,有准备进场看电影的,有等人的。当然也有人想用手里的票子卖高价的,等退票的人也不少。阿根和林娟都是等退票的。在这以前,阿根和林娟面熟,但并不相识,因为等退票,他们相识
了,而且很快地两人恋爱上了。
有人手里拿着二张票,轻声地问哪一位要,要价三元一张。林娟听了吓得伸舌头,想看想要但口袋里只有一元钱,真是可望而不可及。然而这六块钱二张票子,对阿根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的确是一个机会,阿根鼓起了勇气问林娟“我请客,你看吗?”
林娟抬起头来,看了看阿根,有点羞怩地摇摇头。“不要紧的,我们认识,认识。”阿根对林娟说。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高价买了二张票,递给了林娟一张。
生活对林娟这样的姑娘来说,还刚刚是个开始。从走出学校的大门,她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是莫名其妙的。说到前途,就能让她陷入苦恼之中,更谈不上什么理想之类的。如果能有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每个月像二个哥哥一样有固定的工资收入,那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待业三年了,吃、穿都不能随心所欲。口袋里的钱是父母、哥哥给的,一个月不满十元。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过时的旧衣服,连件像样的毛线衣都没有。她看到和她同龄的姑娘,考上高中的,在家里是重点保护对象,找到工作的,能穿上眼下女青年最时髦的衣服。林娟什么都想要,但什么也得不到。何况,整天在家中就像保姆一样,洗衣服、烧饭,家务事都得她干,她腻透了。刚刚起步的生活,给她带来的是苦恼。随着待业的时间加长,她的苦恼也就越深。
林娟在苦恼中想了很多,也想到了谈恋爱,她想找一个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而她对幸福和快乐的最大认识,就是男方一定要有钱,否则怎么会有幸福和快乐呢!
林娟知道阿根是江北四队的万元户,虽然长相一般,但万元户已经足够使林娟青睐的了,何况自己还没有工作,阿根是主动要和她好,再说自己终究会有工作的。反正以后也要谈朋友,现在就谈起来也没有关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林娟和阿根谈起了恋爱。
别看平时阿根在花钱方面抠抠捏捏的,但在林娟身上,阿根舍得花钱。到市区看电影,吃饭店,有时候看戏晚了赶不上末班车,阿根就叫出租车。这一切对平时没有钱花的林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用林娟开口,阿根十元八元总是给林娟一些零用钱。阿根和林娟的
事,在蒲溪镇是公开的秘密,没有多少时间,林娟的父母也都知道了女儿找了一个江北四队的农民万元户。
钱对阿根来说,并不算什么。就拿眼下来说,一个人种二个人的地,一年下来几千元是稳当当的。家里的楼房造好了,手里有二万元的存款,现在劳动挣下的钱,就派一个用场:结婚,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烦恼的。就是林娟一直没有工作,阿根也有能力养活她。只要林娟嫁到北西街,随便在队里做点什么农活,一年也有个一、二千元,怕什么呢?能找到一个居民户的姑娘,在北西街不是乓乓响吗!
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林娟的父母却偏偏反对林娟和阿根好。最近一段时间,就连林娟晚上出来都给阻止了。这件事,让阿根感到了头痛。他想来想去,想不出林娟的父母为什么要反对,是因为自己是个农民,或者是江北人?而林娟则是对他说:“我爸爸说在没有工作
之前,不能谈朋友。”
现在,让阿根去和林娟的父母亲说,阿根还没有这个勇气。但他想到了一点,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稳住林娟,千万不能让林娟动摇。至于林娟的父母亲,阿根很自信的认为,只要舍得花钱,他们就一定会同意。
在这一点上,阿根又想错了。昨天上午,阿根在地里干活,林娟找来了。并给他带来了口信,说:“阿根,我爸爸约你今天晚上到我们家去一次,他想和你谈谈。”
“你爸爸同意我们的事了。”
“不知道。”
“那叫我去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但爸爸说,一定让你去。”
对这种邀请,阿根想不出到底应该去,还是不去。最后,阿根对林娟说:“让我想想,你吃了中午饭再来一次,我给你答复。”
一直到吃完中午饭,阿根还没有想好究竟该去不该去。林娟来问他的时候,阿根像突然醒悟了,对林娟说:“好,我去。今天晚上我一定去。”说完之后,阿根就让林娟陪他一起到市区走一次,林娟问:“现在去干什么?”阿根说:“我要准备点送礼的东西。”林娟说:“万一我家里不要呢?”阿根摇摇头:“不会的,随便你父亲怎样,我第一次上门,总不能空着手。”但是,林娟不愿去,她要回家告诉父亲,说阿根答应来。阿根想了想,也就算了。自己立即回家换了衣服,乘车到市区置办礼物了。
整整一个下午,跑了很多商店,买了很多高档的礼品,而且并不显眼。二盒盒装的人参,二条三五牌香烟,四盒上海人参蜂皇浆,全部东西放在拎包里正好。
月挂树梢,小镇的晚上是静谧的。南北大街灰暗的路灯光,依稀洒落在小镇青石板路上。塘桥上昏黄的灯光和横沥河上船家的桅灯,点点闪闪,在微波的河面上,弯弯曲曲地晃动着。
林娟在塘桥脚下等着阿根。当阿根一脚踏进林娟的家门,就被一种近乎严肃的气氛弄得很不自然。一间做客厅又做房间的屋子,大约有十八平方左右,只有一盏八瓦的小日光亮着,林娟的爸爸、妈妈、二个哥哥都在。谁也没有给他让座,倒是林娟指了指一把竹椅,让阿根坐下。阿根把手提包放在膝盖上,慢慢地拉开拉链,把礼物一件件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把双手插在两腿之间,低着头,等着林娟的父亲发问。
沉默。大家的脸上都没有表情。还是林娟的父亲先做出反映,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甩给了阿根。阿根拿起烟,突然懊悔今天自己为什么不去买一包好烟,因为他口袋里装的是一包难以出手给人抽的飞马烟。
“你和林娟的事,我们家里是坚决反对的。”林娟的父亲说话很干脆“她年纪还轻,又没有工作,还没有到谈朋友的时候。”
“没有工作,我可以养活她。”阿根抬起头,不经思索地从嘴里冒出了一句。
“靠侬养活依,算啥意思。侬有钞票了不起。”林娟的母亲虎着脸气呼呼地说。
“少讲二句。”林娟的父亲不让妻子说下去,又说道:“镇上就要开始招工考试了,林娟不会一直待业。如果进了单位,也不允许在学徒时间谈朋友,这一点你要为林娟想一想。”
“等林娟进了单位,我会注意的。”阿根说
“好了,好了。不要讲了,反正阿拉是不会同意侬搭林娟好的。”林娟的母亲说。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反对呢!算啥意思?”阿根把双手一摊说。
“没有什么意思。林娟还是个小姑娘,你要为她前途着想。”林娟的父亲说。
“我当然会为她着想,否则,我怎么会和她好呢!”阿根说。
“亏侬讲得出,侬几岁,阿拉林娟几岁。镇上的人都在讲,阿拉是要面子的人家。”林娟的母亲说。
听了这句话,阿根真想发火,但他克制了自己。他知道就这样谈下去,不会谈出个什么名堂。他们的反对,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则是反对而已。
“好吧!说林娟小,也有二十岁了。让林娟自己决定吧!”阿根在最后甩出了自己的王牌。说完起身告辞要走。但林娟的母亲走上一步,拿起阿根的包,把桌子的礼物又全都塞在了包里。还嘲讽地说:“东西带回去,阿拉也买得起。”
谈话就这样不愉快结束了。阿根对不收礼物并不勉强。走出林娟的家门看见林娟在门外轻声的哭泣。阿根拖着林娟走了几步,轻声地问林娟:“你看怎么办,这件事你自己一定要拿定主意。”
“我跟你好下去,还要怎样。”林娟说。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了。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我有的是钱。”
两人分手,林娟走进了自己的家门。阿根却没有走,因为从林娟的家传来了她父母亲严厉的斥骂声和林娟的呜呜哭声。
烟抽了一支又接着一支,阿根坐在田埂上还在想着,他能够想像林娟在家中的处境。但马上和林娟结婚,又是不现实的事情。唯一的就是干脆把这件事告诉老娘,让林娟到我们家来,让小镇上的人都知道。假如实在不行,就生米做成熟饭,不同意也要他们同意。
三
太阳刚偏西,四队的人都已收工回家了,这种情况在北西街很少见。过去,那一天不是日落西山才收工,今天,谁家也没有在地里多待一分钟,明明可以再干一会儿的农活就可以做完了,但还是歇手不干了。回家抓紧做晚饭,今天晚上的电视是淮剧珍珠塔,都是名角
扮演的,特别是淮剧小生韩小友扮的方卿,那唱、做、念功夫多好,能错过吗!
