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阴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朱允熥赵宁儿最新章节!
夜,空旷的大殿中很安静,只有朱允熥写字落笔,和朱元璋翻阅奏折的声音。
今日只得片刻闲,在东宫出来之后朱允熥被中书舍人刘三吾和翰林学士方孝孺,教了一下午的史。
主要是学习针对前朝的大元的得失,华夏人是非常善于吸收教训,同时深刻反思的人。尤其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总是能把前朝的缺点在今朝弥补好,使其不能成为今朝大明政事上的缺点。
在他们的讲述中,朱允熥也看到了大元的另一面。虽然只有九十年的国运,而且在王朝末年天下民不聊生饥民四起,但也有好的一面。
刘三吾和方孝孺两人,是按照标准的太子教育,来教育朱允熥。一个合格的皇帝,心中不能偏激,更不能偏颇,不管看待任何问题,在看到不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并且予以承认,赞扬。
这样的皇帝才不会固步自封,骄狂自大。
元代商业发达,尤其是海洋贸易,沿海各地的港口,有世界各地的商人居住。白人,波斯人,甚至黑人。从宋开始的海洋贸易,在元代达到顶峰,中国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通过浩大的船队经销到世界各地。
文化宽容多样性并存,尤其是民间文化,戏曲和文学上的成就不容小视。而且在元成宗之前大元的政局还是相对平稳的,而且前期几代的元朝皇帝,积极的向汉文化靠拢。
但是从元成宗之后,元朝的中央就陷入了内斗,皇帝和权臣互相残杀,大臣和大臣之间水火不容。皇帝向汉文化靠拢,触犯了蒙元旧贵族的利益。
汉文化,就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文化,天下的事皇帝一人说了算,而蒙元还残留着大量的部族形式和权力。中央集权的文化,也使得皇帝更倾向于使用汉人儒生大臣,这也更加触动了蒙元贵族的利益。
所以,大元在中后期完全是开了历史倒车。
而且虽然大元的商贸发达,但是大元的税收都是定额税,全部包在色目税官手中,地方上商人富得流油,然后产生大量的土地兼并,而且这些人官商勾结,根本不纳税,给中央财政带来极大的损害。
同时由于大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也导致了这些豪门大户对朝廷离心离德,甚至公然反叛。
比如福建泉州的蒲家,这个家族从唐代开始在泉州定居,是波斯人的后裔,通过海洋贸易把持了泉州的经济,在元朝末世的时候还掌握了地方的政权,手中有着几万波斯人组成的蕃人武装。
泉州一直是蒙元末期重要的财政来源,这些蕃人后来为了利益,在天下大乱时也开始反元,为祸一方的同时有吞并整个福建的野心。
后来被元朝的福建平章燕朵不花镇压下去,但是元朝得到的却是残破的需要时间恢复的泉州港。
而蒲家在被燕多不花杀了一遍之后,后来又被闽地三忠之一的陈友定杀了一遍,最后又被朱元璋杀了一遍,直系血脉全部断绝。而且他们蒲家的旁支也被朱元璋刻在的罪民录上,严禁他们读书做官,不得参加科考。
之所以朱元璋如此痛恨他们,除了因为蒲家毁了泉州之外,还因为这个家族有着极其让人厌恶的黑历史。
波斯人蒲家定居泉州在唐,发家在宋。南宋末年伯颜率领蒙古大军南下,当时的蒲家人为了讨好蒙元主子,竟然妄想杀害当时的南宋少帝。
后来被南宋大臣识破逃走,但是恼羞成怒之下,蒲家在泉州城内杀害了赵宋宗室以及南宋大臣近三千余人。
可以说,大元从开始建国到结束,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合格的有效的政权,没有形成有力的中央集权是灭亡的重要根源之一。
甚至若仔细想想,这种原因还在土地兼并之上。
另外文化虽然繁荣,但不得不说也算是一种悲哀的繁荣。大量的汉人儒生得不到重用,那么感叹朝政昏暗的方式只能放在艺术创作上。
大元既有天灾人祸,又不得人心。土地兼并朝政昏暗,地方大臣权柄过大,中央难以管控,这些种种促使了元朝的灭亡。
刘三吾和方孝孺的教导,就是让朱允熥认清这些东西,同时再和本朝的一些政策,前朝的一些政策相互比较。
