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里对人的终极关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长颈鹿咳嗽文集最新章节!
这是我看过的离心灵最近的一部小说。
它通过一个孩子纯美的眼光,去关注人性,关注活在阴影里的人们的内心世界。企图打破人与人在相处过程中的隔阂,把许多事物的关系引回到简单本源的状态。
在这部作品中,林海音是以一种仰视的角度来写这个世界。她通过英子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讲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残酷,并用最温和的方式来控诉这个社会的不公和封建思想所酿成的悲剧。呼唤人们放下成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欣赏,包容,怜悯的心态去生活。
城南旧事是由五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关于疯子,贼,偷情,农村家庭悲剧和死亡。本来都是极沉重的题材,作者却用了孩子的叙述视角和散淡的笔调,把它们化得轻盈明快,温情浪漫。而恰恰是这种毫无重量的哀伤,要比任何泛滥的抒情来得更具杀伤力,令人心酸不已。
1。关于疯子和贼
中国社会是个黑白分明的社会。人们被灌输的惯常观念便是:不是好的就是坏的,是坏的就要彻底排斥和否定。而有异于常人或犯错误的,便要远离,否则他们便会伤害自己。
而这种观念,等于是把部分人兽化,开除出日常生活的圈子。
对于疯子,人们潜意识里是把他们当作动物看待,觉得他们已经丧失了人类的思维模式,随时会发狂。没有人会真正去关心他们心底的想法,甚至有些人认为他们是根本没有感情思维的。
就像小说里描写秀贞时写到的“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这个情形便有如看到洪水猛兽一般。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所爱的人背叛和封建思想的逼迫,秀贞也不会精神失常。而且她只是普通的精神病,还不至于人格分裂,只是思维方式的某部分出了问题,但她的感情与常人并无区别,甚至比正常人更深刻更脆弱。当这些感情浓烈到盖过一切时,便以一种异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于是,她的异常导致无人愿意倾听她的声音。除了英子。
英子在这里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连接着秀贞和唱戏的妞儿。通过英子,使这两个本来疑点重重人物渐渐清晰,渐渐汇合在一起。就像一面破碎镜子的两半,破碎的痕迹被一一核对,证实吻合,然后在英子的努力下,将她们拼合起来。真相大白。
可这真相,只是秀贞,妞儿,英子三个人的真相。
其他所有人都蒙在鼓里,或者说其他人都不屑于这由疯子和小孩发现真相。他们认为这是荒诞的,不能容忍的,他们要解救被疯子蛊惑的孩童。
后来的结局,根据作者烧衣服、归还金镯子和手表的暗示,推测出秀贞母子应该是被火车撞死了。而她们的死亡是由于意外,秀贞的失常,或是人们的追赶,这点无从得知,也并不重要了。
但英子的内心,从此便有那么一块空了,她终于知道了人生有时候也是需要遗忘的。
至于贼的境遇,和秀贞相比也差不了多少,被人们抛弃,孤立无援,一天天在负罪感中生存,找不到出口。但他比秀贞更见不得光。
本来是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却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这条路。所有人都以他为敌,想将他绳之于法。独独是“不懂事”的英子,肯与他做朋友,成为他唯一的倾听者。他被这个社会排挤,所以只能将自己的心灵和所有信任都交给一个七岁的孩子。交付者和被交付者都得到各自的喜悦和温暖。
可作者却为这个小故事安排了一个戏剧性而残忍的结尾,英子无意中为一个警察指了路,结果将她这个好朋友送进了监狱。
命运有时就是荒谬的玩笑,可这个道理对于英子来说,未免知道得太早。
2。关于父亲的情人和家庭悲剧
林海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真实立体的。在这部小说里,并没有全恶或全善之人。每个犯错的人都辛酸,都有自己的苦衷,而其他人也都有思想上的局限性。人人真诚可爱,人人性格中都能找到闪光点。
就连在英子眼中形象高大无所不能的爸爸,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他抓住兰姨娘的朱砂手时被英子看见,英子大哭大闹后竟也不告诉任何人,自己想方设法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最后终于阻止父亲和兰姨娘的继续发展,也让父亲有了台阶可下。
故事里的兰姨娘做过妓女,后来成了有钱人家的姨太太,被赶出来后又投靠了英子家。对于这个人物,尽管她地位卑微,勾引英子父亲,但作者同样将她塑造得可爱无比。她性格开朗,有文化,并且是真心待英子好。“兰姨娘在我们家住了一个礼拜了,家里到处都是她的语声笑影。”“我今天挨着兰姨娘坐,心中只觉依依不舍”英子心里很喜欢兰姨娘,却不得不让兰姨娘走,以保全母亲在家里的地位。
这是英子在心灵上遭遇的第三次成长,使她知道了要保留一些东西,必定要忍痛割舍另一些。