只有老姑奶奶,整整一个下午,心口就像被谁踢过一脚,痛到现在,连晚饭也不想吃。大儿子阿强一收工就来叫她,晚上到他家看彩电。但被老姑奶奶拒绝了。这么好的戏都不想看,老姑奶奶心里烦着呢?
中午,阿根一脚把陆安清的淘箩踢出去,又把陆安清赶出家门。这件事,让老姑奶奶难受了大半天。做人那能这样呢!是因为穷就看不起人家,还是困为富就应该这样趾高气昂。
自从阿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后,开始三年,收入不高,他还不错,每年挣到的工分钱,一文不少地交给妈妈。后来,随着收入的年年提高,阿根开始变了。说要准备以后结婚,除了吃饭外,其余的钱都要自己存起来。这一点,老姑奶奶并不反对。后来盖楼房,老姑奶奶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而阿根却拿出来三分之一。为这事,兄弟之间红过脸。但阿根是小儿子,做哥哥的阿强最后也就迁就了。楼房造好了,阿根也变得越来越不像样,一个钱如同是命,就连平时的一日三餐都要吃老姑奶奶的。前几年,老姑奶奶身体也硬朗,一年到头,歇不了几天,到年底分个三、四千不成问题,吃就吃吧。但老姑奶奶给阿根吃白食,却还瞒着阿强和二个女儿,说阿根贴饭钱呢!到现在,阿根手里有二万多元,老姑奶奶只有三千多元。农田承包了,阿根种二个人的地。老姑奶奶帮忙搭个手,到年底一结帐,或多或少老姑奶
奶都不要。队里的杂务活,一年还能干上点工分,到年底也分有个一、二千元的。够用了,还跟子女们伸什么手呢!
但是,老姑奶奶看不惯的是阿根的小气。晚上回到家,睡觉之前,总是把存折一张张地拿出来,看了又看。把抽屉里的现钱拿出来,数了又数。侄子、侄女、外孙们来了,做叔叔、舅舅的,竟从不用一分钱。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例外。老姑奶奶提醒过阿根,但阿根却说:“小把戏,用什么钱。用惯了,长大了不得了。”其实,是他舍不得用钱。以后,老姑奶奶也就不说了。一娘养九子,九九不同样。偏偏这个小儿子,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这样小气。做娘的心里这样想,其实,阿根的小气在北西街也算出了名的。
阿根中午饭也没吃,也不知死到哪里去了。老姑奶奶虽然自己不想吃晚饭,但晚饭还是做好了。看看时间已不早了,肚子也有点饿,就用开水泡了二把油散子,放了糖慢慢地吃完了。又到堂屋把门带上,想早点儿上楼睡觉。
睡在床上,白天陆安清的那副模样就浮现在眼前。这个孤老头子,也太可怜了。都快清明了,还穿着棉袄裤,带着棉帽子,不热死人吗!怕是没有换的衣服。现在的天气,穿单衣不是时候,穿夹衣怕没有。唉,一日三餐都不周全,那还顾得穿什么呢?
