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窗纸松痕文集 > 荔波第二--茂兰篇

荔波第二--茂兰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窗纸松痕文集最新章节!

    18日早7点整,准时坐上了前晚联系好的谢师傅的出租车。听说我们这几个河南人还没吃早饭,谢师傅就带着我们满大街的找粥和小笼包。可惜太早了点,而荔波人的生活节奏又比较慢,找了好几条街,也没找到。后来随便吃了点当地的小吃豆花面,便匆匆地奔上去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路了。

    从县城到茂兰自然保护区距离约为30公里,行车需半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内,谢师傅一直在给我们介绍荔波县的情况。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隶属于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内。城区人口1。4万,全县人口16。8万,是少数民族集聚区,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谢师傅本人就是水族,大名谢仁配,69年人,初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去云南当了三年兵,退伍后到广西、广东等地打过工,再后来就回到家乡买了辆车跑出租。车是辆绿色的长安铃木,牌照号贵ju3025,虽然已经不新了,谢师傅一样很是珍惜,每天早上都是把它擦得干干净净地才出车。谈起爱车和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谢师傅就眉飞色舞的,对出租行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对一个旅城市来说,出租行业有时就能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所以司机注重的不能仅仅只是服务,还有自己的外貌。听他这样说,不禁抬头看了下,果然,谢师傅头发理得精精神神,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是是洗烫得妥妥贴贴的,还保持着一份军人的本色呢,还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退伍不退色吧。

    这样说说笑笑的,不觉就已到了当天的第一个景点--穿洞抗战遗址。这是一个天然的溶洞,洞长只有20米左右,从山的腹部穿过,抗战时期,曾成功的阻止日军从这里通往广西。洞的外面外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记录了这个穿洞为抗日立下的战功。洞内,凉风习习,进去只那么几分钟,满身的汗就慢慢凉掉了。站在洞口,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片安静美丽的田园风光。虽是清晨,天空却蓝得那样澄彻,蓝到你连半点云彩的影子都找不到。天边卧着的是几座懒懒的山峰。这里的山,植被厚重茂密,据说经秋不落,直等到第二年新叶子长出时才把老叶给挤掉。这个时候的植被,极像是层层的绿浪,重重叠叠的卷上去,形成一幅立体的画卷。山下是金黄和翠绿相间的稻田织成的图画。风过处,拂起层层的稻浪,并送来阵阵田野的清香。心旷神怡之余,不禁羡慕起古代的隐士,难怪他们会“隐于野”呢,山野田间确实是能让人心安宁的好地方。

    然后,车过溪鸟、永康、必忙,于8:20分到达尧古布依村寨。

    尧古村寨是布依族人世居的地方。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临水而建的吊脚楼,高挂的写着“酒”字的蓝色酒幌,让你不自觉的就会想起一句唐诗“水郭山村酒旗风”

    沿着石板路信步往前走,看到的是家家台阶上雕刻着的各种装饰。这些古老的石阶,正用心记载着一个名族的文化和历史。石板路两边的房子,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左首是木质的吊脚楼,屋顶上的小灰瓦不少处都已不全,显见得是上了年头的屋子,而路的右首,多是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当然是近年新建的建筑了。走到挂着"酒”字旗那家的门口时,门前晒着的两串红辣椒勾起了朋友的购买欲望。朋友一家人都嗜辣,而贵州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生产出的辣子确实是辣味十足,也香味十足。可这家门是虚掩着的,敲门也没人答应。犹豫间,路边一对正在聊天的布依族阿妈走了过来。知道我们是想买辣椒,就让我们推门进去。想着敲门里面没人答应,不禁有些迟疑。阿妈笑笑的告诉我们,房子很深,有时候外面敲门里面不一定听得见,尽管进去,没事。抬头看了看,这里的房屋几乎家家都是像这样虚掩着,没有铁将军把门。呵呵,看来这里还真是民风淳朴,路不拾遗是不是实现了咱不敢说,但至少,夜不闭户应该是达到了。正在胡乱猜测的时候,一位阿妈已是推门走了进去,我们也不想那么多了,索性也跟着跨进了门槛。哈,难怪这家门口挂着酒幌子呢,原来是一家酿酒作坊。进门去首先看到的就是靠门右首的一个很大的瓦缸,足有一人多高,占了这个房屋的一半还多,现在空着,不过,我想,若是装满了酒,光是那香气八成也能醉倒三五个人吧。对着门的地方,摆着一个很大的不知是该叫釜还是该叫锅的物件,里面有一锅铲,那铲子的个头,比我们日常植树用的铁锨似乎还要大些。我猜,这两样东西大概是用来炒原料或者酒糟之类的东西吧。门的左首,顺墙排了一溜的酒瓮酒坛,坛上用红布标着各种酒的名称。随便选了一坛揭开,酒香马上扑鼻而来,清冽而醇厚。看来,这手工酿制的酒硬是不一样呢。若不是后面还有许多旅程要走,真想带几坛回去。这时,进到里间屋的阿妈走了出来,摇摇头说家里没人。和朋友一起出来,门口的那位阿妈见朋友怏怏的,马上说:“你们等一会儿,我看到他们家的男人带着孩子在后面钓鱼呢,我帮你叫去”不大一会,一个大约二十七八岁的男子带着一四五岁的男孩回来了,听说我们要买辣子,摇摇头说这辣子不卖,是家中做菜用的。朋友再三要求,为难之下,他说得先问问媳妇。接着就用方言给他老婆打了个电话。叽里呱啦的说了好一会后朝朋友摆摆手说,不行,媳妇不同意。这时候,我早已低身去逗那小朋友玩,想给他照张相,他把脸贴在父亲腿上,说什么也不肯。后来,后来禁不住我手中牛肉干的诱惑,终于扭过身子让人照了一张,手却仍是拉着父亲的手,不肯松开。