朱允熥本来就来自后世的教育体系,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眼光独到常常举一反三。谁不喜欢聪明的学生呢,两位翰林学士逮着就是一顿猛教。
若不是朱元璋拦着,只怕天黑了都不散课。
不过,朱允熥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现代的灵魂,在课业上有任何的放松。他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他仍然记得当时读书时老师说的话。
他的历史老师曾经说过,清朝虽然不招人待见,但是有一个点也必须承认,它没昏君。
如果按照经理人的角度来分析清朝皇帝,他们大多数都是合格的。
这是因为在成为皇帝之前,他们都经过严格的教育,刻苦的学习,对于历朝历代的得失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帝王的权力和心术上能够真正的达到中央集权,把权力死死的抓在手中。
所以他们把所有的大臣,都变成了奴才。
而明朝的皇帝都比较有个性,他们和大臣之间相互共享权力,就使得在中后期,党争成为明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朱允熥努力的学习,不是为了把大臣变成奴才,也不是为了成为天下唯一的独夫。而是因为他想实现心中的抱负,想把这个古老国家的辉煌继续延续,就必须学习。
首先要成为合格的皇帝,才能成为杰出的皇帝,才有能力和威望带动这个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上都是水,哈哈)
“大元两税法之弊端,地方田亩账册杂乱,地方大户随意兼并土地而不录,唯有穷家小户之田。长此以往,赋税都加于穷困百姓身上,使得百姓倾家荡产........”
朱允熥咬着笔头子,在纸上用心的写着今日授课的心得。像是写论文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出挤。这个东西糊弄不得,明天两位先生是要看的。
而那两位又臭又硬的读书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吴王,课业写得不好,数落起来一点面子都不给。
用他们的话说,你爹太子当年都挨过先生的戒尺,你多了个啥?
忽然,眼前的灯火明亮了,朱允熥抬头,朱元璋正笑呵呵的看着他。
“皇爷爷,您看完奏折了?”朱允熥笑道。
“大孙,累不累!”朱元璋把烛火放下,笑道。
朱允熥点点头,叹息苦笑,“累!”
“再累也没有种地累!”朱元璋笑两声,“读书人虽然有时候不是东西,但是他们的学问咱们要学,尤其是这些治国的学问,你要好好学。打天下靠武将,治国靠文臣。一个啥学问都没有的皇帝,当不了好皇帝!”
朱允熥忽然一笑,眨着眼睛笑笑,“皇爷爷,你也没啥学问,可你也是好皇帝!”
“那是你爷爷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朱元璋拿起朱允熥写的东西看看,“嗯,咱大孙的字不错!”
说着,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下午你散课后,两个翰林学士当着咱的面,把你一顿夸。哈哈,大孙,你给爷爷长脸了!”
他言语中的骄傲和自得,就像一个教孙有方的老人一般。
朱允熥笑道,“爷爷,孙儿也不只是为了您学,而是为了咱大明学。”
“好!”朱元璋大笑,“说的好,为咱大明学。有志气!”
随手,坐在朱允熥身边,“这几天学习累着,天天都学到深夜。有没有什么想要的,稀罕的,跟皇爷爷说!”
朱允熥想想,开口说道,“爷爷,天天呆在宫里怪没意思的,明儿咱们出宫溜达溜达去?”
“咱还以为啥大事呢?行,明儿咱们爷俩出宫溜达一圈!”
此刻,皇家的大殿中充满了祖孙的亲情。
但是在这深宫之中,亲情是奢侈的东西,更是少见的东西。
唯有人和人的算计才是永恒的,朱允熥居住的东宫之中。
一个黑影看了眼熟睡的两个公主,随后绕过值夜打瞌睡的太监,悄悄进了朱允熥的书房。
过了一会儿,那个黑影再次蹑手蹑脚的出来,走到东宫花园之中。
“双喜公公?”黑影开口。
被朱允熥一顿板子打昏过去的双喜在阴暗的角落出来,问道,“办好了!”
“办妥当了!”