从想到陆安清的穿着,勾起了老姑奶奶对很久以前的往事回忆。
瓢泼的大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有水就涝的苏北建湖,在三天的大雨中,变成了水汪汪的一片。黄泥坯搭成的茅屋,眼看着山墙倾斜,最后倒了下去。一家七、八口人在爹娘的安排下,上了小船,开始了逃难生活。
那时的老姑奶奶才七、八岁,虽不懂事,但已经记事了。小船在水上漂了很多天,最后划进了河道。一路上停停靠靠,帮人家做些短工,一船人勉强糊口。最后,停在了蒲溪镇蒲汇塘河的北西岸。
那时的蒲溪镇,只有几爿小店。店主是经营小店又兼雇工种田。要想在蒲溪镇租几亩地种种,那是办不到的。本来就已经人多地少。唯一的出路,就是摸鱼捉虾,做小生意。停下船,在岸边搭个窝棚,暂且寻下个安身之地。
原来北西街的外围,是一大片荒滩。镇上的本地人很迷信,明明可以开垦的土地,却荒芜着。后来,划进蒲溪镇的小船越来越多。有些人弃船而带着一家老小到市区去混饭吃,留下的人百般无奈,便去垦荒。每年的收成都源源不断地送往那些工商地主的大宅大院。然
而,却由此在北西街建立了一个苏北人的居住地。
老姑奶奶认识陆安清的那年才十九岁。那一年,镇上有位工商地主家办喜事,人手不够,北西街去了几个人帮忙,其中就有老姑奶奶。而陆安清也正好是南东巷来帮忙的人。
那时的陆安清,虽说是种田人家的孩子,到也长得干干净净,是个漂漂亮亮的小伙子,看上去就是个老实巴脚的种田人。听说他家有几亩地,日子也不怎么难过。老姑奶奶年轻的时候,也长得蛮好看的,手脚又勤快。就在帮忙的几天里,他们认识了。
一个镇上住着,过了塘桥,就可以天天见面。然而,北西街穷,一日三餐,是菜皮熬成的一大锅粥,虽说能填饱肚子,但只要干一会儿活,就马上觉得肚子里又空空如已。何况,才十九岁的邱三妹,忙里忙外,心里常常是因为饿而一阵阵发慌。有一次饿昏了从塘桥上摔倒在塘桥脚下。从认识陆安清后,邱三妹就时常能在塘桥脚下得到陆安清塞给她的饭团和锅巴。如果遇上过年过节,陆安清还给三妹带一些糖果和糯米糕。虽然双方都没有挑明一个要娶,一个要嫁,但都有爱慕之情。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给邱三妹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但是,蒲溪镇太小了。邱三妹和陆安清的接触交往,很快地被双方父母知道了。于是,老姑奶奶的父亲用棍棒教训了这个不懂规矩的女儿。并且说:“不行。我们苏北人不能嫁给蛮子。”同样,陆安清的父亲用扁担打了儿子,罚儿子在地上跪了整整一夜,还说:“江北人的
女人伲不要。”时隔半月,托人说媒,老姑奶奶就在北西街与他人成亲了。
而陆安清在此后却大病一场,病愈后变得沉默寡言。身体也时好时坏。最后,竟未能取上老婆。直到如今还是孤身一人。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自从明媒正娶后,邱三妹不愿意再去想过去的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在她临出嫁的那天晚上,母亲就是这样传授给她的。
从隔壁人家传来了韩小友在珍珠塔后见姑中笃悠悠的唱段,搅乱了老姑奶奶的思绪,而时时在她眼前浮现的,竟是四十多年前的陆安清。
四
老姑奶奶的家在北西街的当口,塘桥脚下,出门就是北大街。转弯几步路就是蒲溪镇的大饭店——天香楼。天香楼的营业时间是根据蒲溪镇固存的传统而定,从清晨四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因为附近的农民有吃早酒的习惯,所以天香楼早市的供应往往比中午更显得忙碌。
今天一大早,老姑奶奶就到集市上去买鸡买鸭,在集市上转了一个大圈子,菜篮子里装得满满的,口袋里的三十多元钱也花得所剩无几,在集市上老姑奶奶看见陆安清有一蟹箩的小鱼,用一块塑料布摊在地上,把鱼放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在卖,等到老姑奶奶买好菜,走到北西街,看见陆安清已经坐在天香楼里喝着酒。老姑奶奶心里琢磨着,大概陆安清的小鱼全部卖掉了,所以赶紧到天香楼喝早酒。其实,老姑奶奶看见也就看见了,等她走到家,已经把陆安清在喝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最近几天,老姑奶奶觉得脸上皮肤干巴巴的,胃口也不好,吃什么也不香。她知道自己并没有得什么病,而是心情不好所致。前几天,她对儿子阿根简直不想搭理。要不是最近地里活忙,老姑奶奶连饭都不想烧。气恼的时候还真想到女儿家住几天。可是,转而一想,阿根
每天早出晚归,侍弄着那几块农田,也真够累的。做娘的哪有不心疼儿子的,还真忍心让儿子回家摸冷锅灶。所以,尽管老姑奶奶对阿根心里有气,可是,一天三顿热汤热饭,还是为阿根准备下了。
前天晚上,老姑奶奶的堂兄弟,蒲溪四队的生产队长邱龙根来串门,真巧,大儿子阿强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也真好来。大家坐在堂屋里东拉西扯地谈说着。说着说着,就谈起了阿根找对象结婚的事。
“这个小炮子,也不晓得他急不急,都二十八岁的人了。”老姑奶奶有点生气地说。邱龙根接过阿强递过来的一支烟点上,听完老姑奶奶的话,笑了起来,说:“哼,大姐,你是在家里不晓得阿根的事,阿根有对象了。”
“我也听说了。”阿强说:“大概是浴堂街林家的小闺娘。”
“浴堂街林家的?”老姑奶奶不明白地问。
“就是百货商场钱月妹的闺娘。”邱龙根说。
“噢,想起来了。商场里那个最凶的女人。”老姑奶奶问道。
“对,对,就是她。”阿强说。
“钱月妹的小闺娘不是待业青年吗?!”老姑奶奶也知道林娟的待业。
“你管她呢?反正阿根要她。你最好让他们去。”阿强劝说着母亲。
老姑奶奶不说了。阿根能找到对象,对她来说,至少也是个安慰。她知道即使自己反对,其实也没有用。
“我才不管他们,我又不跟他们过一辈子。”老姑奶奶说。
“大姐这话说得有懂理。他们小青年的事最好不管,让他们去,好坏反正都是他们自己愿意的。你要去管,倒是找气受。”邱龙根接着老姑奶奶的话说。
正说着,阿根回来了。进门后,阿根叫了声“舅舅”就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烟来给邱龙根递去。嘴里说:“正好,舅舅在,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有什么事就说。”邱龙根接过烟说。
阿根拖了把椅子,坐在邱龙根身旁,说:“谈了个女朋友,想叫她上门,你们看。”
“晓得,晓得。刚才还在说这件事,上门就上门吧!”邱龙根说。
“姆妈,大哥你们看呢?”阿根转过身问道。
“这是好事,说个日子,叫妈妈去买点菜,把风妹一家也叫来,大家热闹热闹。舅舅把舅妈也一起叫来。”阿强说。
阿根从口袋里拿出五十元钱,递给老姑奶奶,说:“好,大后天就叫他们来。这钱姆妈拿去用。”
老姑奶奶没有伸手去接钱,到是邱龙根说了一句:“钱你拿着,阿根既然拿出来就用吧!老姑奶奶接过钱,说:“大后天阿强你早点来,帮我烧烧弄弄。”阿强答应了一声,邱龙根也答应大后天一定来。
所以,今天一大早老姑奶奶就上街去买菜。尽管老姑奶奶对阿根余气未消,但想到未来的媳妇今天上门,老姑奶奶身上的不舒服好像也一下子消失了。回到家,就赶紧叫阿根把鸡和鸭杀了,吃了一点泡饭,就在砧板上剁起碎肉,准备做些肉圆子。
阿根把鸡和鸭杀好,上楼换了一件衣服饭也没吃,和老姑奶奶说了声:“我出去一趟,马上就回来。”就走了。
没过一会儿,阿强一家子就来了。忙着洗鸡洗鸭,下锅烧。邱龙根和他的老婆拎着一盒蛋糕笑嘻嘻地也来了。喝茶、抽烟,说东道西闲聊着。
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准备下的菜都烧好了。老姑奶奶看看时间,已经快中午了,怎么阿根还没有回来。此刻,老姑奶奶显得有点焦急不安。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做什么事总是冒冒失失的。阿根早上出门的时候,老姑奶奶心想他大概去接姑娘,怎么接到现在,还不见个人影呢?说好要来,肯定会来,老姑奶奶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北西街人家大概都知道了老姑奶奶今天是最小的媳妇上门,所以三三两两不断地有人来看望,虽说有人知道林娟是什么模样的,但好像只有今天看一看才够意思似的。当然,老姑奶奶不怠慢人家,来者都是客,递支烟,说上几句客套话,并脸上总是笑着说:“等过门那天
请来喝喜酒。”
但是,看着人家都已捧起饭碗在吃午饭了,老姑奶奶真有点急了。忙叫阿强出去找找。
“阿强啊!你去看看,怎么到现在还不来。”老姑奶奶说。
“到哪块去找。不急,再等一歇。你看着,马上就会来的。”阿强稳笃笃地说。
“你去找找,舅舅、舅妈大概都等饿了。”老姑奶奶又说。
“没关系,没关系。”邱龙根说:“阿根大概和姑娘到市里去买点东西来送给你这个未来的婆婆。“
“算了吧!这个阿根,人家姑娘又没有工作,要送什么东西。”老姑奶奶说。
正说着,阿根一个人回来了。脸上一脸的不高兴。一进门,就说:“不要等了,先吃吧,她不来了。”
“哎,说好来的怎么又不来了。”老姑奶奶不安地问。
阿根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划着一根火柴点上,狠狠地从嘴里吐出一口烟,气乎乎地说:“她妈妈把她关在家里,不给她出来。”
“为什么?”老姑奶奶问。
“说过二天要招工考试了,让她在家里复习功课。”
“她妈妈晓得今天的事吗?”