    后来问谢师傅,为什么那家人连卖串辣椒这样的小事还要问媳妇。谢师傅说,布依族虽不是纯粹的母系社会,但多少带了些母系社会的色彩,家中大小事情都是女人做主。呵呵,那一刻,我真遗憾自己为什么不是布依族呢。

    出了寨子,回首望了望青山掩映下的小村,安静,美丽。浓厚的人情,古老的雕花,手工的作坊,让人几疑是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了呢。

    出了尧古村,便是景区的大门了。门票50元。购票时,工作人员随票还递过来几张茂兰景点的详细旅游图、介绍景区食宿地点和特色的说明书、各景点联系方式以及有事时应拨打的紧急救援电话,并叮咛我告诉旅友不要踩植被,像这么负责的工作人员真是少见,应该向他们致敬。

    车行不远,就到了景区内的第一个景点---石上森林。这个景点的工作人员是一位二十出头的瑶族姑娘,长着一对大而深的眼睛,睫毛弯弯的,瞳仁乌黑乌黑的,笑起来一副好喜巧的模样。验过票之后,就让一位水族阿妈带我们去石上森林。开始我还以为是每一拨游客景区都会派向导带领呢,和那位水族阿妈聊过才知道,原来只是因为我们是当天的第一批游客,而阿妈要去山顶观景台边卖水,这才顺便带我们上去的。这位水族阿妈年龄大约四十多岁,穿着水族人的特色服装---斜襟无领大衫,背一个连带子都绣满花的背包。阿妈很健谈,一边走一边向我介绍水族文化和石上森林的特点。我对水族的文字--水书十分好奇,这种有纸上化石之称的文字,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书,从创制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是却只有400多个单字。想着单字这么少,水族人应该人人都会的吧,可是阿妈告诉我,这种文字日常生活中根本就不用,它们主要被用在“巫术”上,而且只有手工抄录,所以他们水族人很少有人见过,更别提认识了。那一会,心里真的是有些痛惜,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但是真正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就连就仅有的几种文字也不向他们本族人普及却让它成为化石呢?值得欣慰的是水族的马尾绣传承得不错,这种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的刺绣方法,是一种以马尾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也是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已成为水族人民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阿妈身上背的这个包,就是她自己亲手绣的,结实又漂亮,让我很是羡慕呢。

    跟着阿妈,听她一路的介绍,倒也不觉得累,大概一个多小时吧,我们就爬到了山顶观景台。观景台是用三角铁搭建而成的,共两层,每层面积大约有3平方米的样子。上第一层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到了第二层,就觉得脚下的踏板颤颤悠悠的,开始还以为是底下有人在摇晃三角铁的柱子呢,再看并没有人在下面,这才明白,原来是风吹的。因为海拔太高的缘故,风稍一吹,台子就会晃悠。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让人心生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慨。浩浩山林,尽扑入眼帘。绵延的群峰,苍翠的植被,层层的绿浪,蓝得没有一丝杂色的天空,绘就了一副巨大的天然油画。回望来时路,有一条如彩带般穿行在群峰间的小路,那便是山里这唯一的通道了。

    下山时,才注意到山中裸露的岩石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这些树的树根能伸进石缝,顺势将岩石挤裂,看上去好像“石包树”树根又能攀越岩石,延伸到很远,寻找适合生长的地方,又形成“树包石”我想,这就该是石上森林得名的原因吧。

    从石上森林景区出来,经过尧所古桥、黄杨沟、空穴谷、螃蟹沟,来到与石上森林相对的另一个景点--水中林。这是难得一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树,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形成了一种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的美景。遗憾的是,贵州今年天旱,森林里的水已基本枯竭,水中林的美景是看不到了。不过,树根深扎在裸露的岩石中的景象倒是看得更清了,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顺着水中林边上的小道往前走,尽头处便是拉滩瀑布。因为无水,这个瀑布也不能称其为瀑布了,还是叫作两股细流更贴切些吧。