“回去吧,等着娘娘赏你!”
夜,空旷的大殿中很安静,只有朱允熥写字落笔,和朱元璋翻阅奏折的声音。
今日只得片刻闲,在东宫出来之后朱允熥被中书舍人刘三吾和翰林学士方孝孺,教了一下午的史。
主要是学习针对前朝的大元的得失,华夏人是非常善于吸收教训,同时深刻反思的人。尤其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总是能把前朝的缺点在今朝弥补好,使其不能成为今朝大明政事上的缺点。
在他们的讲述中,朱允熥也看到了大元的另一面。虽然只有九十年的国运,而且在王朝末年天下民不聊生饥民四起,但也有好的一面。
刘三吾和方孝孺两人,是按照标准的太子教育,来教育朱允熥。一个合格的皇帝,心中不能偏激,更不能偏颇,不管看待任何问题,在看到不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并且予以承认,赞扬。
这样的皇帝才不会固步自封,骄狂自大。
元代商业发达,尤其是海洋贸易,沿海各地的港口,有世界各地的商人居住。白人,波斯人,甚至黑人。从宋开始的海洋贸易,在元代达到顶峰,中国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通过浩大的船队经销到世界各地。
文化宽容多样性并存,尤其是民间文化,戏曲和文学上的成就不容小视。而且在元成宗之前大元的政局还是相对平稳的,而且前期几代的元朝皇帝,积极的向汉文化靠拢。
但是从元成宗之后,元朝的中央就陷入了内斗,皇帝和权臣互相残杀,大臣和大臣之间水火不容。皇帝向汉文化靠拢,触犯了蒙元旧贵族的利益。
汉文化,就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文化,天下的事皇帝一人说了算,而蒙元还残留着大量的部族形式和权力。中央集权的文化,也使得皇帝更倾向于使用汉人儒生大臣,这也更加触动了蒙元贵族的利益。
所以,大元在中后期完全是开了历史倒车。
而且虽然大元的商贸发达,但是大元的税收都是定额税,全部包在色目税官手中,地方上商人富得流油,然后产生大量的土地兼并,而且这些人官商勾结,根本不纳税,给中央财政带来极大的损害。
同时由于大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也导致了这些豪门大户对朝廷离心离德,甚至公然反叛。
比如福建泉州的蒲家,这个家族从唐代开始在泉州定居,是波斯人的后裔,通过海洋贸易把持了泉州的经济,在元朝末世的时候还掌握了地方的政权,手中有着几万波斯人组成的蕃人武装。
泉州一直是蒙元末期重要的财政来源,这些蕃人后来为了利益,在天下大乱时也开始反元,为祸一方的同时有吞并整个福建的野心。
后来被元朝的福建平章燕朵不花镇压下去,但是元朝得到的却是残破的需要时间恢复的泉州港。
而蒲家在被燕多不花杀了一遍之后,后来又被闽地三忠之一的陈友定杀了一遍,最后又被朱元璋杀了一遍,直系血脉全部断绝。而且他们蒲家的旁支也被朱元璋刻在的罪民录上,严禁他们读书做官,不得参加科考。
之所以朱元璋如此痛恨他们,除了因为蒲家毁了泉州之外,还因为这个家族有着极其让人厌恶的黑历史。
波斯人蒲家定居泉州在唐,发家在宋。南宋末年伯颜率领蒙古大军南下,当时的蒲家人为了讨好蒙元主子,竟然妄想杀害当时的南宋少帝。
后来被南宋大臣识破逃走,但是恼羞成怒之下,蒲家在泉州城内杀害了赵宋宗室以及南宋大臣近三千余人。
可以说,大元从开始建国到结束,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合格的有效的政权,没有形成有力的中央集权是灭亡的重要根源之一。
甚至若仔细想想,这种原因还在土地兼并之上。
另外文化虽然繁荣,但不得不说也算是一种悲哀的繁荣。大量的汉人儒生得不到重用,那么感叹朝政昏暗的方式只能放在艺术创作上。
大元既有天灾人祸,又不得人心。土地兼并朝政昏暗,地方大臣权柄过大,中央难以管控,这些种种促使了元朝的灭亡。
刘三吾和方孝孺的教导,就是让朱允熥认清这些东西,同时再和本朝的一些政策,前朝的一些政策相互比较。
朱允熥本来就来自后世的教育体系,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眼光独到常常举一反三。谁不喜欢聪明的学生呢,两位翰林学士逮着就是一顿猛教。