“不晓得,我叫林娟今天来的。”
老姑奶奶生气了。她把腰里的围裙解开,朝灶台上一扔。又拿了一只小凳子,坐在门口,气得连话都不想说。是啊,忙了一个上午,人又不来,自己家里人吃一顿,算什么名堂。她想骂阿根,但转而一想,骂又有什么用呢?反正人家姑娘又不来,吃饭吧,吃饭,老姑奶奶无奈地叫阿强把桌子拉开,招呼舅舅、舅妈一起吃饭。
屋里的气氛变得凝固了起来。邱龙根虽然拿着小酒杯和阿强喝着酒,但明显地感觉到没劲。老姑奶奶连饭也不想吃,拿着筷子给邱龙根和他的老婆夹菜。阿根埋着头,开始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酒,越吃越不对头,大口大口地喝起了酒,老姑奶奶要抢阿根的酒杯,给邱龙根拦住了。一桌子的菜,一桌子的人,因为林娟没有来,人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淡淡的。
突然,从街上传来了有人骂街的声音,而且越骂越响,声音直冲着老姑奶奶的家。阿强从桌子边站起身,要走出去看,被老姑奶奶拦住了。老姑奶奶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在骂,而且知道骂谁。她丢下饭碗,走到门口一看,不错,果然是他。
陆安清干瘦的脸上红通通的,醉眼朦胧,站在北西街当口,用手指着老姑奶奶的家,言语不清地骂着。
“赤佬,你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我骂你,你个江北小赤佬。”
来来往往的都站在北西街当口,都在看陆安清出洋相,竟没有人上前相劝。
老姑奶奶一走出家门,看见陆安清喝醉的神态,就感觉到一阵阵的心酸。她知道陆安清是在骂阿根。但现在想叫他不骂,或者让他走开,老姑奶奶知道自己无法办到。老姑奶奶看见四队有几个小青年在围观着陆安清,就拉着一个小青年说:“你们把他拉走,他吃醉了。”
陆安清也看见了老姑奶奶。不看见则罢,一看见,陆安清竟双膝一软,扑通朝地下一跪,大声地哭叫起来。周围的人连拖带拉都没有把陆安清扶起来。
“小畜牲,你不是人,你为啥欺侮我。赤佬,你个江北赤佬。”
看着陆安清的样子,老姑奶奶擦了擦腮边滚下的泪珠,转身就想回走。这时,阿根已经从家里一步冲了出来,跑进人群,一把揪住陆安清的衣襟,伸出拳头就要打下去。老姑奶奶想拦已经来不及。幸好,阿根要落下的拳头,被阿强按住了。邱龙根让阿强把阿根拖回去,又叫四队的人把陆安清拉走。
“你打,你打。”陆安清叫着,哭着。“你打,打死我你去抵命。赤佬,你欺侮我老头子,不得好死。”醉了的陆安清被人拉走了。
阿根被拖回了家,还在大声地叫骂着:“死老头子,我非要打死你。”
老姑奶奶被人扶着进门,听到“打死你”竟一下昏厥了过去。
五
老姑奶奶住进了公社卫生院。
开始二天,脸色很难看。饭不想吃,茶也不想喝。后来在阿强和医生的劝说下,才勉强吃点粥。邱龙根来看望了几次,说一些安慰的话。阿根也来了,买了很多水果,又买了麦乳精,放在老姑奶奶的床头。老姑奶奶看都不想看阿根一眼。北西街来了很多人,都说不能怪陆安清,是阿根不好。这样一说,老姑奶奶的心里才似乎觉得好受些。
这天早晨,老姑奶奶一觉醒来,发现病床旁的小柜子上有几条活鲫鱼,盛在一个塑料袋里。她感到奇怪,问隔壁病床上的人,说是一个瘦老头子送来的。放在这里,人就走了。老姑奶奶一想,准是陆安清。那天,陆安清喝醉酒骂街的事,老姑奶奶住进卫生院后,还没有问过
任何人。以后的事,听阿强说过几句,也没听清个什么。这个老头子,是个好人,但一辈子却过得窝窝囊囊。老姑奶奶拿起塑料袋看了看鱼,不知怎么搞的,心底又感觉到阵阵难受,眼睛里流下了泪水。
当然,陆安清现在的状况和大半辈子的窝囊,老姑奶奶心里知道得清清楚楚,假如当初,老姑奶奶不敢再往下想下去。可是,像一笔债似的,迟迟未还,虽然人家不催,但自己总是觉得过不去。可是,这笔债又该怎样还呢?老姑奶奶知道,但确实无法说。
邱龙根骑着自行车来送早饭,进入病房后,老姑奶奶就把陆安清送来鲫鱼的事告诉了邱龙根。
“这个老头子,那天晚上,差一点把命送掉。”邱龙根拿起鱼看了眼,从嘴里突然冒出了一句。
老姑奶奶一听,吓了一跳,忙问道:“真的?你说给我听听。”
“那天吃醉酒,回到家就像死猪一样睡觉了。到了晚上,起来小便,站在门前的河塘边,脚一滑,就掉到河里去了。还巧了,河边有二个人在网鱼,看见他掉到河里,就下去把他救起来。大概呛了几口水,酒也醒了。后来他们周队长把他弄到家里,换了衣裳。说这样下去不行,还是要送他到养老院。陆安清听了,又哭了一夜,周队长拿他也没有办法。”
“是哪个告诉你的?”
