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列车搭载读者饥渴的灵魂向何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宕子文集最新章节!
近来网上流传称,不能坐地铁最后一趟车,因为这是“灵魂列车”!一时间众说纷纭,让一些将信将疑的市民感到不安。其实,这则无聊且荒谬的传言根本没有揭批的必要。令人称奇的是“鬼故事”是如何出笼的?(2月10日)
在科学昌明的现时代,这种荒诞不经的“鬼故事”恐怕已没几个人会相信罢,更不会有人因此而感到不安。就算大家在网上“众说纷纭”只不过是借此由头娱乐一把,没有人会当真。如记者所言“其实,这则无聊且荒谬的传言根本没有揭批的必要”然而,记者先生(也许是女士)却一本正经地跑到地铁公司就此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而广州地铁运营负责人也郑重其事地就此辟谣,最后告诉公众“不存在神秘加开的‘员工专列’”
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前,聪明的记者心里何尝不知道,所谓的“灵魂列车”其实乃子虚乌有,而且也并没有引发社会恐慌,因此根本没什么新闻价值。然而,这种“鬼故事”却有不小的娱乐价值,能给报纸带来不少读者的“眼球”可因体裁的限制,新闻却不能讲述虚构的故事,为了获得真实性,于是,聪明的记者就这一网络上偶然看到的虚构故事,进行了一次真实的调查,象导游一样带着读者走进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真实的新闻故事。
与其说“灵魂列车”是一则新闻,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剧本。记者本人既是这个剧本的编剧,又是其中的主人公,同时也是戏剧的导演和演员。和大多数舞台表演一样,作为演员的记者需要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于是,他或她便不得不一本正经地去做揭批自己明知是“无聊且荒谬的传言”的这种无聊的事——其目的只有一个,也就是用虚构的“灵魂列车”和装模作样的表演,填满读者饥渴的“灵魂”以便从读者们真实的钱包里掏出几个真实的子儿来。
不可否认,即便再严肃的新闻,都一样可以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而带有一定的娱乐性。然而,作为一个公共信息和言论平台,新闻应该通过引导公众“想什么”或“怎么想”的这种公共“议题设置”的功能,推动社会的改良与进步。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不仅仅以经济收益作为唯一的目标。读者的注意力和报纸的版面是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其上大量无关宏旨的垃圾信息的存在必将挤占和剥夺公众对于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严肃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当大量娱乐化、琐碎化的所谓“新闻”充斥报纸或其他公共信息与言论空间时,这种无聊的供给就会在读者中创造出对于无聊的需求,同时也使这种无聊的供给合理化和合法化;随着严肃问题和公共事务逐渐在公众视野中消失,最后可能导致公众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庸俗化、碎片化和恶化,等待公众的将是昏昏噩噩的“娱乐至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记者在导语中反问道“‘鬼故事’是如何出笼的?”殊不知“鬼故事”正是他或她自己制造出来的。不过,这班“灵魂列车”到底会搭载读者饥渴的“灵魂”去向何方,恐怕连记者自己也不知道罢!因为,记者关心的只是自己的钱袋,读者的“灵魂”又与他或她何干呢?
近来网上流传称,不能坐地铁最后一趟车,因为这是“灵魂列车”!一时间众说纷纭,让一些将信将疑的市民感到不安。其实,这则无聊且荒谬的传言根本没有揭批的必要。令人称奇的是“鬼故事”是如何出笼的?(2月10日)
在科学昌明的现时代,这种荒诞不经的“鬼故事”恐怕已没几个人会相信罢,更不会有人因此而感到不安。就算大家在网上“众说纷纭”只不过是借此由头娱乐一把,没有人会当真。如记者所言“其实,这则无聊且荒谬的传言根本没有揭批的必要”然而,记者先生(也许是女士)却一本正经地跑到地铁公司就此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而广州地铁运营负责人也郑重其事地就此辟谣,最后告诉公众“不存在神秘加开的‘员工专列’”
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前,聪明的记者心里何尝不知道,所谓的“灵魂列车”其实乃子虚乌有,而且也并没有引发社会恐慌,因此根本没什么新闻价值。然而,这种“鬼故事”却有不小的娱乐价值,能给报纸带来不少读者的“眼球”可因体裁的限制,新闻却不能讲述虚构的故事,为了获得真实性,于是,聪明的记者就这一网络上偶然看到的虚构故事,进行了一次真实的调查,象导游一样带着读者走进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真实的新闻故事。
与其说“灵魂列车”是一则新闻,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剧本。记者本人既是这个剧本的编剧,又是其中的主人公,同时也是戏剧的导演和演员。和大多数舞台表演一样,作为演员的记者需要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于是,他或她便不得不一本正经地去做揭批自己明知是“无聊且荒谬的传言”的这种无聊的事——其目的只有一个,也就是用虚构的“灵魂列车”和装模作样的表演,填满读者饥渴的“灵魂”以便从读者们真实的钱包里掏出几个真实的子儿来。
不可否认,即便再严肃的新闻,都一样可以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而带有一定的娱乐性。然而,作为一个公共信息和言论平台,新闻应该通过引导公众“想什么”或“怎么想”的这种公共“议题设置”的功能,推动社会的改良与进步。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不仅仅以经济收益作为唯一的目标。读者的注意力和报纸的版面是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其上大量无关宏旨的垃圾信息的存在必将挤占和剥夺公众对于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严肃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当大量娱乐化、琐碎化的所谓“新闻”充斥报纸或其他公共信息与言论空间时,这种无聊的供给就会在读者中创造出对于无聊的需求,同时也使这种无聊的供给合理化和合法化;随着严肃问题和公共事务逐渐在公众视野中消失,最后可能导致公众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庸俗化、碎片化和恶化,等待公众的将是昏昏噩噩的“娱乐至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记者在导语中反问道“‘鬼故事’是如何出笼的?”殊不知“鬼故事”正是他或她自己制造出来的。不过,这班“灵魂列车”到底会搭载读者饥渴的“灵魂”去向何方,恐怕连记者自己也不知道罢!因为,记者关心的只是自己的钱袋,读者的“灵魂”又与他或她何干呢?