第四个小故事驴打滚儿,讲的是宋妈的家庭悲剧。宋妈在英子家天天想念自己的孩子,想象着自己孩子的模样,却又因为舍不得弟弟而留在英子家。最后因为丈夫的疏忽和愚昧,宋妈的两个孩子都没了,宋妈伤心完后,仍旧回家打算和她丈夫再生一个。
这是一个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形象,她对现实无奈,没有能力去改变,但不管遭受怎样的不幸,始终是满怀希望,且不去评论这希望是否具备现实性,但起码她的心是永远乐观积极的。
在作者的笔下,并没有极悲极压抑的人物,所有的心灵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每个人都能够自得其乐。就算是悲剧,它也不具备毁灭性,也不是谁谁的错,只是作为人生的一种常态存在于那里,不能改变的话,就要积极努力去学习承受。
由此可见,林海音的人生观是平稳,安详,向上的。
3。关于死亡
林海音对于死亡的诠释,温情得近乎美丽。
这种美丽让我想起一首名为告别的交响曲,演奏时每个乐手跟前都点着一根蜡烛,演出中会有一个接着一个的乐手吹灭自己的蜡烛悄然离场,直到最后一个乐手吹灭蜡烛时,乐曲结束。
英子在父亲病榻的那段稚气的对话,以及对父亲往事的回忆,正是作者营造出的这种温馨幸福的氛围,让读者和英子一起沉溺下去。就在英子的幸福里,父亲像是不愿惊动任何人般,静悄悄地离她而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父亲的死亡使英子的内心变得坚强,她不能恐惧,不能悲伤,而是对这个家勇敢地承担起一种责任。她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会担当。
这最后的结局,尽管忧伤,但作者和英子都没有因此放弃希望。就像英子爸爸所说的那样“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讲完这些故事,英子便长大了。但英子的故事却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因为她就是每个人的过去。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喜怒哀乐中慢慢成长,慢慢盼望,慢慢懂得一些事情。
在这部小说里,英子充当的是一个发现者和安慰者的角色,她往往能用纯粹的眼光观察到一些成人看不到的事物的细部,并在这过程中成为人们信任和依托的对象。她无所知而又无所不知,常在无意识中识破真相,做到一些大人们绞尽脑汁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作者正是借英子这个独特形象以及她所处的独特位置,对封建残留思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发掘出人性光辉的一面,告诉人们命运就像游戏,只要能够乐观面对,满怀希望,就算黑暗里也能找到温暖。
这是我看过的离心灵最近的一部小说。
它通过一个孩子纯美的眼光,去关注人性,关注活在阴影里的人们的内心世界。企图打破人与人在相处过程中的隔阂,把许多事物的关系引回到简单本源的状态。
在这部作品中,林海音是以一种仰视的角度来写这个世界。她通过英子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讲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残酷,并用最温和的方式来控诉这个社会的不公和封建思想所酿成的悲剧。呼唤人们放下成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欣赏,包容,怜悯的心态去生活。
城南旧事是由五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关于疯子,贼,偷情,农村家庭悲剧和死亡。本来都是极沉重的题材,作者却用了孩子的叙述视角和散淡的笔调,把它们化得轻盈明快,温情浪漫。而恰恰是这种毫无重量的哀伤,要比任何泛滥的抒情来得更具杀伤力,令人心酸不已。
1。关于疯子和贼
中国社会是个黑白分明的社会。人们被灌输的惯常观念便是:不是好的就是坏的,是坏的就要彻底排斥和否定。而有异于常人或犯错误的,便要远离,否则他们便会伤害自己。
而这种观念,等于是把部分人兽化,开除出日常生活的圈子。
对于疯子,人们潜意识里是把他们当作动物看待,觉得他们已经丧失了人类的思维模式,随时会发狂。没有人会真正去关心他们心底的想法,甚至有些人认为他们是根本没有感情思维的。
就像小说里描写秀贞时写到的“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这个情形便有如看到洪水猛兽一般。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所爱的人背叛和封建思想的逼迫,秀贞也不会精神失常。而且她只是普通的精神病,还不至于人格分裂,只是思维方式的某部分出了问题,但她的感情与常人并无区别,甚至比正常人更深刻更脆弱。当这些感情浓烈到盖过一切时,便以一种异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于是,她的异常导致无人愿意倾听她的声音。除了英子。
英子在这里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连接着秀贞和唱戏的妞儿。通过英子,使这两个本来疑点重重人物渐渐清晰,渐渐汇合在一起。就像一面破碎镜子的两半,破碎的痕迹被一一核对,证实吻合,然后在英子的努力下,将她们拼合起来。真相大白。
可这真相,只是秀贞,妞儿,英子三个人的真相。