“周队长。他还问阿根和陆安清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结的仇呢?我说,不为什么事,大概阿根说了他几句。”
“龙根,你不晓得,是阿根骂他,又把他东西踢出门的。”
“这个老头子也不好,为这点小事,何苦要这样呢?”
“唉,说什么呢!”老姑奶奶叹了一口气,偷偷地用手抹掉了泪花。
其实,老姑奶奶和陆安清的往事,邱龙根也略知一二,但过去一直没有说起过,他不便问这个老姐姐,老姑奶奶一定还有其他事情藏在心里。否则,为了儿子和陆安清,她为什么不帮儿子,而只要提起陆安清,老姑奶奶就会难过呢?
“老姐姐,阿根年纪轻,他陆安清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件事,不能全怪阿根,你要想开点,身体要紧。”邱龙根劝说着。
“唉,龙根啊,你不晓得。阿根没良心,人家陆安清过去对我们不错。阿根能活到今天,还真亏了陆安清。”老姑奶奶说。
“噢,这个倒没有听说过。”
“养阿根的那年,队里家家都是透支,靠他死鬼老子一个人,要养活四个人。把阿根养下来,我差一点把命送掉。后来,我身体虽然好了,但又没有奶水,粮食又不够吃。那时候,陆安清在二队养奶牛,天天送一大杯子牛奶给我们,阿根的死鬼老子要给陆安清磕头。亏得是陆安清的牛奶,否则,阿根能活下来吗?他老子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得了个绝病。人家陆安清送米、送菜。你去问问阿强,陆安清对他怎样。现在我们日子好过了,人家日子不怎么好过,就把过去的事忘了,你说有这个理吗?”老姑奶奶流着眼泪说着。
“人是个好人,蒲溪大队哪个不晓得。我说,要是陆安清在我们四队就好了,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邱龙根说。
“话是这样说。二队对他也没有办法,没有劳动力,搞责任田,他陆安清做不动了。”
“姑奶奶啊,我说一句,你不要见怪。干脆,你把陆安清接过来一起过,老伴老伴。”邱龙根顺着老姑奶奶的心思说。“我们四队养得起。让他看看仓库,就怕你不愿意。”
“龙根啊!就是我愿意,这个家陆安清进得来吗?”老姑奶奶担忧地说。
“你是说阿根。我去和阿根说。阿强总不会反对的。”
“还是慢慢再讲吧!要真这样,街的上人又要怎么讲呢?”
“不要紧。我看关健还是阿根。”
“龙根,你要去说说阿根。我看是钱多把他害了。过去是穷想钱,现在是钱多害人。”
“老姐姐,不能这么说。北西街有几个阿根。不过,阿根也不太像话。上次为非洲灾民捐款,家家户户都出了钱。叫他捐,你晓得他说什么,我才不捐呢!算什么名堂。当时,就被我骂了几句。”
“弄不好,这个小棺材。等我出院回家,让他一个人过,随便他怎样。”
“好了,好了,不谈了。陆安清的事你再想想,如果你没意见,我去和周队长谈一下就可以。他陆安清总会愿意的。”
“好吧,等出院再说吧!”
六
第二天上午,老姑奶奶就出院了。是阿强用自行车把她送回家的。
其实,老姑奶奶本来也没有什么病,只是被气了一下,所以才昏厥了过去。在卫生院休息了几天,众人又劝说了很多话。老姑奶奶的心里才觉得好受。回到家,阿根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阿强让老姑奶奶休息休息,中午饭由他送来,就回去了。
北西街的人知道老姑奶奶出院了,又都来看了一下,说了些宽心的话,让老姑奶奶不要为阿根的事再受气,就走了。老姑奶奶收拾了一下东西,觉得有点累,就想到楼上去躺一会儿。刚想上楼,林娟的妈妈钱月妹来了。
钱月妹站在堂屋中间,四处打量了一番,说:“你就是阿根的娘。”
一个镇上住着,虽不相识,但都是熟面孔,老姑奶奶从钱月妹踏进门槛,就知道她是林娟的妈妈,所以,赶紧招呼钱月妹坐,又忙着要去倒水。
“你不要倒茶,我来看看,想和你讲讲阿根和林娟的事。”钱月妹拦住了老姑奶奶,并拖着老姑奶奶坐下,自己坐在老姑奶奶身旁。
“阿根娘,林娟和阿根的事你大概都晓得吧?”钱月妹说。老姑奶奶点点头。
“你做娘的要管管儿子。林娟这二天就要参加招工考试,要复习功课。偏偏阿根天天来叫她出去。这怎么行呢?何况,我们本来就不同意这件事。”
老姑奶奶莫名其妙地被钱月妹抢白了几句,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但又不好说,只好陪着笑脸说:“是啊,是啊,我和阿根讲讲。”
“做人不好这样。拿钱多来硬讨老婆,有这种事吗?林娟还小,又没有工作。你也是做娘的,你讲,可以这样吗?”
钱月妹说话的口气越来越硬。老姑奶奶平时就不会多说话,此刻,更无言对付,只好唯唯诺诺,听钱月妹说。钱月妹越是说得起劲,老姑奶奶越是觉得难堪。当钱月妹说起前几天阿根要打陆安清的事,老姑奶奶更觉得无地可容。
“叫林娟上门,我们还不同意这件事。是我把林娟关在家里的。怎么,林娟不来,你家阿根就要把气出在人家穷老头子身上,就凭这点,我们就不同意把林娟给他。”
“好了,不要说了。阿根的事我也管不了。”
“亏你做娘的讲得出。自己的儿子也管不了,如果阿根再缠着林娟,有什么事,让你阿根负责。”钱月妹说完,站起身来要走。
“负什么责。”阿根大概在门外,听了一会儿。此刻,一脚踏进门就粗声粗气地问道。
钱月妹看见阿根归来,顿时火冒三丈,她仗着是林娟的母亲,用手指着阿根说:“你凭什么缠着林娟,想骗人家小姑娘是吗?林娟如果有什么事,就要你负责。”
阿根并不示弱,回敬着说:“当然我负责,只要你女儿愿意。”
“不要脸的东西,拿面镜子照照自己,算个什么。”钱月妹露出了一脸凶相。
老姑奶奶看见阿根回来,就害怕他们吵起来,她上前拖阿根,并劝钱月妹先走。
钱月妹边骂边走出堂屋,阿根在后面气恼地骂道:“滚出去,滚。”
“你骂人,你个江北赤佬,你不是人,”钱月妹走到街上,竟哭了起来,边哭边骂。只有一会儿功夫,北西街就站下了很多人,围观着看热闹。
老姑奶奶此时劝也不是,拉也不是,急得大骂阿根。但阿根却站在门口,一句一句地回敬着钱月妹。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直到阿强赶来,把钱月妹劝走,争吵才结束。
阿根余怒未消,站在堂屋里,竟骂起看热闹的人。
老姑奶奶看着阿根的样子,感到一阵阵心痛,直到邻居把阿根拖走,阿强劝老姑奶奶不要为阿根的事操心,又好说歹说地把老姑奶奶扶到自己家里去了。
老姑奶奶流着眼泪,深深地叹着气,咀咒着阿根。
七
又忙又累,最近一段时间,阿根觉得自己简直有点焦头烂额。田里的活不敢放松,为林娟的事可谓绞尽脑汁,偏偏又出了个陆安清搅在里面。事事不顺心,处处不得意。
那天和钱月妹吵架的事,阿根现在想来懊悔不及,太不应该了。后来和林娟碰头时,林娟哭着对阿根说:“这样下去,叫我在家里怎么做人。”阿根好言相劝,千说万说自己不好,甚至答应上门向钱月妹道歉,但是,林娟却说:“上门道谦,更没有落场势,我妈非把你赶出来不可。”没有办法,阿根自己也觉得没趣。听任林娟的斥责,竟毫不还嘴。
这几天,林娟参加了招工考试,按理说,考试已经结束,有足够时间可以出来和阿根约会。然而,林娟却很少出来。阿根厚着脸皮悄悄地去叫林娟,而林娟推说身体不好,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阿根似乎预测到林娟可能变心,但阿根不甘心,每次和林娟碰头都说,只要有了工作,你要什么就买什么。但是,林娟却说,到时候再说吧!对林娟的变化,阿根忧心忡忡,只好看着办吧!