    从拉滩瀑布出来,谢师傅便带着我们去五眼桥午餐。我们就餐的这家农家乐餐馆是一对布依族父女开的。父亲有五十多岁的样子吧,瘦瘦的脸上总是带着一股憨憨的笑意。女儿大概只有十七八岁,有着贵州女子特有的细嫩皮肤和微微上翘的眼角。姑娘很灵巧,未语先笑的模样让你不自禁的就会喜欢上她。手脚也麻利,我们点的四道菜不一会儿就端上来了。清炖土仔鸡、红烧排骨、素炒山厥菜、香菇白菜,味道还行,只是偏辣了些,这对于一向饮食清淡的我是个考验。好在那个鸡汤没放辣子,我是饱饱的喝了几碗,呵呵。饭菜价格也还可以接受,加师傅五个人,130元,比内地餐馆的价格是低了太多了哦。

    稍事休息了会,就准备上演今天下半天的重头戏--探索茂兰喀斯特溶洞群。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之一,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由于行前功课做的不足,到茂兰来时我穿的还是双低跟的凉鞋。细心的谢师傅注意到了这一细节,赶忙去找老板女儿借鞋子让我换。那姑娘听说我穿的是凉鞋,就把自己所有的旅游鞋都拿出来让我试,把我给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行前听人说,这里的少数名族的民风十分淳朴,时常帮助游客,我还半信半疑呢,现在可是全信了。

    换好鞋子,跟着向导,一行几人就向溶洞进发。一路虽是累得不轻,可深山里的美景,却让人觉着累得值。一个小时以后,我们便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溶洞群。第一个洞是黑洞,真的是名如其洞啊,麻漆乌黑的。虽然向导带了几个电筒,可走在里面还是觉得有些毛骨竦然。光是黑倒还没事,关键是那洞里的气味,怪得让我无法忍受,所以快快地跑了出来。这之后的神仙洞、九洞天、金狮洞,每个洞的气味都差不多,我几乎是什么也没看就出来了,一个最有看头的重头戏就这样被我白白的浪费掉了。洞内的奇观我只是大致看了一眼,有的如人,有的如莲,有的如佛,还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狮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不过,再美的景致也得有心情看不是?建议景区管理部门将里面清理一下,至少不能让那些野牛粪一直堆在那吧。

    从溶洞出来,我们就直奔本次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青龙潭景区。这个景区包括青龙桥、青龙潭、青龙瀑以及青龙涧。青龙桥是座很普通的吊桥,没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是它桥下的那潭潭水,有着如宝石一般莹莹的蓝色,纯净,晶亮。这就是青龙潭了。潭中那些蓝得发亮的潭水,又像是透明的,你能很清晰的看到潭底的落叶、岩石、游动的生物以及两岸的倒影。沿着潭边的便道往前走,大约200米之后,就到了青龙瀑。青龙潭的水那样安静,即使有风吹过,也几乎见不到水动的痕迹。青龙瀑则大不一样,很远处就能听到它奔腾呼啸的声音。走到近处,更能感觉到这个瀑布的狂野和粗暴。落差虽不太大,水势却着实不小,站在离它还有几十米距离的地方照相,镜头还被它给喷得全湿了。水流冲过岩石的时候,溅起的水花水雾让我们的眼睛都模糊起来。再顺着往前走,发现原来青龙瀑的水都是从暗河中涌出来的,经过河道,形成青龙涧,再汇聚成青龙瀑。瀑布流下的大,在深处汇集起来,就是青龙潭了。

    走出景区,已是17:40了,别人用八个小时就能看完的景点,我们却是从早晨7点消磨到下午近六点,比别的游客多耗用了近乎一半的时间,就这,带我们来的谢师傅没有半点抱怨,仍是乐呵呵地向我们介绍当地少数名族的风土人情。回程途中,说起第二天的行程,我告诉谢师傅,想游完小七孔后能乘上下午一点左右的车赶往凯里,然后从凯里去往镇远。他一听,马上替我们着急起来,小七孔景区的开放时间是早晨7点,游小七孔至少也得四个多小时,从县城到景区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样我们的时间就非常紧了。还有就是荔波到凯里每天只有一班车,现在是旅游旺季,能不能乘上还是未知数呢。这一说,我们也紧张起来。谢师傅马上给小七孔景区打电话,再三向景区解释我们的情况,终于说通景区管理员,同意我们明早六点进入景区。想起早晨太早很难找到车去往景区,谢师傅二话没说就答应明早五点半过来送我们并替我们买好去凯里的车票。再有就是我们的行李,如果寄存在宾馆,待游完景点之后再去取的话,时间一定不够,谢师傅又自告奋勇的答应帮我们免费保存。这个憨厚真诚的水族汉子,用他再朴实不过的语言和行动,展示了少数民族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意。

    在谢师傅周到妥贴的安排之后,荔波的第二夜,我们睡得安稳、香甜。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窗纸松痕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窗纸松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窗纸松痕并收藏窗纸松痕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