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成长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川四戈文集最新章节!
孩子是宝贝,是核心,是太阳,是希望。为孩子成长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既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更是家长们应尽的职责。
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才算“优良”的呢?
华居美宅算不算,家财万贯算不算,有求必应算不算,厉骂棒打算不算,团圆和睦算不算,这些都不可一概而论。笔者认为,孩子要健康成长,一方面要有吃穿住行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还要有科学的引导、和睦的亲情等必需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后者权重更大。总之,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氛围才是优良的。
调查显示“问题孩子”往往出在“问题家长”身上。家庭氛围的误区主要有:
1、过分溺爱型。父母和亲属过分溺爱,众星捧月,要啥有啥,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孩子常以吵闹、绝食、毁物、出走、自残甚至自杀等偏激行为来要挟父母。
2、忙碌无暇型。家长只顾“苦心地”赚钱或“善意地”休闲,而忽视孩子的学习和德育,最终导致孩子成为脱缰野马,无意中酿造出家庭教育的悲剧。
3、分数命根型。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其它都打马虎眼,致使孩子高分低能,品德缺失。
4、打骂体罚型。父母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一旦子女考试砸了,父母不问事由地大动肝火,大施拳脚,逐渐成为恶性循环。
5、缺少沟通型。父母与孩子之间很少平等地交流和沟通,相互不理解不体贴,代沟和隔膜增大增厚。
6、父母离异型。夫妻离婚,不仅对双方造成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的身心也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可能遏制孩子的智力、人格、心理的良好发展。
为孩子健康成长,精心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就必须提倡并努力做到:
1、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曾经被粉刷在墙上、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办教育。这句话如今有了新的注解。君不见,暑期各大旅行社最红火的“学生游”已经成了孩子们相互炫耀的“攀比游”你去九寨沟,我去长白山;你去海南岛,我去“新马泰”家长们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初衷,已经变为“经济实力”的攀比。
开学之初花费好百元购买文具,放假之时让孩子天南海北地放松,对于工薪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长禁不住孩子一哭二闹三打滚,忍痛掏腰包。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只是父母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往往没什么好处。不少有识之士指出,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倒是应该提倡“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这个育儿观点。是不是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消费可以“水涨船高”呢?也不是。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倒也有不少父母在孩子的消费上大多比较“吝啬”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有限额的零花钱,文具等一律从零花钱中支出,并且记账备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乱花钱,就会扣除下月的零花钱,以示惩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家长们更应当帮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须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细微的事件确立起来的。不仅如此,家长还应该通过种种途径,帮助孩子克服商家的种种误导,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劳和生活的不易,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最近,北京4名大学生因500元一晚的嫖资纠纷被追砍住院的案例,震惊世人,足可借鉴。
2、再爱也不能让爱“伤害”孩子
大部分家长都在关心子女教育,而且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自认为是“爱”孩子“关心”孩子,但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这份“关心”溺爱淹没了孩子的个性,淹没了孩子应该得到的锻炼、提高和发展的最佳机遇。不少父母正在不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做着伤害自己孩子的事,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孩子否定过多;或者是对孩子不满、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也有的家长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精神上的关爱却不足。这表明家长未能正确全面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满时往往采取简单消极的教育方式,在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中长大的孩子,较易出现如依赖、退缩、恐惧、软弱、撒谎、攻击、急躁、自卑等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事无巨细地包办照料孩子的生活,就极可能造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倘若一次不如意就大吵大闹,自理自立能力从何培养呢?其实,家长既可以自己的勤快带动孩子勤快,也可以自己有意的偷懒逼着孩子勤快。
3、再忙也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恐怕没有一个家长敢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碰过壁,没有烦恼过。因为大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主要是从父母教育自己的体验中继承下来的,是从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从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得来的,这些来源渠道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知识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等方面,也会有局限性。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将来做父母,必须经过培训、考证,有了合格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要孩子、做父母,否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此话值得深思。和孩子所学的语文、数学一样,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要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学习,要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同样需要学习。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报刊、咨询热线、专家报告会都很多,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弥补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缺陷是非常有帮助的。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因为在父母的麻将酣战声中,孩子的学习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语言”系统和自己的价值观,但父母往往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等,于是亲子之间就极容易产生代沟与隔膜。当然,有代沟也不怕,只要能沟通就行。可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大家都很“忙”疏于与孩子沟通,这样,时间一长“心理”距离就远了,孩子就更难以管教。
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再不能停留在只保障孩子有吃有穿不哭不闹的“只养不教”的低层次阶段。再忙也必须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沟通,使家中有轻松愉快的气氛,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经受挫折的磨炼,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还可以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这种方式比一味地“下命令”或者“放马后炮”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写于2004/9/24)
孩子是宝贝,是核心,是太阳,是希望。为孩子成长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既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更是家长们应尽的职责。
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才算“优良”的呢?