可是,就在昨天,林娟接到了通知,她被市属工厂录用了。这对林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快乐,而对阿根来说,却是沉重一击。阿根宁愿林娟考得不好,甚至没有单位要她,这样,林娟就有可能到北西街。而现在,林娟进了工厂,又在市区,接触的东西多了,厂里的小青年又多,阿根和林娟的事就会吹。事情果然不出阿根所料,当天晚上,林娟却主动到北西街来了。
老姑奶奶还住在阿强家。阿根回到家,自己胡乱地搞了些饭菜,刚端起饭碗,林娟来了。
“阿根,你出来一次,我想和你说一件事。”林娟站在堂屋里说。
阿根放下饭碗,又是冲麦乳精,又是拿糖果,招呼着林娟。
“我妈不在家,有什么就在家里说吧。”阿根说。
“阿根,厂里我已经去报到过了。厂里讲艺徒期间不准谈朋友,你看。”林娟把早已想好的话,一口气说了出来。
“我等你,有什么关系。我们的事情,你们厂里又不晓得。”阿根说。
“万一给厂里知道了,怎么办。我看,暂时先不要谈,以后再讲。”
开始,阿根以为林娟只是一般地讲讲而已。现在,看到林娟说话的神态竟是这样认真,阿根晓得,事情不妙。忙说:“林娟,你不要听家里人的话,我对你真心真意,以后时间长了,你会知道的。”
“这件事和我家里不搭界,是我自己这样想的,我怕在厂里影响弄坏了,以后不好办。”
“我劝你不要这样。你如果不相信我,可以先拿一万元存在你的名字上,你说行吗?”
“这个不好,我又不是为了钞票。”
“那,林娟,我求求你,你放心,我。”阿根语无伦次地说。
“阿根,就这样。过去,我没有工作,你待我很好,谢谢你,以后,你不要来找我了。”林娟说完就要走。
“林娟。”阿根突然大叫了一声,上前一把抓住林娟的衣服,又双腿朝下一跪,说:“你不是答应要我的吗?”
“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
“林娟,我求求你。”阿根竟嚎啕大哭起来。
就在这时候,从门外走进来三个人,林娟的父亲和二个哥哥。其实,他们是和林娟一起来的,站在门外,怕有不妙,所以,就等在外面。现在,看看事情差不多了,就一起走了进来。
“好了,起来,起来。难为情吗?你再去找一个女朋友就是了。”林娟的父亲说。
看见是林娟的父亲和哥哥,阿根站了起来。抹掉了眼泪,一下子觉得羞愧难容。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木呆呆地站着,眼看着林娟走出了家门。
人一走,阿根像发疯似地把桌上的饭碗一下子全都撸在了地上,搬起了一个方凳朝地上狠狠一砸,嚎叫着说:“滚,滚吧,我什么也不要了。”
阿根的举动,惊动了四邻。人们都跑了过来,有人去叫老姑奶奶和阿强,有人去叫邱龙根。阿根在堂屋里虽然被人拉住,还是又跳又闹。
没过一会儿,老姑奶奶、阿强、邱龙根都来了。弄清了事由,只好相劝着阿根。而老姑奶奶看着阿根的样子,又是伤心又是同情,站在一旁悄悄地抹着眼泪。
“好了,阿根。男子汉大丈夫,就为这点事受不了,还行?”邱龙根给阿根递了一支烟说。
邻居中也有人劝说道:“现在的小姑娘心高,不谈就不谈,还是找一个本村的好。”
阿根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坐在那儿抽着烟,一句话也不说,他觉得脑子里乱七八糟。后来,还是老姑奶奶再去弄了点饭菜,邻居们也都走了。阿根吃了点饭,又和舅舅邱龙根谈了一会儿。
等舅舅走后,阿根来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床边上,觉得浑身无力。的确,林娟的事对他刺激很大,至少使他过去的某种信念受到了冲击。过去穷的时候,他曾幻想过有了钱后应该怎样怎样,但现在真正有了钱,却事事不称心。阿根无法想透其中究竟的原因。其实,阿根有的是钱,但缺的却是某种寄托,这一点,在阿根碰了壁后,他仍然没有想到。因为,阿根在临上床睡觉之前,自言自语地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这一夜,阿根想了很多。他没有忘记菜皮熬成的稀粥,他一顿吃四大碗的年代,他更没有忘记,因为穷,过早地参加劳动,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同样,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成为万元户时一种无法说清的冲动。而现在,一切都变得这样的空洞,钱,就是为了享受才去挣得吗?有了钱,除了享受之外,究竟还有什么用呢?