若不是朱元璋拦着,只怕天黑了都不散课。
不过,朱允熥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现代的灵魂,在课业上有任何的放松。他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他仍然记得当时读书时老师说的话。
他的历史老师曾经说过,清朝虽然不招人待见,但是有一个点也必须承认,它没昏君。
如果按照经理人的角度来分析清朝皇帝,他们大多数都是合格的。
这是因为在成为皇帝之前,他们都经过严格的教育,刻苦的学习,对于历朝历代的得失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帝王的权力和心术上能够真正的达到中央集权,把权力死死的抓在手中。
所以他们把所有的大臣,都变成了奴才。
而明朝的皇帝都比较有个性,他们和大臣之间相互共享权力,就使得在中后期,党争成为明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朱允熥努力的学习,不是为了把大臣变成奴才,也不是为了成为天下唯一的独夫。而是因为他想实现心中的抱负,想把这个古老国家的辉煌继续延续,就必须学习。
首先要成为合格的皇帝,才能成为杰出的皇帝,才有能力和威望带动这个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上都是水,哈哈)
“大元两税法之弊端,地方田亩账册杂乱,地方大户随意兼并土地而不录,唯有穷家小户之田。长此以往,赋税都加于穷困百姓身上,使得百姓倾家荡产........”
朱允熥咬着笔头子,在纸上用心的写着今日授课的心得。像是写论文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出挤。这个东西糊弄不得,明天两位先生是要看的。
而那两位又臭又硬的读书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吴王,课业写得不好,数落起来一点面子都不给。
用他们的话说,你爹太子当年都挨过先生的戒尺,你多了个啥?
忽然,眼前的灯火明亮了,朱允熥抬头,朱元璋正笑呵呵的看着他。
“皇爷爷,您看完奏折了?”朱允熥笑道。
“大孙,累不累!”朱元璋把烛火放下,笑道。
朱允熥点点头,叹息苦笑,“累!”
“再累也没有种地累!”朱元璋笑两声,“读书人虽然有时候不是东西,但是他们的学问咱们要学,尤其是这些治国的学问,你要好好学。打天下靠武将,治国靠文臣。一个啥学问都没有的皇帝,当不了好皇帝!”
朱允熥忽然一笑,眨着眼睛笑笑,“皇爷爷,你也没啥学问,可你也是好皇帝!”
“那是你爷爷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朱元璋拿起朱允熥写的东西看看,“嗯,咱大孙的字不错!”
说着,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下午你散课后,两个翰林学士当着咱的面,把你一顿夸。哈哈,大孙,你给爷爷长脸了!”
他言语中的骄傲和自得,就像一个教孙有方的老人一般。
朱允熥笑道,“爷爷,孙儿也不只是为了您学,而是为了咱大明学。”
“好!”朱元璋大笑,“说的好,为咱大明学。有志气!”
随手,坐在朱允熥身边,“这几天学习累着,天天都学到深夜。有没有什么想要的,稀罕的,跟皇爷爷说!”
朱允熥想想,开口说道,“爷爷,天天呆在宫里怪没意思的,明儿咱们出宫溜达溜达去?”
“咱还以为啥大事呢?行,明儿咱们爷俩出宫溜达一圈!”
此刻,皇家的大殿中充满了祖孙的亲情。
但是在这深宫之中,亲情是奢侈的东西,更是少见的东西。
唯有人和人的算计才是永恒的,朱允熥居住的东宫之中。
一个黑影看了眼熟睡的两个公主,随后绕过值夜打瞌睡的太监,悄悄进了朱允熥的书房。
过了一会儿,那个黑影再次蹑手蹑脚的出来,走到东宫花园之中。
“双喜公公?”黑影开口。
被朱允熥一顿板子打昏过去的双喜在阴暗的角落出来,问道,“办好了!”
“办妥当了!”
“回去吧,等着娘娘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