华居美宅算不算,家财万贯算不算,有求必应算不算,厉骂棒打算不算,团圆和睦算不算,这些都不可一概而论。笔者认为,孩子要健康成长,一方面要有吃穿住行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还要有科学的引导、和睦的亲情等必需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后者权重更大。总之,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氛围才是优良的。
调查显示“问题孩子”往往出在“问题家长”身上。家庭氛围的误区主要有:
1、过分溺爱型。父母和亲属过分溺爱,众星捧月,要啥有啥,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孩子常以吵闹、绝食、毁物、出走、自残甚至自杀等偏激行为来要挟父母。
2、忙碌无暇型。家长只顾“苦心地”赚钱或“善意地”休闲,而忽视孩子的学习和德育,最终导致孩子成为脱缰野马,无意中酿造出家庭教育的悲剧。
3、分数命根型。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其它都打马虎眼,致使孩子高分低能,品德缺失。
4、打骂体罚型。父母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一旦子女考试砸了,父母不问事由地大动肝火,大施拳脚,逐渐成为恶性循环。
5、缺少沟通型。父母与孩子之间很少平等地交流和沟通,相互不理解不体贴,代沟和隔膜增大增厚。
6、父母离异型。夫妻离婚,不仅对双方造成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的身心也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可能遏制孩子的智力、人格、心理的良好发展。
为孩子健康成长,精心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就必须提倡并努力做到:
1、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曾经被粉刷在墙上、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办教育。这句话如今有了新的注解。君不见,暑期各大旅行社最红火的“学生游”已经成了孩子们相互炫耀的“攀比游”你去九寨沟,我去长白山;你去海南岛,我去“新马泰”家长们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初衷,已经变为“经济实力”的攀比。
开学之初花费好百元购买文具,放假之时让孩子天南海北地放松,对于工薪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长禁不住孩子一哭二闹三打滚,忍痛掏腰包。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只是父母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往往没什么好处。不少有识之士指出,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倒是应该提倡“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这个育儿观点。是不是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消费可以“水涨船高”呢?也不是。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倒也有不少父母在孩子的消费上大多比较“吝啬”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有限额的零花钱,文具等一律从零花钱中支出,并且记账备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乱花钱,就会扣除下月的零花钱,以示惩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家长们更应当帮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须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细微的事件确立起来的。不仅如此,家长还应该通过种种途径,帮助孩子克服商家的种种误导,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劳和生活的不易,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最近,北京4名大学生因500元一晚的嫖资纠纷被追砍住院的案例,震惊世人,足可借鉴。
2、再爱也不能让爱“伤害”孩子
大部分家长都在关心子女教育,而且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自认为是“爱”孩子“关心”孩子,但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这份“关心”溺爱淹没了孩子的个性,淹没了孩子应该得到的锻炼、提高和发展的最佳机遇。不少父母正在不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做着伤害自己孩子的事,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孩子否定过多;或者是对孩子不满、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也有的家长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精神上的关爱却不足。这表明家长未能正确全面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满时往往采取简单消极的教育方式,在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中长大的孩子,较易出现如依赖、退缩、恐惧、软弱、撒谎、攻击、急躁、自卑等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事无巨细地包办照料孩子的生活,就极可能造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倘若一次不如意就大吵大闹,自理自立能力从何培养呢?其实,家长既可以自己的勤快带动孩子勤快,也可以自己有意的偷懒逼着孩子勤快。
3、再忙也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恐怕没有一个家长敢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碰过壁,没有烦恼过。因为大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主要是从父母教育自己的体验中继承下来的,是从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从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得来的,这些来源渠道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知识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等方面,也会有局限性。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将来做父母,必须经过培训、考证,有了合格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要孩子、做父母,否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此话值得深思。和孩子所学的语文、数学一样,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要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学习,要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同样需要学习。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报刊、咨询热线、专家报告会都很多,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弥补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缺陷是非常有帮助的。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因为在父母的麻将酣战声中,孩子的学习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语言”系统和自己的价值观,但父母往往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等,于是亲子之间就极容易产生代沟与隔膜。当然,有代沟也不怕,只要能沟通就行。可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大家都很“忙”疏于与孩子沟通,这样,时间一长“心理”距离就远了,孩子就更难以管教。
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再不能停留在只保障孩子有吃有穿不哭不闹的“只养不教”的低层次阶段。再忙也必须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沟通,使家中有轻松愉快的气氛,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经受挫折的磨炼,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还可以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这种方式比一味地“下命令”或者“放马后炮”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写于200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