阿根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醒来时还十分清晰。
阴天,蒲溪镇卫生院。阿根躺在病床上,觉得自己快将死去,因为每一次呼吸都是这样紧迫,困难。妈妈、哥哥、舅舅、林娟都站在床边,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丝毫没有表情,谁也不说话,就这样看着他。阿根想说话,但又说不出来。后来,医生来了,竟是陆安清,穿着白大褂看了一眼,摇摇头又走了。阿根拼着全身的力气叫着“救救我,我给钱。”
但是,陆安清笑着说:“晚了,阿根,钱救不了你的命。”
阿根想哭,想叫,想喊,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人们都走了,病房里,阿根一个人双眼直瞪瞪地看着天花板。
一大早起来,阿根觉得有点头昏脑胀。老姑奶奶上街买了豆浆,又煎了几个鸡蛋,让阿根吃了,并关照说,今天就不要去干活了,休息二天。地里的活叫阿强帮助弄一下。
休息了一个上午,下午阿根又睡了一觉。到了晚上,精神好了许多。邱龙根和阿强晚上来看阿根,东拉西扯地说了一会儿闲话,又劝说了阿根几句。最后说起了老姑奶姑和陆安清的事。
开始,阿根有点吃惊,但转而一想,又慢慢冷静了下来。当邱龙根说起陆安清过去的事情,阿根不声不响地听着。邱龙根说完,阿根才慢慢吞吞地说:“这件事,只要妈妈愿意,我不管。”
“现在我们是家里讲讲,对外人还没有说起过。如果家里没有意见,我再到二队去讲。”邱龙根说。
“既然舅舅这么说,妈妈又同意,哥哥没意见,我也赞成。”阿根爽气地说。
阿根同意这件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特别是老姑奶奶,因为阿根连任何附加的条件都没有。不过,阿根的同意,和失去林娟后精神不振有很大的关系。但谁也不去想阿根为什么会这样轻而易举地表示赞成。
不过,老姑奶奶却暂时得到了一种安慰。
八
邱龙根决定亲自去和陆安清谈一次。
那天,在大队开会,邱龙根和二队的周队长谈起了老姑奶奶和陆安清的事。周队长高兴得直点头,连连说:“太好了。这样,我们对陆安清也算尽到责任了。”但是,邱龙根有句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来。“你们二队甩掉了一个包袱。”因为是自己主动谈起的,何况,陆安清到四队来也不会继续成为包袱,所以,邱龙根就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进去。最后商定,由周队长出面和陆安清谈,再给邱龙根一个答复。以后的事再商量。
可是,偏偏出于人们的意料,陆安清竟不同意。什么原因也不知道。邱龙根一听到这个答复,当时就火冒三丈,说:“让他从糠箩里往米箩里跳,他还不肯,这个糟老头子,想什么?”周队长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邱龙根只好亲自去找陆安清。
骑着自行车从北西街到二队,只有几分钟的事。到了二队,熟门熟路,邱龙根很快找到了陆安清。
陆安清的一间小屋,是搭着一个远房亲戚的山墙而建成的。土墙、草顶,虽然和旁边的楼房很不协调,但从外面看,也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土墙抹得很平整,草顶铺得很整齐,就像一间常用的灶间,所以也就不刺眼。反正,陆安清住这间草屋并不会长久,人一死,又没
有人继承什么的,他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下。到时候,草房一扒,建一间像样的灶间,还白占地皮一块,有什么不好。
邱龙根双脚踏进陆安清的小屋,稍稍有点吃惊。别看这个老头平时窝窝囊囊的,屋里到还收拾得清清爽爽,整整齐齐。而且给邱龙要的第一印象就是屋里的一切东西摆放得有条有理,农具虽不常用,但都擦得亮光光的挂在那里。邱龙根知道,如论农田的活计,陆安清是一把好手。只不过年纪大了,做不动了。又没有子女,所以就落到现在这种贫困的地步。
大概一大早就出去,捉了很多瘌哈蟆,此刻,陆安清正埋着头在剥癞哈蟆的皮,准备收拾干净了再拿出去卖。邱龙根进门,陆安清赶紧站起身,招呼道:“邱队长,你来了,坐,坐。”
“你忙,你忙。”邱龙根朝凳子上一坐,拿出香烟,给陆安清递了一枝,说:“老陆,你捉了不少啊!”
陆安清用围腰布擦了擦手,说:“不多,不多,要是落雨,还可以多捉一些。”邱龙根点上烟,看了看站在一旁的陆安清,用表示疑问的口气说:“周队长跟你说的事,你不同意?”
“啥事体?三妹的事?”陆安清有点紧张地问道,然后说:“邱队长,伲是穷光蛋一个,讨不起。再讲,年纪一大把,快落土了,这。”
“唉,这算什么。”邱龙根打断陆安清话语,说:“三妹有这个意思。何况,你过去对他们一家不错,现在吗,过去老伴老伴。我们四队也好派派你的用场。”
“好了,好了。三妹的儿子像只狼,有了钞票就了不起了。伲惹不起,躲总躲得起。”
“三妹的儿子也同意了。现在就看你了。”
“真的?三妹的儿子会同意,我才不相信呢。”
“我邱龙根还会跟你说假话。老陆啊,这是好事情,你再想想。人家三妹是一片真心。”
“三妹是个好人。”陆安清点点头说:“让我再想想。”
“好了。还有啥想头。说声同意,拣个日子闹闹猛猛地就过去,不就完。”
“不要,这样不好。”陆安清很爽快地说。
陆安清的活刚说完,邱龙根觉得很恼火,但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脸还想说点什么,周队长此时大步走进了屋子。
“邱队长,你亲自来做说客了。”周队长大大咧咧地说。
“老周,看你说的,我是找老陆谈谈玩玩。”邱龙根笑着说。
“怎么样,陆安清你到底同意吗?”周队长两眼直瞪瞪地盯着陆安清,问道。
看见周队长来了,陆安清好像有点害怕,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小了。他有点慌张地说:“我刚才说,还要再想想。”
“想什么?”周队长吹胡子瞪眼地说:“二条路。一条是到北西街去。还有一条,马上就派人送你到公社养老院去。”
“周队长”陆安清一下子乱了阵脚,竟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条路,你拣一条走走。我也没有办法。这是对你负责。”周队长说。
邱龙根看着眼前周队长的表演,再看陆安清的一副窘相,想笑不敢笑。只好在一旁说:“周队长,让老陆想想,让老陆想想。”
“想什么,现在就定。如果准备到北西街去,算数。不去,我马上就去叫人。”周队长用毫无商量余地的口吻说。
“周队长。”陆安清此时也发急了,大声地说:“你不要逼人太紧,我我。”说到这里,陆安清结结巴巴地说不下去了。最后竟冒出了一句软弱无力的话:“那我到北西街去。”
“哈,哈。”周队长大笑了起来。邱龙根也跟着嘻嘻地笑着。而陆安清双膝蹲下竟用双手捂住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老姑奶奶听完邱龙根和陆安清谈话的经过后,用手轻轻地抹掉了脸上的泪珠,说:“龙根啊!北西街的人都晓得这件事了,你看怎么办才好呢?”