其他所有人都蒙在鼓里,或者说其他人都不屑于这由疯子和小孩发现真相。他们认为这是荒诞的,不能容忍的,他们要解救被疯子蛊惑的孩童。
后来的结局,根据作者烧衣服、归还金镯子和手表的暗示,推测出秀贞母子应该是被火车撞死了。而她们的死亡是由于意外,秀贞的失常,或是人们的追赶,这点无从得知,也并不重要了。
但英子的内心,从此便有那么一块空了,她终于知道了人生有时候也是需要遗忘的。
至于贼的境遇,和秀贞相比也差不了多少,被人们抛弃,孤立无援,一天天在负罪感中生存,找不到出口。但他比秀贞更见不得光。
本来是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却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这条路。所有人都以他为敌,想将他绳之于法。独独是“不懂事”的英子,肯与他做朋友,成为他唯一的倾听者。他被这个社会排挤,所以只能将自己的心灵和所有信任都交给一个七岁的孩子。交付者和被交付者都得到各自的喜悦和温暖。
可作者却为这个小故事安排了一个戏剧性而残忍的结尾,英子无意中为一个警察指了路,结果将她这个好朋友送进了监狱。
命运有时就是荒谬的玩笑,可这个道理对于英子来说,未免知道得太早。
2。关于父亲的情人和家庭悲剧
林海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真实立体的。在这部小说里,并没有全恶或全善之人。每个犯错的人都辛酸,都有自己的苦衷,而其他人也都有思想上的局限性。人人真诚可爱,人人性格中都能找到闪光点。
就连在英子眼中形象高大无所不能的爸爸,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他抓住兰姨娘的朱砂手时被英子看见,英子大哭大闹后竟也不告诉任何人,自己想方设法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最后终于阻止父亲和兰姨娘的继续发展,也让父亲有了台阶可下。
故事里的兰姨娘做过妓女,后来成了有钱人家的姨太太,被赶出来后又投靠了英子家。对于这个人物,尽管她地位卑微,勾引英子父亲,但作者同样将她塑造得可爱无比。她性格开朗,有文化,并且是真心待英子好。“兰姨娘在我们家住了一个礼拜了,家里到处都是她的语声笑影。”“我今天挨着兰姨娘坐,心中只觉依依不舍”英子心里很喜欢兰姨娘,却不得不让兰姨娘走,以保全母亲在家里的地位。
这是英子在心灵上遭遇的第三次成长,使她知道了要保留一些东西,必定要忍痛割舍另一些。
第四个小故事驴打滚儿,讲的是宋妈的家庭悲剧。宋妈在英子家天天想念自己的孩子,想象着自己孩子的模样,却又因为舍不得弟弟而留在英子家。最后因为丈夫的疏忽和愚昧,宋妈的两个孩子都没了,宋妈伤心完后,仍旧回家打算和她丈夫再生一个。
这是一个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形象,她对现实无奈,没有能力去改变,但不管遭受怎样的不幸,始终是满怀希望,且不去评论这希望是否具备现实性,但起码她的心是永远乐观积极的。
在作者的笔下,并没有极悲极压抑的人物,所有的心灵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每个人都能够自得其乐。就算是悲剧,它也不具备毁灭性,也不是谁谁的错,只是作为人生的一种常态存在于那里,不能改变的话,就要积极努力去学习承受。
由此可见,林海音的人生观是平稳,安详,向上的。
3。关于死亡
林海音对于死亡的诠释,温情得近乎美丽。
这种美丽让我想起一首名为告别的交响曲,演奏时每个乐手跟前都点着一根蜡烛,演出中会有一个接着一个的乐手吹灭自己的蜡烛悄然离场,直到最后一个乐手吹灭蜡烛时,乐曲结束。
英子在父亲病榻的那段稚气的对话,以及对父亲往事的回忆,正是作者营造出的这种温馨幸福的氛围,让读者和英子一起沉溺下去。就在英子的幸福里,父亲像是不愿惊动任何人般,静悄悄地离她而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父亲的死亡使英子的内心变得坚强,她不能恐惧,不能悲伤,而是对这个家勇敢地承担起一种责任。她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会担当。
这最后的结局,尽管忧伤,但作者和英子都没有因此放弃希望。就像英子爸爸所说的那样“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讲完这些故事,英子便长大了。但英子的故事却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因为她就是每个人的过去。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喜怒哀乐中慢慢成长,慢慢盼望,慢慢懂得一些事情。
在这部小说里,英子充当的是一个发现者和安慰者的角色,她往往能用纯粹的眼光观察到一些成人看不到的事物的细部,并在这过程中成为人们信任和依托的对象。她无所知而又无所不知,常在无意识中识破真相,做到一些大人们绞尽脑汁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作者正是借英子这个独特形象以及她所处的独特位置,对封建残留思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发掘出人性光辉的一面,告诉人们命运就像游戏,只要能够乐观面对,满怀希望,就算黑暗里也能找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