邱龙根说:“再和阿强、阿根商量一下,腾一间房间,收拾收拾。拣个日子,弄二桌酒,意思意思就行了。”
“是啊,不过,你要再和阿根说说,我怕他”
“没事情,阿根那里我负责。如果实在不行,阿强的房子也有,怕什么。”
“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九
东家娶,西家嫁,在北西街是常事。几串鞭炮,几车嫁妆,几十桌喜酒,红红火火,闹闹猛猛。只要是办喜事,一条长长的北西街可以闹上三天三夜。
唯有老姑奶奶在北西街开了先例,也不知道是娶,还是嫁,反正有那么回事。最近一段时间,也够忙的。街上左邻右舍的婆婆妈妈们,东一句西一句,说衣服要做个里外三套新,装修个新房间,添点像样家具,喜酒也不能少等等。把老奶姑姑说得拿不定主意,倒是邱龙根
一锤定音,说:“现在不是过去,一张床一张桌子就行了。要办就像模像样,小的结婚什么样,老的也一样。”这件事也真亏了阿强和邱龙根,置办家具,布置新房,还特地拿出二百元给陆安清做了二套新衣服。弄到最后,除去办喜酒宴席的钱,老姑奶奶的积蓄也所剩无几了。不过,老姑奶奶的心里倒是一直蛮高兴的,能让陆安清过上几天好日子,不正是老姑奶的心愿吗。
一早起来,洗刷完毕,老姑奶奶就觉得左眼皮老是一跳一跳的。活了大半辈子,就怕左眼皮跳,因为每次跳都会出点让人不高兴的事。现在,老姑奶奶心里放不下的就是阿根。虽说阿根这一段时间好像不声不响,但看得出阿根有心事,脸上很少露笑脸。前二天,阿根拿出二百元交给老姑奶奶,说给姆妈做件衣服。老姑奶奶不想要,但阿强说:阿根既然有这份心,还是拿下的好。所以,老姑奶奶收下了。但是心里想,等办完事,如果钱还有积余,这二百元还是还给阿根。
帮忙办事的人都陆续地来齐了。老姑奶奶也穿戴一新。邱龙根也早早地来了,打了个招呼,对老姑奶奶和阿强说:“你们这里抓紧点,我去二队接陆安清。”
没半个时辰,客人们也都来了。邱龙根领着陆安清也来到了北西街。一大群孩子跟在陆安清身后,大声叫嚷着:“新娘子,新官人。”把陆安清叫得满脸通红。俗话说:人靠衣着马靠鞍。别看陆安清平时窝窝囊囊,今天,理了发,刮了胡子,穿一身新衣,还真像个有家有
口的男主人。陆安清一到老姑奶奶的家门口,鞭炮声就响了一条街。客人们在客厅里嘻嘻哈哈地谈笑着,喝着茶,抽着烟。陆安清挨个地递烟、倒茶,有点新官人的味道。
一直到摆定酒席,客人们都入了席。老姑奶奶才发现阿根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邱龙根叫人去找,找了半天,也不见个人影。客人们都在等着,老姑奶奶对邱龙根说:“不要等了,开吧。”邱龙根说声好,就叫帮厨的人开席。这里准备开席,阿根回来了。
自从和林娟的事闹翻后,阿根的心里一直不痛快。后来又听说自己的妈妈要和陆安清结婚。气得阿根真想一家伙把家里砸个稀巴烂。听了邱龙恩的劝,阿根才平息了心头的火,转而想想,让他们老的去结婚吧,我反正这一辈子也不想再讨老婆了,混一天算一天,管那么多干什么。但是,心里总有一股自己也说不清的什么滋味,看着哥哥阿强挺起劲的买家具,装修新房,阿根却躲得远远的。他想找一个地方痛快地哭一场,或者喝它个三瓶酒,醉倒了不是什么也不知道吗?可是,眼前的事总是搅得阿根心烦意乱的。阿根知道想阻止妈妈和陆安清的事,那是很难办到的,如果大闹一场,也没有多大的意思。算了,就让他们折腾去吧。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阿根当然对什么都不会热心,包括今天老姑奶奶结婚。但是,是否要吃喜酒,阿根是有想法的,他想不吃,但害怕邻居们会讲闲话,如果吃喜酒,又觉得自己的脸面没地方搁。妈妈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在结婚,而自己年纪轻轻,却没结婚。这对阿根来说,的确是最难接受的。所以,一大早阿根就悄悄地溜出了家门,到市区转一了圈,大概后来想想不对,又赶回来参加酒宴。
邱龙根说一声“开席”客人们都举起了酒碗。十几桌酒席的人都红光满面,喜气洋洋。只有阿根,虽坐在席上,但人家刚举碗,阿根已经一仰脖子喝下了一碗酒。老姑奶奶看见了,但不想声张,她悄悄地走到阿强身边,对阿强说:“你当心点阿根,他这样喝酒要醉的。”
偏偏阿强没当一会事,说:“让他喝,今天是大喜日子,没关系。”
在另一桌上的陆安清,平时好酒,今天也显得格外兴奋,端起酒碗,禁不住别人的三劝二说:“喝,喝。”敞怀大饮。酒宴还没吃到一半,陆安清已经醉眼朦胧。
吃喜酒要闹,越闹越发。这在北西街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一家有喜事,而办得冷冷清清准会招人闲言碎语。而闹得凶,就会显出喜事办得红火。当然,平时只是小辈结婚,闹闹还可以说。而今天是例外,老辈人结婚,这闹就显得有分寸,但还是有人三碗酒下肚,就
想出法子闹猛一下。有人出了个点子,叫老姑奶奶的女儿和儿子认继父,上前对陆安清叫一声“老阿爸”就可。老姑奶奶的二个女儿和阿强碍着众人的面子,便红着脸叫了陆安清一声“阿爸”叫得陆安清欢喜得了不得。而轮着阿根叫的时候,却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阿根这时酒喝得已经有点醉了。他摇摇晃晃地走到陆安清面前,想睁大眼睛看看,但眼前是模模糊糊的。阿根眨巴着眼皮看清了陆安清后,就一把拉住了陆安清的衣服,傻笑了起来,然后怪腔怪调地叫了起来:“老阿爸。”阿根一声叫毕,客厅里一阵喧笑。听到了喧笑声,阿根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扑在了陆安清身上,怪声怪气地连叫了几声“老阿爸”这里陆安清酒喝得也是迷迷糊糊,连连应声“唉,唉”还用双手抱住了阿根。客厅里的喧笑声哗然大起。
“你们笑什么?”被笑声惊醒的阿根大声喝了一声,说:“我阿爸老早死了。”说完一松手推开陆安清,大声地哭了起来。陆安清被阿根一推,本来就有点站不稳脚,朝后一退,仰面一跤,跌得爬不起身来。
阿根朝地上一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简直是嚎叫着哭,嘴里还叫着:“阿爸,阿爸,你为什么死这么早,你为什么不管管我的事。”众人拖的拖,拉的拉,但无济于事,阿根死命地赖在地上不肯起来,而且越哭越凶。
老姑奶奶站在一旁,竟一点办法也没有,听到阿根的哭叫声,感到一阵阵心痛,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最后竟一口气吸不上来昏厥了过去。
好端端的一件事,最后竟让阿根给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